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平:身在楚营最后还能稳居大汉相位,个中缘由竟是……

陈平:身在楚营最后还能稳居大汉相位,个中缘由竟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4/2/12 7:07:33

说起大汉的文臣武将,不得不提一个能叫得上名号的人物,此人正是能与谋圣张良比肩的陈平。陈平善耍聪明、勤于用计,曾在楚魏之间行走人生,后来投奔刘邦帐下。试问,此等人物刘邦又将如何待见呢?原来陈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格局和胆识,过人之处,犹令刘邦麾下人所不及,且看陈平掀起的大汉风云。刘邦兴建汉室,其麾下功勋卓著人物不在少数,诸如初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包括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等。这些后来的异姓王,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这些开国功臣里面,还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就是陈平。陈平后来稳居相位,与刘邦演绎一段最佳君臣配。我们知道,陈平起先往来于楚魏之间,那么刘邦又是如何发现他的呢。本文从三个维度,一起探寻一代贤相与大汉背后的故事。

关键一步:鸟择良木而栖,人择良友而交陈平自幼聪明,虽然家里比较贫穷,但他一颗喜爱阅读的心始终未曾改变,而且尤其喜欢阅读黄帝老子的学说。正是由于自己饱读诗书,所以陈平的眼界和对人生的认识才与众不同。陈平:“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从“分肉”一件小事,就能看出陈平这个人的品性和抱负。陈平不但聪明,而且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不被嫂嫂待见。陈平的大哥陈伯非常爱护弟弟,虽然家境贫寒,但从不愿意自己的弟弟跟自己耕种吃苦,所以每当嫂嫂说小叔子坏话的时候,陈伯都会制止,直至后来还休了这个老婆。到了陈平能娶妻生子的时候,竟没有人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陈平,都认为陈平空有架子,不务正业。直到后来有个大富人家叫张负的人,相中了陈平。张负有一孙女,乃是一个寡妇,非但如此,她还是“克死”了五个丈夫的寡妇,虽然陈平是一介书生,但为了不再让大哥操心,陈平还是应允了这门亲事。最后陈平在妻家的鼎力相助下,日子经营得倒也和睦。张负:“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也许是应了这位老人的话,也许是陈平骨子里的志向使然,陈平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能展露自己的机会。秦末,天下风云纷争不断,各路英豪悉数登场。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立魏咎为魏王。就在这个时候,陈平满怀抱负,辞别兄长,投奔魏王咎。但魏王此人刚愎自用,而且不善于听人谏言,对于陈平的谋略和计策,也不予采纳,所以陈平离开了魏王咎。辞别魏王,陈平来到项羽帐下,一起跟项羽破秦入关。陈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但我们知道,项羽此人也是自以为是,不善用人,而且还惯于重用项族和妻家之人,所以对于陈平的表现,也是视而不见,致使陈平的存在感全无。更为可怕的是,项羽喜怒无常,比较意气用事,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诛杀平叛将军,陈平在其帐下,也是心惊胆战,生怕哪天被迁怒而亡。为了保全自己,陈平还是离开了项羽,但此时陈平心中早已有了下家。早在鸿门宴上的时候,他就目睹了刘邦的风采,后来跟张良一拍即合,这次离开正好应了一句古话:“鸟择良木而栖,人择良友而交。”陈平的离开,也为项羽兵败垓下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没有陈平,刘邦已经死了好几回了。可初来乍到的时候,陈平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施展抱负:刘邦、陈平演绎最佳君臣配陈平被太史公列为“世家”,足见此人的确不是平凡之辈。“六出奇计”在历史上堪称佳话,这些计谋拉近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演绎了君臣之间最绝的默契。那么陈平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坐上大汉相位的呢。公元前205年,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此后,项羽对陈平的计谋也不再采纳,陈平自觉再待下去恐惹祸上身,于是“挂印封金”弃项羽而去。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因为鸿门宴一事,陈平觉得刘邦是必成大器之人,遂在老友魏无知的引荐下,来到刘邦帐下。刘邦与陈平交谈甚欢,一度觉得相见恨晚。陈平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谋得都尉一职,当然也与其“事不过今日”有关,计策被刘邦采纳,故得封“使骖乘,典护军”。要知道,寸功未立之人就能如此受到大王待见,肯定引起帐下其他人的不满。因此也有很多人不待见陈平。而且他们还在刘邦面前诋毁陈平。“昧金”、“盗嫂”等流传至今的言辞,正是对陈平的谩辱。所谓“三人成虎”,刘邦找来魏无知询问详细。魏无知:“今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魏无知的意思是说,现在正值楚汉对峙时期,也正值用人之际,陈平纵有此等品行问题,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要用的是他的才能。刘邦之后又找来陈平一问究竟。陈平说,迫于生计当时投靠魏王咎,但魏王自以为是,不听谏言所以离开了他而投奔霸王,但项羽此人刚愎自用,而且疑心重重,对我的计谋也不予采纳,他只听信和重用项族之人和妻家之人,所以跟着他,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我素闻大王你知人善任而且善听忠言,也知道大王你很爱惜人才,很民主的人,所以我就来投奔你了。如果大王觉得我不能被任用,那么大王给我的赏赐,我一分没动,愿意如数归还,还请大王放我一条生路,我好老死故乡。陈平一顿自谦和对刘邦的歌功颂德,让刘邦颇为欢喜,于是又对陈平大加赞赏。平曰:“……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六出奇计”演绎最佳君臣配,也让刘邦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策略,展现的淋漓尽致。六出奇计的版本颇多,说法也不一,但大致的六个计谋比较有代表性,一起通过这些良策,来具体看待陈平的足智多谋。奇计一:荥阳解围(反间计、声东击西)。楚汉对峙时期,刘邦被困荥阳并与外界隔断了粮草长达一年之久,多重突围而不破。问计于陈平。陈平使出离间之计,要刘邦拨出四万斤黄金,到项羽帐中散播谣言,说钟离眜和亚父范增有功却得不到重用,所以欲投奔刘邦,消灭项羽。陈平的这招反间计,使得大将钟离眜被冷落,范增最后也含恨离开,毒疮迸发病死在归途。之后,陈平使出“声东击西”,派2000名妇女从荥阳东门出去,而刘邦早已从西门遁逃。第二年,刘邦轻而易举地灭了霸王。奇计二:智擒韩信。韩信是汉初三杰,刘邦开国之重臣,战功赫赫。分封异姓王的时候,韩信被封为楚王,可谓位高权重。后有人谗言说韩信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刘邦问陈平怎么处置为妥,陈平说,大王觉得我们的实力跟韩信相比如何,刘邦说实力不如。陈平又说,如果实力不济,那么我们去攻打韩信岂不是自取灭亡吗。最终陈平献计“游云梦泽”,不费一兵一卒生擒了韩信。此举也震慑了其他诸侯王。

奇计三:白登之围(匈奴解困)。汉朝新建伊始,匈奴趁中原未稳之时,挥师南下,想一举推翻新建王朝。刘邦亲率32万大军应战。但由于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最终被困白登山。后来陈平使出“美人计”,让匈奴冒顿单于的王后阏氏心生嫉恨,阏氏后来在得到汉朝金银珠宝后,怕自己日后被单于冷落,就劝冒顿罢兵北还。奇计四:平定陈豨。陈豨热衷于战国时期的高士养士之风,自以为在刘邦帐下劳苦功高、位高权重,所以忘乎所以、大讲排场。在一次休假回乡之时,大讲排场,光宾客坐的车辆就有上千辆之多。后来被赵相国周昌发现。周昌直言不讳地将此事禀报给刘邦。刘邦生性多疑,觉得陈豨肯定有诸多问题。后来刘邦召陈豨入朝,陈豨怕获罪于己,不久便和王黄等人叛变了。陈平献计于刘邦,很快就将陈豨势力给消灭了。奇计五:智释樊哙。众所周知,樊哙也是刘邦手下劳苦功高的大将,为建立汉家天下,功勋卓著,而且樊哙也是吕后的妹夫吕须之夫,所以在汉家朝廷也是呼风唤雨。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兵平定英布之后,又听说燕王卢绾造反。但此时刘邦旧创复发,所以就派樊哙领兵前往。此后,有人在刘邦面前诬告说樊哙跟吕后等到皇帝您百年之后,图谋不轨。刘邦因为戚夫人的事情,加上吕后频频干政,也一直心存芥蒂,此时听说樊哙要谋反,刘邦气得要杀樊哙。一怒之下,找来陈平商量对策。陈平建议带上大将周勃,前去樊哙军中传召,然后趁其不备杀之,并由周勃取代樊哙将位。主仆商定之后,陈平遂于周勃一起上路。陈平能比肩张良,足见其智谋过人。他与周勃在路上行进时,思忖了半天,觉得杀樊哙会有不妥。他对周勃说,樊哙是刘邦重臣,而且是吕后的妹夫,皇帝现在在气头上要我们来杀他,不可取,何况皇帝重病在身,万一哪天驾崩,你我肯定死于吕后之手,不得不留一条后路,周勃认为陈平所说有理。既然杀不能杀,放也不能放,陈平转念一想,计上心头。樊哙被陈平设计生擒,准备押回长安待刘邦亲自发落,这样一来他和周勃就不会招致灾祸。正当回去之时,接到刘邦驾崩的消息,于是陈平快马加鞭先行回到长安。在灵堂之上,陈平嚎啕大哭。后来陈平把押解樊哙之事禀报了吕后,吕后不但没有怪罪陈平,还对他的做法大加褒奖。

不负相位:一挑江山千斤担、不言脚下万般难刘邦死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此时陈平不得不“倒戈”于吕后。汉惠帝六年,曹参去世,吕后任命陈平为左丞相,王陵为右丞相。孝惠七年,刘盈病逝,吕后临朝称制,采取无为而治,意欲大封诸吕。陈平认为此举可行,但当吕后征求王陵意见时,王陵却说不妥,吕后非常不高兴。最后,吕后削去王陵右丞相之职,令老情人审食担任左丞相一职,陈平担任右丞相。陈平跟大将周勃虽然对吕后有意见,但此时为了保全刘家利益,只能忍气吞声,静待时机。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雉病亡,陈平与周勃发起“诛吕之变”,拥戴刘恒继承王位,是为汉文帝。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十一月,辛巳,上徙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汉文帝继位以后,对于诛吕的王公大臣进行论功行赏。此时陈平主动让出右丞相之职。刘恒遂任命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但在一次君臣对话中,周勃的右相之位又被革除。汉文帝:“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陈平:“有主者。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对于汉文帝的提问,周勃都没有答出来,反而被陈平抢答。陈平意在为周勃开脱,说丞相主要职责在于辅佐皇帝,对于陛下提问的问题,当由管事的廷尉和粟内史负责解答。周勃虽然知道陈平在为自己说情,但他自己却觉得非常惭愧,于是跟皇帝递交辞呈,主动辞去右丞相之职。此后,大汉相位由陈平一肩挑起,陈平也将继续为汉家江山续写传奇。不妨看看后人对陈平的评价:《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结语:陈平是一个有智、有谋之人,《史记》里称之为陈丞相。从其忠心为主、辅佐汉室来说,始终不失为一个丞相担当。自古君臣关系颇为微妙,君求良臣而不得,臣遇明主而幸甚。历史上虽然也存在诸多昏君诛杀忠臣的例子,但总的来说,君臣之间当以天下苍生、江山社稷为重。如刘邦和陈平此般君臣关系,在历史上也属少见。良臣际遇明主、明主护佑良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成就了陈平,陈平也成就了刘邦,成就了大汉天下。(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三毛刘邦韩信项羽樊哙吕雉

更多文章

  • 汉朝谋士陈平的成功之道:不树立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三毛,刘邦,樊哙,吕雉,项羽,韩信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为鼎盛的帝国。同历朝历代一样,大汉王朝的建立充满曲折与艰辛。在成就如此伟业的历程中,汉高祖刘邦以知人善任的美名敛据了大量的人才。其中武有廉颇、韩信等名将,文则是以张良为首的六大谋士,六大谋士皆有极为出彩的谋略和决策,都曾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身

  • 陈平反间计的成功,是陈平的聪明,也是基于项羽的自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三毛,刘邦,范增,秦朝,钟离昧,反间计,春秋战国,霸王项羽,陈平(汉朝)

    楚汉荥阳之战相距岁余,对于双方士兵,还是将领,甚或是统帅,都是一种煎熬。自刘邦和项羽起事以来,两人都没有遇到过如此胶着的战役。对于双方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战役,它是双方政治力量的角逐,它也是一次对人心的考验。刘邦很清楚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而项羽只是阻止他取得天下的绊脚石而已,所以,扳倒项羽是他目

  • 庞德被关羽俘获后,为何宁死不降?这个原因让他无法背叛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庞德,关羽,曹操,马超,刘备,汉朝,三国

    在关羽的一生中,襄樊之战无疑是其巅峰一战。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在襄樊之战中,除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关羽还俘获

  • 庞德之子庞会,真的灭了关羽后人吗?为何张飞家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庞德,关羽,张飞,庞会,陈寿

    关羽和关平被杀后,次子关兴承袭了关羽的爵位,几年后,关兴死了,他的儿子关统继续承袭爵位。关统死后,关兴的庶子又承袭爵位。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则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件事:《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这是最早的提到庞会杀关羽全家的记录。但问题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提到,裴松

  • 过五关时,换成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庞德曹仁守关,关羽能闯过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关羽,徐晃(外交官),庞德,曹仁,曹操麾下

    过五关斩六将是关羽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暂时依附曹操的关羽,得知刘备还生还后,不顾曹操的恩待和恩情,执意要去找兄长刘备。曹操惜其才,放了关羽,但关羽此去是投奔对手,所以他的手下都不愿放关羽过关,关羽为了顺利过关,斩杀了五个关卡的大将,这才顺利闯过关。关羽投奔刘备时,过得五个关卡分别是:东岭关,斩杀守关

  • 老关羽平庞德,老张飞平张郃,为何有一老将却越老越厉害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庞德,张郃,关羽,张飞,黄忠,吕布,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任何一个武将的武力水平,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都会经历:青涩期、上升期、巅峰期、下滑期四个阶段,而且是越老武力下滑得越厉害,这个也很好理解,年龄大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比不得年轻人与中年人。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处于巅峰

  • 关羽过五关,若是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把守,能过几关?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许褚,张辽,庞德,典韦,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关羽战力强悍,但唯独这个人把守的关口,他很难闯过去!关羽一生,出名的战绩非常多,其中过五关斩六将便是出名战绩之一!不过若是把五关中的守将换成典韦、许褚、夏侯惇、张辽、张郃、庞德六人,关羽又能闯过几关呢?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关羽当时的随从非常少,却没人能够挡住他,以至于人们都

  • 马超都投降了刘备,为何庞德宁死不降?看他死前对关羽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马超,刘备,庞德,关羽

    汉朝末年,中央集权制度分崩离析,各地势力割据,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之际,无数英勇战将也应运而生。可是诸位将士们的战绩并不是一本书,一篇文就能记载清楚地,更何况正值天下大乱,若不是将士们跟随的掌权者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又怎么会有人记起他们的功绩。而三国时期,许多有名的将士都是降将。诸如黄忠、张辽等人,都是

  • 名将庞德被俘虏:为何关羽偏要杀害他?以致惹来40年后灭门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关羽,庞德,马超,曹魏,于禁,俘虏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本来关羽俘虏了名将庞德,为何关羽非要杀害他,而不是将他押往益州本土,就因为杀害了“庞德”,40年后关羽满门被庞德后人斩杀!说到庞德之前,一直有一个小疑问,关羽真的是所谓的名将吗?在关羽的人生巅峰之战中,尤其是“水淹七军”这一典故,有人说关羽借助地形的因素,在上游筑堤蓄水,最终淹没

  • 刘备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既不是太史慈,也不是庞德,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备,庞德,太史慈,牵招,曹操,袁绍

    一个曾经和刘备有“刎颈之交”的拜把子兄弟,他和刘备的感情,甚至比刘、关、张三人组还深,只可惜此人并未被刘备所用,反而成了曹魏的名将之一,他就是牵招。刘备的创业之路,可谓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而在其创业过程中,曾遇到过许多优质的人才,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刘备最终打下了一片基业。这其中,包括关羽、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