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被杀,吕布王允仅是“刀子”罢了,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废人

董卓被杀,吕布王允仅是“刀子”罢了,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废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4/1/20 8:16:42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一场风波下来汉灵帝在此风波中,一命呜呼。14岁的汉少帝刘辩继位,只可惜年纪尚幼,宫廷中的大权落入到了外戚、大将军何进手里。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袁绍,袁绍家中世代为官,原本是一个地主家庭。从他的祖上算起,一直到他的父亲袁逢这一辈。四代人中,出了五个三公,被别人称为四世三公。

当时的朝政,宦官弄权,而何太后又极力维护宦官,不同意消灭宦官。袁绍就去劝何进,让董卓带兵入京武力压迫何太后。只可惜董卓还没有到,那些宦官提前得到消息,提前下手,把大将军何进给杀了,袁绍得知消息以后,跟自己的兄弟袁术一起带兵入宫,杀光了所有宦官。

东汉末年的纷争天下,从此拉开帷幕,董卓到了洛阳以后,收编了何进的部下,独揽大权,原本想废掉汉少帝,但又怕众人有闲言碎语,于是想找袁绍商量一下,但是袁绍对于这件事情极力反对,两个人话不投机,矛盾顿时升温,袁绍担心董卓会对他下手,于是就离开了洛阳。

袁绍一走,朝廷中再无董卓的绊脚石,直接废了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袁绍离开洛阳以后,就开始招集各地方的豪强贵族,反对袁绍,废立皇帝。因此董卓一狠心,杀死了袁氏一族,在洛阳和长安50多口人,董卓这一杀,顿时让袁绍的人气不断提升。反让袁绍的号召力更加有影响,在众多讨伐董卓的队伍中,其中一支就是曹操

曹操是宦官之后,他的父亲曾经是汉恒帝时期,曹腾的养子,原本姓夏侯,后来改姓为曹。曹操为了让自己的名气大点。于是找到当时汝南名士许劭,此人以评论天下人物著称,想借他的口,让自己的名声更大,但是对方不肯。在曹操再三追问下,最终他才说:“你在治世时会成为能干的大臣,在乱世里会成为奸雄”

公元190年,曹操随各路讨伐董卓的大军在陈留附近的酸枣集合,大家一同推举袁绍作为联盟的盟主。只可惜这一场联盟,各诸侯都心怀鬼胎,曹操眼看大家都按兵不动,于是自己就带领5000人马,作为先锋部队攻打董卓的部队,只可惜力量悬殊,曹操吃了败仗,最后去了扬州招兵买马去了。

联盟大军没有对董卓构成威胁,却反倒让天下讨伐董卓的声势更加大。

民间有很多义士,想要取董卓首级,只可惜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朝堂上,董卓对王允等人排挤更为严重。王允早有想除掉董贼之心,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因为董卓将都城迁到长安以后,在长安城200里外建立了一个堡垒,被称为鹛坞。这座城池修得又高又厚,董卓把从百姓手里搜刮来的金银珠宝粮食,全都储藏在这个城堡里面,单单粮食一项,足以吃上30年也吃不完。这是当时董卓给自己留的后手,即便自己得不到天下,出现了意外,自己也可以躲到这个城堡里面,安享晚年,只可惜他失算了。

董卓有一个心腹叫吕布,吕布是董卓的干儿子,但是,平时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王允处处找机会跟吕布接触,从吕布口中打探董卓的消息,其实吕布能够杀掉董卓,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并非王允,而是汉献帝,被架空权力的一个废人。

公元192年,汉献帝得了一场病,身体痊愈以后,准备在未央宫见大臣们。如果说谁最想除掉董卓,非汉献帝莫属,董卓受到汉献帝的通报,让他到长安去接见对方,也就是这一个时期,吕布和王允才有了动手的机会。历史上汉献帝是否知道吕布和王允已经联合准备对董卓动手,事情并无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一次出行,董卓绝不会死,吕布也决不会在董卓的城堡中刺杀对方。

因此说,王允和吕布紧紧是一把刀子而已,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却是汉献帝这个废人。

标签: 董卓吕布王允袁绍曹操何进

更多文章

  • 王允设连环计时,他能确定吕布和董卓之间一定会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吕布,董卓,王允,貂蝉,刘协,张让,三国,汉朝,连环计时

    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在宫内被宦官所害,当时董卓的弟弟董旻是奉车都尉,他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宫内一片混乱,当时董卓正率军赶来,在看到洛阳城上空浓烟滚滚时,就知道宫中有变,于是他下令进军,正好遇到被袁绍等人赶出皇宫的张让等人,而在张让身边的人,则是被张让等人挟持的刘

  • 王允之死:论凉州军与并州军的牴牾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王允,并州,凉州,董卓,吕布,何进

    历史的推动者,往往是不经意的微小细节。初平三年(192),王允、吕布谋诛董卓。卓死军破,然允“骄矜自大”,引发凉州军洗劫长安,董卓死后的短暂宁静再次遭到破坏。历来学者对王允的骄狂刚愎,多有批判。然而允之自负,并非全出性格缺陷,幕后真正反映的,是并州军与凉州军的牴牾。二者虽同出边地,却互不信赖,乃至欲

  • 王允密谋诛杀了董卓,本有可能匡扶汉室,却为何转眼身死人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董卓,王允,吕布,贾诩,皇上,汉献帝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致使皇权一度走向衰微,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最终引得天下大乱。当时群雄并起,并形成了讨董联盟,都想把董卓置之死地,朝廷内外很多人的理想都是诛杀董卓,以此来挽救日渐衰落的大汉王朝,其中司徒王允更是愤恨董卓入骨,于是想密谋除掉董卓。密谋除董一次王允与士孙瑞、杨

  • 王允为什么非要迫不及待地杀害蔡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王允,蔡邕,董卓,宦官,汉献帝,弦乐器,东汉末年,中国传统音乐

    东汉末期已经出现朝局动荡的情况,此时各种起义和诸侯割据的争端频频发生,东汉的政权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由于当时的土地兼并导致的各地的豪强都自己佣兵占地,而朝廷内部宦官干政,混乱不堪,由此导致无力管理各地势力,愈发的让当时佣兵众多的豪强分割政权,大有改朝换代的意象。董卓就是此时其中比较有名的枭雄,他

  • 东汉末年皇权崩塌的最后两步棋——王允与吕布的奇葩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燕云侯标签:王允,吕布,董卓,贾诩,东汉末年

    自从除掉了董卓,王允和吕布自然就成了朝廷功臣,王允本来就是司徒,行使宰相之权,上升空间小,于是兼了一个“录尚书事”的职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布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升任奋威将军,封为温侯,而且还被赐予“假节、仪比三司”的特殊待遇,并与王允“共秉朝政”,俨然成了朝廷的二号人物。此时董卓已死,关

  • 北魏孝庄帝如何错误地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董卓,王允,孝庄,尔朱荣,北魏,党羽

    现在网上有种肤浅的“以古喻今”话术,将历史上某些看起来相似的东西强行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目的。然而这种“以古喻今”话术总结的“历史教训”问题极大。比如北魏孝庄帝当年就“以古喻今”地错误总结了“王允杀董卓”的历史教训,结果将北魏江山和自己的性命都送掉了。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六

  •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王允,貂蝉,董卓,曹操,吕布,丞相

    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任见:王允和小佳人貂蝉谋划除恶第四章 美人以身建功22这天用过午餐,王允将貂蝉约进了书室,屏退左右其他下人,说道:“今有要事,与你商酌。”貂蝉听了,只道王允欲将自己纳为续房,未免心跳,颊晕红潮,低头无语。王允道:“别想偏了。我想商量的是社稷大事。”貂蝉连忙抬起头来,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90集,王允除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董卓,吕布,曹操,丁原,貂蝉,袁绍,三国,汉朝,王允除,中华上下五千年

    大家好,前面我们讲到曹操袁绍联军因不齐心而导致讨伐董卓失败,之后曹操到了扬州准备重振旗鼓。而董卓的强大不仅仅是曹操,朝廷中其他的知名人士也想除掉董卓,其中决心最大的就是王允。王允本是山西祁县人,世代为宦官。他看到董卓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决定除掉这个对东汉政权构成威胁最大的人。但怎么除掉董卓也是很伤脑

  • 王允用美人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父子情,终将董卓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貂蝉,董卓,吕布,王允

    这套连环妙计中的中心人物是貂蝉。此时的貂蝉正当青春妙龄,生得如花似玉,是长安城中有名的美人。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奸贼董卓当道,弄得国怨民愤,王允决心为民除害,他苦苦思索除掉董卓的计划,左思右想,最后觉得只有从董卓的义子吕布处下手。王允知道,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并且对董卓也非常忠诚,但他有个致命的弱

  • 铲除董卓、本该匡扶汉室的王允,为什么最后走向失败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董卓,王允,吕布,汉献帝,宦官,曹操

    东汉末年,是一个多事之际,在各地诸侯军阀各自招兵扩大自己的势力而无视皇帝权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在汉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汉室消灭奸贼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保护年幼的皇帝,重新为皇帝树立起了权威,这个人就是王允。王允是真正的汉室的忠臣,但是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十分的清楚,王允虽然是汉室王朝的大功臣,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