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但是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天生认命的人,因此很多如秦始皇一般的人会想着求长生不老之药,或者求仙问道。但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改变,唯独自然的死亡不可逆转,除非没有到自然死亡时间,只是单纯的生病。
生病自然就要寻医问药,而生老病死,可以说自人类诞生就有了,所以医药与医生也差不多跟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中医药学顺势诞生,在这其中,也诞生了无数的名医,比如华佗、李时珍、张仲景等人。相对而言,最早出名的中医大夫应当是战国时期的扁鹊。以前,课本中都大力宣传他的治疗事迹,但是现在,他却慢慢淡出了课本。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其实,看看他治疗的病人年龄,答案呼之而出。
扁鹊治病
我国中医发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譬如神农尝百草。那时候,人们在外出打猎时或者寻觅食物时,偶然间吃到植物叶片,无意中治好了一些已有的疾病,远古时期的人们由此知道了一些草本植物能治病,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发明了早期的热敷等治疗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也随之进步,因此中医也慢慢发展起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有了《黄帝内经》,而在看诊方面,也有了明确的进步,那就是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个步骤。而扁鹊的医术也在那时候广为人们所称道。
扁鹊此人,算得上是早期第一个中医名医,现在流传着很多他给人治病的故事,最著名的一个便是他给蔡桓公治病。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扁鹊说其肌理有些小毛病,不医治的话可能会加重,但是蔡桓公不听。
第二次扁鹊再见蔡桓公,说疾病已经深入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进一步加重,但蔡桓公依然讳疾忌医。第三次见蔡桓公,就说他的疾病已经深入肠胃里了,要是不医治,真的会死。然而蔡桓公依旧不采纳他的意见。
最后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扁鹊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便撒腿就跑。但那时蔡桓公依旧没有多在意,然而过了几天,蔡桓公就发病了,派人去找扁鹊,单他早已跑到秦国了。蔡桓公重病而亡。一个小故事表明了扁鹊的医术十分精湛,因为他只是通过“望”就能判断疾病情况。然而,医术如此精湛的一个人,有无数关于他治病救人的故事,但现在关于他的相关知识却被慢慢移出课本,那么这中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原因呢?
为何扁鹊被移出课本
扁鹊被移出课本,有多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课本作为承担教化功能的载体,需要严谨和科学。但是关于扁鹊的故事,在近几年的考察中,却有颇多存在争议的地方,因此在还不确定内容的真实性之前,扁鹊需要被移出课本。
第一个被移出课本的原因就是扁鹊的个人故事存在很大的神化性,离一般的事实较远。据现在已经掌握的资料记载,扁鹊基本的个人信息无可争议,但是关于他的早年经历却充满了传奇性。
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中有记载:扁鹊早期曾居住在蓬鹊山九仙洞,师从长桑君。在九仙洞的时候,他习得了高超的医术,开始行走四方行医。在《列子·汤问》中又记载,扁鹊在行医的过程中,遇到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一通诊断后,说他们心脏上有毛病,只要把心脏对调,也就是换心即可。
两人为了活下去,就听从了扁鹊的建议,于是由扁鹊主持着进行换心。扁鹊果然依照自己的精湛医术,轻松给他们换了心,然后他们的疾病就此得到根治。这个故事看起来是在表明他医术高超。然而依照事实来说,不可能实现。
因为那个时候,医生的技术即便过关,医疗条件也不支持。在现在社会中,心脏手术也是一个高风险手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病人需要戴氧气罩,需要血泵、各种导管等医疗器械。而扁鹊那个时代,连麻醉剂都没有,更不要提氧气罩这一类东西了,所以自然是存在故事杜撰的可能。
而杜撰的故事,就具备了不真实性,自然是不可以上严谨的课本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扁鹊此人是否真实存在有待商榷。在《秦越人洞中咏》中记载,扁鹊在公元前516年时,因为一个叫赵简子的人一直不醒,睡了五日,于是扁鹊去了治好了他。但是又有明确的资料记载在公元前361年,他才开始行医诸国。这样看来,时间和史实相矛盾,人物自然有争议。
再者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来来回回多次在魏国大梁、秦国咸阳穿梭,当五官科、全科医生,或者小儿大夫,一直到公元前310年。而公元前的年份推算与我们现在公元后的年份推算是不同的,那就是年份越小,表明越接近我们现在,也就是公元前516年离我们最远,公元前310年离我们较近,那么按照一般的公式相减,就会发现扁鹊居然有206岁,还不算上他前面尚未行医的年龄。
但那个时代,条件不发达,何况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正常人类超过了200岁,所以扁鹊不可能活那么长时间。而人们仔细探究之后,发现扁鹊一词可能指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因为那时人们觉得治病救人的人如喜鹊一般,给人带来吉祥,所以称之为“扁鹊”。那这么说来,扁鹊只是一个群体的称呼,不是具体的一个人。既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就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在课本中出现也是不合时宜的了。
结语
而课本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它承担着教化功能,很多孩子都是在小学的时候学的关于扁鹊的知识,而那时候的他们尚且认知不完善,容易相信书籍、相信权威,所以他们很容易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进而慢慢被误导。偏偏关于扁鹊的知识内容目前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所以自然要被移出课本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