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允为什么非要迫不及待地杀害蔡邕?

王允为什么非要迫不及待地杀害蔡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空城遇梦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3/12 8:21:23

东汉末期已经出现朝局动荡的情况,此时各种起义和诸侯割据的争端频频发生,东汉的政权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

由于当时的土地兼并导致的各地的豪强都自己佣兵占地,而朝廷内部宦官干政,混乱不堪,由此导致无力管理各地势力,愈发的让当时佣兵众多的豪强分割政权,大有改朝换代的意象。

董卓就是此时其中比较有名的枭雄,他本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和权臣,然他野心勃勃,又拥有当时无人能及的兵力,所以其佣兵而立新主,并作为辅佐大臣掌管实际朝政。

《三国演义》书中初期就对董卓有很多介绍,其在历史上的事迹一直被后人诟病,确实他占据京城,废旧帝,扶持汉献帝,及诛杀朝内大臣等事迹都是导致东汉政局改变,开三国时代的诱因。

世道之乱就必然有枭雄,再不好的政权也拥有忠诚的拥护者,王允就是东汉末年,汉献帝极为信任的重臣。

王氏本来就是山西有名的望族,家中世代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多年的经营,让王氏家族在朝堂内外都拥有较高的威望。

王允在王氏族中比较看重,他天资聪颖,且拥有通古博今的才华,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并立志要以国家为先,忠君报国,死而后已。

通过多年的经营,王允已然成为被汉献帝颇为信任的臣子,但是皇帝无权,董卓当道,他只能暗自筹划,如何除掉王莽,救汉室救帝王。

比较知名的桥段就是王允运用貂蝉达到离间吕布和董卓二人的目的,巧妙的美人计就让董卓政权彻底分崩瓦解,可见王允的智谋和洞察人心的能力。

随着吕布杀掉王莽,表面上看,汉献帝的真正统治才开始,可实际上,东汉末年的统治从来都不是汉帝能决定的,而是由拥有权力的大臣。

由于推翻董卓统治的功臣是司马王允,所以在此之后由他来掌握朝政。为了彻底救汉室于水火,王允并没有对董卓旧部下手,也没有惩处外戚之臣,更别提讨伐自立门户的袁术和袁绍等人,反而是杀掉蔡邕

官场之上从来都是需要站队的,不同的阵营互相争斗才是正常的现象。

本来为侍中的蔡邕和王允早已沟通,确定互相成为对方的助力,在这之外还有太监和外戚一派。可见,在剿灭董卓后,非要迫不及待地杀害蔡邕,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了自己的名声

王允这个人忠于朝廷,本人也才华横溢,颇有智慧,做事严格,过于刚正不阿,这是因此,他之前曾敌对过很多宦官,以至于被到处追杀,知道董卓掌权才回归朝廷。

因自己势力不足,又见董卓欺辱幼主,所以他有心铲除董卓。为此他虚与委蛇为董卓出谋划策,暗地里却使用计谋瓦解董卓内部团体。

这样的操作确实有效,只是对于文人来说,所用的计策也是过于龌龊和见不得人,毕竟采用美人计离间,确实不是了台面的。而后来知道这项计策的就有在当时很有名的人,那就是蔡邕。

蔡邕是东汉末年家喻户晓的名士,他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史书古籍,无一不通。

甚至于,他的女儿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才女,这就是被后世所说的蔡文姬。此时的蔡邕的工作主要就是编纂真实历史的,类似于我们所了解到的司马迁。这人的人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都是要求很高的,他们宁可失去姓名也不会阿谀奉承。

而王允所做的事情为了汉朝不假,但是其所用的手段和过程都写在历史之中,很大可能其自己都会觉得有羞愧之感,更会在意后世的评说,又不能劝说蔡邕改写历史,所以他才有心杀掉他。

内心的猜忌

蔡邕是当世的有学之士,崇拜他和想要追随他的人很多。任何一个人都会因欣赏他的才华而尊重和善待他。

董卓刚掌权的时候也是如此,他明白自己是一介莽夫,并不懂得治国理政,需要有能人相助。

此时董卓就想到了的蔡邕,这位人才之前已经与王允一样被宦官迫害,早已经辞官隐退,现在董卓邀请其出山相助,本来是求贤的姿态,但是蔡邕却不愿意。

因为董卓的名声不好,且本人昏庸好色,欺辱幼主,累累罪行都让蔡邕不想与其为伍,可是董卓以蔡邕家族威胁,无奈蔡邕答应入朝为官,帮助董卓处理朝政。

在这段时间,董卓对蔡邕很是尊敬,很多事情都会询问蔡邕的意见,即便有分歧,蔡邕的意见也会成为其采纳的第一选择,可见董卓对蔡邕的认可。

也许是因为董卓对蔡邕比较好,所以在董卓被杀之后,蔡邕并没有异色,《后汉书》中曾记载,蔡邕只是“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大概就是他没有杀之后快的脸色,反而为董卓而叹息。

这样的表现被主导者王允尽收眼底,他曾在当时就怒怼蔡邕“董卓本是家贼,窃取汉室江山,你作为臣子,必应该一同愤恨,而你却只想到董卓的好处,忘记自己的操守,这不就是不忠吗?”

从当时的情况来讲,确实蔡邕的表现有所不妥,但是也不至于让王允气愤,只能说王允本来性格就是疾恶如仇,他憎恨董卓,也希望和他志同道合的也能这边,看到蔡邕颇有两面三刀的样子。

所以心中对他不满,怕他为了小利而反水也是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王允杀掉蔡邕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权力

王允在整个东汉期间都不算是真正出类拔萃的人,他虽然有才华,但是性格导致他交友少,所以在当时并不是很有名气。

如果王允想要威名赫赫,就需要抓住机会为朝廷服务而建功,正好董卓掌权欺压汉帝,他通过计策杀掉董卓,由此将自己的声望达到最高峰。

获得声望后,王允还因受到汉帝的重视,而成为当时东汉政府实际的掌权人。在此情形下,王允需要做的就是稳固政权,避免反贼卷土重来,所以剿灭董卓的余党是必须要做的。

虽然蔡邕是自己人,但是他的情况特殊,被董卓重用,且其本身威望很高,只要有他的存在,王允的执政就不会顺利,必然会受到约束,甚至还可能存在权力旁落的情况。

这些对权力来之不易的王允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要杀掉蔡邕,这样才能免除之后的忧患。

后世有学者认为,东汉末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是不够客观的,毕竟每个历史上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没有错误。

以王允来说,他本身为了朝廷而用计杀掉董卓,其出发点自然是为君主和汉朝天下,但是不能说他没有自己的私心,毕竟之后,他成为百官之首,掌握至高的权力。

虽然他杀掉蔡邕被后人和当时的文人批判,但是从蔡邕的为人来看,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够立场分明的人,而王允却与其相反,他是界限分明,非黑即白的人,明显两个人不是同类,所以出现后来的事件也是情理之中的。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皇权崩塌的最后两步棋——王允与吕布的奇葩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燕云侯标签:王允,吕布,董卓,贾诩,东汉末年

    自从除掉了董卓,王允和吕布自然就成了朝廷功臣,王允本来就是司徒,行使宰相之权,上升空间小,于是兼了一个“录尚书事”的职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布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升任奋威将军,封为温侯,而且还被赐予“假节、仪比三司”的特殊待遇,并与王允“共秉朝政”,俨然成了朝廷的二号人物。此时董卓已死,关

  • 北魏孝庄帝如何错误地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董卓,王允,孝庄,尔朱荣,北魏,党羽

    现在网上有种肤浅的“以古喻今”话术,将历史上某些看起来相似的东西强行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目的。然而这种“以古喻今”话术总结的“历史教训”问题极大。比如北魏孝庄帝当年就“以古喻今”地错误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结果将北魏江山和自己的性命都送掉了。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六

  •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王允,貂蝉,董卓,曹操,吕布,丞相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22这天用过午餐,王允将貂蝉约进了书室,屏退左右其他下人,说道:“今有要事,与你商酌。”貂蝉听了,只道王允欲将自己纳为续房,未免心跳,颊晕红潮,低头无语。王允道:“别想偏了。我想商量的是社稷大事。”貂蝉连忙抬起头来,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90集,王允除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董卓,吕布,曹操,丁原,貂蝉,袁绍,三国,汉朝,王允除,中华上下五千年

    大家好,前面我们讲到曹操袁绍联军因不齐心而导致讨伐董卓失败,之后曹操到了扬州准备重振旗鼓。而董卓的强大不仅仅是曹操,朝廷中其他的知名人士也想除掉董卓,其中决心最大的就是王允。王允本是山西祁县人,世代为宦官。他看到董卓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决定除掉这个对东汉政权构成威胁最大的人。但怎么除掉董卓也是很伤脑

  • 王允用美人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父子情,终将董卓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貂蝉,董卓,吕布,王允

    这套连环妙计中的中心人物是貂蝉。此时的貂蝉正当青春妙龄,生得如花似玉,是长安城中有名的美人。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奸贼董卓当道,弄得国怨民愤,王允决心为民除害,他苦苦思索除掉董卓的计划,左思右想,最后觉得只有从董卓的义子吕布处下手。王允知道,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并且对董卓也非常忠诚,但他有个致命的弱

  • 铲除董卓、本该匡扶汉室的王允,为什么最后走向失败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董卓,王允,吕布,汉献帝,宦官,曹操

    东汉末年,是一个多事之际,在各地诸侯军阀各自招兵扩大自己的势力而无视皇帝权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在汉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汉室消灭奸贼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保护年幼的皇帝,重新为皇帝树立起了权威,这个人就是王允。王允是真正的汉室的忠臣,但是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十分的清楚,王允虽然是汉室王朝的大功臣,但是

  • 杀完董卓之后,再看王允是什么行为,才会明白王允的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瑞丽谈科技标签:董卓,王允,吕布,贾诩,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开篇便写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有的封建王朝大抵都是这样发展的,从前朝的手里夺过江山,再衰弱,再灭亡。自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起,东汉也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军阀混乱,直至三国建立,三足鼎立。但若是谈起东汉混战开始的破口,恐怕是非“吕布杀董卓”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不可

  • 古代名人智慧:王允美人离间除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王允,董卓,吕布,貂蝉,太师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东汉末年,奸相董卓大权独揽,僭越天子,在朝廷为非作歹。司徒王允忧心如焚,想为朝廷除掉董卓这一心腹之患,怎奈无计可施。有一天夜晚,他正在后花园苦思冥想,暗自垂泪,府中歌妓貂蝉出现在他面前。貂蝉容貌出众,美若天仙。王允一见她,忽然灵机一动,一个主意出现在他脑中。于是,他把貂蝉叫到

  • 杀完董卓后,再看王允是什么行为,才会明白王允的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董卓,王允,吕布,何进,宦官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借助西北军阀董卓的势力除掉朝中宦官势力,虽然宦官被消灭了,但董卓也入京并掌控了朝中大权,何进被杀。对于董卓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逆贼,作为朝中重臣的王允密谋杀死董卓,为民除害,重振汉室。董卓有一位骁勇善战的义子,名叫吕布。吕布与董卓的爱妻关系暧昧不清,吕布担心董卓发现此事后不放过自

  • 杀掉董卓后,王允为何没能控制局势,反而迅速败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董卓,王允,吕布,皇甫嵩,汉献帝,刘协

    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的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对于王允来说,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受到百姓的支持。但是,在东汉末年,王允陷入到朝廷的斗争中,一度去官隐居。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辟王允为从事中郎,迁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