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派陈平处死樊哙,陈平违背诏书,反而保住了他与樊哙的性命

刘邦派陈平处死樊哙,陈平违背诏书,反而保住了他与樊哙的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宁静思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3/12/14 12:30:57

汉高祖12年,燕王卢绾反形毕具,汉高祖刘邦任命樊哙为相国,带兵攻打卢绾。

刘邦此时病情严重,性命危在旦夕,他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的安危。

樊哙已经击败燕军主力,即将平定燕国时,有人在刘邦面前诋毁他说:“樊哙是吕皇后(吕雉)的党羽,等你驾崩之后,他准备用这支军队攻打赵国,杀掉戚夫人与赵王如意。”

刘邦听后大怒,用陈平的计谋,在床前招来周勃说道:“陈平赶紧带着周勃赶去樊哙军中,之后周勃接替樊哙的职位,陈平斩下樊哙人头。”(樊哙手下有大军,至于如何凭借一个使团夺军权、斩主将,刘邦的臣子中也只有谋士陈平能做到了)

两人接受诏令后,快马加鞭地赶去,没到军营时两人商议到:“樊哙是皇帝的故人(认识很久的好友),战功多,又是吕皇后妹妹吕须的丈夫,身份尊贵又与皇室有亲。皇帝因为一时的仇怒才想处死他,就怕皇帝将来会后悔。(两人怕刘邦将来后悔而在自己身上发泄怨气)宁愿将他囚禁起来送回长安,让皇帝自己做决断。”

两人在军队驻扎地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立祭坛,用皇帝符节令樊哙赶来守诏。樊哙刚拿到诏书,就被人从背面捆住双手关进了囚车。周勃接替了主将之位,陈平将樊哙带回长安。

带着囚车毕竟会拖缓行进速度,队伍还没回到长安,刘邦已经驾崩,朝廷在处理刘邦的丧事。

陈平是策划整场事件的人,他担心吕须在吕雉面前讲自己坏话,就离开队伍脱身赶回长安,在刘邦的灵位前不停地哭泣而不肯离开。他坚决要求入宫宿卫,吕雉就任命他做郎中令。陈平在樊哙的囚车回来前一直不敢离开宫殿,所以吕须也抽不出空子去说他坏话。

樊哙的回到长安后恢复了官职与爵邑,陈平也暂时安全了。陈平后来当上了丞相,吕须仍然怀恨在心,就在吕雉面前说:“我听说陈平每天饮酒作乐、调戏妇女,完全没有丞相的样子。”吕雉一直畏惧刘邦手下的旧大臣,听到这话反而更高兴了。

陈平为什么宁愿违背诏书,都不敢做刘邦命令的转达者?

刘邦没起兵前是个土匪头子,手下只有100多人,樊哙从那时开始就跟着刘邦混了。

刘邦的正妻是吕雉,樊哙的正妻是吕须,两人的媳妇是亲姐妹。

在刘邦派陈平处死樊哙时,樊哙的职位是相国,采邑有4100户,以平均一户7人来算,向樊哙交租的有近三万人。

向刘邦诋毁樊哙的人,说的是没有根据的谎话,刘邦如果查清真像,必定会后悔。如果后悔,以后见到陈平就会想起错杀连襟之事,必定会因此疏远陈平,而且陈平是整个计划的策划者。

所以说,就算刘邦不死,陈平也会因为这件事受牵连。陈平没有张良那样的功成身退之心,自然不愿意让自己将来的仕途受到影响。

吕雉是将来的太后,吕雉的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吕雉为人重视家族胜过重视国家,陈平自然不敢处死她的妹夫。

吕须为人老谋深算且身份尊贵,陈平也不敢杀死他的丈夫。

陈平虽然不敢杀樊哙,却在刘邦面前定下了杀樊哙、夺军权的计策,这是为了避免正面顶撞到刘邦的怒气。陈平私自违背诏书,本该将樊哙杀死,却把他押送回长安,是他知道樊哙就算死,也不能死在自己手下,而他也不会因为这个决定而被刘邦责怪。凭借一个使团就转移军权、擒拿主将,足以见证陈平的足智多谋。但它为人太过圆滑,所以刘邦死前说:“陈平智慧有余,但是不能独自担当大任。”正是因为这份圆滑,让他在险恶的仕途中游刃有余。

标签: 刘邦三毛樊哙

更多文章

  • 陈平:身在楚营最后还能稳居大汉相位,个中缘由竟是……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三毛,刘邦,韩信,项羽,樊哙,吕雉

    说起大汉的文臣武将,不得不提一个能叫得上名号的人物,此人正是能与谋圣张良比肩的陈平。陈平善耍聪明、勤于用计,曾在楚魏之间行走人生,后来投奔刘邦帐下。试问,此等人物刘邦又将如何待见呢?原来陈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格局和胆识,过人之处,犹令刘邦麾下人所不及,且看陈平掀起的大汉风云。刘邦兴建汉室,其麾下功勋卓

  • 汉朝谋士陈平的成功之道:不树立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三毛,刘邦,樊哙,吕雉,项羽,韩信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为鼎盛的帝国。同历朝历代一样,大汉王朝的建立充满曲折与艰辛。在成就如此伟业的历程中,汉高祖刘邦以知人善任的美名敛据了大量的人才。其中武有廉颇、韩信等名将,文则是以张良为首的六大谋士,六大谋士皆有极为出彩的谋略和决策,都曾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身

  • 陈平反间计的成功,是陈平的聪明,也是基于项羽的自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三毛,刘邦,范增,秦朝,钟离昧,反间计,春秋战国,霸王项羽,陈平(汉朝)

    楚汉荥阳之战相距岁余,对于双方士兵,还是将领,甚或是统帅,都是一种煎熬。自刘邦和项羽起事以来,两人都没有遇到过如此胶着的战役。对于双方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战役,它是双方政治力量的角逐,它也是一次对人心的考验。刘邦很清楚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而项羽只是阻止他取得天下的绊脚石而已,所以,扳倒项羽是他目

  • 庞德被关羽俘获后,为何宁死不降?这个原因让他无法背叛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庞德,关羽,曹操,马超,刘备,汉朝,三国

    在关羽的一生中,襄樊之战无疑是其巅峰一战。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在襄樊之战中,除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关羽还俘获

  • 庞德之子庞会,真的灭了关羽后人吗?为何张飞家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庞德,关羽,张飞,庞会,陈寿

    关羽和关平被杀后,次子关兴承袭了关羽的爵位,几年后,关兴死了,他的儿子关统继续承袭爵位。关统死后,关兴的庶子又承袭爵位。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则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件事:《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这是最早的提到庞会杀关羽全家的记录。但问题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提到,裴松

  • 过五关时,换成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庞德曹仁守关,关羽能闯过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关羽,徐晃(外交官),庞德,曹仁,曹操麾下

    过五关斩六将是关羽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暂时依附曹操的关羽,得知刘备还生还后,不顾曹操的恩待和恩情,执意要去找兄长刘备。曹操惜其才,放了关羽,但关羽此去是投奔对手,所以他的手下都不愿放关羽过关,关羽为了顺利过关,斩杀了五个关卡的大将,这才顺利闯过关。关羽投奔刘备时,过得五个关卡分别是:东岭关,斩杀守关

  • 老关羽平庞德,老张飞平张郃,为何有一老将却越老越厉害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庞德,张郃,关羽,张飞,黄忠,吕布,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任何一个武将的武力水平,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都会经历:青涩期、上升期、巅峰期、下滑期四个阶段,而且是越老武力下滑得越厉害,这个也很好理解,年龄大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比不得年轻人与中年人。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处于巅峰

  • 关羽过五关,若是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把守,能过几关?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许褚,张辽,庞德,典韦,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关羽战力强悍,但唯独这个人把守的关口,他很难闯过去!关羽一生,出名的战绩非常多,其中过五关斩六将便是出名战绩之一!不过若是把五关中的守将换成典韦、许褚、夏侯惇、张辽、张郃、庞德六人,关羽又能闯过几关呢?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关羽当时的随从非常少,却没人能够挡住他,以至于人们都

  • 马超都投降了刘备,为何庞德宁死不降?看他死前对关羽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马超,刘备,庞德,关羽

    汉朝末年,中央集权制度分崩离析,各地势力割据,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之际,无数英勇战将也应运而生。可是诸位将士们的战绩并不是一本书,一篇文就能记载清楚地,更何况正值天下大乱,若不是将士们跟随的掌权者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又怎么会有人记起他们的功绩。而三国时期,许多有名的将士都是降将。诸如黄忠、张辽等人,都是

  • 名将庞德被俘虏:为何关羽偏要杀害他?以致惹来40年后灭门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关羽,庞德,马超,曹魏,于禁,俘虏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本来关羽俘虏了名将庞德,为何关羽非要杀害他,而不是将他押往益州本土,就因为杀害了“庞德”,40年后关羽满门被庞德后人斩杀!说到庞德之前,一直有一个小疑问,关羽真的是所谓的名将吗?在关羽的人生巅峰之战中,尤其是“水淹七军”这一典故,有人说关羽借助地形的因素,在上游筑堤蓄水,最终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