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鸡偏用宰牛刀,难怪曹操不顾职场规则痛斥上司:乱天下者必何进

杀鸡偏用宰牛刀,难怪曹操不顾职场规则痛斥上司:乱天下者必何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3480 更新时间:2024/4/10 3:44:54

杀鸡偏用宰牛刀,难怪曹操不顾职场规则痛斥上司:乱天下者必何进

【经典名著解读之“三国”系列文章:007】

人在职场飘,有时身不由己,便会言不由衷地说出些圆通的话,做出些圆滑的事。

“牢骚过盛易断肠,少言少语少是非”,这样做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成熟的处世哲学。

换位思考的话,此举也不难理解,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庸之道,存在了几千年,自有他一定的道理。

历史上,身逢乱世,处在刀光剑影中的曹操曹孟德,却忍不住发了一句“牢骚”。这个牢骚还是当场评论上司——何进的一句狠话。

何进在汉灵帝病重前,被召入宫,成为皇子辨的托孤重臣。

《三国演义》中,何进在关键时刻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

其一、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

何进出身普通农家!

再具体些,他出身于屠夫家,与张飞的职业差不多。

因为妹妹的受宠,何进也跟着步步高升。妹妹从贵人,升为了东汉的一国皇后。

何进也赶上了升迁的“快车道”,成为了大权在握大将军。

其二、何进在朝中颇有影响

汉朝的大将军,最为显赫,官至一品。

也就是说,辉煌后的何进也是三公身份的人。虽然不是一人之下,却是万万人之上。

您看何进手下的几位将领,一是袁绍、二是曹操、三是孙坚,还有卢植、黄甫嵩、朱俊等……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汉灵帝病危前,召见何进,或许是人之将死,他意识到了过分宠信宦官,特别是十常侍以来,给江山社稷带来的无限危害,以至三国纷争不断。

此时的十常侍等宦官,也没有闲着。他们紧锣密鼓地做了两件事,一是重新找到了新的靠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二是将谋杀何进一事,提上了重要日程。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章节中,何进第一次安全度过了十常侍射出的暗箭。

汉灵帝后宠幸王美人,又生下一皇子名刘协。平时灵帝偏爱刘协,董太后也偏爱这个皇孙子。加上十常侍背后的撺掇,他们准备在灵帝临终前先行动手:诛杀何进,以绝后患!

不成想,何进此番命不该绝,司马潘悄悄将何进拦了下来,并告诉他:有人想谋害你,万万不可入宫。

转身回到自己的“地盘”,何进召集手下,寻谋良策问:如何才能将十常侍阉党一网打尽。

在何进的支持下,袁绍点5000御林军入宫,扶立太子辨即位。

“源易缘”注意到,看似何进平安渡过危机,其实不然。

十常侍此时继续鼓动董太后与何太后相互争斗,从中渔翁得利。在何进的干预下,董太后被暗杀于河间的驿庭。

张让段珪眼见董太后这个靠山又倒塌了,又以重金勾结何进的弟弟何苗,以及何进母亲舞阳君,进一步讨得了何太后的宠幸和保护。

何进等朝中大臣都想除掉十常侍,无奈碍于何太后的面,迟迟不敢动手。

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准备召四方英雄进京援助,诛杀十常侍。最后愚蠢地引来了董卓的虎狼之兵。

一旁的曹操曾提醒领导何进,杀牛不必用宰牛刀,除去首恶,只需要一狱吏即可!但何进却认为曹操心怀私意。

最后,气得曹操抛出一句十分严重的话:乱天下者,必进也!

果然,何进处事不密,召外援进京的消息泄露,十常侍假意向何进请罪,让何太后传旨进宫。

谁知,刚刚进宫门不久,大将军何进便被砍下了脑袋,被扔到了城头下。

有时,随意议论别人不是个好习惯。但看到人家要跳到坑里了,不拉一把,或连吭都不吭一声的人,也绝不是可以深交的人。

事不过三,何进之死就在于他听不进去下属的话,身居高位却又有勇无谋,最终自己身首两处,还让大汉江山四分五裂。

“长莫长于博谋,短莫短于自恃”!这又能怪谁呢?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国老故事》、《三国演义》、《周易》等;

标签: 曹操何进牛刀袁绍宦官诗人东汉汉朝曹魏汉灵帝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何进身亡,天下大乱,为何屠夫出身的何进一死天下会乱?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何进,屠夫,宦官,袁绍,东汉末年,张让

    熟读历史者,皆知,东汉末年,何进一死,天下大乱。何进,一匹夫也,无德无才,靠关系上位,为皇亲国戚,加官进爵,先后被封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其妹成皇后,何进地位水涨船高,又被封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起义后,灵帝重用何进,命其为大将军,坐镇洛阳,指挥卢植等人作战。卢植等人,为其作战,所立战功

  • 何进:这就是权力的游戏 | 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何进,汉灵帝,宦官,刘辩,刘协

    何进:这就是权力的游戏 | 资治通鉴【发生时间】公元一八九年【通鉴原文】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书曰: 「 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闭上閤,急捕诛之。 」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亲信何氏;与赵忠等议,

  • 献穆皇后曹节:曹操之女,汉献帝妻子,为何反对哥哥曹丕篡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曹节,曹操,曹丕,汉献帝,刘协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企图取汉献帝而代之,便派使者去向皇帝索要传国玉玺。汉献帝对此无可奈何便想要交出玉玺,可皇后曹节对此极力反对。曹节是曹丕的妹妹,为何反对哥哥篡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名门曹节出身沛郡曹氏,为东汉丞

  • 她是汉朝的末代皇后,也是曹操的亲女儿—献穆皇后曹节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曹操,曹节,穆皇后,汉献帝,刘协,曹丕

    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被他胁迫的这个天子就是汉献帝刘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献穆皇后曹节就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任皇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曹节是曹操的女儿,生母不详,但是据我猜测很大的可能是曹操的妾室。那曹节又是怎样嫁给汉献帝的呢?这一切还要从曹操代替董卓掌握朝中大

  • 汉献帝刘协比汉少帝刘辩聪明,更不好掌控,董卓为何要立他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刘协,刘辩,董卓,汉献帝,皇帝

    黄巾之乱后,汉灵帝病逝,后朝中又爆发“十常侍”之乱,此时受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所召,董卓率兵进京,废了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初见二帝时,刘辩很怯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而刘协却能对答如流,明显要比刘辩聪明些。按理说越聪明的人越不好掌控,那董卓为何要拥立刘协为帝?第一、出

  • 董卓想要控制朝政,为什么一定要废掉刘辩,拥立更为聪慧的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董卓,刘辩,刘协,何进,汉灵帝

    在汉末三国时期,有几个重要的阶段。我们看现在广义三国时期的起点的三个说法: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以及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就是东汉末年的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初平元年就是董卓入京,各地起兵组成联军,继而形成各个军阀的时间点。而董卓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控制朝政是一个

  • 刘辩在给我压力,放弃王庭落荒而逃,要么就再也逃不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刘辩,王庭,成吉思汗,宇文成都,扩廓帖木儿,蒙恬

    “大汗,据族人回报,汉军的主力大军距离王庭已经不足五十里了。”完颜金弹子对铁木真禀报道。“这么快就来了吗?”铁木真似乎早已经知道汉军要到了,他并没有太多惊讶,只不过对于汉军来得这么快有些失落罢了,汉军来得越快,他准备部署的时间就越短。“是的,岳飞,蒙田,霍疾,高肃,卫庆汉军的五路大军全部到了,所有将

  • 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两个“争夺”皇位的兄弟,却都是遭人胁迫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辩,刘协,汉灵帝,汉献帝,何进,董卓

    西江月(杨慎)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在东汉时期,往往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皇帝的年龄太小,没有办法行使皇权,要由其他人来代劳,比如说外戚。外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羽翼逐渐丰满起

  • 汉灵帝的后嗣之谜:为何偏爱次子刘协,而不是长子刘辩?

    历史解密编辑:旧史新侃标签:刘协,刘辩,皇帝,董卓,汉灵帝,汉献帝

    自古以来,皇位的传承一直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的众多朝代中,东汉时期的皇位传承特别引人注意。汉灵帝在临终前,选择立次子刘协为皇帝,这一决定令人费解,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汉灵帝在位期间,为了维持权力的稳定,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但这并没有为他的统治带来稳定。由于他生活奢侈,民众

  • 董卓进京后,为何要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董卓,刘辩,刘协,汉献帝,汉少帝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图谋除掉宦官,但是,何太后不从。于是,朝廷征召董卓率军到京师,准备胁迫何太后。董卓未至,大将军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