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齐桓公吃婴儿吴王阖闾吃咸鱼

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齐桓公吃婴儿吴王阖闾吃咸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1/18 19:11:37

一般人们对于古代皇帝的印象就两字:奢华。不论是衣食住行方面,尤其是民以食为天,这方面就算是皇帝也是一样的,那么,古代皇帝的饮食是怎样的吗?是不是山珍海味鲍参翅肚,no,这只是普通人的饮食,对于帝王来说讲究的是独特,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鱼大肉吃多了总是要换换口味的,小编这里有一则关于古代帝王在饮食方面的消息,说起来那真正是奇怪而有重口味啊,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配图

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齐桓公吃婴儿

春秋之际,齐桓公就想模仿商汤故事,称王称霸。当然,形式上也讲究,必须得找个好厨子。这个厨子叫易牙,见了国君也是一通吹牛。齐桓公想难难他,说:你先给咱做点好吃的,至于吃什么呢?我啥都吃过,就是没吃过婴儿。

易牙也真狠心,回家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国君。齐桓公竟然没觉得这人变态,倒觉得他忠心,便一心把他往伊尹那个方向培养。可惜,易牙不是那块料,反而要了齐桓公的命,是他在齐桓公老年时发动政变,生生把齐桓公给饿死了。一个国家里最好的厨子,饿死了权力最大的国君,这事怎么说,都太富有戏剧性了。

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吴王阖闾爱吃腌咸鱼

时代晚一些的吴王阖闾,喜欢吃腌咸鱼。起因是他带兵渡海打越国,船上没粮了。正张皇的时候,无数金色大鱼游了过来,它们自投罗网,成了吴军的口粮,而且数目如此之多,直到吴军班师,还没吃完。吴王回来问那些鱼还在么?回答是都腌成了鱼干。于是吴王就大吃特吃起来,不觉咸,反觉美,还当场写下了一个字,上面是美,下面是鱼,这字后来演变成了“鲞”,专指鱼干。

网络配图

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孙权爱吃武昌鱼

不少帝王酷爱腥膻。汉昭帝刘弗陵喜欢钓鱼,经常带领群臣在渭水垂钓。大夫任绪钓起了一条白蛟,长三丈,无鳞,龅牙。小刘想都没想就把这东西给吃了,意犹未尽,再找人去钓,就钓不上来了。

找不到美味食材怎么办?这个问题在三国期间已经有技术能力解决了。有一天,吴主孙权和一个叫介象的术士聊天,说得兴起,介象在园子里种起了瓜菜百果,一种下去,就长大了,拿起来就能吃,把孙权看傻了。俩人说到什么鱼生吃最好。介象就说,缁鱼好吃。孙权说,缁鱼是海里的,这没有。介象又来劲了,让人在院里挖了一坑,那鱼竿那么一晃悠,嘿,还真钓上来一条。当然,你要是看过现代魔术的话,不觉得这事新鲜,但孙权当时绝对被忽悠住了。

缁鱼是啥呢?就是现在说的子鱼吧。

赤壁之战后,孙权在湖北摆庆功宴,厨子也端上一种鱼来。孙权不认识,问这是什么,那人答,这鱼唤作槎头鳊,汉水特产,肌肉鲜美。孙权一吃,味道果然不差。后来孙权的孙子孙皓非要把国都从建业迁到武昌,就是武昌有槎头鳊。老百姓不乐意了,唱出了一首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对,槎头鳊就是现在的武昌鱼。

网络配图

古代帝王饮食重口味:宋朝皇帝赵昺爱吃番薯叶子

做皇帝也有混的惨的。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昺,一路被元军追杀,一直逃到福建,饿得五迷三道。当地人也没粮食,煮了些番薯叶子给他吃,没想到一吃,觉得还真不错,就赐了个名字叫“护国菜”。国最后也没护成,皇帝跳海了,但菜留了下来,那番薯叶子汤,现在已经煮得相当有品相了。

什么最好吃?这是皇帝们总在思考的问题。隋文帝为此特别写了一个告示,向广大臣民征求答案。有个要饭的叫詹鼠,把榜揭了。皇帝问他,你知道什么最好吃么?

詹鼠只答了一个字:“饿”。

他带着皇帝满大街转悠,把皇帝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给皇帝一张葱油烙饼吃,皇帝吃美了。回来就封了个“詹王”。

标签: 齐桓公吴王阖闾

更多文章

  • 庞统出仕吴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因为鲁肃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统出仕吴国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

  • 悲催!路易十六为何会被送上断头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路易十六

    导读: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在于他杀死了象征封建国家机器的封建皇帝,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英国,上层阶级的改革也仅仅是君主立宪,而到了法国死的大贵族、王后都有好几个。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而被杀死的路易十六又是怎么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为被革命的民众送上断头台而“名垂青史”,追究路易

  • 明朝朱元璋反腐存漏洞: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朱元璋反腐

    残暴的刑罚、严密的监督也不能吓阻贪官前“捕”后继的铤而走险,朱元璋煞费苦心本想缔造一个至纯至清的全新王朝,不料想明代经过短暂的政治澄清后却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为贪腐的朝代之一。作为草根出身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元朝官逼民反、腐败而亡的历史教训看得最为真切,因此建朝伊始他就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

  • 孙策能称霸江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策

    孙策得到江东的重要原因,是时无英雄。当时,天下虽然已经大定,可是江东地区却没有英雄,孙策得以“乘虚而入”。当时的江东主要有三股势力,一个是以刘繇为首的扬州刺史势力,主要盘踞在曲阿和秣陵一代。一个是吴郡的严白虎,一个是会稽的王朗。网络配图正史中出现的竞争者对于刘繇,在正史中也颇有名望,演义中一律淡化,

  • 曾国藩自身清廉 却为何用公款请客送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自身清廉

    从百姓口中的“曾剃头”到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口中的“汉奸侩子手”,在大半个世纪里,曾国藩一直顶着骂名。直到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畅销,让据说早已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的曾氏开始“咸鱼翻生”,声名再度显赫,有关曾国藩如何赚得封侯拜相的“成功学”与权术、风水、命相之说,也因此转眼间成为街头巷尾永不过时的

  • 慈禧太后临终遗言震惊世人竟对女人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

  • 辅佐曹操二十年的干臣荀彧究竟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彧,曹操

    核心提示:可见荀彧首先考虑的是存汉之本,顺民“怀汉之思”,防天下之逆节。所以范哗认为他并非“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此举也为裴松之所盛赞:“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在称赞荀彧有功于“苍生”之外。裴松之外,裴特别强调了是荀彧使汉祚延长了二纪,并认为这是荀彧

  • 崇祯皇帝自尽是“自缢”还是“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皇帝

    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指

  • 蔡邕哭董卓背后:董卓用人不拘一格 不任人唯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蔡邕,董卓

    核心提示:《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

  • 三国探秘:许褚为何深得曹操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许褚

    导读: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侍卫,正史有记载甚至曹操睡觉的时候都由他警戒。相信对于每一个曹营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荣耀,那么曹操为何如此信任他呢?网络配图因为有他在,马超不敢偷袭曹操;因为有他在,曹操才得以渡河免难;他虽然如虎而痴,却为人谨慎,他是许褚,他对曹操有多忠心,我们一直都在低估。许褚字仲康,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