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称霸的最大推手,与管仲齐名,真实身份却是个算命大师

晋文公称霸的最大推手,与管仲齐名,真实身份却是个算命大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309 更新时间:2024/1/19 1:41:52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1)

主笔:闲乐生

晋文公即位后,只做了两件事,就让晋国迅速地强大了起来。第一件事,封赏功臣;第二件事,变法。

接受第一等赏赐的功臣,当然就是跟着文公流亡,导以仁义亦师亦友的两个人——赵衰和狐偃,至此,赵、狐两家代替吕、郤成为了晋国势力最大两个的家族,此外,文公为了纪念那个没有等到革命成功就被晋怀公杀了的外公狐突,在晋阳的马鞍山下为他立了一个庙,后人也因此把这座山叫做狐突山。

接受第二等赏赐的功臣,则是跟着文公流亡,出谋划策忠心耿耿的狐射姑、先轸、狐毛、胥臣等四人,这几个家族后来也成为了晋国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先轸,其后辈多在六卿之列,主持晋国军政大权。

晋国这个六卿跟周王室的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这六卿又不同,晋国的六卿指的是指国家军队中的六位将佐。全国军队编制分上、中、下三军,每军各设一位将和一位佐,共六位将、佐,六位将佐皆为卿爵,因而习惯上称六卿。春秋时战争频繁,所以很多官职都是军政合一的,而晋国的六卿制度正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官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加军委常委,是整个国家军政大权的领导核心。

接受第三等赏赐的功臣,是跟着文公流亡,并在战场上不畏艰险、英勇拼杀而立下战功的颠颉、魏犨两位猛将兄,可是这两个大老粗觉得自己冒矢石犯锋镝、跟着文公出生入死,立下那么多的汗马功劳,赏赐却只排到了第三等,心里不免酸溜溜的不是滋味——赵、狐他们不过是些耍嘴皮子的家伙,主公居然给他们的官比我们大,这太欺负人了!

然而,周王室的著名智者内史叔兴在出访晋国,听说这件事后,却大加赞叹道:“晋侯大概会成就霸业了,从前的圣贤君主都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武力放在其次。晋侯的做法与他们已经比较相似了。”

除了以上三等赏赐,晋文公还赏赐了一些人,这些人虽然没有随同重耳出亡,但留在国内守护社稷,后来又作为内应,帮助重耳复国,重耳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重赏。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栾枝、郤穀,后来也成为了晋文公称霸团队的六卿成员。

以上四等功臣,其家族后来大多成为了晋国的六卿世家,是日后晋国政坛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势力。这是因为晋国经历了二十年的内乱,公族损失殆尽,所以不得不高调分封功臣,以笼聚人心,而晋国也由此强大,造就了先秦时期分封制的最后辉煌,并直接导致了两百年后的“三家分晋”。

等这些人统统都赏完了,还没轮到在文公流亡期间负责他的饮食起居和后勤工作的大管家壶叔同志,壶叔可不答应了,想当初我跟着老大你忍饥挨饿,鞍前马后,睡得比小姐还晚,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烂,干得比驴还多,现在却迟迟没有赏赐,要牛耕田又不给牛草吃,做人可不带这样的!

文公说:“壶叔同志,你要明白革命觉悟有高有低,导以仁义没有你,出谋划策不见你,冲锋陷阵不靠你,你虽有苦劳,却没有功劳,不能算作功臣,所以等他们都赏完了,最后才轮到你,怎么样,你还有意见吗?”

壶叔羞愧地说:“主公赏赐分明,小人服了,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提高觉悟,争取进步,为晋国的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叔兴和壶叔这两句话传播出来后,晋文公的政治威望就更高了。晋国政局稳定,人才济济,接下来就应该变法、发展经济了。19年的流亡生涯,使文公和他的一帮大臣更加了解民间的疾苦,更加明白安定和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就说他们:“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所以他们汲取各国经验,整顿国内政治,安抚人心,省刑薄敛,并开放关禁,促进通商,同时拯寡救贫,奖励垦荒,鼓励百姓往晋北方向迁移,扩大耕地面积,于是“政平民阜,财用不匮”(见《国语 晋语》)。晋国很快便强盛起来了。

另据《韩非子》记载:“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看来,跟齐桓公时的管仲变法相似,晋文公也搞了一个“郭偃变法”。这位郭偃,本是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又称卜偃,此前已经五次正确预言了晋国的前途,可以说是一个算命大师;但周朝的卜官大多是世官,且掌典籍,所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博观古今,所以既是预言家,也是国家的重要智囊。

所以晋文公慧眼识珠,竟在这位智囊身上发现了改革才能,于是让他一手主导了晋国改革,但由于郭偃不像管仲那样有很多徒子徒孙,所以他的主要改革内容不详,但据《商君书 更法》中记载,“郭偃之法”的具体精神是:“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看来改革力度还是很大的。另外《韩非子》里还有一句话:“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之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所谓官卒,就是卫兵,目的是防备有人闹事儿反对变法。可惜,郭偃的主要改革思想与内容都没留下来,让这样一个能与管仲齐名的牛逼人物,最终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偶尔翻起的浪花,也让人看不真切。

标签: 管仲重耳周王室分封韩非文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62岁登上王位,终成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重耳,齐国,宋国,郑国,秦国,夷吾

    晋国为周之宗裔,故为姬姓。当年周成王即位后,因诸侯国唐国叛乱,周公旦率军平叛。随后,周成王将唐国之地分封给了他的胞弟姬虞,成为唐国的首位君主,故称唐叔虞。唐国最早是尧帝的封地,属于夏人故居,周围遍布戎狄部落,姬虞到唐国执政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夏戎之政”来治理唐国,成效显著,逐步形成“尚公、尚

  • 晋文公重耳为何能成为春秋一霸,他有什么闪光点

    历史解密编辑:槛内人戏谈标签:齐国,晋国,君主,周朝,先秦,诸侯国,春秋一霸,晋文公重耳,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晋文公,姬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晋国成为当时六大诸侯国之一,并奠定了晋国的强盛基础。下面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晋文公。一、政治方面晋文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领导才能,对晋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政

  • 匪议东周(十四)权臣里克弑君乱国,为啥晋文公拒绝回国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重耳,齐国,骊姬,秦国,先秦,周朝,晋献公,晋文公,匪议东周,春秋战国,里克(春秋)

    在所有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重耳即位的过程是最为坎坷的,而这种坎坷却是他自己的选择。在晋献公去世后,为了争夺晋国国君之位,晋国国内陷入一片混乱。此时早已显名在外的公子重耳便已经是朝堂大夫们迎立为君的第一人选,可是面对国内国外让他上位的呼声,公子重耳却多次婉拒。即便是秦穆公派公子絷劝起即位,并保证派出秦

  • 曲沃代翼全梳理,晋文公之前的晋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曲沃,晋国,秦国,重耳,骊姬,齐国

    东周列国之晋国由于其祖上第一代君主便是周武王亲儿子,后来晋文侯又在周平王迁都之时保护过周王室,使得晋国在各诸侯国中有了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可是外敌虽不敢来犯,内乱却接连不断。周平往迁都,西周灭亡,而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刚刚进入春秋,晋文侯死后到后来著名的晋文公上台之前的这段晋国历史

  • 秦穆公为称霸送了五个女儿给晋文公,晋国却决定彻底埋葬秦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重耳,晋国,秦国,先轸,秦军,郑国,先秦,周朝,秦穆公,周天子,晋文公,历史故事

    中国兵法的祖师爷——春秋最强战神先轸(8)主笔:江湖闲乐生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军,护佑了中原华夏不被楚蛮入侵。周天子因而特意前来,称晋文公为叔父,并任命他为“伯”,也就是诸侯盟主。晋文公,由此成为了继齐桓公而起的新霸主,天下再次恢复了平静。可是晋军统帅先轸却从这过于平静的空气中闻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这

  • 话剧《晋文公》“一剧一评”专家评议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网山西标签:晋文公,重耳,齐国,骊姬,评议会

    7月12日,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话剧《晋文公》“一剧一评”专家评议会在龙城太原举行。来自我省戏剧界的编、导、音、舞、美方面的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晋文公》进行了评议。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他在位短短九载,却使晋国得以称霸150年。之前戏曲舞台和影视作品中出现过晋文

  • 先秦文化赏析24: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重耳,骊姬,夷吾,晋献公,晋国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大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面对楚国的军队时,命令全军向后撤退,践行当年投奔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那么“退避三舍”是什么样的承诺呢?这就要从头了解晋文公的成长发展过程了。重耳流亡,历经波折据《史记》

  • 战场退避三舍的晋文公,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重耳,秦国,周天子,楚成王,晋国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当年晋国出现“骊姬之乱”,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避难之时,曾经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楚成王问重耳:“公子若反(同,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重耳的意思是指,若两军交战,晋国将主

  • 晋文公祭土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重耳,骊姬,秦国,王子,公祭,先秦,周朝,介子推,晋献公,晋文公

    两千六百多年,在山西黄土高原上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队逃亡贵族,在黄土高原上仆仆奔驰。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是疲倦极了,饥饿极了。他们用搜索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垄间禾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东西!这时,一位王子模样的人,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给一位上了年纪的、大臣模样的人使

  • 晋文公遇到楚军连退90里是不是怂?就为了当年承诺吗?有没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重耳,诸侯国,晋国,楚国,国君,军队

    晋文公也是一代霸主,但为什么和楚国军队一遭遇就连续退了90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其一:兑现当年的承诺。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经在楚国得到了相应的照顾,楚王就问晋文公,如果以后当晋国国王了,将来怎么报答他。晋文公就说了著名的退避三舍,当时一舍相当于30里,也就是要连续后退90里。后来晋文公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