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6年,31岁充满朝气、英气勃发的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亲切接见了出使月氏国归来历尽沧桑、面容憔悴的使者张骞,君臣二人都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汉武帝和张骞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十三年前。
公元前138年,刚登上大汉帝国皇位不久,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同样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来自汉中郡的勇士张骞,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队伍,从首都长安一路向西,去完成一项只知起点、不知终点、前途莫测、命运未知的光荣使命---出使、寻找月氏国并联合他们,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匈奴。
大汉王朝历史上首次派出规模庞大的使团走向遥远的西域,这次走出国门、探索未知的出使任务其实是来自于一个投降汉朝的匈奴俘虏的供词: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是一个土地广阔、牛羊众多的强国。匈奴冒顿单于时期就曾攻破过它,后来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把他的头骨做成了饮酒的器皿。剩下的月氏部众在王子的带领下向西逃走到远方,现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极其痛恨匈奴人,但是如果能派人一路向西找到他们,与他们商议联合去进攻匈奴。他们肯定会加入到反匈联合阵营,那对匈奴的威胁就非常大了。
就是这么一个匈奴人嘴里内容含糊、距离不清、目标不明的供词,就让饱受匈奴欺凌、老是被动挨打、不得不以和亲来维持脆弱和平的大汉王朝君臣们欣喜若狂、欢呼不已,一下子就燃起了奋起反击、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希望,现在的大汉王朝正承受着匈奴从帝国的东部、北部、西部三面的包围,边境线漫长,防守兵力不足,无法有效抵御、反击匈奴骑兵狂飙突进、来去如风的突然侵袭,被压得喘不过气,真是防不胜防、痛苦不已。
如果能找到匈奴人所说被匈奴赶到西方去的月氏国,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大汉帝国可以出钱出粮,帮助他们从西部向匈奴反击,先夺回他们的失地,帮助他们站稳脚跟。那么,帝国的西部边疆不但可以实现和平、月氏国可以从西部威胁匈奴、分散帝国的一些压力。而且,拥有祁连山优良牧场的月氏国还可以为帝国提供大批的优质战马、增强帝国抗衡甚至主动反击的实力。
现在已经知道在帝国的外围并非只有匈奴一家,还有很多部族和国家,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没有争取的可能。
为缓解帝国目前的压力和困扰,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帝国外围、匈奴周边的地理、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寻找到可以分化瓦解匈奴的反抗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对抗匈奴的统一战线,共同组成统一战线,为以后打击匈奴的下一步计划提供一种现实依据。
现在这个传说中的月氏国就是可以制衡、战胜匈奴的制胜法宝,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它。即使这是一次胜负未知、前途莫测的生死一瞪眼的探险行动,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捞一捞,就是海市蜃楼也要闯一闯。总之,就是为了大汉帝国将来能走出国门、发现新领地,为下一步的开疆拓土做出的积极尝试和行动。
所以,因为一句传言而组织一支外交使团、探险队、远征军就值得尝试一下了。
目标已经确定,剩下的就好办了,大汉帝国广为招聘、四处贴出皇榜,招募能为国效力、敢于出使西域、寻找迷失的月氏国的使臣。
要不说家大业大的大汉帝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勇士。
这不,大汉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敢主动吃螃蟹的汉中勇士、家在汉中郡的青年郎官张骞挺身而出、揭下皇榜,愿意为朝廷分忧,打穿西域,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那个传说中海市蜃楼谜一样的月氏国。
于是,就有了这次大汉帝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动对外进行探索,什么凿空西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地理大发现的张骞之行。
这就有了本文开头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这一百多位背负着大汉王朝抵抗匈奴、探索西域的梦想与希望,从长安出发,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找不到月氏兮不回还”的凿空西域之旅。
什么时候都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此时的匈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鼎盛的辉煌时期,它不仅控制了大汉帝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精锐骑兵几十万,是个势力十分强大的巨无霸,而且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除了汉帝国,它们根本就没有遇见过对手。
所以,当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大汉西域使团刚刚走出国门不久,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在匈奴的腹地就一头撞进了匈奴骑兵的包围圈。
话说张骞和他的团队成员被押送到匈奴的王庭,匈奴单于亲自审问张骞。
他问张骞:你们这些汉人,带着这老些金银珠宝、名贵器物一路往西是要干什么去?
张骞告诉他:哦,听说你们当年杀害并赶走了月氏国的人民、霸占了他们的牛羊和草场。我们大汉帝国的皇帝就命令我出使去寻找他们,并为他们主持公道、帮助他们夺回被你们侵吞的牛羊和草地。
匈奴单于一听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真是岂有此理!气死我了!我还从没见过像你们这样,都不知道月氏国现在在哪里就敢派出一百多人大摇大摆地想从我们匈奴的地盘上通过的!没错,月氏国是被我打跑了,现在连我都找不到他们在哪里,就凭你们这群瞎猫,还想碰上死耗子?切!
再说了,就凭你们一声不吭、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想偷偷摸摸从我眼皮子底下通过。我如果放你们过去,我以后还怎么在这一带草原上混!
张骞神色淡定:今天不就让你见到了?我们这次任务紧急,没事先跟你打招呼是有些不对,我向你正式赔礼道歉。现在,我招呼也跟你打过了,你是不是就可以放行,让我们继续完成寻找月氏国的使命了呢?
匈奴单于一听更是怒不可遏:不行,你当我傻啊?噢,你想通过我的地盘,去找被我打跑的月氏国,拉帮结派,和他们联合起来跟我干,我脑子又没进水!我告诉你,月氏被我赶到西面去了,你们想去找它,好啊!我现在也想派人到你们汉朝的南方去联合南越国,你们汉朝敢放我的使者过去吗?
张骞微微一笑:当然可以。我们汉朝绝不会阻拦你们的使者出使南方,我们才不会小肚鸡肠、疑神疑鬼、小家子气呢!要不这样,我给我们皇帝写封信,告诉他,匈奴单于让我们西行去寻找月氏国,我请皇帝放行让你们匈奴使者出行去南越国,单于意下如何?
匈奴单于看着神色泰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张骞愣了半天,才展颜一笑:你想得美!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
于是匈奴单于下令把张骞他们都分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好吃好喝好招待,干什么都行,就是不放他们西行,这一扣押就是十年。
张骞在匈奴被扣押的日子里,心态坦然,匈奴人给什么他接什么,接什么就放什么。总之,就是好吃好喝、来者不拒;送来匈奴女人,他也坦然收下。总之有一点,就是匈奴人说破大天,他也不会向匈奴人投降,手里的使杖时刻窝在手中。
他一方面是吃饱喝足、谁都不服;另一方面是吃饱喝足,时刻准备上路。匈奴人对他很敬重,所以也没太干涉他的自由行动。
第十年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副使堂邑氏的奴隶甘父偷偷跑来找他,他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起逃跑,向着西方前进。走了数十天,到达大宛国,大宛国早就听说中国富有,想通使结好,却不能实现,见到张骞,十分高兴,替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再转送到大月氏国。张骞苦尽甘来,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不知所终的月氏国。
可是让张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月氏原来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之后,占领了大夏国的土地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敌入侵,生活美满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原先刻骨的仇恨已经被时光带走,习惯顿顿吃手把肉的手也不想再拿起刀枪去拼命,如今的他们已经丝毫没有再向匈奴报仇雪恨的打算了。
现在的月氏国全体国民完全忘记仇恨、已经乐不思蜀、乐在其中、不想再过四季迁徙这种颠沛流离、为草场打打杀杀的暴力生活了。所以,张骞在此停留一年多,费尽口舌也无法说动这些月氏人远离江湖、躲进桃花源成一统的享受美好生活的心。
万般无奈之下,张骞和甘父只能赶回朝廷复命。
这次他俩学精了,他们沿着天山南麓走,准备通过羌人的居住地绕道返回。
不过张骞这次运气还是不佳,又被匈奴骑兵发现捉住了。
匈奴单于看见张骞被押金来就乐了:你不是跑了吗?我还以为你跑回汉朝去了。谁知道你还真是一根筋,居然就凭你们两个人,就敢横穿大漠、一路向西?呵呵呵,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对了,我问你们,你们要找的那个月氏国最后找到了吗?
张骞也是哈哈大笑:老子这次运气不好,又被你们给逮住了。呵呵呵,你说月氏国吗?我们如果找到了,现在坐在帐子里吃肉喝酒审问你的就是我了。
匈奴单于大喜:来人,上肉、摆酒,我要亲自招待我这个来自远方的朋友!
就这样,张骞又被送回他在匈奴的家,与他的匈奴妻子团聚了。
一年多之后,正赶上匈奴内乱、窝里斗,张骞就带着他的匈奴妻子和副使甘父再次乘乱逃走。
要不说是神佑大汉!天佑中华!
这次张骞终于在历尽千辛万苦,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在经过十三年的扣押、羁旅和长途跋涉,终于只有他和甘父回到了首都长安!
张骞这次虽然最后找到月氏国但是并没有完成汉武帝当场交给他联合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光荣使命。但是,他这一番辛苦前行,就像大汉帝国的一双眼睛、一双耳朵,打开了大汉帝国的视野、听到了帝国以外的声音。极大地振奋了汉武帝志在天下、开疆拓土、让大汉王朝的威德将遍布四海的雄心壮志。为此汉朝开始了对帝国的西方一次次的深入,直到最后彻底收复西域成立西域都护,把西域完全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中。
张骞这次凿空西域、为大汉帝国开拓出更大、更辽阔的视野功不可没!他当年走过的地方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亚欧贸易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怎么歌颂、赞美都不过分的。
就是说,虽然这次轰轰烈烈凿空西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仅仅只是一个匈奴俘虏嘴里的供词,在深受当时的环境局限和认知短视的情况下,大汉朝廷和张骞就敢于冒险、勇于尝试,并在坚持不懈的积极行动之后,才结出如此丰硕、福泽中华两千多年的跨时代的果实。才会被后人享用不尽并总结出执行此次行动的张骞的一生,他的人生的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