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不只有“隆中对”,来看看沮授为袁绍提出的“邺中对”

汉末三国不只有“隆中对”,来看看沮授为袁绍提出的“邺中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3/12/19 12:59:03

一提到汉末三国时期军阀的扩张战略,恐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再不济就是江东方面的“榻上策”、“天下二分之计”等等。毕竟刘备和孙权算是三国时期的主角之二,诸葛亮、鲁肃、周瑜、甘宁等人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其实在三国时期一些失败的军阀也有各自的战略,因为这些人是失败者,所以受到的关注度没有孙、刘那么高,比如说袁绍。袁绍虽然是与曹操竞争的失败者,不过他的失败是因为其指挥失利,用人不当,外加一些运气因素。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的实力要远超于曹操,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军阀。他的重要谋士沮授也曾经给他提出一个扩张的战略,称之为“邺中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邺中对”。

“邺中对”的历史背景

“邺中对”的历史背景,应当是袁绍刚刚从韩馥手中夺走的冀州的时候,时间大概是在东汉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七月之后。当时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在河北有了一大块立足之地,以此为实现“南据河,北阻燕、代”的战略的基业。不过这也只是开始而已,在袁绍身边还有很多势力,如果按照袁绍统一河北的战略来说,都是袁绍的假想敌。

在袁绍的西边,也就是太行山脉中,活跃着一支实力强大的黄巾军余党,也就是黑山军。黑山军正式起兵是在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史料中记载数量高达百万,即便这有可能是一个虚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黑山军确实是冀、并之间一支根深蒂固的比较强大的力量。黑山军的首领张燕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他并不玩张角兄弟那一套,相当的务实。张燕主动向东汉朝廷投降,换取生存地位和政治权益,即便后来也有劫掠郡县的举动,但并不打出天子的旗号,甚至还参与过诸侯联军讨董的行动。可见张燕与黄巾军有本质上的差别,他想给黑山军“洗白”,成为与曹操等人一样地位的军阀。总在山地里可不行,并州中又有自己的“同行”白波军,最合适的方向就是向冀州扩张。这样一来黑山军与袁绍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

在冀州东部又有一支黄巾余党,就是青州黄巾。从后来青州黄巾入侵兖州劝降曹操的话术来看,他们似乎还秉承着黄巾军那一套。青州黄巾在史料的记载也是百万以上,按照小编的看法也是个虚数,数字应当在三十万左右。由于青州刺史焦和的不作为,青州黄巾也是一直祸乱青州各郡县。青州黄巾最后的目的是向西与黑山军汇合,但是被公孙瓒、曹操等人阻止,当然这是后话。

在北部是公孙瓒。公孙瓒是袁绍最为强大的敌人。公孙瓒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手中有一支规模上万的骑兵部队。骑兵面对步兵的时候是具备一定优势的。而且公孙瓒与黄巾军可不一样,他可以得到幽州的钱粮的支持。而且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已经产生了矛盾。本来公孙瓒要进攻冀州,而且已经打到了安平,袁绍是借助公孙瓒的威胁才从韩馥手中得到冀州的。公孙瓒肯定心怀不满。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袁绍和公孙瓒进行了高强度的战争,当然这个也是后话了。

沮授的“邺中对”

袁绍成为冀州牧,以沮授为别驾从事,向他询问对策,沮授提出了一个战略,就是本文要说的“邺中对”。总体上来说,“邺中对”是一个先弱后强的战略。总共分为五步,即扫黄巾、灭张燕、擒公孙、胁戎狄,然后进军长安,迁都洛阳,完成“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战略中,沮授清晰地认识到当时河北的环境,几股势力的实力强弱,制订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袁绍的战略。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第一是青州黄巾。青州黄巾虽然规模巨大,但是战斗力不足。击溃青州黄巾算是这些目标中较为简单的一个,“东光之战”中公孙瓒以两万人就击溃了三十万青州黄巾,消灭三万,俘虏七万,袁绍应该也可以做到。消灭青州黄巾的动机,或者说好处有三个,第一是能够得到大量的辎重和青壮人口;第二是防备青州黄巾与黑山军汇合,对冀州造成破坏,壮大黑山军的声势;第三是可以趁机控制青州,封锁北方的公孙瓒,保护自己的侧翼。

之后是黑山军。黑山军的军事实力也未必有多强,但是他相对于青州黄巾来说,占有地理环境的优势。如果先对付黑山军,可能会无法彻底解决,从而导致青州黄巾出现在袁绍的东线,很麻烦。如果放任黑山军不管的话,黑山军就会与公孙瓒联合,成为袁绍的掣肘,牵制袁绍的兵力。而且消灭黑山军之后,袁绍还能打通到并州的通道,进一步向西扩张。所以沮授将黑山军放在第二位。

青州黄巾和黑山军相继消灭后,最后的对手就剩下北方的公孙瓒。消灭公孙瓒以后,沮授认为应该“震胁戎狄”,还是以抚镇为主,杀伐为辅,而非公孙瓒那样的铁血的手段。这个时候河北基本已经平定,最后的步骤就是渡过黄河控制洛阳,借助汉献帝的政治影响力,执天下之牛耳了。

“邺中对”的实现程度

三国时期很多的大的战略往往难以实现,因为订立战略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环境会发生变化,或者实行的程度不够,这个时候战略就走不通了。比如“隆中对”中的第一个条件“跨有荆、益”才实现了一半;江东的所谓的天下二分之计更是离谱,孙权才刚刚打到江夏,荆州一股脑都投降曹操了。沮授这个“邺中对”也是一样,有实现的地方,也有没有完成的地方。

首先是青州黄巾和黑山军,青州黄巾虽然不是被袁绍消灭的,而是先被公孙瓒打败,后来回到青州改道兖州再被曹操消灭,不过总归是被消灭了,没有成功与黑山军汇合;黑山军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遭到了袁绍的沉重打击,虽然没有被彻底消灭,但是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了。不过在这里并没有按照沮授的计划,公孙瓒的主动发难导致袁绍和公孙瓒陷入战争泥潭中,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双方就进行了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战役——“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另外袁绍的长子袁谭与公孙瓒的部下田楷还在青州作战。所以公孙瓒成为了最主要的目标。总体上来说公孙瓒处于下风,幽州牧刘虞又压制公孙瓒,导致公孙瓒将重心放回幽州。这样一来公孙瓒的威胁被削弱,而初平四年黑山军突然进攻魏郡,差一点俘虏了袁绍的家人,这才招来了袁绍的报复。

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5年),汉献帝东归时受到李傕郭汜等人的追杀。这个时候公孙瓒还没有被消灭,袁绍自然不能够进入洛阳。但是汉天子东归和落难对于袁绍集团是一个机会,于是沮授再次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安置在邺城。不过这件事遭到了反对,袁绍不愿意承认汉献帝,毕竟当初他否认了汉献帝的正统,希望拥立刘虞为帝;第二袁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公孙瓒的身上,接汉献帝免不了军事上的冲突;第三袁绍担心汉献帝来邺城,会对自己起到制约的效果。总而言之,袁绍在这个时候放弃了汉献帝,也永远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袁绍集团的发展路线与沮授的“邺中对”相比,在扫平河北的顺序上的差异,是由公孙瓒的主动挑战造成的;而最后一步没有能够实现,则是袁绍本人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签: 袁绍沮授公孙瓒曹操汉献帝隆中对

更多文章

  • 袁绍麾下的一位谋士,既陷害沮授,又污蔑张郃、高览!

    历史解密编辑:听说跟你说谈标签:袁绍,沮授,张郃,高览,曹操,颜良,三国,汉朝,汉献帝

    在古代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将相和”的故事,这促使赵国走向强大。反之,武将和文臣走向对抗,自然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东汉末年,袁绍作为最强大的诸侯,却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这其实和内部倾轧存在直接的关系。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郭图,在袁绍麾下既陷害沮授,又污蔑张郃、高览,所以要为袁绍集团的覆灭

  • 三国杀, 界沮授制作完成即将上线, 全模式自带英姿+双刀!

    历史解密编辑:乔岚说科技标签:沮授,武将,左慈,英姿,基本牌

    这一期的测试服刚刚结束,本期测试中登录了很多好玩的新武将,其中沮授这个本来就是史诗级别的武将又迎来了自己的界限突破,这次界限突破对沮授的加强幅度还是相当大的,个人觉得新版沮授绝对又是一个阴间级别的地主,全模式英姿+双刀就问你怕不怕?界沮授 势力:群 体力:3武将技能渐营:当你于出牌阶段内使用牌时,若

  • 关羽赵云吕布陈宫太史慈沮授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并非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赵子龙,吕布,曹操,陈宫,太史慈

    事实上,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中,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而是陈宫!意外吧?不理解吧?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啥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陈宫?太史慈太史慈是孙策手下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不过他似乎只和刘备、孙策、孙权等人有交集,和曹操连面都没见过,为啥会有人认为曹操想得

  • 曹操的谋主是荀攸,袁绍的谋主是谁?不是沮授也不是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曹操,袁绍,许攸,沮授,荀攸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方诸侯阵容最为豪华的当属曹操和袁绍,袁绍武将阵容或许比不上曹操,但是其麾下谋士无论数量还是能力却是一点也不输于曹操。曹操前期麾下最为出色的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和贾诩五大谋士,其中荀彧是战略家,为曹操规划路线图以及负责内政和后方留守,军略方面则主要是荀攸和郭嘉两人,其中荀攸是曹

  • 忠比云长,谋胜孔明,遇主不淑,却舍身尽忠——沮授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沮授,袁绍,曹操,荀彧,献帝,三国,汉朝,诸葛亮,公孙瓒,孔明(艺人)

    官渡之战后,世人皆以为袁绍是酒囊饭袋,手下个个都是庸碌之徒,不堪重用,才导致袁绍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曹操大败而灭,殊不知,如果袁绍能早点听取一个人的策略,怕是早就一统天下了,至于三国之乱不也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吧!此人是谁呢?此人名叫沮(ju)授,三国袁绍帐下第一智囊谋士。三国时期,每一个政治集团都

  • 沮授属于什么级别的谋士?他是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追光史说标签:沮授,袁绍,曹操,孙权,刘备,鲁肃

    谋士大体上分三种级别的,一种是战略级别的,一种是战术级别,还有一种既是具备战略级别还具有战术级别的,两种能力同时具备。自历世以来,战略级别的谋士不多,大部分是战术级别的,而同时具有战略级别和战术级别的谋士则更少。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乃至袁绍以及吕布麾下的谋士中,大部分是战术级别的谋士,只有极

  • 沮授:有良、平之才,侍奉昏主视死如归的忠贞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沮授,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汉献帝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沮授,袁绍帐下谋士第一人,他首倡雄踞河北迎立献帝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认为祸其始此,提出三年疲曹令曹操惊出冷汗,这些计策均未被袁绍采纳不说,两人的距离反而越走越远。然而到生死存亡之际,方可见证人之内心,哪怕兵败被俘,沮授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帮助袁绍反败为胜,最终因无法收服

  • 历史上,太史慈吕布陈宫赵云关羽沮授,曹操最想得到其中的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吕布,赵子龙,关羽,曹操,陈宫,沮授

    历史上,曹操是个非常爱惜人才的大佬。也正是因为曹操重视人才,所以他才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即使在演义中,罗贯中也无法抹去曹操爱才的优点。演义中,曹操对赵云、关羽、吕布、陈宫、沮授这5人都非常青睐,尤其对待赵、关2人特别优待。关羽一出场只是个卖枣的红脸大汉,根本没有啥显赫的地

  • 我心皎皎如明月,怎肯零落照沟渠,沮授是如何失去袁绍的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不位为标签:袁绍,沮授,曹操,荀彧,许都,三国,汉朝,汉献帝,官渡之战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割据势力君主,他曾经统一了河北地区,拥有冀、并、青、幽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君主。但是,由于官渡之战一战的失败,使得袁绍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袁绍在和曹操交锋失败后,也因忧病交集而去世。在他死后,由于他废长立幼,又让儿子们各种掌管一州。这使得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让曹操坐拥渔翁之利,将他

  • 三国顶尖谋臣沮授,为何却落得马革裹尸,司马懿:不懂得随遇而安

    历史解密编辑:丹青史迹闲话标签:沮授,袁绍,刘协,汉朝,司马懿,汉献帝,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公元195年,沮授得知汉献帝东躲西藏,便对袁绍提议:“只要把天子接到邺都,主公就能掌握先机。”在袁绍犹豫的时候,老对头郭图却直接反驳:“万万不可!现如今天子就是个累赘,接他过来弊大于利!”心知机不可失的沮授,再次恳求道:“主公若是再不行动,天子这杆大旗或许就要被那曹操给抢走了!”然而四世三公出身的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