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战绩李广远不及卫青和霍去病,问题也很多,为啥文人多怀念他?

论战绩李广远不及卫青和霍去病,问题也很多,为啥文人多怀念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4/1/24 8:41:16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提起西汉的名将,按知名度李广可以排到前三,在很多诗作中,更是对李广推崇备至,比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再比如: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还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的名气很大,但事实上,在战绩上,李广远不如卫青、霍去病,在历次对匈奴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甚至连个侯爵都没有封上。

那么为何在后世诗词中,对李广的推崇,要高于卫青霍去病呢?

李广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传奇事迹多

要想被人牢牢记住,那就要有特点、特长或者特殊的气质,对于与众不同的人,大脑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在史书中,对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描述更多,而对李广的传奇经历、武功骑射叙述更多,于是李广更容易被记住。

汉景帝年间,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李广在当地驻守,皇帝派了个宦官要跟李广学习军事。一次,这位宦官大人带着几十名骑兵出行,碰到了三个匈奴士兵。理论上讲,己方有几十人,而敌人只有三个,胜算很大,但结果却是汉军的骑兵几乎被杀光,这位宦官好不容易才逃回来。

李广得知消息,自然不能放任不管,在李广看来,能有如此战力的必定是匈奴的神射手,于是他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即刻出发去追杀这三人。遇敌后,李广张弓搭箭,亲自射杀两名敌人,活捉一人,询问后才得知,果然是匈奴神射手。

就在李广率军要撤退的时候,碰到了匈奴几千大军,这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一旦开战,汉军必死无疑,因为人数相差太过悬殊。

情况紧急,而李广并没有慌乱,双方已经看到彼此,之所以匈奴没有发动进攻,就是害怕这是汉军的诱敌之计。李广将计就计,正大光明地在匈奴不远处休息,让匈奴军兵不敢轻易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害怕有汉军偷袭,这才退了兵,李广也顺势率军退了回来,由此可见,李广并非有勇无谋。

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不料想寡不敌众,不仅战败还被匈奴生擒。这对李广来讲可谓奇耻大辱,匈奴单于鉴于李广的大名,下令要捉活的,于是李广得以活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广被抓后的待遇不佳,他被一个兜子兜着,架在两匹马中间。

史料记载:

“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

倘若李广的自尊心真的那么强,或许他真的无法接受被俘的事实,但李广并没有坐以待毙。李广跟着部队走了十多里,他一直在装死,并偷偷睁开眼,寻找逃走的机会。

恰好,匈奴换班,旁边换了一位年轻的匈奴小伙,而且这小伙骑得马不错,久经战阵的李广当然能识别出良马劣马。于是李广抓住机会一跃而起,将匈奴小伙踢下马背,他夺下弓箭,调转马头,扭头就跑。

由于李广的逃得太快,匈奴军兵反应慢了一拍,匈奴出动几百人去抓李广,李广一面逃跑,一面拉弓射杀后方的敌军,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虽说李广战败被擒,丢了脸面,但李广这一手死里逃生的绝活,却让后人津津乐道,就连匈奴骑兵也对其佩服之至。

为官清廉,受到士兵爱戴

史书记载: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

李广身负绝技,而且也是将军之职,会不会骄傲自大呢?李广当然有自己的执念和尊严,但李广对属下那不是一般的好。

但凡李广得到了赏赐,绝对不会吃独食,每次都要分给属下军兵,而且李广并没有太多架子,常常和士兵吃住在一起,在军中威信甚高。

另一方面,李广为官比较清廉,除了朝廷的俸禄,李广并没有太多余财,也谈不上什么家产。李广带兵,如果环境恶劣,他会跟士兵们一同吃苦,绝对不搞特殊,就好比士兵没有水喝,那李广也不会去喝水,士兵没有饭吃,李广也不会吃饭。

有个这么好的领导,士兵们自然对其爱戴有加,即便李广多次战败,但在士兵们心中,李将军的凝聚力和威信一直没有减退。

卫青、霍去病也有些许不足

谈完了李广,我们再来聊聊卫青、霍去病,不可否认,卫青、霍去病是西汉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他们宣告着强汉的威名,是他们让匈奴人瑟瑟发抖。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卫青、霍去病身上,也有些难以掩盖的污点。公元前119年,卫青奉命再次讨伐匈奴,而李广在多次请战之后,也随军出发。

是时,李广年事已高,大将军卫青并没有让李广担任前锋,而是让李广迂回前进,倒霉的是,李广在大漠中迷了路,等到和大军汇合,早已贻误战机。

李广的错误难以被原谅,但细细想来,或许跟卫青有着某种关系,为何李广会迷路,而且李广身边并没有向导?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卫青故意不给李广配备向导,并让其绕远路。

卫青为人较为沉稳,理论上讲他不会做这种害人的事,可李广自刎身亡,跟他卫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广的三子名为李敢,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李敢就将仇恨记在了卫青身上,毕竟李广是在卫青帐内自杀的。一次,为了给父亲保持,李敢打伤了卫青,不知卫青处于何种目的,他将事情压了下来,并没有声张。

不过,这件事没有逃出霍去病的眼睛,为了给舅舅报仇,在一次皇家狩猎途中,霍去病射杀了李敢。鉴于霍去病的军功,汉武帝并没有声张此事,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中就不可能做到非黑即白,卫青、霍去病为西汉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们身上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

李广性格就洒脱了很多,他不拘小节,慷慨大度,纵使他屡战屡败,可他一直也没有放弃过,纵使他封侯无望,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人在做天在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就是李广最真实的写照。

至于,那么多文人愿意给李广作诗,主要原因还是自尊心在作祟,是人为把李广捧上了神坛。

毕竟文人嘛,总有抑郁不得志的时候,刚好司马迁也写《史记》,还把《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写得那么好,大家也看得多。

而项羽也是很多文人喜欢作诗的对象之一,比如: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还有这一首广为流传李清照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文人不过是把自己的不得志,找一个前人来映射罢了,毕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们通过拔高李广的功绩,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来哀叹命运的不公,仅此而已。

况且,李广的人品又没啥问题,写诗抒发情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标签: 卫青匈奴李敢项羽汉朝霍去病李广远

更多文章

  •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刘彻,刘恒

    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同为汉代名将。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笔下,前二者的影响力始终不及李广。因为后世文人的诗词中,几乎鲜有提及前二者,但是提及李广的却很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普通人习惯于同情弱者和失败者。这就和“楚汉相争”,国人只同情项羽是一个道理。不只中国古代的“

  • 我以我笔写磁湖:湖北“画痴”李广南作品将赴欧参展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李广南,画家,中国画,油画,水墨画,写意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月华九州》尺寸2.4米X2米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湖北画家李广南的一批作品将在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参展。他笔下的写意携带家乡黄石磁湖的美景,将再次出现在欧美人的视野里。作为新水墨画领域的优秀艺术家,湖北省高校教授,李广南的作品曾在欧洲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八国巡展……与其丰

  • 李广:我到底有才还是没才?看张良是如何给我下定论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广,张良,卫青,霍去病,刘邦,李陵,汉朝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遇到了西汉初期第一谋士张良,咱能见到他,自然不想错过这个学习的机会,赶紧主动靠近他,向人家请教那必须得有一个态度。于是,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两个人聊了聊秦汉时期相关的一些人和事,主要是我是在向人家学习。期间,我问他,为什么人们一提飞将军李广,就会联想到他怀才不遇呢?张良认

  • 李广丽:致富路上的追梦人

    历史解密编辑:青羊检察标签:沙棘,李广丽,党支部,龙山村,致富路,乡村振兴重点

    李广丽(中)受邀和麻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吉龙湖,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李广丽(左三)和村民交流种植经验。李广丽(左一)向麻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大棚秧苗长势情况。李广丽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不好意思啊,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村里事情有点多。你看,这都是我们种的农作物

  • 悲剧英雄李广,“李广难封”是他一生写照,司马迁著书为他鸣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广,司马迁,匈奴,卫青,刘彻,周亚夫

    在卫青、霍去病纵横漠北的时候,李广,很不幸地成了他们两人的背景。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老将

  • 李广这人,没法说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李广,卫青,匈奴,刘彻,张骞,霍去病

    李广这人,没法说子玉史院2022-05-2912:02陕西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文/子玉有些人,尊重领导,关爱下级,但却很难与自己同一级别的人相处。这是职场上的常态。李广至死未被封侯,一辈子都不顺遂的原因可能就藏在这一职场镜像中。首先,李广是一位好领导,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作为同事并与李家交好的司马迁对

  • 十九载致力破解“无声证言” 东营公安法医李广锋柳叶刀下“雕刻”刑警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东营标签:翻译,破案,王超,尸体,李广锋,东营市,刑警本色,无声证言,东营公安法医

    他穿梭于案发现场与实验室之间,血淋淋的凶杀现场,高度腐败蛆虫涌动的尸体……这些常人避之不及的场景是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勘验过各类重大案事件现场900余起,经手法医检材9000余份,出具鉴定书4000余份,通过法医技术直接破案达300余起,提供线索和证据破案近1500起,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刑警本色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亦唐历史标签:李广,飞将军,匈奴,李陵,霍去病,司马迁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史记》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史书之一,他的作者司马迁更是被称为史圣,然而西汉却有一人,能够让遍览群雄的史圣为其撰写了诸多赞美之词,更是为维护其的声誉甘受宫刑。此人就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他的一生历经

  • 卫青、霍去病舅甥都宽容豁达,为何会害死了李广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卫青,李广,刘彻,李敢,汉朝,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宽容?豁达?谁告诉你的?慈不掌兵!带兵打仗的人,怎么可能“宽容豁达”?古往今来,真正“豁达”的人我只知道一个,被流放到不毛之地,还念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才是真正的豁达。卫青不是豁达,是低调,是谨慎。这不难理解,他本来是骑奴,姐姐是舞姬,都是人下人。偶然际遇了汉武帝,从此进宫的进宫

  • 李广死后,其子竟然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的反应却令人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广,卫青,大将军,霍去病,刘彻

    公元前119年,大汉朝的三朝老将李广在漠北之战后横刀自刎,孔武之躯轰然倒在塞外军营。李广爱兵如子,其麾下将士无不痛哭失声。消息传开,汉朝百姓不论是否知道李广,男女老少也都为之落泪,人人都可怜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将军。汉武帝发动的漠北之战取得辉煌胜利,匈奴元气大伤。此战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