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董仲颖:第一个军阀第一个死,凉州军事集团走向崩溃

董卓董仲颖:第一个军阀第一个死,凉州军事集团走向崩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减水书生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3/12/8 23:48:48

董卓这个人,工于权谋但不懂政治。工于权谋,所以当了权臣;不懂政治,所以搞乱天下。

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中,权臣废立皇帝的事常有,但地方反对中央的事不常有。恰是董卓的一通神操,掀起了地方反对中央的序幕,而且序幕即高潮。东汉皇帝和东汉朝廷残存不多的统治权威,全被董卓挥霍一空。

董卓之前,士族集团站仅是在道德制高点上骂皇帝昏庸、骂朝廷腐败。袁绍等新生代确实玩得过头。别人口诛笔伐、他们身体力行,搞出了侠党这种反建制的庙堂黑社会组织。但是,新生代的反建制仅是反皇帝-宦官的建制,却不反皇帝-贤臣的建制。

董卓之后,士族集团在事实上取缔了皇帝、取缔了朝廷。董卓拥立的汉献帝,袁绍等人直接不认;董卓把持的东汉朝廷,关东诸侯集体围攻。于是,游侠变成军事强人,关东瞬间诸侯遍地。

从此天下进入乱世,郡级诸侯、州级诸侯,甚至跨州连郡级诸侯,比比皆是。正如诸葛亮所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所谓的诸侯,换个说法就是军阀。但与其他朝代的军阀相比,汉末军阀非常不一样。

如果给汉末军阀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以军事强人为领袖、以地方士族为基础的军事集团。其最独特的属性,就是军事强人与地方士族分庭抗礼。甚至,在前期,地方士族的决策权重还要高于军事强人。

比如,以袁绍为首的冀州军事集团,原本的军事领袖是冀州牧韩馥,但冀州士族开个会,就能把韩馥换成袁绍。

既然军阀逞强,那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事集团就不算军阀吗?

董卓当然算。他不仅是第一个军阀,而且是当时实力第一的军阀。

在天下未乱之前,凉州军事集团就已基本成型。董卓是东汉末年的第一个军阀。

在天下大乱之初,凉州军事集团一直实力碾压。董卓相当官渡之战后的曹孟德。

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董卓代表朝廷,他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在绝对实力上,董卓的触角从凉州延伸到司州、中原,还是第一个跨州连郡级诸侯。

当时的关东诸侯,实际造反的并不多,主要集中于青冀兖豫四州。真正的官场老油条,比如陶谦、刘表这些人,并未实际参与。关键是关东诸侯的体量太小,多以郡为单位,所以基本都是郡级诸侯。

如果董卓是大老虎,那关东诸侯就是群狼,而且是还没长大的狼崽子。

但是,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事集团为何会昙花一现?

首先,历史可以非常不讲理。

真实的历史,不是英雄之旅:英雄一直不死、恶魔挨个被杀。它更像《权力的游戏》。好不容易才从新手村走出一个看似英雄、很像主角的家伙。但风光不过一秒钟,英雄伏诛、主角授首。然后,再出个英雄、再出个主角,但马上被搞死、瞬间被掀翻。再然后,就是继续上个循环。

关键是这种被搞死、被掀翻,特别无厘头。胡里八涂中,被别人搞死;英明神武的,也能玩死自己。

关键是你根本给不出原因。

起初,董卓实力最强,但董卓第一个死;然后,公孙瓒实力称雄,却突然自甘堕落于易京楼;之后,袁绍河北超强,但官渡之后抑郁而终;再之后,曹操大有统一天下之势,但豪情止于赤壁;再再之后,刘备集团突然开挂,一不注意成了跨州连郡级诸侯,北伐可期、汉室可复,但转瞬间关羽授首、秭归蹉跌。

所以,真实的历史中,谁也没有主角光环,一不留神就死掉。乱世之所以乱,恰恰乱在这里。

董卓被杀,于是凉州军事集团走向崩溃。这个偶然性因素就是历史的不讲理。

历史很难事前预测,却也可以事后解释。董卓被杀、凉州崩溃,当然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原因。其中最大的主观原因就是凉州军事集团先天不良。他们非常不符合汉末军阀的一般特点。

其次,董卓军事集团先天不良。

五代乱世,赵匡胤只在乎武将的看法,他不在乎世家大族的看法。明末乱世,李自成只在乎军队的利益,他不关心世家大族的利益。只要有了刀子,那一切全都会有。

但汉末军阀必须在乎世家大族的看法和利益。

首先是因为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其次是因为世家大族拥有力量。世家大族的力量,既包括人口土地等要素资源,又包括社会组织能力等功能资源。

朱元璋打天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而刘备却可以跳跃式发展。前一年还是屯兵小沛的雇佣兵头子,转过年就是坐镇徐州的一方诸侯。原因就是徐州士族认可和接纳刘备。然后就是:刘备做韩信,士族做萧何、顺带做张良。士族集团拥有组织社会、领导社会、调配资源的能力,同时还垄断了当时的顶级智力资源。曹操的荀彧、刘备的孔明、孙权的张昭,他们都是士族集团推出的盖世精英。

所以,汉末军阀的一般特点是:军事强人和士族集团彼此合作。

然而,这个一般特点在董卓这里完全失效。可以说,董卓和凉州军事集团就是一支非典型的汉末军阀,他们跟谁都不一样。

士族集团集体反对董卓。肯效力的,几乎没有;瞎捣乱的,比比皆是。

关键是没人替董卓组织根据地。“运筹为我,决胜千里”先不管,但镇国抚民收税的事情,谁来做?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董卓和他的西凉兵只能抢劫。于是,所到之处、无不残破,董卓在洛阳、洛阳残破,董卓在关中、关中残破。

少了士族支持这个环节,董卓和西凉军事集团就只能一直在无后方、无头绪地乱打乱撞。

第三,董卓军事集团的内部矛盾。

董卓最大的本事是能够得到军队的支持。同为凉州人的名将皇甫嵩,比董卓出身好、比董卓名望高,而且比董卓会打仗。但皇甫嵩接管不了董卓的军队,也不敢进攻董卓。因为凉州军队站在董卓一边。

董卓特别慷慨。朝廷的钱、自己的钱,他都会拿来分给士兵。董卓特别放纵。凉州兵烧杀抢掠,在皇甫嵩那里不行,但在董卓这里没事。所以,军队愿意跟着董卓。

但成于斯、也败于斯。

凉州军配合董卓当雇佣兵头子,但并不配合董卓当权臣。

当权臣就要输出秩序。输出秩序,起码要禁止抢劫。但禁止抢劫,凉州兵无法容忍。这伙人走到哪里抢到哪里。面对洛阳这座超级大城市,凉州兵不可能不抢。

除了嫡系凉州兵,还有并州兵。

吕布投靠董卓,不是吕布一个人投靠董卓,而是带着并州军事集团投靠董卓。然后,董卓军事集团立即出现凉并之争。凉州人欺负并州人、并州人不满凉州人。直到董卓被杀之后,并州军事集团被干掉、被赶跑,凉并之争才算结束。

董卓要当权臣,凉州兵就是敌人。董卓当不当权臣,并州兵都是定时炸弹。所以,凉州兵虽然能打,但董卓对他们的控制力度并不强。这伙人眼中只有金钱、心中却无忠诚。

第四,董卓身边全是间谍。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董)卓信之,而阴为绍”。简单说就是董卓的幕僚全是袁绍渗透进去的间谍。

因为不满董卓,所以袁绍出逃关东。这时候,掌控朝廷的董卓就该下令全国缉拿。但周珌等人义正言辞地忽悠董卓,然后就把董卓给忽悠傻了。于是,不仅没有全国缉拿,而且追着给袁绍封官。

关东诸侯誓师讨伐。这时候,董卓就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手举国动员、一手诏令勤王,然后大家一起消灭袁绍叛军。但何颙又是一通忽悠,又把董卓忽悠傻了。董卓朝廷仅仅派出了凉州兵。本来可以是朝廷打叛军的局面,结果却变成关东打西凉的局面。

唯一劝谏董卓的,是朱儁。朱儁说,“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见其可也”。

名将朱儁一眼就看出董卓西迁是个败笔。即便西凉军抢光洛阳,那也要呆在洛阳。站住洛阳,就站住了名分。皇帝还在、朝廷还在,袁绍联合再多的太守刺史,那也是造反。

但是,董卓没听。西凉军打累了、董卓打烦了,关键是捞足了。这时候就该保本。

于是,董卓西迁长安。其实这就是保本,有皇帝、有朝廷、有官职,还有地盘,董卓认为自己赚够了。

西迁长安,保得还不够严实。于是,董卓又在自己的郿县封地筑造坞堡。“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后来的公孙瓒与此时的董卓,都是一个想法。赶上天下大乱,突然发了一波大财,然后咋办?还能狂飙突进的时候,那就继续狂飙突进;但凡遇到挫折,那就赶紧保本。

乱世之中,不进则死。所以,根本没有保本一说。其他诸侯当时答应,但之后也不会答应。

保本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关起门来搞内卷,内部问题全得自己消化。如果自己无法消化,那就会迎来矛盾总爆发。

第五,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董卓外出征战,后方内政谁来料理?

司徒王允

王允出自太原王氏。何进时代,做到河南尹;董卓时代,做到司徒兼尚书令。在东汉,百官之首是司徒,决策机关是尚书台。只要做了司徒兼尚书令,那就是真宰相。在董卓时期,王允才算迎来高光时刻。

董卓要把首都从洛阳迁到长安。而迁都是大事,最考验行政能力。西凉军只会抢劫,干不了这种大事。那由谁来干?就是这个王允。董卓干得那些脏活,王允必须参与其中。

皇帝和朝廷西迁长安后,董卓还在洛阳跟关东诸侯打仗。在这段时间,长安的一切事情,都是王允说了算。董卓回到洛阳后,依旧信任王允。王允还是司徒、还是尚书令。

不管王允立场如何,在当时,他就是董卓朝廷的核心成员,事实上的二把手。

本来的二把手应该是名将朱儁。但朱儁反对迁都、拒任太仆,表态特别不积极,然后就被董卓排除到权力圈以外。那王允呢?王允肯定做了正面表态,而且身体力行地积极支持。所以,王允的作为非常小人。

董卓西迁关中、朝廷名存实亡。然后,王允竟又想起了初心、唤醒了立场,立即策反吕布、刺杀董卓。

策反吕布这件事,根本不需要美人计和连环计,只需两个条件:

一个是名士身份。对于大名士、王司徒投来的橄榄枝,吕布必须重视。王司徒看上自己,比董太师看上自己,更有分量。因为士族集团垄断着道德制高点。什么人都想往名士圈里挤。吕布也不例外。

一个是并州身份。吕布是并州人,王允也是并州人。这就够了。汉末群雄都在结党。最牢固的结党就是亲戚,最广泛的结党是同乡。身为并州人的吕布,在董卓那里混得并不好。中郎将胡轸甚至叫嚣要杀了吕布以整肃军纪。干爹董卓还动不动把吕布当出气筒。

所以,成功的阴谋往往简单暴力。王允一撺掇、吕布心一横,董卓也就被干掉。失败的阴谋才会各种复杂、各种布局,比如窦武与何进的宦官清除计划。

董卓死后,牛辅等中郎将要么为乱军所杀、要么投诚朝廷。凉州兵的主要力量,分散到李傕郭汜等几个校尉手中。

但这些校尉的级别太低,无力重新整合凉州兵,而且还互相不服、互相仇杀。最后,群龙无首的凉州军事集团,在董卓死后也就走向崩溃。

更多文章

  • 董卓乱政:运气爆表的董卓高歌猛进,入主了朝堂也搞乱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宦官,何进,丁原,吕布,三国,汉朝,汉献帝,董卓乱政

    狭义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受禅起算;广义三国,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起算。一般采取广义三国,也就是从黄巾起义起算。黄巾起义虽然影响巨大,但远没达到摧垮东汉的程度。真正摧垮东汉这座大厦的,是董卓乱政。标志性事件是董卓废少立献。这已经到了公元189年。那么,区区一个西凉军阀董卓又是怎么乱政的?没太多高

  •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何直接崩溃了?董卓没有儿子继承他的位置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董卓,吕布,何进,袁绍,刘辩,汉朝,三国,西凉军

    董卓死后,西凉军之所以会群龙无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如果董卓有儿子的话,那董卓被刺杀之后,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董卓的权力和地位,继续把持朝政。但可惜的是,董卓唯一的儿子,早早就死掉了,只留下了一个孙女。所以,董卓能挑选的继承人,就只剩下了他的两个女婿,以及几个侄子。但可惜的是,和儿

  • 三国之熵三: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董卓,袁绍,袁术,曹操,皇甫嵩,吕布

    三国之熵三:董卓董卓,在历史上,是个有意思的人。董卓,祖籍凉州(涵盖今天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各部分)临洮县,与今甘肃定西临洮或有出入,也不会太远,离今天的新疆很近,但其出生在豫州颍川郡轮氏县(河南登封附近),因为董卓之父在轮氏县任县尉。当时,羌人占领了凉州不少地方,董卓生下不久就被带回凉州,与羌人

  • 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为何没有推举袁术当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董卓,袁术,袁绍,孙坚,三国,汉朝,关东诸侯,曹操手下

    所谓关东诸侯,实际就是二州加二袁。二州是兖州和豫州。在当时,青徐兖豫四州是士族集团的主要根据地。但青州闹了黄巾军,徐州出了老油条。所以,青州有心无力、徐州有力无心。豫州实际也不怎么样。但豫州是四战之地,不管谁要打仗,豫州都无法置身事外。于是,豫州被裹挟进讨董联盟。兖州是讨董的实力担当。虽然兖州刺史不

  • 汉末三国历史回顾——祸国太师董卓的传奇人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二禅师标签:董卓,袁绍,何进,吕布,汉朝,皇甫嵩,汉灵帝,汉末三国,三国演义,曹操手下,中国古文献

    在小说中,董卓无疑是前期最大的反派,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火烧雒阳、连环计、凤仪亭等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皆是以他为主线展开。然而,小说终究不是正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真实的董卓身上到底发生过哪些事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送上历史的审判台,继而遗臭万年。能征善战,仕途不顺董卓,表字仲

  •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什么群龙无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董卓,吕布,何进,袁绍,三国,汉朝,西凉军,汉灵帝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卓死后,西凉军之所以会群龙无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如果董卓有儿子的话,那董卓被刺杀之后,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董卓的权力和地位,继续把持朝政。但可惜的是,

  •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董卓,吕布,王允,贾诩,何进,李傕,汉朝,三国,西凉军

    董卓之死,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一场经典斩首作战!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听到西方鼓吹斩首作战,殊不知在我们的东汉时期,古人就已经这么干了,当时的王允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一举干掉了董卓的指挥中枢,整个局面其实是非常利好东汉朝廷的,只不过王允这个人,实在是太愚笨了,面对西凉军群龙无首的局面,竟然没有拉拢分化,反而

  • 细数董卓夜宿龙榻,秽乱后宫的种种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思思段子手标签:董卓,吕布,少帝,宦官,袁绍,何进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于颇为殷富的地方豪族家庭,文献记载,董卓体魄雄壮,力气奇大,还精通武艺,擅长骑射。少年任侠,善于交际董卓青年时期十分善于交际,三国志有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董卓经常在羌人地界游历,因骑射了得,武艺不凡,结交了很多羌人首领。后董卓的县尉

  • 董卓迎来版本大改,战法简析与队伍展望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董卓,曹操,贾诩,武将,三国,汉朝,夏侯惇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董卓迎来版本大改,战法简析与队伍展望!天蓬的记忆中,在远古时代董卓单刷是非常优秀的!第五回合对敌人的伤害非常高!策划哪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手起刀落董卓直接被砍得一蹶不振!酒池肉林大改董卓-酒池肉林调整前:战斗中,每回合使自身兵力减少(1%×回合数),

  • 《三国演义》里的董卓残暴愚蠢,真实的董卓却文武双全,机敏善断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董卓,皇甫嵩,袁绍,何进,汉灵帝,吕布

    现在人们谈论起董卓,主要是痛恨他的残暴,但更加的是鄙视他的愚蠢,认为他是个胸大无脑的暴虐狂,之所以在东汉末年爽了一把,也不过是阴差阳错捡了一个进京的时机,然后瞎猫碰上死耗子,遇上汉少帝,捞了个保驾大功,最终坐大,仅此而已。所以,董卓在历史上的定位很低。一般都是和赵高、侯景、魏忠贤等人同列;远低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