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丽:致富路上的追梦人

李广丽:致富路上的追梦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羊检察 访问量:3017 更新时间:2024/2/17 13:50:16

广丽(中)受邀和麻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吉龙湖,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

李广丽(左三)和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李广丽(左一)麻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大棚秧苗长势情况。

  李广丽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不好意思啊,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村里事情有点多。你看,这都是我们种的农作物,我们村的农产品质量可是顶呱呱的……”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广丽时,她正在大棚里忙碌着。见到记者,她自豪地介绍起村里的农产品。

  “让村民们过好日子”

  1995年,21岁的李广丽担任龙山村妇联主任。当时的龙山村贫困落后,村民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李广丽向记者介绍,龙山村地处山区地带,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山坡上,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上世纪90年代,村里种的多是玉米、大豆和水稻“老三样”。大部分村民种植农作物产量很低,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的收入。

  如何摘掉村民们的“穷帽子”?村里的老人对李广丽说,龙山村的地理条件很适合种植白瓜子。这让李广丽动了心,决定自己先试试,“赚钱了,就给村民打个样儿!”1997年,她在自己家的开荒地里种植了18亩白瓜子,亩产300多斤。李广丽告诉记者,1997年,白瓜子2.7元一斤,自己这一年种植白瓜子一亩地收入达810元,“一亩白瓜子的收入快赶上两亩普通农作物的收入了。”见李广丽种植白瓜子成功了,村民们纷纷向她讨教种植经验,效仿种植。

  这以后,村里的白瓜子种植由刚开始的几十亩已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亩。李广丽介绍,在最好的年头,白瓜子价格在每斤10元左右,一亩收入在2000元左右。

  2009年,李广丽被推选为龙山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2年。2021年3月至今,李广丽担任龙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李广丽很欣慰。与此同时,她也注意到,农闲时,不良风气也开始在村里蔓延。喝酒的、赌博的,一年的辛苦钱在牌桌上几把下来就输个精光,有的村民连买种子的钱都输没了。李广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李广丽向村里建议,成立群众基础好、普及率高、村民喜欢且乐于参与的秧歌队和广场舞队,改变庄户人的精神面貌,激发起他们热爱生活的精气神。紧接着,龙山村小剧团也成立了,小剧团将一个个自编自演、正能量、接地气的歌舞、快板、诗朗诵等节目送到村民面前,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李广丽还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创建了农家书屋、新时代明实践站,为村民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活环境。她常说:“我希望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不仅口袋里有钱,村民们的精神更要富足。”如今,龙山村村民的致富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有的选择外出务工,有的从事养殖、跑运输、商品贸易等,大家充满精气神,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发展特色种养业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李广丽瞄准时机,鼓励村民栽植沙棘树、大榛子等经济林,发展林上林下经济。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她和村班子成员带头种植大榛子和沙棘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在李广丽的带领下,很多村民依托特色种养殖业走上致富路。侯振宇承包了上百亩沙棘林,还在沙棘林下养了2000多只“溜达鸡”,注册了“沙棘鸡蛋”商标。“沙棘鸡蛋”售价高于普通鸡蛋,依然供不应求。

  现如今,龙山村特色种养殖经济已成为麻山区一大亮点,龙山大榛子、吉龙湖大米、龙山木耳、龙山蜂蜜等品牌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往全国各地。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李广丽又当起了“主播”,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宣传龙山村的农产品,进一步打响了龙山村的农产品品牌。

  今年1月,李广丽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广丽提交了2条建议,都是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寄托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做。”李广丽建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为公益诉讼检察贡献力量

  白云山下,美丽的吉龙湖碧波万顷。麻山区检察院检察长陈健向记者介绍,李广丽又多了一重身份——麻山区检察院公益形象大使。

  不久前,李广丽跟随麻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到吉龙湖进行公益诉讼“回头看”,查看整改情况。“湖周围的脏土堆都移走了,今年游湖的游客一定很多。”李广丽说。

  “全国两会归来,我受邀到麻山区检察院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谈到如何进一步建设美丽家乡时,提及利用龙山村吉龙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纪念品牌,给村民带来可观收入。我了解到,麻山区检察院成立守护吉龙湖专项检察公益小组,特设巡湖检察官,负责吉龙湖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巡湖检察官严格落实河湖长工作机制,针对吉龙湖周边的水土治理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有效保护了吉龙湖的生态环境。我也被检察院特聘为公益形象大使,这既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尽自己所能,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贡献力量。”李广丽对记者说。

  白云山上彩云招手,沙棘林内百果映红。李广丽向记者描绘着她的“上树、平良、下水”工程蓝图:山上种植大榛子、沙棘树,平地种优良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山下3000亩水田种有机稻子……李广丽说,来年全国两会,她要拿着山乡厚厚的成绩单到人民大会堂汇报。

(来源:检察日报)

更多文章

  • 悲剧英雄李广,“李广难封”是他一生写照,司马迁著书为他鸣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广,司马迁,匈奴,卫青,刘彻,周亚夫

    在卫青、霍去病纵横漠北的时候,李广,很不幸地成了他们两人的背景。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老将

  • 李广这人,没法说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李广,卫青,匈奴,刘彻,张骞,霍去病

    李广这人,没法说子玉史院2022-05-2912:02陕西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文/子玉有些人,尊重领导,关爱下级,但却很难与自己同一级别的人相处。这是职场上的常态。李广至死未被封侯,一辈子都不顺遂的原因可能就藏在这一职场镜像中。首先,李广是一位好领导,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作为同事并与李家交好的司马迁对

  • 十九载致力破解“无声证言” 东营公安法医李广锋柳叶刀下“雕刻”刑警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东营标签:翻译,破案,王超,尸体,李广锋,东营市,刑警本色,无声证言,东营公安法医

    他穿梭于案发现场与实验室之间,血淋淋的凶杀现场,高度腐败蛆虫涌动的尸体……这些常人避之不及的场景是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勘验过各类重大案事件现场900余起,经手法医检材9000余份,出具鉴定书4000余份,通过法医技术直接破案达300余起,提供线索和证据破案近1500起,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刑警本色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亦唐历史标签:李广,飞将军,匈奴,李陵,霍去病,司马迁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史记》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史书之一,他的作者司马迁更是被称为史圣,然而西汉却有一人,能够让遍览群雄的史圣为其撰写了诸多赞美之词,更是为维护其的声誉甘受宫刑。此人就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他的一生历经

  • 卫青、霍去病舅甥都宽容豁达,为何会害死了李广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卫青,李广,刘彻,李敢,汉朝,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宽容?豁达?谁告诉你的?慈不掌兵!带兵打仗的人,怎么可能“宽容豁达”?古往今来,真正“豁达”的人我只知道一个,被流放到不毛之地,还念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才是真正的豁达。卫青不是豁达,是低调,是谨慎。这不难理解,他本来是骑奴,姐姐是舞姬,都是人下人。偶然际遇了汉武帝,从此进宫的进宫

  • 李广死后,其子竟然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的反应却令人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广,卫青,大将军,霍去病,刘彻

    公元前119年,大汉朝的三朝老将李广在漠北之战后横刀自刎,孔武之躯轰然倒在塞外军营。李广爱兵如子,其麾下将士无不痛哭失声。消息传开,汉朝百姓不论是否知道李广,男女老少也都为之落泪,人人都可怜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将军。汉武帝发动的漠北之战取得辉煌胜利,匈奴元气大伤。此战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劳最高,

  • 霍去病为啥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付出什么代价?真实原因让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霍去病,李广,李敢,匈奴,卫青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外出狩猎,霍去病一箭射向了关内侯李敢,李敢应声而亡,汉武帝震怒之余,立刻宣布:李敢被鹿撞死了!不久后,霍去病暴卒,死因不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说起李敢,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说起他的父亲和侄子,我想鲜有人不知道的。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三个儿子,李广的大儿子李当户(李陵的父亲

  •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霍去病,李广,李敢,卫青,匈奴

    霍去病,大汉帝国第一战神,带领将士勇猛杀敌,屡建奇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民族英雄。他曾断然拒绝豪华府邸,铿锵有力地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言,他的英雄事迹成为多少文人墨客的素材,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赞颂他的功德,他的精神也让后世之人感到由衷的钦佩。但少年将军年轻气盛,气血上头,竟在汉武帝的

  •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为何“难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李广,匈奴,卫青,刘彻,汉朝,飞将军,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王勃在滕王阁上,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候,他一定满怀怀才不遇的同情。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命运弄人”的故事。“飞将军”李广赫赫有名,但是始终没被封侯,封侯的却是卫青、霍去病这些外戚。这样的情况,怎么不叫出身高贵的正直人士扼腕叹息、拍案而起?但是,李广没有封侯,并不是因为卫青等人的陷

  • 李广最硬一仗,四千汉军硬撼四万匈奴铁骑,匈奴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李广,汉军,张骞,李敢,汉朝,匈奴人

    这是李广打的最硬的一场仗。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两路军队进攻匈奴,一路是霍去病跟公孙敖,从北地郡出塞,目的是进攻匈奴的河西走廊。而另一路是李广跟张骞从右北平出塞,当时的李广带着4000骑兵,张骞带着1万骑兵,而李广跟张骞出塞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知道是李广的行军速度太快,还是张骞走的太慢,双方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