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痞子”刘邦能打下江山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痞子”刘邦能打下江山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67 更新时间:2024/1/27 1:45:09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论哪类人才,都有其长短处。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所以,善于用人之长,会用人之长是一个成功者的基石。历史上善于用人的皇帝不在少数,但最会用人的皇帝当属刘邦。“知人善任”这个成语,就是源自于对刘邦的称赞。

刘邦的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

网络配图

刘邦的精明之处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古人云:“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从刘邦的选才、用才,可以看出,刘邦是深谙用人之道的。

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刘邦的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刘邦的用人策略是对的。

刘邦的用人之道三: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网络配图

刘邦的用人之道四:坦诚相待

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尽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

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大王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之所以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邦的用人之道五:用人不疑

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的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的不动声色。但他手腕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

网络配图

刘邦的用人之道六: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这个人不错,是个难得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这个是不行的。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地,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做到要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南朝第一帝王刘裕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裕

    如果给中国所有的皇帝做一个排行榜,刘裕其实应该能排到前十名。后人对于这位南朝帝王知之甚少,实际上刘裕政绩颇大,除了夺晋登基外,刘裕本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其能力并不比后世的唐太宗差。因此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王’。网络配图大凡开国君王往往出身贫贱,若刘邦不过亭长,朱元璋乃为和尚,刘裕的出身也

  • 为什么约瑟芬皇后是拿破仑纯洁无瑕的天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约瑟芬皇后

    约瑟芬皇后,是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的第一任皇后,原名玛利·罗丝·约瑟芙·塔契·德·拉·帕热利,她也是法兰西帝国的第一任皇后,出于法属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生年1763年6月23日,死于1814年5月29日的巴黎马尔梅松堡。约瑟芬皇后,作为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她比拿破仑大6岁,而且还是拥有两个

  • 揭秘乾隆皇帝提拔侍卫出身的和珅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

    和珅,对于中国历史上这个最大的贪污者,人们的研究实在已经够多够细了。不过,人们往往过多渲染了和珅火箭般蹿升中体现出的钻营功夫,而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独特心态。事实上,和珅现象不过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产物。如果在乾隆中青年时期,和珅绝无机会爬得这么高,当然,后来也不可能跌得这样重。网络配图晚年的乾隆被

  • 大将点兵多多益善:大将军韩信为何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是刘禹锡写的《韩信庙》一诗,对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炼。但是,从“钟室叹良弓”推导出“后人怕立功”之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归谬法,好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小心眼似的,又好像后世觅封侯的人都成了绝对少数似的,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韩信

  • 末代皇帝溥仪的三次婚姻 为何娶舞女当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溥仪

    关于溥仪的同性恋问题,其实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记载,但比较隐晦,如向太监嘴里尿尿。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溥仪本人的自尊心,贾英华不可能坦然道出实质。溥仪与婉容、文绣、谭玉龄等人的畸形的家庭生活一直笼罩在溥仪性无能的阴影下。鉴证这个问题需要确凿的证据,贾英华收集到溥仪当年的病历,其中有完整的记载:“患

  • 历史上唯一的胡子太监 开创五项中国历史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童贯

    纵观历朝历代,皇宫中的太监数以万计,但“长胡子”的只有一人,他就是北宋时期徽宗赵佶的宠臣广阳郡王、大太监童贯。网络配图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童贯,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肯定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记

  • 揭秘大梁爱国将领王彦章如何在三日内大破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梁爱国将领王彦章

    大梁王彦章出生于公元863年,死于公元923年,终年61岁。大梁王彦章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后梁将领,大梁王彦章表字贤明,世人多称他为王贤明。大梁王彦章一生之中英勇善战,保家卫国,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是后梁王朝中鲜有的忠贞爱国的将领。大梁王彦章的一生叱咤沙场,为后梁作出了巨大的政治贡献,但是最终后

  • 鲁班天子元顺帝与高丽奇皇后之间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班天子元顺帝与高丽奇皇后

    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即位时元朝曾经的辉煌已经是过往云烟。众人多知道元顺帝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却鲜有人知道元顺帝鲁班天子的称号。元顺帝鲁班天子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虽然政治上他不是一个好皇帝,生活作风上不像一个皇帝所为,但在

  • 秦始皇生父的传说:异人怎样被吕不韦一步步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生父的传说:

    重农抑商政策,大抵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奉行的准则。在此政策之下,民附于土地,而商人往往备受打压,难有出头之日。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两名赫赫有名的商人。一是助越灭吴的陶朱公范蠡,此公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留下潇洒自在的美誉。当年越王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 朱元璋晚年传位于朱允炆 为何不是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晚年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接班人太子朱标去世了,这时候的朱元璋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了,日后大明王朝的接班人到底要选择谁?这是关乎大明王朝国运的问题,容不得马虎。网络配图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单单马皇后就生育了4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如果要在儿子被选择接班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