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迟至殷商时代,西域就和中原有商贸往来,产自西域的玉石为王室贵族所喜爱,中原的丝绸和青铜器也出土于西域,甚至还留下了穆天子西游的传说。但是除了少数商人外,中原和西域尚不存在直接的官方往来。
冒顿时代,匈奴帝国崛起,向西域扩张,匈奴的日逐王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治所在焉耆、危须、尉黎间移动,向西域诸国征收赋税。
匈奴人
建元年间,汉朝廷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大月氏在被匈奴击败后逃亡西域,大月氏国王不但惨遭杀害,而且头骨还被做成饮酒器。所以大月氏与匈奴结下了血海深仇。
为了夹击匈奴,汉武帝便招募勇士出使大月氏,张骞慨然应招。他和胡人堂邑父等一百余人进入匈奴的势力范围,一路西行。
不久他们就被匈奴军队捕获,押送到单于王庭,当时的单于伊稚斜质问说:“大月氏在我国北方,汉朝出使该国有何企图?如果我派一个使团前往南越,你们汉朝能允许通过吗?”
他见张骞勇敢果决、心胸开阔、为人重信,觉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派人招降。然而张骞被关押十余年,娶了匈奴妻子生下儿子,但始终不愿意投降匈奴。
十余年后,张骞才找到机会与部下逃离匈奴,经过几十天跋涉到达大宛。此时,大宛国王听闻汉朝富庶,正想打通和汉朝的商贸交通;张骞又许以重利,大宛便加以放行,并派遣翻译和向导。张骞一行经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到达大月氏。
但是此时大月氏已经拥戴先王夫人为王,征服了大夏。大夏土地肥沃又和平安定,月氏人过上了稳定的富裕生活,不愿意再冒险远征匈奴。张骞只得踏上重返故国的道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为了不被匈奴人再度捕获,他选择了从南路经过西羌返回汉朝。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匈奴已经征服了羌人,结果他被驻扎在羌人地区的匈奴军队捕获,又被关押一年之久。
一年之后,他才找到机会出逃。返回长安时,一百余人的使团仅剩下他与其胡人妻子,还有堂邑父。张赛的忠贞让汉武帝十分感动,因此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因功被封为博望侯,官至卫尉。堂邑父也从一个奴隶变成奉使君。
张骞将自己见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和听闻的安息(帕提亚)、乌孙等大国的情形报告给了汉武帝,指出这些国家不仅财富丰足而且兵力弱小,饱受匈奴欺压,如果能让它们臣服汉朝,则会有“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局面。
汉武帝对开拓西域自然很感兴趣,但此时匈奴依旧是汉朝大患,通往西域的道路依旧被匈奴控制,因此,不得不暂时搁置此议。
汉武帝
数年后,汉匈漠北大战爆发。西线的霍去病部取得斩杀匈奴数万人,迫降浑邪王的巨大胜利。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的广大地域已经被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通往西域的通道已经被打开。
考虑到漠北决战之后,匈奴遭遇重创,短期内已经无法对汉朝构成威胁,汉武帝将开拓西域提上了议事日程。张骞因作战失利失去爵位后一直想戴罪立功,便游说武帝与乌孙和亲,劝服乌孙东归河西故地,以断匈奴右臂并使西域诸国臣服。
汉武帝深以为然,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300人的使团,携带数万牛羊、价值数千万的金钱布帛,并配备多名副使出使乌孙。乌孙对张骞礼遇有加,竟然用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来对待张骞。
但是此时乌孙已经因为王室内江而实际分裂,加之乌孙在西域安居已久,因被匈奴长期控制而远离汉朝,不清楚汉朝实力,而不敢与匈奴决裂,大臣也均不愿东迁。
于是,乌孙派数十人随张骞到汉朝拜谢,并献马数十匹。乌孙使者见识了汉朝的强大和富庶之后,才坚定了亲汉的决心。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在出使乌孙的同时,张骞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西域各国对匈奴的压迫久已不满,看到汉朝的富强和慷慨之后纷纷与汉朝建立邦交。
张骞因功被任命为大行令。尽管他在一年后便去世,但因为其凿空之功,汉朝使节出使西域时都自称博望侯以取信于人。
汉朝开拓西域的战略实施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匈奴不愿看到原本属于自己的西域诸国脱离掌控,因此在西域和汉朝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当乌孙以马千匹聘娶汉朝公主为昆莫右夫人时,匈奴亦出兵威胁,迫使昆莫要匈奴单于之女为左夫人。乌孙在汉匈的夹缝之中,依旧不得不左右讨好。
乌孙作为大国尚如此,西域的中小国家更是只能在汉匈之间摇摆不定。如楼兰、姑师多次攻劫汉使王恢等人,数为匈奴耳目,不断率军袭击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派遣从票侯赵破奴率领数万军队攻击姑师(今新疆吐鲁番),王恢从中协助。赵破奴率轻骑700人便俘获楼兰王、攻破姑师。汉朝的亭障得以延伸到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
征战西域图
楼兰臣服纳贡后,匈奴又出兵攻打。于是楼兰国王不得不分别派遣两个儿子到汉朝和匈奴为质子。后来,李广利伐大宛之战时,匈奴暗中命楼兰切断汉军的通信,被屯驻玉门关的汉军军正任文侦知。
武帝命汉军突袭楼兰,将楼兰王捕获责问。楼兰王坦诚地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徒国入居汉地。”汉武帝佩服他的率直,让他回国为汉朝搜集匈奴的情报。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汉朝,尤其是武帝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张骞因开凿西域之功,从一个普通的郎官最终爵封列侯、位列九卿,引发了汉朝的一股西域热。
众多官吏士人纷纷上书谈论外国事务,请求充当使节。汉武帝认为出使异域的艰苦非常人所能忍耐,又贪多求快,对于应募而来的吏民不加甄别,便给其配备物资、部属,令其出使西域。
对于使节中抢劫盗窃财物或违背使命的人,汉武帝虽严厉治罪,却因为他们熟悉西域事务,而在他们为赎罪而再次请求出使时加以允许。使节中不如实汇报情况却夸大其词之辈,汉武帝更任命他们为正使、副使。
汉武帝的政策造成出使西域的汉朝使节良莠不齐,不乏作奸犯科之辈、妄言无行之徒。这些人甚至私吞天子赐予西域各国的财物,而以高价卖出。因此,西域各国对汉使的狂妄和跋扈十分不满,经常断绝对汉朝使节的食物供应,甚至直接攻击汉朝使团。
各种使团不绝
汉武帝本人对西城的奇珍异宝也十分在意,将乌孙的马匹命名为天马,后来发觉大宛的汗血宝马更为彪悍,便将大宛马命名为天马,乌孙马改称西极马。
为了显示汉朝的富庶强大,武帝经常带着外国使者巡游,并经常赐给丰厚的赏赐。因此安息、奄蔡(阿兰)、牦轩(可能是古罗马)、条支(塞琉古王朝)、身毒(古印度)等国都和汉朝有了外交关系,遥远的安息国都献给武帝大鸟卵及犁靬幻术家。
这种盲动冒进政策终于招致了恶果。汉武帝在汉使们的鼓动下向大宛求取贰师城的汗血宝马。大宛为西域大国,有军队6万人、城起七十余座。
汉朝通往大宛道路的北路有匈奴阻挡,南路则缺乏补给,故大宛认为汉朝军队绝不可能远征至本国。所以尽管汉使带着黄金千斤和黄金铸成的马,也未能说服大宛君臣。
汉朝使节则不知轻重,不但辱骂大宛国王,还捅破了金马,终遭杀身之祸。汉使的被杀引起武帝的愤怒,加上曾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伪称只需3000军队就可征服大宛,而赵破奴也确实有过700骑兵便征服楼兰的先例。
因此,被愤怒和傲慢冲昏了头脑的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下令,以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因汗血宝马在贰师城),出动属国6000骑兵和从各郡国充军的恶少年数万人西征,原浩侯王恢则为向导。
贰师将军李广利
李广利部西征之后,早已对汉朝不满的西域各小国纷纷闭城坚守,拒不提供军粮。汉军一路攻城,城破才能得到军粮补给,无法攻破的城池则只能围攻数日后撤走。
到达郁成(大宛国东部城市,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时,李广利部只剩下数千饥饿的士兵。郁成人坚守城池,汉军死伤惨重,李广利不得不率军撤回,到达敦煌时部队已经只剩下十分之一。
李广利派人给武帝上书称大宛道路遥远、补给不济,士兵饥饿无力,请求派军增援。愤怒的汉武帝派人关闭玉门关,下令说将士有敢入关者,立即斩首。李广利进退两难,不得不留在敦煌。
当年夏天,赵破奴部二万余人被匈奴消灭,公卿大臣都请求停止对大宛用兵,专心对付匈奴,但此时武帝已经是骑虎难下。因为一旦停止对大宛用兵,不但大宛宝马无法得到,大夏、康居等国必然更加轻视汉朝,乌孙等国亦可能倒向匈奴。
于是他惩处了反对远征的邓光等人,赦免天下盗寇囚徒,征发边境骑兵和恶少年,出动了6万骑兵、7万步兵。奉命参加远征的军官,仅校尉就有五十余人。
为了供应这支部队,出动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万头运输粮食。为了攻打大宛城(今费尔干纳盆地),针对大宛需要从城外汲水的情报,汉军配备了水利专家以让大宛的地下水改道,切断其水源。
征战西域图
为了防止匈奴出兵截断李广利部的后路,汉朝出动了18万军队驻守酒泉、张掖北,设置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休屠(今甘肃民勤县)二县以保卫酒泉。
为了给远征军提供补给,天下的犯罪官吏、逃亡者、入赘女婿、商人、曾有市籍的人、父母有市籍的人、祖父母有籍的人都被征发,运送粮食到敦煌。最后,汉武帝又任命两位习马高手为执驱马校尉,任务是在攻破大宛后选择宝马。
慑于汉军的强大阵容,西域小国纷纷转变态度,迎接汉军并供给食物。只有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拒不服从,因此,在抵抗数天后被汉军屠城。乌孙虽然派出2000骑兵参加远征,却首鼠两端,不愿出战。
自此而西,汉军未受到抵抗,平安到达大宛城,但也仅剩下3万人。大宛军队出城迎击汉兵,被汉军的弩箭击退,退入城中坚守。李广利下令断绝大宛城的水源,改变河流的流向,大宛局势更为困难。
经过四十余日的围城战,大宛外城被攻破,贵族勇将煎靡被俘虏。大宛君臣逃入内城,为了向汉军请降,大宛贵族杀死了国王毋寡。
大宛使节拿着国王的头颅去见李广利,一面表示愿意奉献宝马,并供给汉军粮食;一面威胁说如果汉军继续攻城,大宛将杀掉宝马,坚守内城,等待康居援军里应外合合击汉军。
尽管此时康居不敢出动军队,但李广利得知大宛城中有汉人帮助其穿凿水井,并储备了大量粮食,显然难以迅速攻破,汉军又有被大宛和康居夹击的危险,于是在征得将领们的同意之后,李广利同意了和平的条件。
地理图
大宛将自己的马匹悉数送出由汉军挑选,并为汉军提供军粮。汉军选取了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匹三千余匹,并拥立了亲汉派贵族昧蔡为大宛王,与其结盟后撤军。
此时,分路进军的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在郁成城下遭到顽强抵抗。汉军因寡不敌众,遭到3000郁成军的攻击,几乎全军覆灭。
李广利令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军攻打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则率军追至康居。康居得到大宛已经投降的消息,便将郁成王交给上官桀。
上官桀令四位骑士绑了郁成王去见李广利,但骑士赵弟拔剑斩杀了郁成王,上官桀则率部与李广利会合。李广利回师时,西域各国畏惧汉军兵威,纷纷派王子带着贡品去长安做质子。
这次远征并不缺乏军粮,而战死者也不多,但是以李广利为首的将领军官贪婪残暴,克扣军士的粮饷,所以很多士兵饿死,得以生还者不过万余人、千余匹马。
汉武帝为鼓励李广利万里征伐的战功,称赞李广利“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封其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又封斩郁成王者赵弟为新畤侯,战功最多的军正赵始成为光禄大夫,上官桀为少府,李哆为上党太守。此次远征的将领中被任命为九卿者3人,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者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勇作战的人都有高官厚禄,曾经犯罪的人都被赦免,普通士卒也每人获赐4万钱。
得马图
汉朝对西域的战争虽然都取得了胜利,开拓了广阔的国土,使华夏族的势力范围从黄河和长江流域扩展天山南北,其影响一直延绵至今。
但是汉武帝也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汉军的兵锋因为长期用于这些次要战线而受到折损,为武帝后期对匈奴作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疆土在不断扩张,不但匈奴遭受重创,东起扶桑,西逾葱岭,南迄南海,北达丁零的土地都笼罩在大汉朝的天威之下,大汉使者的足迹甚至远及波斯、印度。
数十年来帝国朝廷的权力不断集中,诸侯割据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而列侯世家垄断政权的局面也已被打破了,诸多出身低微的人才得到重用。
数十年来帝国的文坛群星璀璨,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这样的大学问家辈出,朝廷的藏书逾三万部,太学的兴办让帝国的教育大步迈进,《太初历》的编订让中华的天文历法日益完备,乐府诗和汉赋在文学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张骞出使西域图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筑在尸山血海之上的,数以百万计的生灵为此献出了生命。到了武帝晚年,征服者时代已经耗尽了整个帝国的元气,无以为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