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前,袁绍为何不采纳田丰的建议,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官渡之战前,袁绍为何不采纳田丰的建议,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优秀的付大仙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4/3/10 14:34:08

田丰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此人博学多识,能力出众。在汉朝末年,他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御史,因看到朝廷的混乱,弃官归家。后来他应袁绍的征召,担任了袁绍的別驾。他为袁绍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绍正是用了他的计谋,才讨平了公孙瓒

一、官渡之战前田丰的建议。

在官渡之战前,他向袁绍的进言遭到了拒绝。田丰还因为态度强硬,使得袁绍十分生气,将他监禁起来。在官渡之战后,因为战事失败,袁绍军中的人都痛哭流涕,说如果田丰在此,肯定不会打这样的败仗。袁绍感到回去之后没有脸面见田丰,便下令杀了他。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袁绍军而来,高兴的说,袁绍肯定失败了。在打败袁绍后,曹操又说,如果当初袁绍采用田丰的计谋,胜败还不可知呢。我们从以上的大家对田丰的评价,可以知道田丰对袁绍胜败的影响。

那么,如果官渡之战前,袁绍听取了田丰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吗?让我们先看看田丰的建议是什么。在《三国志》中记载,田丰对袁绍建议说: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我们看田丰的策略,实际上是以持久战的战略来拖垮曹操。在当时,曹操兵少地单,而袁绍兵多地广,双方的总体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有两种战略。一种是采用直接出兵的办法,来与曹操决一雌雄。另一种是采取休养生息,和曹操持久消耗的办法。田丰建议的就是这第二种战略。

我们看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不过从稳妥性方面来看,田丰的办法要好一些。采用田丰的办法,袁绍可以休整军队,积蓄力量。在刚刚打完对公孙瓒的的战争后,有一个战略休整时期,对于袁绍集团是十分必要的。而曹操所割据的地盘形势也不利,他处于四战之地,战略纵深小,也没有大的天险可以屏障。如果袁绍采取袭扰战术,是曹操疲于应付的。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袁绍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曹操的实力却越来越弱,这样双方的实力差距加大,就使得曹操的处境越发不利。到那个时候,袁绍取胜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田丰的计策是有着其合理性的一面的。在多年之后,隋朝灭陈的时候,就采取了类似田丰的计策。隋朝一方面做好攻略陈的准备,一方面针对陈的情况,采取多路袭扰的战法,派几支军队对陈进行佯动,疲惫麻痹陈军。再一方面派人深入陈的境内,焚烧陈的粮仓、物资仓库,削弱陈的实力。经过几年的准备后,隋军渡江,一举灭了陈。

二、不采纳田丰的建议也有可能打败曹操。

如果袁绍采用田丰的计策,是可能拖垮曹操,消灭曹操的。那么,袁绍为什么不用呢?这是因为,如果采取第一个战法,也是可能打垮曹操的。

如果采取第一个战法,直接出兵攻打曹操,由于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曹操也是很难应付的。先开始,袁绍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但是经过白马之战,损失了颜良文丑这样的大将,使得袁绍的头脑清醒了过来。

袁绍在后期的战役中,采取了正确的办法。那就是采取持久战的方法,和曹操拼消耗,拖垮曹操。这个方法,只不过是田丰的计谋在战场上的变化而已。经过长期的消耗,在战役的末期,曹操已经陷入了失败的边缘。

当时,曹操的军粮已尽,想要撤回许都,是经过荀彧的劝说,才继续坚持下来。只是由于许攸的叛变,才使得形势逆转。如果再继续耗上几天,曹操必败无疑。用战后曹操的话来说就是,“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而在田丰的心里,也是暗自希望袁绍能够战胜的。在袁绍战败后,看管他的人对他道喜,说这回袁绍不听你的建议打了败仗,回来后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田丰说,如果军队打了胜仗,我肯定能活下来,如果打了败仗,我肯定要死了。从田丰的话里可以看出来,他也是想活下去的,是希望袁绍能够打胜仗的。因此,田丰心里明白,即便不采取他的战略,采取第一种战略,袁绍也是有希望取得胜利的。

三、田丰和袁绍战略之争背后隐藏的是他对汉室的忠心。

那么,田丰和袁绍的争论只不过是作战战略的争论,袁绍为什么要恼羞成怒的把田丰关起来,最后还杀死他呢?这是因为,在战略的争论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田丰是坚定的拥汉安刘派,和心中想要篡汉的袁绍,在本质上不是一路人。

田丰本来是弃官在家隐居,他接受袁绍的征召,是为了“王室多难,志存匡救”才出仕。他被袁绍的“四世三公”的家系所迷惑,被袁绍讨伐董卓联军盟主的光环所感召,这才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是,当袁绍平定公孙瓒,拥有河北四州之地,就露出了真面目。他的部下耿包写了密信,要推举他称帝。袁绍把信给大家看,征求大家的意见,却没有想到遭到大家的反对。最后,袁绍看到大家的意见不可抗拒,只得杀了耿包来灭口。

我们可以想到,在这些反对的人中,田丰这样本来就抱着匡救王室理想的人,肯定在内。这一次事件,实际上是袁绍手下人的一次大站队。由此,袁绍对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失去了信任。而且,田丰的表现也前后不一致,让袁绍加深了对他的疑忌。

在曹操去攻打在徐州反叛的刘备时,田丰向袁绍提出派兵袭击许都。袁绍以儿子有病的理由拒绝的时候,田丰还气得拿手杖击地。实际上这个时候,是袁绍正在部署攻打曹操的时候,如果派兵攻打许都,会破坏袁绍的军事部署,给自己带来混乱。

这样,对许都的袭击只能是一次速战速决的袭击,而不是一次布置周密的全面进攻。如果攻打许都不下,曹操回援,袁绍的军队只能撤回。这样,袁绍前面做的准备工作又要推倒重来,反而会耽误攻打曹操的时间,这样就欲速而不达了。袁绍经过考虑,拒绝了田丰的建议也是有情可原的。而田丰心里的急躁情绪,恐怕不是因为袁绍不发兵的借口,而是袁绍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打乱自己的军事部署而发的。

田丰提出要以持久战对付曹操的时候,是袁绍一切军事部署都已经就绪,马上要发动对曹操的攻击的时候。这个时候,袁绍的军事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这时田丰却提出要停止行动,这实在不合情理。再加上田丰也知道,采取袁绍的战略,直接进攻曹操也有胜利的希望。所以田丰这样极力反对出兵,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实在令袁绍生疑。最终,袁绍认为田丰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阻止袁绍的军事行动。

结语:

其实,我们现在看来,田丰的建议背后,实际上是包含着对汉室的忠心。他心里明白,如果袁绍拿下许都,掌握了汉献帝,接下来就是要篡汉自立。田丰只是想以自己的力量,阻止袁绍立即对曹操用兵,让汉朝再多存活几年,来尽自己的一片忠心罢了。

他的心思被袁绍看破,袁绍本身就把他当成了阻碍自己称帝的障碍。再加上战事的失败,像田丰这样的和自己不一心的人更不可留。最终,田丰心中对汉室的那片忠心,造成了他的杀身之祸。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是因为不用田丰的计策?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及所幼标签:袁绍,田丰,曹操,官渡之战,鲁肃

    大家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应该都比较熟悉了,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三国时期的故事。三国时期,有一场战役官渡之战,曹操是胜利的一方,袁绍是失败的一方,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知道的事实。为什么实力强大占尽一切优势的袁绍会失败呢?人们对于袁绍失败的原因也是说法都不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当时没有接

  • 袁绍谋主田丰有不下凤雏之才,为何犯上见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袁绍,沮授,曹操,孙权,刘备,许都,汉朝,三国,田丰(东汉)

    三国前期,群雄逐鹿。袁绍在平定公孙瓒后,文有沮授、田丰、许攸、审配,武有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地兼冀并幽青四州,带甲之士数十万,一时他人莫与争锋。在文臣中,沮授、田丰可谓个中翘楚。沮授长于战略谋划,田丰长于战术运用,如果以沮授比之冀州卧龙,田丰就是河北凤雏。一、宦海沉浮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

  • 田丰:袁绍手下头号谋士,曾献上灭曹三计,奈何只换来一盏毒酒!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田丰,袁绍,刘备,许都,汉朝,汉献帝,曹操手下

    曹操攻打刘备,田丰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劝袁绍偷袭曹操。袁绍一脸悲伤:“吾儿病矣!何喜之有!”竟因一小儿不肯发!田丰看袁绍呆坐在小儿病榻之前掩面哭泣,不禁愕然,随即费尽口舌予以劝谏。但袁绍魂不守舍,一刻也不愿离开儿子,勒令田丰退下。田丰捶胸顿足,无奈离开大帐,立刻用袁绍赐给自己的拐杖猛敲地面,气愤地骂道

  • 三国谋士田丰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田丰,袁绍,曹操,许都,沮授,刘备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天之下诸侯逐鹿,群雄并起,不少隐居的贤士纷纷入世,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所谓良禽择佳木而栖,对于一个谋士来说,选择一个明主是很重要的。成则名垂千古,不成则在这历史中湮灭,无人记起。像诸葛亮跟随了刘备,郭嘉选择了曹操,鲁肃追随了孙权,他们的成就功绩一直被铭刻在三国历史上,被后世之

  • 瀚大黎众|安徽版汉朝儒法斗争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范阳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范阳,绘画,连环画,汉朝儒法斗争,桑弘羊舌战群儒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文革时期——汉朝儒法斗争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范阳绘画,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出版,定价:0.08元。

  • 西汉第一理财专家桑弘羊,帮汉武帝“致富”,为何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桑弘羊,刘彻,霍光,皇帝,汉昭帝,匈奴,汉武帝,汉朝

    在公元前81年,汉武帝已经去世6年的时间。大家都知道,西汉时期有一个传奇的人物,那就是理财专家。其实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好大喜功,多次对外使用兵力,除了讨伐匈奴以外,他还派了兵力去远征西域一带。与此同时,他还四处游玩、修建很多的宫殿等等。他的一系列的行为,让国家消耗了很多的钱财。他的这种行为

  • 桑弘羊之死:经济学家为何死于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桑弘羊,刘彻,霍光,经济学家

    桑弘羊之死:经济学家为何死于经济?文史风云2022-07-1817:46山东军事领域创作者关注汉武帝去世后的西汉内部,依旧是矛盾重重,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内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此背景下,以辅政大臣桑弘羊为首的一派,主张延续汉武帝时期的国家经济政策。而以另一位辅政大臣霍光为首的

  • 放开垄断专营就能让利于民?桑弘羊说未必,还有个问题至今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桑弘羊,刘彻,汉昭帝,司马迁,开国

    你发现没有,历史的发展就和人走路一样,得“左——右——左”轮流迈步,不然就要“顺拐”栽跟头。 所以每个时代,总会有人念叨前代的好,感叹今不如昔,这倒未必说,当年真有多好,更有可能是,他们那群人或左或右,刚好踩在上一个时代的步点上…… 比如公元前81年,这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影视作品中的汉武帝

  • 任见:洛阳桑弘羊,西汉敛财狂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桑弘羊,霍光,刘彻,丞相,刘旦,武帝

    洛阳桑弘羊,西汉敛财狂任见01洛阳人桑弘羊是汉武帝的大臣,出身商人家庭,最有心计,是个神童。桑弘羊十三岁就进了科大少年班,哦不,进了汉宫财政部,做侍中。侍中是一种“准官” ,“相当于”某种职级的意思,后世有种“员外” ,是“编制之外”的意思,“准官”不是编外,他们在西汉的公务员系列之内。准官多了,干

  • 桑弘羊:汉武帝的钱袋子,后人辱骂他两千年,如今仍使用他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桑弘羊,刘彻,刘启,霍光

    历朝历代的君王,统治一个盛世太平天下,都离不开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建设。尤其是皇帝对经济方面的重视,就相当于掌握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命脉。所以说,每一个不容忽略的盛世王朝的君王身边,都会有一个对经济有一定补助的大臣,齐恒公身边的财政重臣管仲,还有刘邦身边的理财管理大臣萧何。而在西汉时期的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