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听从田丰的计策,在官渡之战中可以击败曹操吗?

袁绍听从田丰的计策,在官渡之战中可以击败曹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弗兰力艺术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3/12/4 23:49:39

田丰没有参与官渡之战,原因是触怒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就被袁绍给关起来了。但是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先后给袁绍提了三次意见,三次意见都被袁绍否定了,因此田丰怨气颇大的,大发脾气,激怒了袁绍以至被关押。

那么这三条意见是不是很厉害?假如袁绍听从了,在官渡之战中是不是可以击败曹操呢?理想非常丰满,现实可能比较骨感吧。田丰虽然在袁绍平定北方的战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建议是完美的,没有瑕疵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三条建议。

一、第一条建议:持久战。

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这条意见是沮授提的还是田丰提的?还是俩人一起提的?在不同的书籍中记载是不同的。姑且算是俩人一起提的吧,毕竟俩人的战略方针大体相同,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该建议主要的目的就是反对袁绍立即出兵,放弃急战的方式,采取持久战的方式来拖垮曹操。

在这条建议中,综合来看,田丰给出了三个理由和建议:

首先,国疲民弊。为了击败公孙瓒和肆虐的黄巾军,北方已经耗尽了人力和储存的财富,此时从国家到普通的民众都处于非常凋敝的状态,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再次发动战争。因此,田丰认为袁绍不应该此时出兵。

其次,宜休养生息。大到国家,小到普通百姓,已经没有足够的物资和财富支持下一场战事,这个时候应该向天子报捷,让大义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从而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果曹操阻止我们这么做,我们就大肆宣扬是曹操的不义行为,让他们处于不利的态势。田丰认为应该先占道义,再从道义上攻击对手,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

最后,步步为营,实行持久战。除了积蓄力量外,还要进军黎阳,逐步经营黄河以南的地方,制作船只以利用河道的便利,袭击曹操的后方,使他们顾此失彼,从而达到疲敌的方式。

田丰的提法和当年吴国击败楚国如出一辙。为了击败强大的楚国,吴国就在楚国边境不断的实行骚扰战,从而达到疲敝楚国的目的,最后一举进入楚国的都城差点消灭了楚国。

田丰企图故伎重演,以达到消灭曹操的目的。

田丰这个计划看起来也很实用,不过要知道一点,袁绍面临的问题,曹操同样也面临如此困境。

一方面,总体局势对于曹操也不利。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刚刚消灭了公孙瓒,可是曹操也是刚刚消灭了吕布,又马不停息的占据了河内郡,同时派人稳定关中,可见此时的曹操的境况和袁绍并不强,甚至更弱。毕竟曹操的四周都是敌人,南边是刘表孙策,青州是刚刚招降的臧霸,而徐州在早些年被曹操屠戮,民生凋敝,早已榨不出什么油水出来,豫州腹地更是黄巾军的潜伏地,也是袁氏家族的兴起地方,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翻盘的事情。

反观,袁绍已经基本收服了北方,现在只需要全力对付北方的曹操即可,从战略安全态势来看,远远好过曹操,而且北方的士族大体上都比较支持袁绍,因此当曹操和袁绍开战之时,曹操的内部出现了许多支持袁绍的势力,只是由于曹操强大的军事压力,导致他们不敢有所作为,一旦战场态势不利,曹操极有可能出现土崩瓦解的态势。

另外一方面,袁绍并没有完全弃用田丰的意见。在官渡之战时期,袁绍为了袭扰曹操,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比如派刘备两次带着兵马出击到豫州,在曹操的后方袭扰,从而牵扯到了曹操的军事力量,可是被曹操两次击败,无法起到关键作用。如此同时,派韩荀出击,也被曹仁击破于鸡洛山,接连几次失败之后,袁绍再也没有出兵了,原因是继续出击也是徒劳无功,只有损兵折将,空杀兵耳。

可见,从实际情况来看,曹操的处境比袁绍更差;从袭扰战的战果来看,袁绍是接连遭受惨败,无法继续下去,原因是袁绍麾下的兵马的实力不足于曹操,整体素质不如袁绍军。因此,袁绍放弃了田丰所说的袭扰战,改为围困战。

可见,从总体战局形势上看,袁绍并不比曹操差,但是军队整体素质要低于曹操,在局部上不占优,然而整体上处于上风。

二、第二条建议:袭击后路。

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

当袁绍拒绝了田丰的第一个建议和看法后,田丰消停了不多久,又遇到了第二次建言的机会。这一次是刘备占据了徐州,曹操率兵突袭刘备,而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派人向袁绍求救。

接到这个消息后,田丰立即向袁绍建言偷袭曹操的后方,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然而,袁绍以小儿有病为由拒绝出兵,从而极大的触怒了田丰。

田丰对于这次机会,他也给出了两个看法:

一个看法就是曹操出兵袭击刘备的机会难得,一时间难以见分晓,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出兵袭击。

另外一个看法就是如果出兵袭击曹操的后方,那么就可以一举而定,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田丰的这个看法被袁绍拒绝了。然而,袁绍虽然在表面上拒绝了田丰的意见,可是另外一面却偷偷的实行着田丰的意见。

《三国志•于禁传》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袁绍确实派人去攻击曹操,不过曹操早已派于禁守河,导致袁绍兵无法过河,因此导致此次袭击失败。

可见,田丰提到的要趁刘备起兵之际袭击曹操的方略,袁绍早已实施了,不过曹操也不是软柿子,早已有防备,因此袁绍不能得逞而已。

因此,田丰提到的这条意见,袁绍不是不实行,而是失败了,而曹操早已有准备。

三、第三条建议:袭扰战。

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提到的二条意见经过袁绍的实践后,证明是失败的,无法实现的。那么他提到的第三条意见也就是袭扰战是不是可以成功的呢?

其实这条意见和第一条意见是差不多的,大体上就是不要和曹操交战,应该固守四方,然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同时分派奇兵四处出击,从而达到击败曹操的目的。

袁绍有没有按照这个方式来和曹操对峙呢?其实也是有的。只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而是在官渡数次交战之后,双方互有损耗,也无法吃掉对方,从而采取了田丰所说的方式进行消耗战。

八月,绍进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操亦分营与相当。

双方建立起了坚固的营垒,开始了阵地战。

在阵地战的同时,袭扰战也没有停下。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可见,通过阵地战和袭扰战,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前线是占据着上风的,并不是不堪一战。

由此可见,田丰提出的第三条建议,袁绍是踏实的执行着,并没有完全拒绝他的意见,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四、总结。

在赤壁之战之前,田丰先后提出了三条意见和看法,虽然没有被袁绍全部的采纳,可是也被袁绍变相的采纳,可是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失败于曹操,可见袁绍即使采取了田丰的意见,依然无法击败曹操。

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即使袁绍不主动攻击曹操,曹操也会主动发起对袁绍的攻势。比如在袁绍南下之前,曹操已经有北上和曹操争夺霸主的野心。在击败吕布之后,立即派曹仁夺取了河内郡,将这一关键地区纳入囊中,准备染指关中,同时染臧霸北上夺取了青州重要的地区以占据了先机。

可见,即使袁绍不主动南下,曹操已经做好和袁绍打大仗的准备,一味的退缩防御已经不合时宜,无法掌控时局的主动权。

只是田丰提出的战略方针有着致命的缺陷以至无法实现而已,而且决定战争的胜负是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绝非一个计策或者两三个计策就可以决定的,而是全方位的较量而得出的结果。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前,袁绍为何不采纳田丰的建议,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优秀的付大仙标签:袁绍,曹操,许都,刘备,三国,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田丰(东汉)

    田丰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此人博学多识,能力出众。在汉朝末年,他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御史,因看到朝廷的混乱,弃官归家。后来他应袁绍的征召,担任了袁绍的別驾。他为袁绍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绍正是用了他的计谋,才讨平了公孙瓒。一、官渡之战前田丰的建议。在官渡之战前,他向袁绍的进言遭到了拒绝。田丰还因

  •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是因为不用田丰的计策?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及所幼标签:袁绍,田丰,曹操,官渡之战,鲁肃

    大家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应该都比较熟悉了,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三国时期的故事。三国时期,有一场战役官渡之战,曹操是胜利的一方,袁绍是失败的一方,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知道的事实。为什么实力强大占尽一切优势的袁绍会失败呢?人们对于袁绍失败的原因也是说法都不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当时没有接

  • 袁绍谋主田丰有不下凤雏之才,为何犯上见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袁绍,沮授,曹操,孙权,刘备,许都,汉朝,三国,田丰(东汉)

    三国前期,群雄逐鹿。袁绍在平定公孙瓒后,文有沮授、田丰、许攸、审配,武有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地兼冀并幽青四州,带甲之士数十万,一时他人莫与争锋。在文臣中,沮授、田丰可谓个中翘楚。沮授长于战略谋划,田丰长于战术运用,如果以沮授比之冀州卧龙,田丰就是河北凤雏。一、宦海沉浮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

  • 田丰:袁绍手下头号谋士,曾献上灭曹三计,奈何只换来一盏毒酒!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田丰,袁绍,刘备,许都,汉朝,汉献帝,曹操手下

    曹操攻打刘备,田丰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劝袁绍偷袭曹操。袁绍一脸悲伤:“吾儿病矣!何喜之有!”竟因一小儿不肯发!田丰看袁绍呆坐在小儿病榻之前掩面哭泣,不禁愕然,随即费尽口舌予以劝谏。但袁绍魂不守舍,一刻也不愿离开儿子,勒令田丰退下。田丰捶胸顿足,无奈离开大帐,立刻用袁绍赐给自己的拐杖猛敲地面,气愤地骂道

  • 三国谋士田丰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田丰,袁绍,曹操,许都,沮授,刘备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天之下诸侯逐鹿,群雄并起,不少隐居的贤士纷纷入世,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所谓良禽择佳木而栖,对于一个谋士来说,选择一个明主是很重要的。成则名垂千古,不成则在这历史中湮灭,无人记起。像诸葛亮跟随了刘备,郭嘉选择了曹操,鲁肃追随了孙权,他们的成就功绩一直被铭刻在三国历史上,被后世之

  • 瀚大黎众|安徽版汉朝儒法斗争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范阳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范阳,绘画,连环画,汉朝儒法斗争,桑弘羊舌战群儒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文革时期——汉朝儒法斗争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范阳绘画,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出版,定价:0.08元。

  • 西汉第一理财专家桑弘羊,帮汉武帝“致富”,为何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桑弘羊,刘彻,霍光,皇帝,汉昭帝,匈奴,汉武帝,汉朝

    在公元前81年,汉武帝已经去世6年的时间。大家都知道,西汉时期有一个传奇的人物,那就是理财专家。其实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好大喜功,多次对外使用兵力,除了讨伐匈奴以外,他还派了兵力去远征西域一带。与此同时,他还四处游玩、修建很多的宫殿等等。他的一系列的行为,让国家消耗了很多的钱财。他的这种行为

  • 桑弘羊之死:经济学家为何死于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桑弘羊,刘彻,霍光,经济学家

    桑弘羊之死:经济学家为何死于经济?文史风云2022-07-1817:46山东军事领域创作者关注汉武帝去世后的西汉内部,依旧是矛盾重重,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内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此背景下,以辅政大臣桑弘羊为首的一派,主张延续汉武帝时期的国家经济政策。而以另一位辅政大臣霍光为首的

  • 放开垄断专营就能让利于民?桑弘羊说未必,还有个问题至今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桑弘羊,刘彻,汉昭帝,司马迁,开国

    你发现没有,历史的发展就和人走路一样,得“左——右——左”轮流迈步,不然就要“顺拐”栽跟头。 所以每个时代,总会有人念叨前代的好,感叹今不如昔,这倒未必说,当年真有多好,更有可能是,他们那群人或左或右,刚好踩在上一个时代的步点上…… 比如公元前81年,这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影视作品中的汉武帝

  • 任见:洛阳桑弘羊,西汉敛财狂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桑弘羊,霍光,刘彻,丞相,刘旦,武帝

    洛阳桑弘羊,西汉敛财狂任见01洛阳人桑弘羊是汉武帝的大臣,出身商人家庭,最有心计,是个神童。桑弘羊十三岁就进了科大少年班,哦不,进了汉宫财政部,做侍中。侍中是一种“准官” ,“相当于”某种职级的意思,后世有种“员外” ,是“编制之外”的意思,“准官”不是编外,他们在西汉的公务员系列之内。准官多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