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死后,其子竟然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的反应却令人尊敬

李广死后,其子竟然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的反应却令人尊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600 更新时间:2024/1/18 22:25:24

公元前119年,大汉朝的三朝老将李广在漠北之战后横刀自刎,孔武之躯轰然倒在塞外军营。李广爱兵如子,其麾下将士无不痛哭失声。消息传开,汉朝百姓不论是否知道李广,男女老少也都为之落泪,人人都可怜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将军。

汉武帝发动的漠北之战取得辉煌胜利,匈奴元气大伤。此战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劳最高,汉武帝非常高兴,将他二人都加封为大司马,地位之尊荣无以复加。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又是卫青的外甥,作为一代名将,两人战功赫赫,从未让汉武帝失望。

世间万事,往往几家欢喜几家愁。李广的部下只能在悲伤中羡慕那些跟随卫、霍作战的将士受到的奖赏。更悲伤的当然是李广的家人。不只是悲伤,更有和李广自刎前一样的悲愤,天地之大,他们却找不到诉苦之处。

李广的三儿子李敢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难以抑制愤怒,竟然把堂堂大将军卫青打了一顿,而卫青既没有还手,也没有声张。因为他觉得愧对李广。

很多人都知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李广与匈奴打了大半辈子的仗,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可是每次杀敌人数都达不到封侯的标准。眼看跟随过他的不少部下都因功封了侯,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却得不到这份荣耀。

漠北之战中,李广本来是前将军,蛮有希望立一大功,圆了封侯之梦。可是出兵之前,卫青却强令李广从鸟不拉屎的东路出击,结果他的部队迷路了,没有及时与大将军所部汇合。李广因此被治罪,最轻也要贬为庶民。这就是李广自刎的原因。

说起来,这件事也不全怪卫青,卫青是按照汉武帝的意图行事。汉武帝觉得李广运气不好,大军临行前交代卫青说,不要让李广冲锋在前,否则对汉军不利。而卫青也有一定的私心,按理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卫青安排了中将军、自己的好友公孙敖取代李广,作为前锋出战,最终造成了李广的悲剧。

再说李敢。虎父无犬子,李敢也是一员猛将。起初他是汉武帝的侍卫,漠北之战中,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出击,一马当先,杀敌颇多,获封关内侯,随后又继承了父亲的职务郎中令。郎中令就是皇帝的侍卫统领。

李敢虽然因功晋升,却一直高兴不起来,十分怨恨大将军卫青,他应该不知道漠北之战更多的内幕。

公元前117年,忍无可忍的李敢公然在路上拦住汉帝国大将军,把对方打伤了。可想而知,卫青身边怎能没有随从,况且就算单打独斗,卫青也不一定输给李敢。但卫青选择了忍让,大概被揍了个鼻青目肿。

卫青一向为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不论对谁都彬彬有礼。史载,被李敢打伤后,“大将军匿讳之”,也就是不愿声张,隐忍了事。以他的地位和权势,处置李敢简直易如反掌,但他没有。可见,卫青对李广之死的确心有愧疚,他只是没想到老将军的脾气那么倔,宁死也不受辱。

卫青忍让李敢这件事,被后人一致赞誉,位极人臣而胸怀大度,的确令人尊敬。然而,卫青忍气吞声,并不意味着李敢就没事了。

李敢打伤大将军没多久,汉武帝外出打猎,带着他最喜爱的大将霍去病。作为侍卫统领的李敢也随行护驾,于是,不可避免的流血事件发生了。

霍去病才23岁,血气正盛。他早知道卫青被李敢打伤了,想为舅舅出口恶气。打猎的时候,霍去病突然张弓搭箭对准了毫无防备的李敢,一箭迅如霹雳,射倒了对方。威震天下的名将当着皇帝的面,杀了李家正在崛起的又一代名将。这件事着实令人叹息。汉武帝不忍责罚霍去病,对外声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李广一家太过不幸。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人才。大儿子李当户担任皇宫侍卫的时候,看见汉武帝与宠臣韩嫣嬉戏,韩嫣对年轻的汉武帝缺少应有的尊重,汉武帝不以为意,但李当户上去就把韩嫣揍了一顿,汉武帝对他大为欣赏。

可惜李当户年纪轻轻就死了,名将李陵是他的遗腹子。汉武帝任命李广的二儿子李椒做太守,而李椒也死在李广之前。就剩下李敢一个了,又死在霍去病手里。李家自此没落,雄风不再。

公元前117年似乎是被诅咒的,李敢死后不久,大汉朝的青春偶像霍去病也突然暴病而亡。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李广卫青大将军霍去病刘彻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啥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付出什么代价?真实原因让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霍去病,李广,李敢,匈奴,卫青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外出狩猎,霍去病一箭射向了关内侯李敢,李敢应声而亡,汉武帝震怒之余,立刻宣布:李敢被鹿撞死了!不久后,霍去病暴卒,死因不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说起李敢,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说起他的父亲和侄子,我想鲜有人不知道的。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三个儿子,李广的大儿子李当户(李陵的父亲

  •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霍去病,李广,李敢,卫青,匈奴

    霍去病,大汉帝国第一战神,带领将士勇猛杀敌,屡建奇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民族英雄。他曾断然拒绝豪华府邸,铿锵有力地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言,他的英雄事迹成为多少文人墨客的素材,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赞颂他的功德,他的精神也让后世之人感到由衷的钦佩。但少年将军年轻气盛,气血上头,竟在汉武帝的

  •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为何“难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李广,匈奴,卫青,刘彻,汉朝,飞将军,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王勃在滕王阁上,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候,他一定满怀怀才不遇的同情。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命运弄人”的故事。“飞将军”李广赫赫有名,但是始终没被封侯,封侯的却是卫青、霍去病这些外戚。这样的情况,怎么不叫出身高贵的正直人士扼腕叹息、拍案而起?但是,李广没有封侯,并不是因为卫青等人的陷

  • 李广最硬一仗,四千汉军硬撼四万匈奴铁骑,匈奴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李广,汉军,张骞,李敢,汉朝,匈奴人

    这是李广打的最硬的一场仗。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两路军队进攻匈奴,一路是霍去病跟公孙敖,从北地郡出塞,目的是进攻匈奴的河西走廊。而另一路是李广跟张骞从右北平出塞,当时的李广带着4000骑兵,张骞带着1万骑兵,而李广跟张骞出塞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知道是李广的行军速度太快,还是张骞走的太慢,双方的军队

  • 卫青龙城大胜,李广全军覆没,最后出名的却为何是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卫青,李广,匈奴,匈奴人,刘彻

    炽热的强汉(17)主笔:闲乐生朱晖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消息传到长安,朝野哗然,民情激愤,汉武帝刘彻遂决定趁此机会实施他宏大抗匈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新人,打造将星,试探反击。故此次战役,武帝决定启用一些带兵经验不多但精善骑射的勇猛之士。这样似乎是在冒险,不过没关系

  •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李广效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头条专线标签:名家,书法,两会,李广效,艺术家,书画家,齐白石传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时光里,春天的盛会又一次奏响时代的强音。2023年3月4日-5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相继召开。今年将是我们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一年!因此本次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艺术界举行“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的

  • 民间故事:飞将军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李广,飞将军,匈奴人,周亚夫,刘恒,匈奴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提起飞将军李广,大多数人都应该听过吧!以前上学时有两首诗就是描写李广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镞中。——卢纶《塞下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拿不到股权

    历史解密编辑:中欧商业评论标签:李广,匈奴,卫青,匈奴人,刘彻,太守

    撰文|汪宗白 本刊特约作者责编|施杨李广自杀前的两年,即西汉元狩二年的某一天,头发花白的一代名将找到相面先生王朔,问他:“汉击匈奴以来的每一次战役,我没有不参与的,但是才智不如中流人物的那些校尉们,因军功封侯的却有几十个人,在困难面前,我从来没有落于人后,却没有尺寸之功得以封侯,是我的面相不当封侯吗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妻子改嫁后生恨,为报复杀害7名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李广均,入狱,杀人,阿美,阿珍

    男人不一定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却在得知妻子改嫁后心生恨意,对女性产生仇视的心理,从某方面来说,妻子改嫁不过是个导火索,真正的恶还是在于这个男人自身,他为自己行恶找到了一个借口。李广均于1969年出生在江苏省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贫且李广均的学习并不是特别突出,因此小学毕业后,李广均就没有再念书,而

  • 漠北之战,卫青为何不让李广打前锋?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卫青,李广,霍去病,匈奴,曹襄,曹参

    公元前120年,秋高马肥之际,匈奴兵分两路各数万骑南下,伊稚斜单于攻定襄,左贤王乌维攻右北平,杀略千余人而去。公元前119年春,太史司马谈择定黄道吉日,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城北门外赐宴,张黄幄,设御座,陈敕印,文武百官会集,奏乐,陈百戏。武帝再授卫青大将军印和霍去病骠骑将军印,赐衣马弓刀,面授方略,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