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将相和”的故事,这促使赵国走向强大。反之,武将和文臣走向对抗,自然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东汉末年,袁绍作为最强大的诸侯,却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这其实和内部倾轧存在直接的关系。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郭图,在袁绍麾下既陷害沮授,又污蔑张郃、高览,所以要为袁绍集团的覆灭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
具体来说,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人。在三国时期,颍川是盛产谋士的地方,比如荀彧、荀攸、郭嘉、徐庶、陈群等人,都出自该地区。一开始的时候,郭图为颍川太守阴修部下计吏,小有名声。中平元年(189年),董卓入主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封韩馥为冀州牧,韩馥征召同乡的郭图、辛评等人一同前往冀州共谋大事。
由此,郭图一开始是跟随韩馥这位诸侯的。不过,韩馥和刘璋一样,都不是英明果断的主公。于是,初平二年(191年),辛评、荀谌、高干、张导及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袁绍成为冀州牧之后,郭图受邀正式加入袁绍阵营。
兴平二年(195年)冬天,汉献帝在曹阳被李傕、郭汜等人追逼,沮授劝说袁绍抓住迎奉汉献帝的机会。对此,袁绍准备听从沮授的计策。但是,郭图和淳于琼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最终,因为汉献帝的登基本来不合袁绍的意愿,所以袁绍没有采纳。而在一年后,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从此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二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吞并四个州的地盘,拥有几十万军队,于是,袁绍挑选出十万精兵、一万骑兵,准备攻打许都。对此,沮授认为先休养生息,等到实力增强后再和曹操决战。
但是,郭图、审配则主张和曹操迅速决战。袁绍采纳郭图的意见。郭图等人借此机会说沮授的坏话:“沮授监管内外,威望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国家就会灭亡,这是让人忌讳的。”于是,在郭图的陷害下,沮授越来越不受到袁绍的重用和信任。不过,被袁绍冷落的沮授,后来却受到曹操的欣赏,曹操曾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的初期,郭图、淳于琼与颜良攻白马,遭曹操轻兵掩袭,仓猝逆战,主将颜良被斩,军队遂溃败。接着袁绍亲帅大军渡过黄河,在延津的南面构筑了营垒。
官渡对峙期间,曹操率军偷袭乌巢,郭图建议攻击曹操大营,而非张郃建议的援救粮仓,结果张郃攻曹营不下,郭图见其建议失败,担心袁绍怪罪自己,便诬陷张郃、高览不尽力。在此基础上,张郃、高览为了自保,只能向曹操投降。因为粮草被毁,加上张郃、高览等大将倒戈,袁绍大军立即土崩瓦解。
三
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袁绍之将孟岱对审配有谗言,郭图、辛评同意,袁绍令孟岱代替审配守邺城。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袁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未正式表态。众人欲以袁谭为长子而立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审配等人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驻扎在黎阳。在袁绍去世后,几个儿子继续互相争斗,所以被曹操各个击破。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进攻黎阳退走后,袁谭要求铠甲及士兵,袁尚拒绝。袁谭大怒,郭图、辛评借此机会劝说袁谭攻打袁尚。袁谭觉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双方在外城城门交战,袁谭战败,就率领部队退回南皮。之后联合曹操攻打袁尚,不久叛变。
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曹操率军把袁谭包围南皮。到了建安十年(205年)一月,在曹操的急攻下,南皮被攻破,袁谭在逃亡时被曹操麾下的虎豹骑击杀。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进城后,杀了郭图等人,将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杀了。对于多次陷害他人的郭图,最终也落下了凄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