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名将赵充国,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西汉名将赵充国,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6:21

今天与大家分享: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军事观念,他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因此,在他主持汉王朝军事的那些年,汉王朝打仗虽然不多,但战果很丰硕,但凡战争,都是一次性解决问题,打得敌人长时间不敢再来。从而为昭宣中兴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来说说赵充国的主要军事思想。

一.大器晚成的西汉儒将

赵充国与其他西汉将领有两点不同之处:首先是作为青少年时期就入伍的他,除了精于骑射等基本军事功夫外,还特别喜欢兵法,一本孙子兵法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几乎做到手不释卷。并且注重学习名将的用兵方略。

赵充国15岁的时候,就被调入到一支特殊的部队:虎贲军,其直接领导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汉军神霍去病。他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就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征河西之战。他跟随霍将军千里大穿插,重创匈奴河西二王,对霍去病精彩的用兵方略,从此了然于胸。

有理论知识,又经历了实战,为赵充国将来成长为一名儒将打下了基础。元狩四年(前119年),随着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汉廷移民七十万口,赵充国全家移居金城郡的令居县。

赵充国听从国家安排,扎根边疆,安心工作,兢兢业业戍守边疆,直到他37岁时才等到了再次出征的号召,这位大器晚成的将军,也终于等到了扬名立万的机遇。

二.崭露头角屡立战功,敌人闻名逃之夭夭

当汉匈战争风云再起之时,作为河西地区屯垦军官的赵充国,也奉命随军出征,这时期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所跟随军队的统帅,已不再是战无不胜的霍去病,而是汉武帝的另一个舅子,汉朝军事历史上著名的草包李广利。

由草包将军来统帅部队,对于汉军肯定不是好事,然而,却给赵充国以崭露头角的良机。战斗打响后,愚蠢的李广利立马上当,被匈奴的小股骑兵诱入包围圈,3万大军被匈奴右贤王部团团包围。眼看全军覆没在即,先前曾誓言“横扫匈奴”的李广利慌了手脚,看来横扫匈奴是不指望了,那就赶紧跑路保命吧。

可这次匈奴人准备得非常充分,他们动用了近10万精锐骑兵,组织了铁壁合围,汉军左冲右突,虽然杀伤敌人1万多,却始终无法冲出包围圈。

眼看着全军覆没在即,关键时刻赵充国挺身而出了。在汉军断水断粮陷入绝境的局面下,赵充国主动请缨,有人提议干脆分散突围,3万兵马能跑出一个是一个,甚至连主将李广利都丧失了信心,但赵充国当场怒吼道:“与其忍辱投生,不如死战为荣。”

在其感召下,李广利终于决定赌一把,为他精选了数百壮士开路,赵充国敏锐地发现了匈奴包围圈的薄弱环节,带头猛冲出去,一番猛打猛杀之后,终于在匈奴的包围圈里撕开了一条口子,3万汉军终于全身而退。战后盘点,赵充国率领的几百死士,幸存不过30多人,赵充国本人身中20处刀伤,可谓惨烈之至。

这李广利虽然打仗草包,但是做人还算厚道,事后在他向汉武帝总结汇报时,大赞赵充国之功劳。汉武帝闻讯后亲自接见,当场称赞“真壮勇也”。赵充国也因此一战出名、飞黄腾达,被提升为中郎将,之后又被提拔为车骑长史。以军功扬名立万的赵充国,让敌人闻风丧胆。

当匈奴大举发动十多万骑兵向汉塞开来,打算侵扰汉朝边区,到达时符奚庐山,准备入侵抢掠时,汉朝派遣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的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等九个郡。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领兵退去。汉军就此不战而胜。

三.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是为了和平

在封建时代,军人大多数都是粗人,他们认为打仗的目的,是为了立功、或者能升官,再高点的就是封侯拜相。而赵充国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军事独特人才,他主张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打,也就是说战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赵充国在多年的战争经历中,总结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慎战”的军事思想,也就是说,对国家没有好处的战争,他尽量不打。没有把握必胜的战争,赵充国坚决不干。他的座右铭是:“兵势,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他的作战方针则是“全师保胜”,却非“深入多杀”。

赵充国的军事思想在平定西羌叛乱一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原本在青海湖一带放牧的西羌各部进入金城郡,欲与西域的匈奴势力联合,发动叛乱,夺取金城与河西地区,年近八旬的国宝级老将赵充国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西征军统帅,率军开赴前线。

赵充国到达前线战场后,下令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同时宣扬民族政策,对西羌中强硬反汉的先零部落以剿为主,而对其中亲汉的罕、开二部以抚为主,这样一直拖到了十一月份,先零羌久战无功,士气低落,赵充国抓住机会,率西部都尉府之骑兵倾巢而出,向先零发动了突然袭击。

当敌人逃跑之时,赵充国又利用“穷寇勿追”、攻心为上等民族政策,去分化瓦解敌军队伍。最后汉军不费一兵一卒,迫使西羌近万人全体投降,并且还帮着汉军做通了不少西羌部落首领的工作,使其不战而降。取得了平叛的完胜。

总之,西汉名将赵充国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的军事观念,让我们懂得了:真正的军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们是国家的保卫者与守护神,我们各族群众最可爱的人。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标签: 赵充国匈奴李广利霍去病刘彻

更多文章

  •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因为有老将军赵充国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踏清风x标签:赵充国,汉宣帝,匈奴,霍光,宣帝

    汉宣帝的时候,匈奴人不断挑起羌人和汉朝的争端,宣帝派了义渠安国去解决这些事情。这个义渠安国是个强硬派,马上召集了部落首领前来,把其中闹腾的最欢的首领全部杀死,斩首了一千多个人。看到汉朝如此强硬的态势,更加激起了那些归附汉朝各羌人部落的愤怒,他们表示从此不再信任汉朝。于是羌人和汉朝之间矛盾不断,羌人开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名将赵充国(下)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赵充国,丞相,辛武贤,宣帝,屯田

    有一年秋天,赵充国病了,宣帝给他书说:听说你有病,年老加疾,万一去世,我很担忧。现在诏令破羌将军辛武贤到你的驻地,担任你的副手,赶快趁此天时大利,将士锐气,定于十二月击先零羌。你如果病很严重,就驻守不动,只让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领兵前去。这时羌众来投降者已一万多人。赵充国估计他们必定动摇,

  • 平羌神将赵充国的凄惨结局:八十丧子,忍气吞声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充国,张安世,太守,辛武贤,宣帝

    种田也能打胜仗——大器老成的大战略家赵充国(15)江湖闲乐生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原本在青海湖一带放牧的西羌各部进入金城郡,欲与西域的匈奴势力联合,发动叛乱,夺取金城与河西地区,年近八旬的国宝级老将、后将军赵充国临危受命,率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领兵六万,前往金城郡以西的河湟

  • 赵充国曾参与拥立汉宣帝,在平羌之战中立下大功,绘图麒麟阁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赵充国,汉宣帝,匈奴,刘彻,霍去病,卫青,霍光,汉朝

    赵充国乃是汉宣帝时期的名将,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他七十余岁高龄时,尚且上马对外作战;告老之后,帝王还时常与他商议军事。赵充国声名赫赫,又备受赞誉。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他几乎没有哪场战役名震天下,那他是如何成为名将的?作为将领,能大败敌人自然是极好的,但是能多谋善断,防患于未然更是绝佳,赵充国便是

  • 西汉名将赵充国,曾经打垮匈奴的猛人,为何没有卫青霍去病名气大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卫青,匈奴,刘彻,汉朝,赵充国,霍去病,李广利,汉宣帝,汉高祖刘邦

    卫青和霍去病比较有名,主要是因为在打匈奴这件事上,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汉朝刚刚和匈奴开战,卫青和霍去病便领导了几大战役,把匈奴从漠南打回了漠北,自然会被后世所熟知。相比之下,同样作为西汉名将的赵充国,虽然也击败了匈奴,但他的成就,那是建立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的成就之上的。也就是说,卫青和霍去病

  • 老将出马:赵充国与第一次汉羌大规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匈奴,汉军,赵充国,李广利,汉宣帝,霍去病,老将出马,汉高祖刘邦

    西汉中晚期,匈奴在汉武帝与汉宣帝的连番打击之下,已呈日落西山之势。值此危亡时刻,汉匈战争的主线分出了额外的分支:那就是汉羌战争。作为牵制汉朝的盟友,羌人也加入了雪山草原大漠上的角逐。汉羌战争最后上升到了与汉匈战争同样重要但是缺乏应有关注的地位。羌人的历史羌人的起源非常古老羌人是非常古老的族群之一,最

  • 五星出于东方,汉宣帝命令赵充国进兵,斩首数百缴获十万马牛羊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赵充国,汉宣帝,马牛羊,匈奴,王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是写在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上的。这块护臂出土后,被评为二十世纪考古学最伟大发现之一,而且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我们细看《汉书》和《史记》,就会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说早有记载,汉宣帝以此为依据下令进兵,名将赵充国遵命行事,一战斩首数百缴获十万马牛羊。这两本史书还对

  • 汉宣帝说“五星出东方大利中国”,名将赵充国却为何抗命?

    历史解密编辑:绾绾娱乐大咖标签:五星,匈奴,刘询,丙吉,太守,汉朝,赵充国,汉宣帝

    天下的强汉(50) 主笔:闲乐生朱晖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之乱爆发,汉宣帝让御史大夫丙吉向76岁的老将军赵充国咨询用将之事,没想到赵充国竟直接推荐了自己,丙吉当场愣住了,心里暗想:天子派我来让你选人,你怎么选中你自己了。您德高望重岁数大,是武帝时代硕果仅存的老将军老国宝,国宝怎么能上战场呢?

  •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赵充国: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赵充国,匈奴,李广利,平定,丙吉,麒麟阁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25期)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汉宣帝大喜之时将十一个功勋卓著的臣子挂在未央宫麒麟阁,历史上将其称为麒麟阁十一功臣。汉宣帝开创了用画像阁来祭奠功臣的先河,后面便有了云台二十八将,以及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功臣名将在每一幅画卷背后,是每一个用

  • 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搞定的匈奴,为何赵充国默默就搞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赵充国,匈奴,霍去病,匈奴人,刘彻,卫青

    天下的强汉(48)主笔:闲乐生朱晖汉宣帝即位后,天下太平,士民安乐。宣帝又为武帝立庙,宣示了自己嫡系遗脉的正统地位,巩固了的政权,维护了政局的稳定;而六十六岁的赵充国功成名就,眼看着也要准备退休,可就在这时,从遥远的西域,忽然传来了一封紧急求援信,求援者便是乌孙国王翁归靡以及他的汉朝妻子刘解忧。乌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