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屠”白起的军事生涯总共杀了多少人?

“人屠”白起的军事生涯总共杀了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85 更新时间:2023/12/4 16:00:33

战国时期,秦风尚武,名将辈出,白起的战功堪称秦国历代将军之冠。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他赢得了“战神”的美称,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对象。

网络配图

翻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便有对白起战功的一连串记录:“某年某月,白起攻某地,拔城多少,斩首多少。”太史公以简练而铿锵的笔调,概述了白起南征北战的一生。其中,最精彩的战役要属三场:第一场为伊阙之战,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人,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第二场为进攻楚国,攻破楚国首都郢都,焚烧其历代王陵所在地夷陵,逼楚迁都;第三场是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彻底摧垮了赵国的军队主力,从此,山东六国再无力抗秦,纵使“合纵”成功也只变成了苟延残喘。此外,还有诸多夺城杀敌的记载,但没有任何一场败绩。粗略统计,白起纵横沙场30余载,共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攻城大小70余座。

白起的人生无疑是辉煌的。他指挥了秦昭王发动的所有大战,严重削弱了楚、赵、韩、魏四个强国。在白起的统率下,秦军所向披靡,各国诸侯听说白起为将多是望风而逃,这种盛况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并不多见。当长平之战后,白起兵分三路直指赵国都城时,连孔夫子的六世孙子顺都哀叹:“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白起是一个被誉为神的虎将,但却因为杀戮太多,所以常被人称作“杀神”,甚至被称为“人屠”。

是百战百胜的“战神”,还是杀戮无度的“杀神”,抑或是被人斥之的“人屠”?当然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史实却是唯一的。如果没有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降卒,白起不会背负“屠夫”的骂名。可是,这一次残酷的屠杀,真的是源于白起残暴嗜杀的秉性吗?对此,有着自己的个人见解。人们只听得见赵军冤魂千年的怨恨;有没有想到,这里面也会有一代战神无奈的嗟叹呢。杀降当然不具备任何正义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白起坑杀赵军降卒也是无奈之举。贬其为“屠夫”,实在太过分。应该说:“杀降亦无奈,谁解将军心?”

网络配图

根据历史资料来看,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长平之战是先秦时期罕见的一场大战,秦赵双方都投入了举国之力,赵国遭到惨败,秦国何尝不是“惨胜”?战后,《史记》记载白起自己所说:秦国“死者过半,国内空”。言下之意,军队方面,秦军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兵力;内政方面,国内已经空虚。后来的事实证明,将近两年后,秦军依然无力进行远征他国攻打其都城的战争。在这种国力疲惫的时候,如果接纳赵军40万降卒这么庞大的队伍,一旦赵军降卒反覆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40万身陷绝地必然死战的赵军,必然给秦军带来难以支撑的危局。那么,赵军降卒除了死亡,还能有别的路可走吗?因此,笔者认为,杀降应该是秦国在时势之下的无奈之举;而且,秦王及秦国大臣的意见也会左右其中。可以说,白起杀降是出于对秦国前途的考虑;在崇尚武力的秦国,这是一个将军必然要做出的选择。正如一历史爱好者评价:“有人为了忠诚承担善,有人为了忠诚承担恶,白起属于后者。”

此外,笔者认为白起也并非嗜杀成性。因为依后世儒家对秦的贬低,对他的攻城略地,史书措辞只是“拔城”“取城”,而没有“屠城”的记录,所以,笔者相信白起不是残暴嗜血的“人屠”,长平之战杀降是出于时势所迫,自有无奈之处。

网络配图

笔者无意为白起杀降洗白,可是他承担的恶名实在太多了,其功业鲜有人能够准确历数,杀降之事却被反复渲染,甚至添油加醋地流传出“高平烧豆腐”的可怕传说。传说赵国人把豆腐当作白起的脑浆食用,来发泄怨恨。事实上,出现豆腐这种食物,最早是西汉时期。所谓“高平烧豆腐”,与“孟姜女哭长城”一样,都是后人牵强附会罢了。

是是非非,人们已经争议了千年,也许还要争议下去……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操一生中有四件事情始终弄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1、是不是用宫女实验房中术?他妻妾成群,曾曹操大修铜雀台,广蓄全国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算上无名无姓,史不见载的,当远远超过此数。曹操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与她爷爷的爷爷同名)、曹华、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其间安阳公主、临汾公主的生母是谁,至今搞不清,可见

  • 揭秘:为什么康熙的这个爱妃要喝洗澡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

    看过《康熙王朝》或者《孝庄秘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在清朝初年的风云人物孝庄皇后的身边,一直有着一个神一样的助手,她就是苏嘛喇姑!苏嘛喇姑这个女人堪称是一个奇女子,冰雪聪明,一封信让多尔衮放弃称帝,生生将皇位拱手让给皇太极。另外,她还是康熙的早教老师,她的政治头脑,她的明辩是非,都让她最终成为康熙一生中

  • 朱元璋一生不攻打日本 海上军将武力值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

    8月09日消息,朱元璋终身未出兵日本,幕后隐情让人大跌眼镜。朱元璋为了做皇帝打了无数的仗,最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就是这样的朱元璋却没有对不服自己的日本大打出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朱元璋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武力值尤其是海上的武力值不够用。网络配图朱元璋为了做到皇帝的位置打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

  •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两儿子却各为其主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达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下的过程中,帐下汇集了许多猛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些将星中最璀璨的一颗,无疑是号称“功臣第一”的徐达。徐达死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家族更是出现了“一门两国公”的奇特情况。按常理,功臣只能由长子继承爵位,然而徐达的两个儿子都被封为国公,国公是除了王爵之外最尊崇的爵位,这在明朝历

  • 他打败了周朝天子 成为春秋实至名归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庄公

    春秋时期,郑国建立的较晚,郑桓公征战有功,在授封的土地上建立了郑国,之后一直与周朝的关系很密切,后代在周朝担任要职。等到郑庄公即位时,他也是在周朝当卿士。因为郑国内部纷争不断,郑庄公就无暇经常去给周天子请安。周平王就觉得被轻视了,同时周平王看到郑国的发展很迅速,就起立警惕之心,并以各种借口打击郑庄公

  • 好酒好色的'流氓皇帝'刘邦为何一生不改本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从《史记?高祖本纪》开篇文字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司马迁对刘邦性格的这种公允而深刻的概括,文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

  • 雍正为何要把舅舅隆科多当成“大老虎”打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在287年前的今天,1727年11月17日 (农历十月初五),隆科多以大罪五十永远禁锢。隆科多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助雍正秘密登基,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

  • 明成祖为何将奴儿干都司治所安排的那么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成祖

    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治所在特林,今俄罗斯境内。这里距离北京城路途遥远,不便于名政府对这里的管辖。那么,朱棣为啥要将奴儿干都司治所安排的的那么远呢?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网络配图奴儿干都司,

  • 出身民间女子有何魅力 让皇帝病危之时还想着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厚照

    明正德十六年,北京。豹房之中,剧咳不止的明武宗朱厚照又吐出一口殷红的鲜血。自从南巡在清江浦钓鱼不慎落水以后,原本身体壮实的朱厚照就一病不起。到了京城,虽经御医多方调治,病情也未见缓解。“来人,传王满堂侍驾。”朱厚照抹去嘴角的血迹,传旨给身边的老宦官。老宦官抬头看到皇帝消瘦的面容,本来想劝说一下,可是

  • 崇祯后妃多是绝色 最后却大多被他砍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不好女色,偏偏后妃都是绝色,即便不施粉黛,也能使人见而忘俗。崇祯宠幸最多的是贵妃田氏,田氏扬州人,喜欢穿江南服饰,不爱涂脂抹粉。史载,田贵妃身体洁净,有蘅芜香气,崇祯最爱嗅其肌肤,常常称赞其当得起国色天香四字。网络配图还有皇后周氏,周皇后是苏州人,同样爱穿家乡衣饰,尤其喜爱纯白的夏衣,皇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