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得到陈寿的认可,又被裴松之抨击?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陆逊得到陈寿的认可,又被裴松之抨击?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大观园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3/12/28 5:17:22

举个例子先:项羽。王安石的评价是:“江东子弟今由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嘲讽。到了李清照这儿却成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啥?因为到了南宋,“齐解甲、无男儿”是常态,北方河山已成了金人地盘。才女怒的是其不争!

政略弱点都是次要的,国家孱弱,反而觉得男子气概珍贵了。裴松之是南朝人,南朝宋人。南朝宋眼睁睁看着东晋自乱,之后又长期被北魏压制。同仇敌忾、共御外辱,不排除出现他会一边读史一边痛骂:“倘若武侯北伐成功,外族安能乱华几百年”。

此外,此宋亦通称为刘宋。裴松之也不是白面书生:体制内人,历任殿中将军、琅琊太守等武官实职。虽说从“你行你上”的角度来看,军事成就没有陆逊高。但作为一名抗击过异族的汉家将领,在看到偷袭江陵、夷陵大火等汉军败战时。

难免会对始作俑者——陆逊,提出激烈的抗议了。作为《三国志》最重要的注家,裴先生共情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对陆逊的最终评价便源自于东吴自诩最成功的北伐——石亭大捷。说此役有夸大之嫌:“因袭小县、俘获千人、未足损魏”。

从整体作用来讲,比起武侯的渭水之滨:“何其殊哉。”对江南诸县兵地要志同样熟悉的他,也能一眼看出其中的水分。要知道,刘裕也曾在对北战役中取得过几次大捷,尚不能撼动拓跋魏之根基。《吴书》因小胜而喜,怎能不激起刘宋的鄙夷之心?

西晋一统前,全境人口约1600余万。彼时的东吴,满打满算不过230。若总是满足于划江而治、偏安一隅,那要等到何时才能北复中原?作为《三国志》里,唯二被陈寿树碑的人臣,约摸着裴松之想要表达的是:陆逊没有发挥与其地位相媲美的实力吧。

平心静气的说,陈、裴2人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时局。陆逊作为江东四大英杰,在东吴当了41年的大都督,之后又于赤乌七年继领丞相一职。是典型的出将入相人物。纵观三国,是唯一接近诸葛亮的一个,而且他的巅峰期保持得很长。

即使是名如周、鲁、吕,也没有亲历过真正的三国时代。陆逊足足呆了20余年。西晋作为大一统的王朝,只要有利可图,闲来无事或是葛公、羽飞也能大张旗鼓地吹捧一番。当然不会对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国士无双:陆家忠烈加以干涉了。

裴松之之所以走入另一个极端,是结合当时局势的个人带入:北方日益强盛,而自古以南伐北何其艰难。等到下一次成功,已经是1000年后的朱明了。在南朝汉人的心目中,偏偏看着北地沦陷,不能北伐,时议环境就是陆逊有问题。

私以为,凡事都要拿诸葛亮——这个至贤至公的典范来作比较,裴松之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首先,陆逊确实是出将入相,但只要仔细分析史料就会发现,他也仅仅是一个军事天才而已。在内政治理方面,至少从已经流传的事迹中。

并未发现有何显眼之处,所提言论也都是些自古名臣的样板戏。在担任东吴丞相之前,他的仕途履历是在外领兵。打了41年的仗,很少能获得真正的高层历练。即使是到了石亭,陆逊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把握住所有的兵权——仅仅是掌其半符。

没能取得更大的战果,无非是孙权在合肥的那一路败了,陆逊这一路虽胜亦不得不撤的原因。其次,客观环境制约。陆逊确实没有诸葛亮那样效忠的条件(哪怕他是那样的愿意效忠)。孙吴的君臣关系,向来是夹杂着合作与抗争的矛盾纠结体。

为了确保各大家族的支持。孙权允许地方发展部曲——私人武装。是魏、蜀、吴里唯一放任世兵制的国家(曹魏有,但限制颇多)。一旦此消彼长,当这些豪族实力达到临界点时,大帝又总能想出一些千奇百怪的招数来“削藩”。

前有不可一世的吕壹被处决。中有顾雍朱据被贬、被诛。即使是到其晚年也能折腾一出“两宫之变”。面对这样一个玩制衡、玩权术的高手,陆逊能施展的空间又能有多少?与之相比,“政由葛氏”的禅葛配就要单纯许多。

让人诟病最多的“两宫之变”,陆逊从头到尾就在避嫌。他本来就是受孙权所托,负责教导太子孙登。但孙登死后从相性出发,他手下的那批人又跑到“太子帮”孙和那里去了。他想独善其身何其难矣?为国献身沙场几十年。

最后一年多说了一句场面话——不可废长立幼,便惹来杀身之祸。何其可怜?其三,与诸葛亮的大公无私相比,陆逊确实也只能算是大公有私。私的是啥?家族利益。建安元年,孙策攻陷陆逊的家乡庐江,陆氏宗族在此役中殆亡大半。

祖父陆康亦以身殉难。时年13岁,避难于外郡的陆逊本可选择归隐,不与仇人合作。但仅存的陆家族长为了重振陆家,选择了他,而不是比他年龄更小的陆绩(陆逊的小叔)——来做宗系的代领人。已经承担了某些东西,就不可能保持纯粹之心。

不顾一切的大公至简,势必会牺牲家族的根本利益。陆逊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此,便会出现既能抗击外辱,又能私募匪兵;既能营护俘获,又能为了军事万全屠戮敌国百姓。既能直言国君,又要顾及族人利益。

追求分了岔,想把国事家事一起扛上肩膀而已。从议改逊字来看,未免不是其一生隐忍分裂的真实写照。给关羽写的那封言辞卑微的信,也未必就不是自幼年开始,身长在复杂环境中养成的谨小慎微性格。他本来就是个简单的人。

只想老老实实累积军功,逐渐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以同时达到复兴陆家的责任。陆逊忠吗?忠。倘若换在蜀汉,他或许能轻装上阵。但在诡异云涌的江东政坛,只能是妥协兼顾了。比起死后,四川、云南、陕西等老百姓爆发的民间私祭孔明,陆逊算不得鞠躬精粹的典范。他足够优秀,但外因太多,仅仅停步于优秀。

更多文章

  • 三国中曹操手下将领中,死得最可惜的一位是谁?陈寿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陈寿,典韦,吕布,张绣,樊哙,三国,诗人,汉朝,科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当中,曹操谋士武将无数,帮助曹操称霸中原、制胜克敌。但武将也不是铁打的,其中就有不少战死沙场的,比如张郃、夏侯渊等。但是要论战将死后,曹操的痛苦程度,那典韦是当仁不让的存在。就连陈寿在《三国志》对典韦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典韦应是曹操手下中死去最可惜的一位。素材来源网络01 典韦三救曹操清史学家潘眉

  •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何5次北伐全部失败?56年后陈寿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诸葛亮,陈寿,蜀汉,刘备,曹魏,李严

    熟读《三国演义》的诸位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刘备建立蜀汉也就无从谈起。公元208年,刘备刚刚把诸葛亮请出山,诸葛亮就使出了“火烧博望坡”的妙计,让曹军损失惨重。而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朝政,5次出兵北伐中原,虽然都无功而返,但是却也让曹魏惊惧不已。那么问题来

  • 圳青年|深圳警犬训导师陈寿才的铁骨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陈寿才,深圳,小粉,朱洪波,安宁,小龙,警犬训导师

    圳青年丨深圳警犬训导师陈寿才的铁骨柔情中等个头,身材适中, 皮肤被晒得黝黑,身着蓝色的警察制服,陈寿才端坐在椅子上,腰杆挺得直直的,双手端放在大腿上,紧抿着嘴唇。初次面对镜头,他显得有些紧张。带着警犬“小粉”训练一圈后,陈寿才的神情明显放松了不少。脸上露出笑意,开始侃侃而谈,向我们分享着他的理想与快

  • 历史上赵云只是个保镖吗?看下陈寿怎么评价赵云,答案就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赵子龙,陈寿,刘备,刘邦,关羽,张飞

    就《三国演义》而言,赵云绝对是位完美无缺的名将。论武艺,赵子龙一生不败,可以在长坂坡上演单骑救主的好戏;谈忠心,赵云为了刘备的霸业一辈子任劳任怨;谈长相,赵云的颜值也算前列了;比较智商,赵云才智过人,没有让人担心过。可最近些年却传出了这样的言论:“历史上的赵云只是个保镖,被演义神话了,根本不能算得上

  • 赤壁之战的一个真相,让后人难以相信,学者:陈寿美化了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陈寿,曹操,赤壁之战,刘备,周瑜,孙权

    东汉末年,曹操和孙权、刘备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人们对这场战争肯定是不陌生的。现如今人们已经将赤壁之战看成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大部分人了

  • 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几次献计让曹操稳定大局,陈寿对他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曹操,陈寿,贾诩,张绣,董卓,曹丕,三国,东汉,艺术家,曹操麾下

    三国中出了不少的谋士,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诸葛亮,除此之外鲁肃、司马懿、贾诩、庞统等人也都是谋士中的佼佼者。这些人之中有一个人比较特别,他曾是武将,多次易主之后才发掘出了谋士的才能,最终成为了曹操的左膀右臂,多次献计都得到了重用,堪称三国第一谋士。尽管名气不大,但陈寿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个人就是贾诩。

  • “五虎将”中为何赵云排名最后官职最低?陈寿一语点破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赵子龙,陈寿,五虎将,刘备,关羽,张飞

    一部三国演义,其中君王、谋臣、猛将无所不包,其中蜀国的“五虎将”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关张赵马黄,几乎成了万人之敌的代称。但实际上,所谓五虎将不过是小说家言,历史上刘备从未正式封过五虎将,而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确实将这五个人的传记放在一起,只不过顺序有所不同,是为《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所以,就

  • 陆逊得到陈寿的认可,为何又被裴松之抨击?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陆逊,陈寿,裴松之,裴松,诸葛亮,东吴,三国,科学家

    举个例子先:项羽。王安石的评价是:“江东子弟今由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嘲讽。到了李清照这儿却成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啥?因为到了南宋,“齐解甲、无男儿”是常态,北方河山已成了金人地盘。才女怒的是其不争!政略弱点都是次要的,国家孱弱,反而觉得男子气概珍贵了。裴松之是南朝人,南朝宋人。南

  • 陈寿说诸葛亮没有奇谋,不是公报私仇,也不是为了附和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陈寿,诸葛亮,司马懿,刘备,法正

    文/小冷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的辅佐之下,刘备才得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取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多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之后,不仅仅是刘备佩服诸葛亮,就连后世很多人看完诸葛亮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都对诸葛亮佩服不已。再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

  • 此人算中司马昭的死期,更神的是自己的也算到了,陈寿:果然灵验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司马昭,陈寿,谯周,诸葛亮,司马懿,蜀汉

    三国时期:能人奇士很多,如诸葛亮有神鬼莫测之能,鬼神莫测之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在五丈原病死前,都能算到司马懿,在蜀军撤退时,曹魏司马懿会率兵追袭,让姜维用自己的木身吓走司马懿,这才有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之说,司马懿都说自己能料到诸葛亮生,不能料到他死。而司马懿也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