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为何没有推举袁术当盟主?

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为何没有推举袁术当盟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减水书生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3/12/8 20:26:11

所谓关东诸侯,实际就是二州加二袁。

二州是兖州和豫州。

在当时,青徐兖豫四州是士族集团的主要根据地。但青州闹了黄巾军,徐州出了老油条。所以,青州有心无力、徐州有力无心。

豫州实际也不怎么样。但豫州是四战之地,不管谁要打仗,豫州都无法置身事外。于是,豫州被裹挟进讨董联盟。

兖州是讨董的实力担当。虽然兖州刺史不行,但兖州郡守个个豪杰。所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兖州和豫州是主力。

不是还有冀州和荆州吗?

冀州牧韩馥出工不出力。甚至,即便出工,也出得不情不愿。如果董卓朝廷能够早点儿发布诏书、缉捕袁绍,那韩馥很可能站队董卓。

在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董卓。站队董卓就等于站队朝廷。而借助朝廷的名义清除潜在对手袁绍,韩馥非常乐意去干、也非常可能去干。

荆州这地方有点儿自顾不暇,内部宗贼无数,而且派系林立,关键是各地郡守各自为政,谁也管不了谁。甚至,仗还没打,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就被小霸王孙坚搞死。所以,荆州既无心也无力。

等到袁术和孙坚联手之后,袁术和南阳郡才会发力。但也只有南阳郡。因为新任荆州刺史刘表是董卓推荐任命的。单骑赴任后,刘表不仅面对南部宗贼横行,还要面对孙坚虎视眈眈。所以,刘表和荆州一直自顾不暇、一直无心无力。

二袁是袁绍和袁术。

袁绍在冀州渤海郡、袁术在荆州南阳郡。在当时,袁氏兄弟是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所以,用二袁代替荆冀二州更合适。而且,二袁的影响力,远在荆州和冀州之上。

这一点,连董卓都能清晰认识。“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关东的州牧、太守和刺史们,就是1后面的0,二袁才是1。所以,只要杀了二袁,叛乱自会平息。

袁绍和袁术出自顶级豪门,汝南袁氏。汝南袁氏,不仅四世三公,长期在中央最高决策层霸占一席,关键是门生故吏遍天下。

韩馥是十镇诸侯中最大的官。但韩馥是袁氏门生。州牧级的门生见到太守级的少主,也只能收起官威、拱手称臣。因为出身优先于官职。

甚至,连被讨伐的董卓,都算袁氏故吏。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所以,董卓带兵入朝,老袁家并未阻止,甚至默许支持。只不过养蛊自噬,董卓反手屠了故主。

那么,袁绍、袁术这两个人,为啥是袁绍做了诸侯盟主?

首先是盟主只能有一个;其次是袁术比不过袁绍;第三是袁术的操作太烂。

袁绍、袁术的出身,普通人努力几辈子也赶不上。所以,这俩人一出场就在最高层。但越是高层越是排位稀缺。所以,竞争也就更为激烈。即便是顶级豪门的顶级精英,也要非常激烈地参与竞争。

竞争的方式,一般是刷履历、养名声、植部党。在这方面,嫡出的袁术真心比不过庶出的袁绍。

就刷履历而言,这俩人实际相差不大。在大将军何进之时,二袁都得到何进重用,算是旗鼓相当。“(何进)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

但官职履历,在当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士人圈的名声。“(袁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为了养名,袁绍硬是花了六年时间为父母守丧。这种搞行为艺术的狠劲儿,袁术比不过。

刷履历和养名声是为了植部党。所谓“部党”,简单说就是反建制的政治集团。皇帝管宦官、宦官制士族。这是桓灵以来东汉建制。反建制则是用游侠手段对抗宦官政治,实现“救时难而济同类”的最高原则。

所谓时难,就是桓灵以来的宦官政治。这伙坏人一直在祸国殃民,导致时局艰难。所谓同类,就是被宦官迫害的士人精英。这伙好人一直在受苦受难,于是只能抱团取暖。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占据道德制高点抨击时事,刺不透“面如千层铁甲”的宦官们。所以,就得以武犯禁,用游侠手段以暴制暴,即“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

袁绍、袁术一直在拉拢“以武犯禁”的游侠和名重当时的游士以壮大自己的部党。简单说,这些部党就是庙堂之上的高级黑社会组织。有权在手,那就凭借权力对抗宦官;没权在手,那就凭借武力死磕宦官。

桓灵以来的东汉政治,非常之乱。庙堂上的所谓贤臣大夫,心里不服、行动装傻,一直在唯恐天下不乱;江湖上的游士游侠,心里不服、行动也不服,一直做着搞乱天下的事。

在养名声和植部党方面,袁术相比袁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袁绍手底下的人,随便拉出一个小弟都是秒杀级的存在。比如曹操,跟袁绍一样,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不仅有钱而且领兵。比如何颙,得到过大名士陈蕃李膺的赏识,相当于名士楷模的人物。再比如许攸,这家伙在中平五年试图策划政变、废黜灵帝,要勇有勇、要谋有谋。

所以,诸侯联军的盟主,也就非袁绍莫属。

这就是影响力。

实际上,大家还是谁也不服谁。但非要选一个总盟主,那就只能选出身顶级豪门、影响遍及天下的袁绍。

袁术只能作为一方诸侯加入讨董联盟。屈居一方诸侯,袁术当然不会满意。

在董卓之乱前,二袁之间早已势同水火,双方部党长期互相攻杀。甚至,袁术部党还差点儿把曹操捉了杀掉。曹操算是袁绍集团的二号人物。

在董卓之乱后,二袁虽然表面和解,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董卓,但骨子里还在较量。这时候,袁术不仅痛恨自己一直鄙视的袁绍,而且也痛恨归附袁绍的天下诸侯。

但是,相比袁绍,袁术不仅差在影响力,而且差在见识,甚至可以说差在智商。

就汉末三国的一众诸侯来说,袁术是最蠢的一个,明明一把好牌在手,却被他打得乱七八糟、众叛亲离。

跟袁绍一样,袁术的基本盘也是士族集团。所以,要想胜过袁绍,袁术就应该在士族集团中寻找伙伴、壮大自己。但是,袁术剑走偏锋,竟跟小霸王孙坚搞起了合作。

讨伐董卓大旗刚刚立起,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立即北上,主动参加讨伐董卓之战。但是,《武帝纪》的十镇诸侯为何没有孙坚孙太守?

因为孙坚不仅出身太低,而且跟董卓是一类人。他不是有文化有影响的士人,而是有武力被鄙视的武将。所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不会邀请孙坚,甚至都不会想到还有孙坚这号人。

既然是这样,那孙坚为啥要北上讨董?

因为孙坚可以利用讨伐董卓这面大旗,把很多平时想干却不能干的事情全给干了。

孙坚看不上荆州刺史王睿。但王睿出自琅琊王氏,名士圈里的一号人物。所以,孙坚看不上也没办法。但借着北上讨董的机会,孙坚竟直接逼死王睿。甚至,连罪名都特别奇葩,说王睿犯了“无知罪”,然后逼着王睿吞金自杀。

孙坚看上了荆州首郡南阳郡。但南阳太守张咨是名士圈里的人,而且还是董卓朝廷为拉拢名士刚刚任命的。所以,孙坚看上了也搞不定。但借着讨伐董卓这面大旗,孙坚就可以搞死张咨。我去讨伐董卓、你不提供粮草,然后长沙太守孙坚就处死了南阳太守张咨。

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处死南阳太守张咨,孙坚大大得罪了士人集团。

但对孙坚来说,得罪士人集团根本不重要。他想要的东西,既不是讨伐董卓、以奖王室,也不是结好士族、以著声名,而是荆州。只要能当上荆州诸侯,那什么事都不重要。

对于孙坚这种小人,袁术应该怎么做?当时,袁术就在南阳郡的鲁阳县。

袁术大概率不会手刃孙坚给两位名士报仇。因为他打不过。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袁术竟接纳孙坚,然后支持孙坚去打董卓。对于这件事,大家不仅不能理解,而且可以立刻把袁术开除出士人集团。从此以后,袁术不再是自己人。

那袁术是怎么想的?

接纳孙坚可以得到南阳郡,得到南阳郡可以图谋荆州。跟袁绍一直惦记冀州一样,袁术也在一直在惦记荆州。但杀张咨、取南阳这件脏活,他没法干。而孙坚却替他干了。于是,袁术可以合理合法地占据南阳。

那为何孙坚不能直接占据荆州和南阳?

得不到士族集团的承认,孙坚即便逼死荆州刺史,也占据不了荆州;即便杀了南阳太守,也占据不了南阳。所以,孙坚需要找到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就是袁术。这就相当于孙坚正式投到袁术麾下。

所以,接纳孙坚这件事,袁术非常丧人品。这之后,别说跟袁绍竞争排位,就是自己当一方诸侯都很难得到支持。

虽然主力地区只有两州,虽然二袁互相敌视,虽然诸侯都有算计,但讨董联盟既然成立,那就可以对董卓暴击一番。即便无法形成六国攻秦的局面,但形成七国之乱的局面也是一番动作。毕竟董卓朝廷的资源也不多。

然而,实际的结果:不是关东诸侯围攻董卓,而是董卓吊打关东诸侯。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历史回顾——祸国太师董卓的传奇人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二禅师标签:董卓,袁绍,何进,吕布,汉朝,皇甫嵩,汉灵帝,汉末三国,三国演义,曹操手下,中国古文献

    在小说中,董卓无疑是前期最大的反派,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火烧雒阳、连环计、凤仪亭等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皆是以他为主线展开。然而,小说终究不是正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真实的董卓身上到底发生过哪些事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送上历史的审判台,继而遗臭万年。能征善战,仕途不顺董卓,表字仲

  •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什么群龙无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董卓,吕布,何进,袁绍,三国,汉朝,西凉军,汉灵帝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卓死后,西凉军之所以会群龙无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如果董卓有儿子的话,那董卓被刺杀之后,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董卓的权力和地位,继续把持朝政。但可惜的是,

  •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董卓,吕布,王允,贾诩,何进,李傕,汉朝,三国,西凉军

    董卓之死,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一场经典斩首作战!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听到西方鼓吹斩首作战,殊不知在我们的东汉时期,古人就已经这么干了,当时的王允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一举干掉了董卓的指挥中枢,整个局面其实是非常利好东汉朝廷的,只不过王允这个人,实在是太愚笨了,面对西凉军群龙无首的局面,竟然没有拉拢分化,反而

  • 细数董卓夜宿龙榻,秽乱后宫的种种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思思段子手标签:董卓,吕布,少帝,宦官,袁绍,何进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于颇为殷富的地方豪族家庭,文献记载,董卓体魄雄壮,力气奇大,还精通武艺,擅长骑射。少年任侠,善于交际董卓青年时期十分善于交际,三国志有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董卓经常在羌人地界游历,因骑射了得,武艺不凡,结交了很多羌人首领。后董卓的县尉

  • 董卓迎来版本大改,战法简析与队伍展望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董卓,曹操,贾诩,武将,三国,汉朝,夏侯惇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董卓迎来版本大改,战法简析与队伍展望!天蓬的记忆中,在远古时代董卓单刷是非常优秀的!第五回合对敌人的伤害非常高!策划哪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手起刀落董卓直接被砍得一蹶不振!酒池肉林大改董卓-酒池肉林调整前:战斗中,每回合使自身兵力减少(1%×回合数),

  • 《三国演义》里的董卓残暴愚蠢,真实的董卓却文武双全,机敏善断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董卓,皇甫嵩,袁绍,何进,汉灵帝,吕布

    现在人们谈论起董卓,主要是痛恨他的残暴,但更加的是鄙视他的愚蠢,认为他是个胸大无脑的暴虐狂,之所以在东汉末年爽了一把,也不过是阴差阳错捡了一个进京的时机,然后瞎猫碰上死耗子,遇上汉少帝,捞了个保驾大功,最终坐大,仅此而已。所以,董卓在历史上的定位很低。一般都是和赵高、侯景、魏忠贤等人同列;远低于曹操

  • 董卓入京有三千人马,袁绍有两万人马,力量悬殊,为何最后董卓赢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董卓,袁绍,何进,吕布,袁术,张辽

    董卓入京时仅有三千人,他也不是西凉刺史了,那么,从三百公里外远道而来的文盲董卓,他是如何控制了整个京都呢?我们先从董卓的发家史说起。董卓发家史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甘肃岷县)。虽然他的历史口碑极差,但他这个人在军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少时行侠乡里,曾游历羌中地区,并结交了一批部族首领。后来他回

  • 董卓最怕此人,即便大权在握,被此人贴脸输出也毫无办法|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董卓,平定,叛军,凉州,汉朝,皇甫嵩,文史宴,史说三国

    文/吕航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一些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很牛的人物,因为在演义中没有亮相,被大家忽视了,日常怼董卓怼出花来的盖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了解这些人,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三国历史。本文欢迎转载。人生总是变化莫测。丢失洛阳、夺路狂奔,满头大汗的董卓以为,这下完蛋了!不料还没逃到长安,关东联军已乱作一

  • 三国志11:荀彧为何特别适合当君主?5大明显优势,操作非常顺手

    历史解密编辑:风居住的街道plus标签:荀彧,君主,曹操,吕布,刘备,三国志11

    在游戏里我们会发现,当过君主的人还是挺多的,各个剧本加起来有超过60个人都当过君主。其中当然不乏那些三国时期的知名诸侯,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刘备,孙权,吕布等等这些人物,另外的,还有一些冷门人物都在游戏里当了一回君主。特别是那些假想剧本中,这些冷门君主更是特别多。比如《何进包围网》中,严颜,娄圭,陈

  • 曹操空盒杀荀彧,世人都以为曹操奸诈,百年后才知曹操的睿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曹操,荀彧,曹魏,汉献帝,司马懿

    作为我国历史上十分混乱的年代,三国时期的华夏大地可谓战火连天又异彩纷呈,许多谋臣武将悉数登台,他们凭借自己的智谋与武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诸多军阀的崛起也让能臣志士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纷纷投靠到了心仪的军阀的麾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贤下士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