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郭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郭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4/1/10 18:47:14

能否中兴,确是不知,毕竟汉献帝非果断之君,也非能君,他即使放在汉朝鼎盛时期为君,最多也就是守成之君,他当不了开疆扩土的雄主,而在那个乱世,若不是雄主,恐很难做到“中兴”。

当然,能不能“中兴”不敢保证。但若是王允能够招降李傕郭汜贾诩、张济等西凉众将,及西凉军队,则可确保长安不失,洛阳不失则大汉不灭。要知道,西凉军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再依靠着吕布的勇猛,贾诩的谋略,潼关、武关、函谷关等雄关的坚不可摧,任何一方诸侯都没有染指东汉皇权的机会,就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了。

当然,王允能招降他们绝对不是假设,实际上在当时王允的确有招降他们的机会。当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会攻打长安,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朝廷不愿意宽恕他们,而对他们起杀心,所以他们才反。

如果此时王允在董卓被杀后,就立刻以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布诏书,对董卓手下将领所犯一事既往不咎,同时对他们进行加官进爵,则西凉军诸将必定臣服于大汉。毕竟这个时候,献帝依然是天下共主,这天下依然是大汉天下,所以以献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书绝对能让他们信服。

而后,随着西凉军的归顺,再加吕布的辅佐,东汉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只是其他地方势力都反,献帝也依然能固守东汉半壁江山,然后对刘表刘焉曹操孙坚等地方势力徐徐图之。要知道,此时天下人认可的依然是东汉,献帝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汉皇帝,即使地方势力有什么不满之心,他们也都不敢第一个冒出头来去对付献帝。

一旦谁第一个冒出头来去攻打献帝,献帝都可以不用动手,直接发布勤王令,总有诸侯会对这个势力群起而攻之。所以说实在的,当时的献帝只要能够守住长安,手下只要有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东汉依然会存在。

当然,东汉虽灭不了,但是以当时的那个局势,东汉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固守一地,或是割据半壁江山。说实在的,其他诸侯不敢率先进攻献帝,献帝也绝不敢率先进攻诸侯。一旦东汉率先对诸侯发动进攻,那些诸侯就会升起一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绪,他们都会害怕接下来会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毕竟会狗急跳墙,抛弃一切偏见,同心协力先灭掉献帝。

而献帝之后虽强,但也绝对抵挡不住全部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所以其实,就算献帝收服了西凉军队,东汉与地方诸侯顶多就是保持着一股平衡,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不敢对对方先下手。如此,在微妙的平衡下,东汉的最好结局无疑就是割据半壁江山,至于中兴,说实在的光光依靠西凉诸将,那是很难实行的。

当然,以上的结局,其基础就是献帝不要犯二,如果献帝犯二,在诸侯争霸的初期,就算曹操大军归顺献帝,东汉也只会迎来灭亡的结局。因为,早董卓死后,东汉半壁江山已尽归地方诸侯所控,朝廷已失去对于中原地区这等富庶地区的绝对掌控,而没有了钱,没有了粮食,献帝又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所以献帝绝对不能犯二,他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状,然后暗地发展,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利己,发展壮大汉朝的目标。之后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后,以拉拢一部分诸侯,打击一部分诸侯的做法,来达到完全消灭地方势力的目的。只有这样东汉才能迎来中兴的机会。

标签: 吕布董卓王允西凉献帝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王允、杨彪皆以妇人行反间,为何一成一败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王允,杨彪,董卓,吕布,献帝,貂蝉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闻知江东猛虎孙坚已被荆州刘表麾下大将黄祖所杀,而其子仅有十七刚后,心下大定。之后,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还学起了那篡位的王莽,出行自用天子仪仗,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禁军统领,守卫长安。同时,又将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为列侯。还真应了那名俗语:一人得

  • 董卓被杀,吕布王允仅是“刀子”罢了,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废人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董卓,吕布,王允,袁绍,曹操,何进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一场风波下来汉灵帝在此风波中,一命呜呼。14岁的汉少帝刘辩继位,只可惜年纪尚幼,宫廷中的大权落入到了外戚、大将军何进手里。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袁绍,袁绍家中世代为官,原本是一个地主家庭。从他的祖上算起,一直到他的父亲袁逢这一辈。四代人中,出了五个三公,被别人称为四世三公

  • 王允设连环计时,他能确定吕布和董卓之间一定会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吕布,董卓,王允,貂蝉,刘协,张让,三国,汉朝,连环计时

    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在宫内被宦官所害,当时董卓的弟弟董旻是奉车都尉,他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宫内一片混乱,当时董卓正率军赶来,在看到洛阳城上空浓烟滚滚时,就知道宫中有变,于是他下令进军,正好遇到被袁绍等人赶出皇宫的张让等人,而在张让身边的人,则是被张让等人挟持的刘

  • 王允之死:论凉州军与并州军的牴牾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王允,并州,凉州,董卓,吕布,何进

    历史的推动者,往往是不经意的微小细节。初平三年(192),王允、吕布谋诛董卓。卓死军破,然允“骄矜自大”,引发凉州军洗劫长安,董卓死后的短暂宁静再次遭到破坏。历来学者对王允的骄狂刚愎,多有批判。然而允之自负,并非全出性格缺陷,幕后真正反映的,是并州军与凉州军的牴牾。二者虽同出边地,却互不信赖,乃至欲

  • 王允密谋诛杀了董卓,本有可能匡扶汉室,却为何转眼身死人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董卓,王允,吕布,贾诩,皇上,汉献帝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致使皇权一度走向衰微,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最终引得天下大乱。当时群雄并起,并形成了讨董联盟,都想把董卓置之死地,朝廷内外很多人的理想都是诛杀董卓,以此来挽救日渐衰落的大汉王朝,其中司徒王允更是愤恨董卓入骨,于是想密谋除掉董卓。密谋除董一次王允与士孙瑞、杨

  • 王允为什么非要迫不及待地杀害蔡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王允,蔡邕,董卓,宦官,汉献帝,弦乐器,东汉末年,中国传统音乐

    东汉末期已经出现朝局动荡的情况,此时各种起义和诸侯割据的争端频频发生,东汉的政权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由于当时的土地兼并导致的各地的豪强都自己佣兵占地,而朝廷内部宦官干政,混乱不堪,由此导致无力管理各地势力,愈发的让当时佣兵众多的豪强分割政权,大有改朝换代的意象。董卓就是此时其中比较有名的枭雄,他

  • 东汉末年皇权崩塌的最后两步棋——王允与吕布的奇葩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燕云侯标签:王允,吕布,董卓,贾诩,东汉末年

    自从除掉了董卓,王允和吕布自然就成了朝廷功臣,王允本来就是司徒,行使宰相之权,上升空间小,于是兼了一个“录尚书事”的职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布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升任奋威将军,封为温侯,而且还被赐予“假节、仪比三司”的特殊待遇,并与王允“共秉朝政”,俨然成了朝廷的二号人物。此时董卓已死,关

  • 北魏孝庄帝如何错误地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董卓,王允,孝庄,尔朱荣,北魏,党羽

    现在网上有种肤浅的“以古喻今”话术,将历史上某些看起来相似的东西强行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目的。然而这种“以古喻今”话术总结的“历史教训”问题极大。比如北魏孝庄帝当年就“以古喻今”地错误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结果将北魏江山和自己的性命都送掉了。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六

  •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王允,貂蝉,董卓,曹操,吕布,丞相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22这天用过午餐,王允将貂蝉约进了书室,屏退左右其他下人,说道:“今有要事,与你商酌。”貂蝉听了,只道王允欲将自己纳为续房,未免心跳,颊晕红潮,低头无语。王允道:“别想偏了。我想商量的是社稷大事。”貂蝉连忙抬起头来,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90集,王允除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董卓,吕布,曹操,丁原,貂蝉,袁绍,三国,汉朝,王允除,中华上下五千年

    大家好,前面我们讲到曹操袁绍联军因不齐心而导致讨伐董卓失败,之后曹操到了扬州准备重振旗鼓。而董卓的强大不仅仅是曹操,朝廷中其他的知名人士也想除掉董卓,其中决心最大的就是王允。王允本是山西祁县人,世代为宦官。他看到董卓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决定除掉这个对东汉政权构成威胁最大的人。但怎么除掉董卓也是很伤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