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之功,争霸之首。九阿哥一统天下。
——曹操《段歌行》
齐桓公,字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
n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奖励周朝的开国功臣和王室,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小诸侯国数十个。
其中,姜子牙首当其冲。为周武王所立,国号为齐。
传给齐桓公时,齐国已成为东方大国。在鲍叔牙、管仲等人的帮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以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社会地位,想要巴结他的人不计其数,易牙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易牙厉害了。我亲自煮了我4岁的儿子!
装死迷惑管仲,自立为王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在位期间,齐国政局十分混乱。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往莒国,少爷玖则在管仲的保护下逃往鲁国。
齐国二王子在异国他乡,等待时机改变。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齐桓公的表弟)联合外人杀了齐襄公,自立为王。然而,他在即位不到一年就遇刺身亡。
莒、鲁闻讯,连忙派人把两位太子押解回齐国,想要扶持他们成为齐国的君主。
鲁国不仅派人护送太子玖,还派管仲带兵截杀齐桓公。
管仲截住齐桓公后,一支箭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也就是他腰带上的金属物质,齐桓公倒地装死。
对自己射箭技术颇为自信的管仲,连忙送那人回鲁国报功,鲁国这才缓缓将少爷送了出去。
齐桓公装死迷惑管仲后,日夜赶回齐国,在众人拥戴下成为了齐国君主。
n 齐桓公日夜念念不忘管仲报仇,派兵攻打鲁国。更正,并将管仲派往齐国,交由齐国处置。
齐桓公想杀管仲,鲍叔牙劝说他要想称霸天下,就得有管仲。
于是拜管仲为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煮紫线米
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来看管仲,问谁可以接任丞相。
齐桓公首先想到的是鲍叔牙,他比管仲更早辅佐他,而且一直忠心耿耿。
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太分明,这种性格不适合从政。
齐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冷笑得更厉害了。为了取悦他的国王,这个人亲自煮了自己的儿子。
如此不人道的臣子,怎能相得益彰,劝齐桓公日后远离易牙。
易牙,江苏徐州人,春秋时期著名厨师。
易亚是第一位使用拼配来操作烹饪的厨师。他擅长调味和烹饪。
《管子·小名》记载:丈夫换牙,是调和公事。 ”公曰:“是蒸婴而已。于是蒸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献给公爵。
席间,齐桓公感慨地对易牙说:
尝遍天下山珍海味,尝尽山珍海味,却不知人肉是什么滋味‘!
齐桓公这番话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不过是饭后感慨一番。
易牙却暗自记在心里,心想这一定是齐桓公的心意,又或者是不方便说清楚,所以在暗示自己。
为了取悦齐桓公,易牙决定去满足齐桓公。
然而,齐桓公身为君王,贵族、普通俘虏或平民都不配被齐桓公吃掉,于是一怒之下,易牙将自己4岁的儿子给煮了。
易牙把汤盛在金鼎里,端给齐桓公。齐桓公尝了之后,连连称赞,还问伊牙这是什么肉,好吃极了。
在得知他是易牙的亲生儿子后,齐欢别提有多难受,但他更多的是感动。他认为易牙绝对是个忠臣,因为连自己的血亲都不认,于是又开始利用易牙。
取茧自缚
易牙惨无人道,堪称恶人。这就是管仲劝齐桓公远离的原因
易雅,
魏开芳\n,
三人笔直站立的场景。
易牙得知管仲对桓公的托付后,义愤填膺,于是找到鲍叔牙,将管仲否决鲍叔牙的事告诉他,打算隔断两人。
不过,鲍叔牙听后并不以为然,还称赞管仲公私分明,正合他意。
他还讽刺地对易牙说:“如果真的让我掌权,我能容忍你们这些小人捣乱吗?”
本想使用疏离的易牙反而遭到嘲笑,无奈只能灰溜溜离开。
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遗言,罢免了易牙等人。
易牙他们走后的三年里,齐桓公吃不好,睡不好。三年后,他将易牙等人召回宫中。
第二年,齐桓公病重,齐国大乱。诸子皆欲夺帝位,无人问齐桓公。 .
孤身一人的齐桓公从潜入的宫女口中得知是易牙等人挡住了自己的出生大门,顿时后悔不已。
不过此时后悔也没有用了,齐桓公竟然饿死在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