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张骞博士《AFM》:受驼峰启发的层级结构织物,实现面料兼备热防护和热湿管理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张骞博士《AFM》:受驼峰启发的层级结构织物,实现面料兼备热防护和热湿管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分子科学前沿 访问量:3717 更新时间:2023/12/12 1:59:28

防护服是消防员在极端火灾环境中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屏障,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以及高强度工作,人体产生的大量汗液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以及工作效率。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防护面料往往致力于单一的热防护性能提升,在热湿舒适方面缺乏有效调控。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阻挡外界极端热的入侵,又能通过汗液调控缓解人体过热的防护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武汉纺织大学卫林院士、骞博士与苏州大学方剑教授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Hump-Inspired Hierarchical Fabric for Personal Thermal Protec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Management”的论。该工作受驼峰发,通过层级复合结构导湿织物设计,解决了长期以来个人热防护和热湿舒适管理难以兼容的难题。

在自然界中,驼峰是骆驼独有的一种近乎完美的保护屏障,能够长时间避免骆驼受沙漠白天极端热环境的影响。其中,驼峰内部脂肪的隔热性能抑制外界热量的输入,同时,其周围分布的汗腺通过调节汗液流动的方向,避免骆驼进一步发生过热现象(图1A);因此,驼峰中自然形成的内部脂肪和汗腺集成功能使得骆驼能够长期生存在炽热高温的沙漠地区。受驼峰结构启发,课题组通过热轧处理和超声波焊接将阵列式隔热单元和异型芯吸通道整合在一起,设计了一种具有仿驼峰结构的层级织物(HHF)(图1B)。

图1. HHF的功能结构设计示意图和工作机制

与商用防护面料相比,该HHF的层级结构设计赋予了防护服面外方向超低的导热性(0.0192 W m-1 K-1),实现极端火灾环境中超高的热防护性能(图2A-B);同时,HHF中耦合的异型芯吸通道赋予的单向导湿功能实现了人体所需的热湿舒适性(图3A-C)。模拟皮肤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生消防织物在极端条件下(~80℃)的底部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比传统消防服低~20.6 ℃(图2D)和~13.6 %(图3E)。

图2. HHF的热防护性能(CFU-14,CFU-97为商业化产品)

图3. HHF的汗液调控性能

研究人员对HHF进行了实际的防护和汗液调控性能测试。将HHF缠绕在假人胳膊上,用丁烷喷枪(火焰温度1500 ℃)验证其防护性能(图4A)。火焰灼烧后的面料依然保持原有颜色和状态。实际人体汗液调控(图4B)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HHF下层的皮肤湿度远低于传统的商业化防护面料(图4C)。这些结果突出了HHF在极端火灾中个人防护的巨大应用潜力。

图4. HHF的实际场景测试

--纤维素推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12626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标签: 张骞afm驼峰武汉纺织大学

更多文章

  • 霍去病突然去世 张骞与世长辞 汉武帝向着西方极目远眺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霍去病,张骞,刘彻,匈奴

    公元前117年九月,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的华过天宇,又匆匆的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还有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

  • 张骞横穿大漠 翻越帕米尔高原 他格外的惊奇和钦佩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张骞,大月氏,西域,中原,大漠

    当张骞得知这一消息后,依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在苏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 疏勒等地,这是一次艰辛的跋涉。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 备尝艰辛。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唐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

  • 今年四六级有多难?张骞成了在逃公主,考生已经开始自编名著了

    历史解密编辑:雯雯教育说标签:翻译,英语,生词,张骞成,四六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两年来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出现了不少的变化,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作文和英汉翻译这两道题上。原本的英文题目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传统知识,学子们必须要掌握一个全新的能力,那就是如何用英文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原封不动的表述出来。可是这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实在是太差的,学子们来说真的是很难,中华

  • 张骞:出塞西域13年,成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大月氏,出塞

    #张骞#被誉为外交家、旅行家和冒险家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却两次被匈奴俘获,匈奴单于还逼迫他娶了个匈奴女子为妻。尽管如此,张骞始终不忘自己出塞的使命,最终从匈奴逃出,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长安。张骞回到长安后,和他共同生活过的匈奴妻子结局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张骞,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张骞是

  • 方城县博望镇:县长扮演“博望侯” “张骞”重走张骞桥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南阳标签:张骞,南阳,博望侯,汉武帝,方城县博望镇,博望镇(马鞍山市)

    4月13日,暮春的太阳如炎夏一般躁热。在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古老的张骞桥上热闹非凡,被历史的车轮碾出深深印恨的石桥桥面上,3名武士簇拥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官员”缓缓而行,一马童手牵“汉血宝马”紧随其后。桥头上,数台摄像机、摄影机不停地拍摄,悄悄地记录着一段穿越时空的英雄故事。“我们正在拍摄电视宣传片《艾

  • 发现一个汉代头颅,考古专家就推断说是张骞的,不是乱扣帽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白文章泽渊诗标签:张骞,考古,张骞墓,头骨

    最近,河南南阳发现了一个头骨,还是一个盗墓贼画出了一个坟墓,考古队根据这个图找到了一个墓,发现了汉代头骨,经过鉴定,这个头骨的时间大概为公元前160年以上。大汉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到三国曹丕篡位,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一共407年的历史,按照这个年代来看,头颅应该属于汉朝。就这样一个褐色并

  • 张骞纵横西域,为何遇见李广就迷路?GPS都带偏、难封侯绝非偶然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张骞,李广,匈奴,卫青,匈奴人,霍去病

    李广一生未能封侯,是中国文人最大的意难平。少年天才王勃,就在《滕王阁序》中颇为惋惜地写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除了王勃外,王昌龄、高适、杜甫、陆游、王安石等人,也都写诗赞扬过李广。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将“飞将军”李广的雄浑之气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么弯弓

  • 张骞载酒通西域 看柳林美酒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刘彻,匈奴,柳林,中原,司马迁,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一匹丝绸,揭开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一条商路,承载一段中外文化的相融。驼铃阵阵,微风习习,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满载各式货物的商贾驼队缓缓走过,他们的脚步走过连绵广布的冰川雪山,漫过浩瀚无边的沙漠动土,驰过广袤孤绝的万亩草原,穿过如星辰般散落的古城遗址,他们风尘仆仆,一路从中原到中亚再到罗马,从大汉到盛

  • 从张骞出使到清朝与杜兰尼帝国决裂,古代中国与阿富汗的关系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张骞,王朝,清朝,阿富汗,帖木儿,古代中国,蒙古骑兵,杜兰尼帝国

    阿富汗虽然是中亚国家,但却与我国通过“瓦罕走廊”直接接壤,而“瓦罕走廊”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地缘关系,使得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抵达阿富汗北部,到清朝与杜兰尼帝国彻底断绝往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与阿富汗的关系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那么,阿富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1种风靡世界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张骞,匈奴,刘彻,西域

    汉武帝时期,汉朝为了共同夹击匈奴,于是让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虽经匈奴所掳在匈奴度过漫长的岁月,但是最终不负使命,有惊无险的抵达了大月氏,最后又经历一番坎坷,返回汉朝。他的出访虽然没有给汉朝达到原本的目的,却意外地为汉朝打开了新世界天地,在此之前,中原人一直将中原地区视为天下,周围不过是天涯海角。张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