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了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了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萍姑娘说历史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3/12/6 8:08:33

在古代封建朝时期,蒙古草原大都被游牧民族控制,他们时常南下,与中原王朝争夺生存资源。就拿汉朝和匈奴这对冤家来说,自刘邦立国时便频繁交战,汉武帝继位后,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边患,决定执行一项极为冒险的战略方针。

当时的匈奴东抵大兴安岭,西抵天山,实力不在汉朝之下。汉武帝为了牵制对方,便派张骞去西域,联络与匈奴有仇的月氏国,共同举兵北伐。这个任务极其艰巨,一是路途遥远,且天气恶劣,极易出现意外;二是要穿过匈奴领地,一旦被抓获,轻则终生软禁,重则当场处死。

但张骞没有任犹豫,立即率部赶往河西走廊,尽管行踪小心,但仍旧被匈奴骑兵俘虏。匈奴单于很欣赏他的勇敢,希望他留下来为匈奴效力,但张骞宁死不从,单于更敬佩他了,将他安置在王城附近,并送给他一位匈奴美女做妻子,希望能瓦解他的意志。

然而张骞始终没有改变志,一直蛰伏等待时机出逃,终于在10年后趁看守不备,逃了出来,继续西行。可他没想到,月氏国已经被另一个强盛游牧民族乌孙赶到了咸海附近。张骞扑了个空,却没有放弃,转而南下,顺着塔里木河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大宛国,向国王说明情况后,得到帮助,最终平安到达月氏。

月氏的新居住地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早已将仇恨抛诸脑后,而且月氏与汉朝距离太远,一旦与匈奴开战,无法相互支援,尽管张骞足足游说了一年,但月氏国王仍旧拒绝了他的出兵邀请。无奈之下,张骞只好原路返回,为了避开匈奴,他特意从南边绕道而行。谁料沿路的羌人臣服于匈奴,果断将他扣下,押往漠北交给单于发落。单于依旧没有杀死张骞,只是将他看管起来。

一年后,单于病死,几个儿子为了争夺权力斗得不可开交,张骞趁机摆脱束缚,终于踏上了他日夜思念的汉土。虽然他此次的战略目的没有达成,却带回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贵霜等国家的人信息,以及葡萄、哈密瓜、石榴等水果,蒜、胡椒等香料。其中,葡萄的经历最为传奇,它自地中海一路传往东方,每到一地都会大受欢迎,以至于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被我们所追捧,是人类饮食史中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

汉武帝通过张骞的讲解,敏锐地察觉到了西域的重要性,于是在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他西行,在宣扬大汉国威的同时,劝说强大的乌孙国与汉朝联手对付匈奴。只可惜当时的乌孙正处于内乱时期,无暇顾及外事,张骞只好退而求其次,派副使与西域诸国交好,使其亲汉而孤立匈奴。

此后,西域诸国常常派使者来长安拜访,一些商人混迹其中,互市贸易,就此开辟丝绸之路,汉朝由此吸纳了巨额财富。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为了进一步控制西域,派兵进驻酒泉、玉门关一带,挟制匈奴的同时,也保护了往来商队的安全,维系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

张骞两次西行,使遥远的中亚与内地稳定往来,促进了人类文化、经济互相勾连,让沿途人民的物质生活愈加丰富,更为中原王朝管辖、开发天山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在我国政府的规划下,一条条铁轨沿着丝绸之路铺展开来,火车的轰鸣声取代了驼铃声,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历经千年仍旧没有褪色!

标签: 张骞匈奴刘彻乌孙西域

更多文章

  • 张骞为啥要凿空西域?历经十三年没能完成使命为啥还得到如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月氏

    公元前126年,31岁充满朝气、英气勃发的汉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亲切接见了出使月氏国归来历尽沧桑、面容憔悴的使者张骞,君臣二人都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汉武帝和张骞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十三年前。公元前138年,刚登上大汉帝国皇位不久,年仅十九岁的汉武帝目送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同样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来自汉

  • 莫高窟第323窟:汉武帝的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张骞,刘彻,匈奴,金人,莫高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3754字 | 阅读需10分钟2022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这份灿烂的文明是我国优秀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有1种风靡世界2000年,至今我们仍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张骞,刘彻,中原,匈奴,大宛,西域,水果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军事谋略方面成就非凡,他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开疆扩土,将大汉打造成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武帝统治期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未知,和西域互通有无,从而扩大汉朝的对外贸易。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其实也有人说汉武帝是为了寻找长生不死

  • 张骞苏武李陵被俘后,都在匈奴娶妻生子,匈奴为何不杀被俘的汉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张骞,苏武,李陵,匈奴,匈奴人

    匈奴是古代兴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历史上一直与中原王朝为敌,每当中原遭逢战乱时,匈奴就会趁机南下大肆劫掠一番。由于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中原王朝对此也很是头疼,在地广人稀的平原上,想要防御匈奴的侵扰,确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根据王国维的分析,后世口中所谓的匈奴,其实就是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等部落

  • 张骞出使西域:一个手持符节的郎官,一份终生为探险而生的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张骞,匈奴,符节,郎官,刘彻,苏武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21期)现在很多人读历史都对古人的很多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已经被“金钱至上”的利益观迷住了心态。我们无法理解古人对于尊严和荣耀的理解,在很多人看来古人好傻,明明可以活着却要舍生取义。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追求的物欲奢华,在我们百年以后还不是如同断壁残垣一

  • 史上最靠谱带货主播:“张骞优选” + “郑和海淘”

    历史解密编辑:风味人间标签:张骞,郑和,西域,番茄,匈奴,明成祖,科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近半年,一种长相酷似宝莲灯的蔬菜在互联网上悄悄走红。 它叫洋蓟,也叫朝鲜蓟。 不少销售商家已迫不及待给它冠上“蔬菜之王”,“来自欧洲的贵族”,但仍旧鲜少有国人在市场上真正见过它。20块一颗的价格,几乎可以傲视菜摊上所有蔬菜食材,形似宝莲灯的形状也足以引起大众的好奇。然而有机会买回来的人却发现,这种

  •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骞,月氏,匈奴,匈奴人,大月氏,冒顿

    月氏国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如今汉民族中还有月氏人的后裔,比如尉迟氏,昭武九姓中的康、安、曹、石、米、何,都是月氏人的后代,这些姓氏的后人很多都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了。月氏人种起源说法不一,有汉藏人种说、粟特人种说、印欧人种说、伊朗人种说等等。月氏人如果不迁徙,或许能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大的分支。月氏人最早生

  • 张骞为何被困西域13载?在西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匈奴人,大月氏,刘彻,匈奴,刘恒

    引言张骞被称作外交人员、旅游家和探险家,他奉汉武帝命使西域,但2次被匈奴人俘获。匈奴人还逼迫他娶一个匈奴人女性。即便如此,张骞从没忘掉自身的重任,最后逃出匈奴,经历千难万险返回长安。张骞出塞时,带上100多位跟随者,返回长安时只存了两人。她们经历了哪些?匈奴人老婆和张骞住在一起如何?中间还发生了什么

  • 论张骞:“凿空西域”的功勋章,有他匈奴妻子的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月氏,匈奴人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前行的路有多么艰难困苦,只要终点那里有着利益就会有人前赴后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张骞的西域之行彻底为后世东西方贸易打开了一条通路,达到了贸易往来的顶峰,在他“凿空西域”的背后,离不开他匈奴妻子的帮助。张骞的西域之行张骞主动要求出使西域公元前14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张骞博士《AFM》:受驼峰启发的层级结构织物,实现面料兼备热防护和热湿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分子科学前沿标签:张骞,afm,驼峰,武汉纺织大学

    防护服是消防员在极端火灾环境中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屏障,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以及高强度工作,人体产生的大量汗液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以及工作效率。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防护面料往往致力于单一的热防护性能提升,在热湿舒适方面缺乏有效调控。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阻挡外界极端热的入侵,又能通过汗液调控缓解人体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