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晚年传位于朱允炆 为何不是给朱棣

朱元璋晚年传位于朱允炆 为何不是给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11 更新时间:2024/1/17 16:25:11

朱元璋晚年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接班人太子朱标去世了,这时候的朱元璋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了,日后大明王朝的接班人到底要选择谁?这是关乎大明王朝国运的问题,容不得马虎。

网络配图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单单马皇后就生育了4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如果要在儿子被选择接班人的话,只能是从秦王、晋王和燕王中选择一人,因为古人对嫡庶看得非常重,庶出的儿子根本没有机会继承朱元璋的皇位。

秦王朱樉,荒唐成性,简直就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其在藩国多有过失,被召回京师,差点被废除王号,幸亏太子朱标为之求情,第二年才放还封地。晋王朱棡为人残暴,违法犯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那就只剩下燕王朱棣了,燕王朱棣文武双全,朱元璋尤其欣赏他得“武”,因为朱棣就藩北平,常年与蒙古人作战,锻炼出一身打仗的本领,而且智谋过人,堪称是继徐达之后明朝新一代战神级人物。

网络配图

如果要立朱棣为接班人,也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因为朱棣非长非幼,前面有秦王、晋王,后面还有一堆的弟弟。此外,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也是朱棣强有力的对手。因为朱允炆是长孙,加上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他抱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朱元璋晚年的统治手段过于残暴,官员们都在暗地里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朱允炆是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文人,而且为人仁义孝顺,所以文官更倾向于支持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网络配图

后来朱元璋在向百官征询立储的时候,百官们一直认为皇长孙朱允炆最为合适。另外朱元璋认为未来国家确实需要像朱允炆这样的仁义之君,因为自己晚年的统治手段有点残暴,百官暗地里叫苦,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是不行的,国家的未来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来让百姓休养生息。最后朱元璋思虑再三,还是决定立朱允炆为自己的接班人。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史上劳模皇帝:奏折批语胜似小论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

    清朝皇帝都很勤政,这是大家普遍承认的一个观点,即使是身处末世的皇帝溥仪在初期也有着中兴清王朝的雄心伟略,一个王朝总要竖起那么几位榜样式的人物来为后世皇帝当楷模,而当我们提到清朝皇帝的时候,最喜欢提的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一个是雄才大略,一个是勤政如命,还有一个是运气极好,总之这几位皇帝成

  • 三国高顺:吕布都不敢用曹操也不敢留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高顺

    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一名中郎将。据历史的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从不喜爱饮酒,他所统率的部队也是非常精锐,有一个称号叫做“陷阵营”。还曾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在曹操击打败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高顺曾跟随着吕布四处打仗,带领了将近七百余人,但是号称有千人,可见将士多么的勇猛。他

  • 朱元璋高明的卫所制度:养兵百万 不费百姓一粒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高明的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度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深以创设这一军制为荣,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明代从京师到府州,都设立了卫、所。按照明制,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都

  • 百密一疏: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也许不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但是他却是知名度最大的一个。其原因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诸葛亮这一形象。小编今天不是要说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要讲讲诸葛亮百密一疏,勿中他人计谋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

  • 晋武帝为何纵容手下奢靡:要群臣一齐玩物丧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武帝

    相比较那些地痞,以及由地痞转化的官痞来,文学家的流氓化显然更具有“影响力”,称他们是“流氓精英”并不“过誉”。提及“精英”流氓化朝代,西晋当列头牌。西晋以奢侈成风闻名,彼时社会虽贫富悬殊,但享乐主义至上。整个社会弥漫着“我堕落我快乐”。尽管享乐主义打破了虚伪的礼法,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并直率地加以表

  • 电视剧最爱的乾隆爷 是清朝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

    以前看清宫戏总觉得乾隆好像没啥正事,老混在女人堆里管那些三姑六婆的事。这当然有些戏剧化了,早年的乾隆也是很刻苦的,事必躬亲,将国家治理的很好,不然哪来的康乾盛世。网络配图不过晚年的乾隆还真如电视剧中那样,没啥正事了,带一大帮美女到处游山玩水。晚年的乾隆皇帝不但荒于政事,并且好大喜功,疏远忠臣,亲近那

  • 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出卖”项羽救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伯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项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消息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保护了刘邦。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为什么要在大战前夜

  • 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1.明太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紧接着,他命令人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并狠狠地说上一句:“(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接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皆惊恐不知所措。朱元璋对《论语》爱不释手,十分敬佩孔子。而孟子是发挥孔子仁义思想的“亚圣”,为什么他如此讨厌孟

  • 京师保卫战:明英宗被俘 蒙古瓦剌兵围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英宗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军被蒙古兵团团包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沙城镇),十几万明军被歼,就连英宗也做了俘虏。这场形如儿戏的御驾亲征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土木之变”。网络配图“土木

  • 秦始皇到底多牛:千古一帝无人可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皇帝者大有人在,但像秦始皇一样,不但改朝换代,而且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制度,并且使这种制度的影响垂二千年久,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还深受其影响,的确后无来者,以此论之,始皇可谓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以亘古未有的巨大魄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