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在那个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的年代,可以治病救人的医生是神灵一般的存在,治病救人的医生们也被人们赋予了各种高尚的品德.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神医他开创性地发明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我国中医几千年来的诊断基础。
他就是扁鹊,但关于这名神医,我们知之甚少,而教科书为了严谨客观,也不得不删去了相关内容。
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
时至今日,关于扁鹊的传说数不胜数,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就是韩非子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的文章。
太史公司马迁也对扁鹊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中医的祖师,医术精妙,他定下的规矩,没有人可以改动。但就是这样一位祖师爷级的人物,我们对他的生平依旧知之甚少。
扁鹊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是当前学术讨论的热点,因为扁鹊在历史上活跃时间和地点的跨度之大,似乎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因此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扁鹊是一个打着扁鹊的名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社会团体。也许是因为这些“扁鹊”确实救了不少人,民间一传十、十传百,治病救人就成了神话,虽然不能尽信,但也可以从中一窥扁鹊医术高明。
相传扁鹊途径鲁国时,发现国君和国相两人面色憔悴,似乎有什么隐疾。
经过一番诊断,扁鹊发现两人的病只要互换心脏就可以治好。两人相信扁鹊的医术,喝下药酒后就昏昏沉沉地睡去,等到醒来时手术已经成功,两人果然感觉神清气爽,大不一样。
人们对总是渴望遇到神医,因为人们对于死亡的畏惧,是隐藏在基因里面的。
关于扁鹊的传说总是令人难以置信,很多事情即使在今天也难以实现。虽然传说总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扁鹊悬壶济世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扁鹊的医术就像是给人换了一颗心一样的神奇,这也表现出了扁鹊的医术高超。
古籍出土 真相大白
2013年,四川省老官山汉墓出土了9部医书竹简,为我们揭开了笼罩在这位传说中的神医脸上的面纱。
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黄帝内经》,这是一本假托黄帝之名编纂的医书,具体成书于战国时期,但这样的医学巨著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其它典籍成型的经验来看。
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应该有其它医书流传,虽然这是学界的共识,但是长久以来只有散见于各类典籍的记载,缺乏出土文物佐证。
而老官山汉墓就出土了这样一批医学典籍,经过专家分析,墓主人应该是西汉时期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弟子,在他的墓穴内出土了大量不同于现在流传的医学典籍内容,这些内容既是黄帝内经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扁鹊可能是一个社会团体的佐证。
因为,这些竹简上反复出现着“敝昔”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正是扁鹊的通假字,很多的内容都是通过“敝昔曰”引出,就如同《论语》中的“子曰”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典籍和扁鹊及其弟子有着莫大的联系。
如果这些是扁鹊的弟子编纂的医书,用以指导后世医生治病救人,或是说曾经存在着一个学派,以扁鹊的医术为核心,那么一切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扁鹊的弟子们为了将扁鹊的医术发扬光大,在列国之间来回奔波,治病救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教科书”。
但是因为战乱等原因,记载扁鹊事迹的医书,始终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而其中的内容则被其它医书借鉴,《黄帝内经》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在扁鹊的弟子们施药救人时,这些被救助的病人都认为自己是被扁鹊所救,为了感激医者的恩情,他们夸大了医疗效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扁鹊可以在历史上活跃如此之久。
偶然出土的竹简证实了千百年来的猜想,没有人能想到答案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地下几千年,困扰人们多年的疑惑终于被揭开了,我们也向这位传说中的神医迈进了一步。
现实生活中的“神医”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近些年来饱受各界质疑,因为中医作为经验学科,有太多目前无法解释的问题。
但中医自身最大的问题不是难以推广或是难以证明,而是在今天总有一批“神医”在透支中医的生命,这些“神医”打着治病救人的名义,却干着谋财害命的事情。
相对于西方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医的效果,但这也激起了一批人保护、传承中医的热情。
可就是因为中西医之争,让中国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神医”。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到了他们这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他们这里从来没有治不好的病人。
扁鹊见蔡桓公时尚且知道病入骨髓,无药可治。可是在这些无视自然规律的“神医”面前,没有病入骨髓,只有钱不到位,就是这样的一批人,打着祖传中医的名号不断败坏中医的名声,透支着中医的生命力。
结语
人们对神医的需求亘古不变,因为病痛始终困扰着我们。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暴饮暴食、通宵熬夜,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副产品,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忍受着各种疾病带来的问题。
关爱自己,就是照顾家人的第一步,因为我们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养生绝对不是拿保温杯泡枸杞那么简单,调整作息,规范饮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建议却很少有人做到。
我们总是以工作繁忙不断透支着健康,与其花钱健身不如先从养生开始,因为身体健康才是享受人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