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袁绍同为北方之雄,为何公孙瓒最终败给袁绍

公孙瓒、袁绍同为北方之雄,为何公孙瓒最终败给袁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4/30 12:55:27

在东汉末年,中央权威扫地、地方豪杰并起的混乱年代里,在北方大平原上,有两大诸侯并立,分别是袁绍公孙瓒。袁绍出身名门,家族是人尽皆知的四世三公,袁绍年轻时就凭着家里的优越官宦背景,得以进入官场,好不得意。

公孙瓒就没袁绍的命那么好,他虽然是贵族出身,可是母亲的地位低微,所以没能过上贵族子弟应有的优裕生活,年轻时就投身军旅,靠着在北方边境上和少数民族武装的残酷厮杀,才得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拥兵一方的军阀。

虽然出身和经历都不同,但是袁绍和公孙瓒两人却殊途同归,最终在北方战场上相遇,不过他们却是两颗互相碰撞的流星,激烈的光芒在撞击的那一刻,在北方发出震撼的巨响,结果只能有一方存活。

袁绍盘踞冀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如同一山不容二虎,而两虎相争的结果,就是必有一死。公孙瓒的势力与袁绍是不相上下的,何况公孙瓒还是一员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悍将,可是为何公孙瓒最终还是败给了袁绍,落得个自焚身死的凄凉下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公孙瓒的民族政策失败,惹来严重外患

在东汉时期,我国北方有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叫做乌丸,此外还有一些势力较小的游牧民族,但是都不成气候,唯有乌丸、鲜卑时常南下劫掠、侵扰北方边境,成为正北边境的一大祸患。以当时的朝廷,自然没能力对南下的乌丸进行大规模的征讨,毕竟国内都打成一锅粥了,哪有能力去讨伐呢?

所以当时的朝廷对我国北方和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基本上采取怀柔招抚的策略,在一段时间内,倒是保得边境的安稳。可是对于这一条基本国策,公孙瓒却不以为然,他在北方长大,在边境当兵,打得最多的就是游牧民族武装。

对于这些外族,公孙瓒的想法就是来一个杀一个,杀到他们不敢再来。公孙瓒身体力行,倒也取得了多次和鲜卑、乌丸等少数民族的作战胜利。

可是常年的战斗,就是穷兵黩武,国家只会越打越穷,越打越吃力,与外族之间的民族矛盾难以化解,还结下了仇恨。最终,公孙瓒和北方少数民族结怨结仇,却又一直不能彻底将之消灭,形成恶性循环。当他杀败朝廷指派的幽州牧后,被刘虞儿子刘和,以及刘虞生前的旧部招募军队接连打败。而在击败公孙瓒的部队中,就有数万少数民族武装。

袁绍就不一样了,他善待少数民族,还能借用他们的武装力量,最终袁绍、刘和以及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武装,消灭了公孙瓒幽州军团的精锐战斗力,让公孙瓒在北方彻底沦为劣势。

2、公孙瓒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自招外敌

公孙瓒是一名军人,虽然他作战勇敢、能征善战,可是他的性格缺陷也十分明显,那就是过分崇尚武力,刚愎自用之余还心胸狭隘。虽然当时的朝廷已经没有能力约束四方的诸侯,但是毕竟是中央朝廷,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对于朝廷指派过来担任幽州牧的上司刘虞,公孙瓒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刘虞是东汉皇族,名声好、政绩佳,所以被朝廷指派为封疆大吏。他不但是公孙瓒的直属上司,连职位和地位都比公孙瓒大很多。最重要的是,刘虞是一位真心治理国家,希望北方安定、民族融洽的公仆。

他上任后,尽心治理地方、招抚流民、恢复生产,还招抚了许多边境的少数民族,缓和民族矛盾,减少了边境的战斗。

刘虞担任幽州牧没有几年,北方边境和睦了许多,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就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打算依附朝廷,听从刘虞治理的时候,公孙瓒居然将各少数民族派出的使者一一暗杀,以阻止刘虞立下功劳。

与此同时,公孙瓒持续和少数民族作战,在幽州穷兵黩武,甚至是劫掠幽州民众,让百姓民不聊生。

公孙瓒坚持自己的错误理念,不理会朝廷、百姓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切实需求,穷兵黩武,最终失去了来自朝廷、民间和外部势力的支持。老对手袁绍还有曹操刘备作为盟友,而公孙瓒则腹背都是敌人,这都是他咎由自取。

3、公孙瓒晚年不思进取,无法面对失败

公孙瓒在北方的幽州经营数十年,势力强大,还有战斗力强悍的武装力量,尤其是他的亲兵——白马义从,可谓是当时首屈一指的骑兵部队。公孙瓒作为军人固然重视武装力量,可是他却在南下冀州的战斗中失败后,就不思进取。

起初,公孙瓒兵力强盛,于是南下攻打袁绍的冀州。袁绍面对南下的公孙瓒军团,一开始打得很吃力,毕竟公孙瓒的骑兵部队战斗力强,而且在战斗地理环境中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可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公孙瓒的军队渐渐失去锐气,加上敌人太多,开始连打败仗,尤其是让公孙瓒赔上了白马义从的界桥之战,更是一败涂地。

争夺冀州的战斗失败后,公孙瓒又因为杀害刘虞导致被各方势力围着打。失去了白马义从等精锐部队,公孙瓒又开始了打败战的噩梦。最终公孙瓒的军队折损大半,狼狈退回幽州大本营北平。

回去后,公孙瓒没有训练兵马,积蓄力量,而是闭守不出。

他挖战壕、堆土丘,把自己的营垒设置在土丘上。然后将大量粮草、军械堆积在自己的营垒中,以此坚守。他还开始猜疑自己的部下,不让他们接近自己,只让自己的妻妾和自己住在一起,让妇人大声说话以此向外传达指令。

而强敌袁绍在冀州摩拳擦掌、仇家刘和在幽州内部磨刀霍霍,公孙瓒就算不能主动出击,也应该加强防备才是,可是他却不思进取,只知道藏着、躲着,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综上所述:

公孙瓒虽然是军人,可是他的职权不只是管理军队,还得率领部队,保境安民。偏偏公孙瓒就不这么做。他连年对外作战,已是穷兵黩武。此外,他还劫掠百姓,以此获得军事物资。在幽州百姓都希望过太平日子的时候,他却要打仗,原因是他想打击外族,他眼红刘虞的赫赫功绩。

要知道,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对于地方来说,百姓就是社会生产力和重要劳动力。打仗就意味着许多社会生产活动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停摆。农民不能安心耕田,哪来的军粮;作坊里没有人工作,哪里来的武器盔甲。

百姓无法劳作,就失去了收入;公孙瓒难以获取军用物资和军粮,就加倍掠夺民众。如此恶性循环,不但使得公孙瓒的军队处境艰难,也让地方百姓痛恨他,幽州变得穷困。

不善待百姓,自然失去民心,这就是公孙瓒败给袁绍的根本原因。

反观袁绍,他实行仁政,受到百姓爱戴。当袁绍过世时,青、冀、幽、并四州百姓都为他痛哭。公孙瓒呢?他死的时候,想必幽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都想放鞭炮吧。

公孙瓒雄踞北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渐渐失去了支持和优势。当中原因就在于他对内不能缓和民族矛盾、安抚百姓、发展社会生产,对外四处树敌、穷兵黩武,陷入各方势力的围剿。袁绍的做法却是和他相反,所以一个能成功,一个就只能失败。说到底,公孙瓒只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军人,而不是一个政治家,难以成为优秀的军阀。

标签: 袁绍刘虞汉朝公孙瓒

更多文章

  • 赵云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何公孙瓒后来会允许他追随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袁绍,曹操,蜀汉,汉朝,公孙瓒,赵子龙,赵云本

    公孙瓒怎么可能把赵云让给刘备呢!对于公孙瓒来说,其实只是把赵云暂时借给刘备一用而已,帮助完刘备以后赵云就又回到了公孙瓒身边。可惜后来公孙瓒死了,恰巧赵云这个时候又与刘备相遇,机缘巧合之下,就归顺到了刘备旗下了。其实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根本就不受公孙瓒待见,毕竟人家手下人才济济,区区一个小赵云人家根本没

  • 三国:公孙瓒功成名就之后,丧失战斗勇气,自焚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陌路风景PLUS标签:公孙瓒,袁绍,汉军,骑兵,刘备,乌桓

    少年公孙瓒“孤胆英雄”,深入大漠讨伐鲜卑、乌桓。功成名就后,公孙瓒丧失战斗的勇气,畏畏缩缩,且为人睚眦必报,落得在易京楼自焚的下场。公孙瓒,东汉末年枭雄之一,镇守幽州、辽东,威名显赫。公孙瓒出身显贵,但母亲地位卑微,只能在涿郡担任小吏,因长相俊美、声音洪亮,成为太守的女婿。岳父支持下,公孙瓒向卢植求

  • 袁绍志大才疏,公孙瓒骁勇善战,为何公孙瓒却被袁绍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志,汉朝

    谈及公孙瓒,我们印象大多停留在刘备的师兄、赵云的旧主与白马义从上。《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最有名的一次亮相是“界桥之战”,与袁绍争夺冀州,但此战公孙瓒十分狼狈,若非刘备、赵云相救,公孙瓒早已结束了戏份。界桥之战后,罗贯中借助赵云之口,指出公孙瓒并非明主,因此《三国演义》成功的将公孙瓒塑造成了一个配角,

  • 赵云武艺高强,公孙瓒为何会将他送给刘备?原来很多人都被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子龙,公孙瓒,刘备,武艺,高强

    赵云武艺高强,公孙瓒为何会将他送给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似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他武艺高强,性格稳重,最重要的是他对刘备忠心耿耿。赵云在演义中的表现十分出色,不仅与多名大将单挑过,还曾经多次杀入敌军阵营中以一当百,身先士卒。整部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这样一位盖世英雄。但是大家都知道赵云并不是一

  • 这件鲜为人知的“小事”,竟间接导致了公孙瓒和袁绍8年火拼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公孙瓒,袁绍,袁术,董卓,献帝,汉献帝,汉朝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不演义。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今日话题:一次引发袁绍和公孙瓒长期大战的“小事”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争夺战从192年到199年,足足打了8年,成为诸侯割据时期,两军拉锯战时间最长的对战。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正式拉开二人对抗赛序幕的,竟然是本来和他们二人都没有

  • 公孙瓒实力那么强, 为何高开低走, 最后一事无成!

    历史解密编辑:程海讲体育标签:公孙瓒,袁绍,赵子龙,幽州,冀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相争。混战初期有实力的只有那么几家,公孙瓒就是其中的一个。公孙瓒割据幽州,手中有精兵数万,均是战斗力一流的边军,其中白马义从清一色的骑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公孙瓒的实力在当时绝对名列前茅,属于优质的潜力股。但公孙瓒实力那么强,却高开低走,最终一事无成,被袁绍灭的干干

  • 公孙瓒坐拥十多万精锐骑兵,雄霸一方,为何会败给了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公孙瓒,袁绍,骑兵,东汉末年,太守,袁术

    因为公孙瓒与刘备关系较好,给人的印象还算不错,作为东汉末年,较早崛起的一股军阀势力,起步比袁绍、曹操都要早,坐拥北方四州,一统天下也是有机会的,最终稀里糊涂的地把自己烧死了,也算是一桩遗憾的事情。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聊聊,公孙瓒崛起的那么早,为何会败得那样惨!公孙瓒虽然出身贵族,但生母地位却很卑贱,东汉

  • 赵云如此忠肝义胆,为什么却离开了公孙瓒?他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赵子龙,公孙瓒,刘备,袁绍,曹操,张飞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

  • 赵云曾是公孙瓒部下,多次救下刘备,为何说刘备不重视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刘备,赵云,三国,蜀汉,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风云变幻、天下大乱的三国时期,存在着很多家喻户晓的大英雄。无论是“千里走单骑”、“温酒煮华雄”的关羽,还是雄才伟略、统一北方的曹操,他们都是武艺超群、拥有大智慧的人。在《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手下的英雄更是能力出众,重情重义,其手下的五虎将更是名扬天下。作为五虎将之一的赵云对待刘

  • 刘邦的老同学公孙瓒,本是一代枭雄,为何最后却会败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刘邦,袁绍,大军,刘备,汉朝,公孙瓒

    公孙瓒是个崇尚武力的热血青年,他之所以能在东汉那样的乱世有显赫的成就,就是因为他的武力值爆表;但他之最后会失败,也正是因为他崇尚武力、不懂政治,谋略方面更是跟袁绍这样的士家公子是没得比的。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家庭还算不错,但问题是他的母亲出身低微,所以即使他武艺超群,相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