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最硬一仗,四千汉军硬撼四万匈奴铁骑,匈奴无功而返

李广最硬一仗,四千汉军硬撼四万匈奴铁骑,匈奴无功而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叫我大黑熊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2/17 15:10:13

这是李广打的最硬的一场仗。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两路军队进攻匈奴,一路是霍去病公孙敖,从北地郡出塞,目的是进攻匈奴的河西走廊。

而另一路是李广跟张骞从右北平出塞,当时的李广带着4000骑兵,张骞带着1万骑兵,而李广跟张骞出塞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知道是李广的行军速度太快,还是张骞走的太慢,双方的军队竟然拉开了很长的距离。

后来李广这4000军队走了几百里以后,一下碰上了匈奴左贤王,当时的左贤王带着整整4万骑兵,他一看李广就这点人马,上去就给李广包围了。

不得不说李广是真的有点背,这4000汉军被包围了以后,所有人都惊恐不已,这时候李广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很不利了,如果军心再动摇,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被消灭。

于是李广叫他的儿子李敢,带着几十名骑兵主动的冲向了匈奴,正所谓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李敢带着几十人冲向了匈奴,估计此时的匈奴都懵了,这是疯了吧?

不得不说这李广的儿子李敢那是真的猛,就这几十个人愣是杀进了匈奴的骑兵军阵,后来竟然又活着回来了。李敢跟李广说,“胡虏易行耳”,意思就是匈奴他们很容易对付。

当所有士兵一看到这场面,士气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原来匈奴人并不是那么可怕,李广他布下圆阵,准备以防守死磕匈奴,这些细节《史记》里面是有明确记载的。

在这里简单的科普一下,在古代战争当中,阵法都是以两种作为基础,一种是方阵,一种是圆阵。方阵是所有的军队都面朝一个方向,在进攻的时候,方阵向前推进是非常的有效,但方阵的两侧却不利于防守,因此方阵都是作为进攻的阵法。

而圆阵就不同了,圆阵是外围的士兵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因此圆阵是四面八方都可以防守到位,但是圆阵向前推进却是非常的困难,所以圆阵一般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作为防守来用的阵法。在《大秦赋》中就很好地还原了圆阵。

言归正传,虽然李广布下了圆阵防守,但是再厉害的阵法也架不住人多势众,对面匈奴是汉军的整整十倍,而且人家匈奴他们的作战打法是骑射。

匈奴他们对着汉军就是一顿猛射,这一场如同暴雨一般的箭矢砸过来,汉军的士兵一下被射死了一大半,此时汉军的箭矢也已经所剩不多了,而这个时候李广他下令所有的士兵把弓弩给拉满,等匈奴离近了以后再发射。

后来李广又自己拿出了一个大黄弩,《史记》写道,“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意思就是李广用大黄弩射杀了几个匈奴的副将,匈奴被吓得军队都已经出现了混乱。到了黄昏的时候,汉军所有的士兵都面无血色,而这个时候李广却坦然自若,因此军中所有的士兵都更加的敬佩李广了。

到了第二天,汉军还是继续的艰苦作战,而就在这时候,张骞带着1万骑兵赶到了,匈奴人一看,只能心怀不甘的走了,这4000人都已经这么难打了,这一下又来了1万,还怎么打?

回朝以后,李广带领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根据当时汉朝的法令,由于张骞行军缓慢,延误战机,被处以死刑,但是后来张骞用钱赎回了死罪,虽然死罪是免了,但是从此侯爵废除,被贬为了庶人。李广因为杀敌的人数跟伤亡的人数相当,因此功过相抵。

标签: 李广汉军张骞李敢汉朝匈奴人

更多文章

  • 卫青龙城大胜,李广全军覆没,最后出名的却为何是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卫青,李广,匈奴,匈奴人,刘彻

    炽热的强汉(17)主笔:闲乐生朱晖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消息传到长安,朝野哗然,民情激愤,汉武帝刘彻遂决定趁此机会实施他宏大抗匈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新人,打造将星,试探反击。故此次战役,武帝决定启用一些带兵经验不多但精善骑射的勇猛之士。这样似乎是在冒险,不过没关系

  •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李广效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头条专线标签:名家,书法,两会,李广效,艺术家,书画家,齐白石传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时光里,春天的盛会又一次奏响时代的强音。2023年3月4日-5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相继召开。今年将是我们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一年!因此本次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艺术界举行“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的

  • 民间故事:飞将军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李广,飞将军,匈奴人,周亚夫,刘恒,匈奴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提起飞将军李广,大多数人都应该听过吧!以前上学时有两首诗就是描写李广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镞中。——卢纶《塞下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拿不到股权

    历史解密编辑:中欧商业评论标签:李广,匈奴,卫青,匈奴人,刘彻,太守

    撰文|汪宗白 本刊特约作者责编|施杨李广自杀前的两年,即西汉元狩二年的某一天,头发花白的一代名将找到相面先生王朔,问他:“汉击匈奴以来的每一次战役,我没有不参与的,但是才智不如中流人物的那些校尉们,因军功封侯的却有几十个人,在困难面前,我从来没有落于人后,却没有尺寸之功得以封侯,是我的面相不当封侯吗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妻子改嫁后生恨,为报复杀害7名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李广均,入狱,杀人,阿美,阿珍

    男人不一定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却在得知妻子改嫁后心生恨意,对女性产生仇视的心理,从某方面来说,妻子改嫁不过是个导火索,真正的恶还是在于这个男人自身,他为自己行恶找到了一个借口。李广均于1969年出生在江苏省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贫且李广均的学习并不是特别突出,因此小学毕业后,李广均就没有再念书,而

  • 漠北之战,卫青为何不让李广打前锋?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卫青,李广,霍去病,匈奴,曹襄,曹参

    公元前120年,秋高马肥之际,匈奴兵分两路各数万骑南下,伊稚斜单于攻定襄,左贤王乌维攻右北平,杀略千余人而去。公元前119年春,太史司马谈择定黄道吉日,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城北门外赐宴,张黄幄,设御座,陈敕印,文武百官会集,奏乐,陈百戏。武帝再授卫青大将军印和霍去病骠骑将军印,赐衣马弓刀,面授方略,并亲

  • 卫青和李广的江湖是怎样散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卫青,李广,霍去病,苏秦,匈奴,刘彻

    文/子玉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也是现实。不信你看卫青和李广两人江湖的潮起潮落。元朔五年,卫青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三个儿子也同时被封为了列侯,这绝对是卫青人生的巅峰时刻。相信卫青家也一定是门庭若市。大家都知道,卫青是朝廷的新贵,而且他姐姐还是皇后呢。不赶紧去巴结还等什么?那段时间,即使卫青再低调,有些场

  • 相较于霍去病,漠北大战时卫青战绩不佳,全因李广拖后腿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霍去病,卫青,李广,匈奴,赵破奴,匈奴人

    漠北大战是汉军和匈奴之间的全面决战,这场战役改变了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通过漠北大战,汉军消灭了匈奴的部分主力部队,迫使匈奴北迁到漠北地区生活,再也无法对汉朝构成直接威胁,漠南再无匈奴王庭。然而,仔细分析漠北大战的战果就会发现,卫青的战绩不如霍去病。霍去病在漠北决战中歼灭左贤王部7万多人,还乘胜追击敌

  • 李广率一百骑兵,发现数千匈奴伏兵后,命令只有一个: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李广,匈奴,骑兵,宦官,匈奴人,周亚夫

    王勃曾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骁勇善战,战果累累。但是却一生都没有得到封爵。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多次以少胜多,与匈奴战斗过七十多次,实在是令人佩服的英雄。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反击叛军,立下大功,李广也因此名声远扬。然而,因为梁王给李广授下了将军令,还师

  •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广,霍去病,卫青,匈奴,刘彻,匈奴人

    李广的悲哀是汉朝老兵最为真实的一个写照,这些文人去诗词之中哀悼李广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哀悼他们自己的遭遇,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之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不是那些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读书人,他们只能被上位者以怜惜的态度赏赐少的可怜的官位,这种现实情况上面和文人梦想之中巨大的幻差造成了巨大的失落,所以他们需要从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