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为啥要凿空西域?历经十三年没能完成使命为啥还得到如此殊荣

张骞为啥要凿空西域?历经十三年没能完成使命为啥还得到如此殊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856 更新时间:2024/3/23 20:43:04

公元前126年,31岁充满朝气、英气勃发的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亲切接见了出使月氏国归来历尽沧桑、面容憔悴的使者张骞,君臣二人都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汉武帝和张骞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十三年前。

公元前138年,刚登上大汉帝国皇位不久,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同样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来自汉中郡的勇士张骞,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队伍,从首都长安一路西,去完成一项只知起点、不知终点、前途莫测、命运未知的光荣使命---出使、寻找月氏国并联合他们,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匈奴。

大汉朝历史上首次派出规模庞大的使团走向遥远的西域,这次走出国门、探索未知的出使任务其实是来自于一个投降汉朝的匈奴俘虏的供词: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是一个土地广阔、牛羊众多的强国。匈奴冒顿单于时期就曾攻破过它,后来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把他的头骨做成了饮酒的器皿。剩下的月氏部众在王子的带领下向西逃走到远方,现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极其痛恨匈奴人,但是如果能派人一路向西找到他们,与他们商议联合去进攻匈奴。他们肯定会加入到反匈联合阵营,那对匈奴的威胁就非常大了。

就是这么一个匈奴人嘴里内容含糊、距离不清、目标不明的供词,就让饱受匈奴欺凌、老是被动挨打、不得不以和亲来维持脆弱和平的大汉王朝君臣们欣喜若狂、欢呼不已,一下子就燃起了奋起反击、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希望,现在的大汉王朝正承受着匈奴从帝国的东部、北部、西部三面的包围,边境线漫长,防守兵力不足,无法有效抵御、反击匈奴骑兵狂飙突进、来去如风的突然侵袭,被压得喘不过气,真是防不胜防、痛苦不已。

如果能找到匈奴人所说被匈奴赶到西方去的月氏国,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大汉帝国可以出钱出粮,帮助他们从西部向匈奴反击,先夺回他们的失地,帮助他们站稳脚跟。那么,帝国的西部边疆不但可以实现和平、月氏国可以从西部威胁匈奴、分散帝国的一些压力。而且,拥有祁连山优良牧场的月氏国还可以为帝国提供大批的优质战马、增强帝国抗衡甚至主动反击的实力。

现在已经知道在帝国的外围并非只有匈奴一家,还有很多部族和国家,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没有争取的可能。

为缓解帝国目前的压力和困扰,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帝国外围、匈奴周边的地理、人环境、风土人情,寻找到可以分化瓦解匈奴的反抗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对抗匈奴的统一战线,共同组成统一战线,为以后打击匈奴的下一步计划提供一种现实依据。

现在这个传说中的月氏国就是可以制衡、战胜匈奴的制胜法宝,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它。即使这是一次胜负未知、前途莫测的生死一瞪眼的探险行动,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捞一捞,就是海市蜃楼也要闯一闯。总之,就是为了大汉帝国将来能走出国门、发现新领地,为下一步的开疆拓土做出的积极尝试和行动。

所以,因为一句传言而组织一支外交使团、探险队、远征军就值得尝试一下了。

目标已经确定,剩下的就好办了,大汉帝国广为招聘、四处贴出皇榜,招募能为国效力、敢于出使西域、寻找迷失的月氏国的使臣。

要不说家大业大的大汉帝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勇士。

这不,大汉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敢主动吃螃蟹的汉中勇士、家在汉中郡的青年郎官张骞挺身而出、揭下皇榜,愿意为朝廷分忧,打穿西域,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那个传说中海市蜃楼谜一样的月氏国。

于是,就有了这次大汉帝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动对外进行探索,什么凿空西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张骞之行。

这就有了本文开头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这一百多位背负着大汉王朝抵抗匈奴、探索西域的梦想与希望,从长安出发,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找不到月氏兮不回还”的凿空西域之旅。

什么时候都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此时的匈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鼎盛的辉煌时期,它不仅控制了大汉帝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精锐骑兵几十万,是个势力十分强大的巨无霸,而且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除了汉帝国,它们根本就没有遇见过对手。

所以,当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大汉西域使团刚刚走出国门不久,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在匈奴的腹地就一头撞进了匈奴骑兵的包围圈。

话说张骞和他的团队成员被押送到匈奴的王庭,匈奴单于亲自审问张骞。

他问张骞:你们这些汉人,带着这老些金银珠宝、名贵器物一路往西是要干什么去?

张骞告诉他:哦,听说你们当年杀害并赶走了月氏国的人民、霸占了他们的牛羊和草场。我们大汉帝国的皇帝就命令我出使去寻找他们,并为他们主持公道、帮助他们夺回被你们侵吞的牛羊和草地。

匈奴单于一听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真是岂有此理!气死我了!我还从没见过像你们这样,都不知道月氏国现在在哪里就敢派出一百多人大摇大摆地想从我们匈奴的地盘上通过的!没错,月氏国是被我打跑了,现在连我都找不到他们在哪里,就凭你们这群瞎猫,还想碰上死耗子?切!

再说了,就凭你们一声不吭、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想偷偷摸摸从我眼皮子底下通过。我如果放你们过去,我以后还怎么在这一带草原上混!

张骞神色淡定:今天不就让你见到了?我们这次任务紧急,没事先跟你打招呼是有些不对,我向你正式赔礼道歉。现在,我招呼也跟你打过了,你是不是就可以放行,让我们继续完成寻找月氏国的使命了呢?

匈奴单于一听更是怒不可遏:不行,你当我傻啊?噢,你想通过我的地盘,去找被我打跑的月氏国,拉帮结派,和他们联合起来跟我干,我脑子又没进水!我告诉你,月氏被我赶到西面去了,你们想去找它,好啊!我现在也想派人到你们汉朝的南方去联合南越国,你们汉朝敢放我的使者过去吗?

张骞微微一笑:当然可以。我们汉朝绝不会阻拦你们的使者出使南方,我们才不会小肚鸡肠、疑神疑鬼、小家子气呢!要不这样,我给我们皇帝写封信,告诉他,匈奴单于让我们西行去寻找月氏国,我请皇帝放行让你们匈奴使者出行去南越国,单于意下如何?

匈奴单于看着神色泰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张骞愣了半天,才展颜一笑:你想得美!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

于是匈奴单于下令把张骞他们都分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好吃好喝好招待,干什么都行,就是不放他们西行,这一扣押就是十年。

张骞在匈奴被扣押的日子里,心态坦然,匈奴人给什么他接什么,接什么就放什么。总之,就是好吃好喝、来者不拒;送来匈奴女人,他也坦然收下。总之有一点,就是匈奴人说破大天,他也不会向匈奴人投降,手里的使杖时刻窝在手中。

他一方面是吃饱喝足、谁都不服;另一方面是吃饱喝足,时刻准备上路。匈奴人对他很敬重,所以也没太干涉他的自由行动。

第十年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副使堂邑氏的奴隶甘父偷偷跑来找他,他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起逃跑,向着西方前进。走了数十天,到达大宛国,大宛国早就听说中国富有,想通使结好,却不能实现,见到张骞,十分高兴,替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再转送到大月氏国。张骞苦尽甘来,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不知所终的月氏国。

可是让张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月氏原来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之后,占领了大夏国的土地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敌入侵,生活美满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原先刻骨的仇恨已经被时光带走,习惯顿顿吃手把肉的手也不想再拿起刀枪去拼命,如今的他们已经丝毫没有再向匈奴报仇雪恨的打算了。

现在的月氏国全体国民完全忘记仇恨、已经乐不思蜀、乐在其中、不想再过四季迁徙这种颠沛流离、为草场打打杀杀的暴力生活了。所以,张骞在此停留一年多,费尽口舌也无法说动这些月氏人远离江湖、躲进桃花源成一统的享受美好生活的心。

万般无奈之下,张骞和甘父只能赶回朝廷复命。

这次他俩学精了,他们沿着天山南麓走,准备通过羌人的居住地绕道返回。

不过张骞这次运气还是不佳,又被匈奴骑兵发现捉住了。

匈奴单于看见张骞被押金来就乐了:你不是跑了吗?我还以为你跑回汉朝去了。谁知道你还真是一根筋,居然就凭你们两个人,就敢横穿大漠、一路向西?呵呵呵,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对了,我问你们,你们要找的那个月氏国最后找到了吗?

张骞也是哈哈大笑:老子这次运气不好,又被你们给逮住了。呵呵呵,你说月氏国吗?我们如果找到了,现在坐在帐子里吃肉喝酒审问你的就是我了。

匈奴单于大喜:来人,上肉、摆酒,我要亲自招待我这个来自远方的朋友!

就这样,张骞又被送回他在匈奴的家,与他的匈奴妻子团聚了。

一年多之后,正赶上匈奴内乱、窝里斗,张骞就带着他的匈奴妻子和副使甘父再次乘乱逃走。

要不说是神佑大汉!天佑中华!

这次张骞终于在历尽千辛万苦,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在经过十三年的扣押、羁旅和长途跋涉,终于只有他和甘父回到了首都长安!

张骞这次虽然最后找到月氏国但是并没有完成汉武帝当场交给他联合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光荣使命。但是,他这一番辛苦前行,就像大汉帝国的一双眼睛、一双耳朵,打开了大汉帝国的视野、听到了帝国以外的声音。极大地振奋了汉武帝志在天下、开疆拓土、让大汉王朝的威德将遍布四海的雄心壮志。为此汉朝开始了对帝国的西方一次次的深入,直到最后彻底收复西域成立西域都护,把西域完全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中。

张骞这次凿空西域、为大汉帝国开拓出更大、更辽阔的视野功不可没!他当年走过的地方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亚欧贸易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怎么歌颂、赞美都不过分的。

就是说,虽然这次轰轰烈烈凿空西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仅仅只是一个匈奴俘虏嘴里的供词,在深受当时的环境局限和认知短视的情况下,大汉朝廷和张骞就敢于冒险、勇于尝试,并在坚持不懈的积极行动之后,才结出如此丰硕、福泽中华两千多年的跨时代的果实。才会被后人享用不尽并总结出执行此次行动的张骞的一生,他的人生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标签: 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月氏

更多文章

  • 莫高窟第323窟:汉武帝的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张骞,刘彻,匈奴,金人,莫高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3754字 | 阅读需10分钟2022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这份灿烂的文明是我国优秀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世界2000年,至今我们仍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刘彻,中原,匈奴,大宛,西域,水果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军事谋略方面成就非凡,他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开疆扩土,将大汉打造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武帝统治期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未知,和西域互通有无,从而扩大汉朝的对外贸易。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其实也有人说汉武帝是为了寻找长生不死

  • 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张骞,苏武,李陵,匈奴,匈奴人

    匈奴是古代兴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一直与中原王朝为敌,每当中原遭逢战乱时,匈奴就会趁机南下大肆劫掠一番。由于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中原王朝对此也很是头疼,在地广人稀的平原上,想要防御匈奴的侵扰,确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根据王国维的分析,后世口中所谓的匈奴,其实就是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落

  • 张骞出使西域:一个手持符节的郎官,一份终生为探险而生的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张骞,匈奴,符节,郎官,刘彻,苏武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21期)现在很多人读历史都对古人的很多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已经被“金钱至上”的利益观迷住了心态。我们无法理解古人对于尊严和荣耀的理解,在很多人看来古人好傻,明明可以活着却要舍生取义。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追求的物欲奢华,在我们百年以后还不是如同断壁残垣一

  • 史上最靠谱带货主播:“张骞优选” + “郑和海淘”

    历史解密编辑:风味人间标签:张骞,郑和,西域,番茄,匈奴,明成祖,科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近半年,一种长相酷似宝莲灯的蔬菜在互联网上悄悄走红。 它叫洋蓟,也叫朝鲜蓟。 不少销售商家已迫不及待给它冠上“蔬菜之王”,“来自欧洲的贵族”,但仍旧鲜少有国人在市场上真正见过它。20块一颗的价格,几乎可以傲视菜摊上所有蔬菜食材,形似宝莲灯的形状也足以引起大众的好奇。然而有机会买回来的人却发现,这种

  •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骞,月氏,匈奴,匈奴人,大月氏,冒顿

    月氏国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如今汉民族中还有月氏人的后裔,比如尉迟氏,昭武九姓中的康、安、曹、石、米、何,都是月氏人的后代,这些姓氏的后人很多都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了。月氏人种起源说法不一,有汉藏人种说、粟特人种说、印欧人种说、伊朗人种说等等。月氏人如果不迁徙,或许能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大的分支。月氏人最早生

  • 张骞为何被困西域13载?在西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人,大月氏,刘彻,匈奴,刘恒

    引言张骞被称作外交人员、旅游家和探险家,他奉汉武帝命使西域,但2次被匈奴人俘获。匈奴人还逼迫他娶一个匈奴人女性。即便如此,张骞从没忘掉自身的重任,最后逃出匈奴,经历千难万险返回长安。张骞出塞时,带上100多位跟随者,返回长安时只存了两人。她们经历了哪些?匈奴人老婆和张骞住在一起如何?中间还发生了什么

  • 论张骞:“凿空西域”的功勋章,有他匈奴妻子的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月氏,匈奴人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前行的路有多么艰难困苦,只要终点那里有着利益就会有人前赴后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张骞的西域之行彻底为后世东西方贸易打开了一条通路,达到了贸易往来的顶峰,在他“凿空西域”的背后,离不开他匈奴妻子的帮助。张骞的西域之行张骞主动要求出使西域公元前14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张骞博士《AFM》:受驼峰启发的层级结构织物,实现面料兼备热防护和热湿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分子科学前沿标签:张骞,afm,驼峰,武汉纺织大学

    防护服是消防员在极端火灾环境中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屏障,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以及高强度工作,人体产生的大量汗液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以及工作效率。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防护面料往往致力于单一的热防护性能提升,在热湿舒适方面缺乏有效调控。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阻挡外界极端热的入侵,又能通过汗液调控缓解人体过热

  • 霍去病突然去世 张骞与世长辞 汉武帝向着西方极目远眺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霍去病,张骞,刘彻,匈奴

    公元前117年九月,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的华过天宇,又匆匆的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还有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