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入京有三千人马,袁绍有两万人马,力量悬殊,为何最后董卓赢

董卓入京有三千人马,袁绍有两万人马,力量悬殊,为何最后董卓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悟道 访问量:2321 更新时间:2024/2/17 9:24:12

董卓入京时仅有三千人,他也不是西凉刺史了,那么,从三百公里外远道而来的文盲董卓,他是如何控制了整个京都呢?

我们先从董卓的发家史说起。

董卓发家史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甘肃岷县)。虽然他的历史口碑极差,但他这个人在军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少时行侠乡里,曾游历羌中地区,并结交了一批部族首领。后来他回到家乡后,有部族首领和他往来。为了招待他们,他把家里的耕牛都舍得杀了。首领们很感动,便回赠了他千余头杂畜,之后他以豪侠闻名。

董卓曾担任州里的兵马掾,常巡护边塞。他力量过人,骑射技能了得,可以同时挎着两个箭袋,骑在马上左右开弓,羌胡人都惧他三分。

汉桓帝末年,他以六郡良家子弟的身份被选为羽林郎,跟从张奂击败了汉阳叛乱的羌族人,从而升任郎中,并得到了九千匹缣帛的赏赐。但是他把赏赐全部分给了手下将士,自己则什么也没留。

可见,董卓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他在羌胡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此后他还担任过西域的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黄巾大起义爆发后,灵帝中平元年时,他被任命为东中郎将,主持征讨冀州的黄巾军,结果因打了败仗被免官。

但到了同年冬天,他又被用了,因为北地羌人联合地方豪强边章、韩遂,以及汉人流民,一起反抗政府,占据了陇山以西,并进逼关中。

朝廷认为,董卓是陇西人,在治理羌胡人有优势,于是就启用他领兵平叛。此后董卓兼并了西北地主武装,收编了战败归降的起义军和羌胡部落,势力不断坐大,成为左右雍、凉二州局势的大军阀。

灵帝眼见董卓坐大,也很着急,曾两次打着加官的旗号想把他调离军队,但都被董卓拒绝了。

第一次征他为少府,董卓说,手下的羌胡军士说军饷没发,不让他走,他也没办法。第二次灵帝已卧病在床,再次下书任董卓为并州牧,命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又说,我这个人无谋无功,然蒙天子错爱,让我掌兵权十年,大小士卒常年跟随我,他们都愿为我拼死效力,不如让我带领他们去镇守北州,为边疆效力。此后,他便驻兵河东,静观时局变迁。

从董卓的发家史来看,他在入京前有着一支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他本人能力很强,仗义疏财,兵士对他十分忠心,又长年战斗在一线,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很强。

董卓入京

东汉末年的政坛,宦官与外戚相互倾轧,争斗不断。汉灵帝在立嗣问题上没有处理好便去世了,由此又引发了外戚与宦官的新一轮争斗。

汉灵帝长子刘辩为何皇后所生,是外戚势力何进力保的储君。次子刘协为王美人所生,由董太后抚养长大。当时王美人已死,董太后与何皇后水火不容,意欲宦官集团联盟,废刘辨立刘协。

双方经过一番较量之后,外戚集团获胜,刘辩顺利即位。当时的袁绍在何进手下担任司录校尉,也是何进的心腹,也可以说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人物。

他怂恿何进一举铲除宦官,何进也认为自己大权在握,有能力这么做。但他没想到,妹妹何太后却不同意。她认为宦官统领禁军是汉代的规矩,新皇刚继位,没必要赶尽杀绝。

更何况,何进的后母舞阳君和其弟何苗,收了宦官的贿赂,也从中为宦官求情。所以,何进空有想法,无人支持,最后这事儿就陷入了僵局。

于是,袁绍就给何进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何进征召地方将领提兵进京,以此给何太后制造压力,迫使她同意诛杀宦官。

何进觉得袁绍的计策也可行,于是便照办了。就在何进调兵之际,宦官抢占先机,宦官伪造太后诏书,将何进骗进宫,后乱刀砍死于嘉德殿前。

袁绍得报后,立即率何进旧部组织反击,当时袁绍的弟弟袁术担任虎贲中郎将,也一直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内乱,史称“十常侍之乱”。

内乱的一个结果就是,宦官集团尽被诛灭,死者有两千余人;另一个结果就是,有一个大瘟神也来了,这个人就是董卓。

当袁氏兄弟在宫内大肆斩杀宦官时,汉少帝和陈留王却在外流浪,无人找寻。外戚何进死了,宦官们也死了,洛阳城内没有一个能做主的人,袁氏兄弟以为洛阳是他们的天下了,没想到螳螂捕蝉,麻雀在后。

没想到,袁绍自酿的苦果已经等候在洛阳城外了。其中有两支部队,一支是董卓率领的凉州军,另一支是丁原和吕布率领的并州军。

这两支军都是被袁绍的计策招呼来的,但实际上这两人都是袁家的故吏,他们名义上来是勤王,实际上是来站队的,一旦袁氏有什么不测,他们就会动手。

他们在来时的路上,已经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当他们到达后,袁绍完全可以给他们发点奖励,掉头让他们从哪里来还归哪里去。

但是他失策了,他把董卓和丁原这两个武夫想得太简单了,一直以来,袁绍都把他们当作棋子,认为他们是文盲不会有多高的政治智慧,更不会有什么理想。

但人心叵测,当机会来临时,谁又会轻易放弃呢?董卓就是这样。当时有几名宦官在混乱之下,将汉少帝和陈留王带出了洛阳城,直到第二天,汉少帝才被王允的部下找到。

在护送汉少帝回洛阳的路上时,却迎面碰上了董卓。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巧,其实不是巧合,而是刻意而为。

事变当天,董卓从三百里外的夕阳亭扑向洛阳城,他原本是来给袁绍助阵的,哪料当抵达洛阳西郊时,却得知何进与宦官已经同归于尽了,还得知了几名宦官带着汉少帝和陈留王一起出了城。

于是,董卓立即改变计划,不再进城,而是连夜寻找汉少帝。就这样,他从西郊绕到东郊,终于在北邙山下截获了汉少帝。

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来是不能让丁原抢了头功,二来也算给自己勤王记了一大功。

袁绍等人听说董卓找到了汉少帝,虽然之前对董卓已下了逐客令,但如今董卓勤王有功,也只好出城迎接。

就这样,董卓入京了。

董卓篡取胜利的果实

董卓入京之后,并没有邀功,而是主动撤兵到洛阳西郊的显阳苑,不过他仍被加封为司空 。如果在这时,袁绍对董卓下手,他是完全有能力扑灭董卓这个星星之火的,但自视清高的袁绍,认为自己都能将何进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怎么还对付不了一个董卓。

再说,他认为董卓也不会有多大的野心。当时,与董卓同入京的勤王军队,除了丁原,还有丁原部下张辽在河北招募的千余人,以及骑都尉鲍信率领的千余名泰山弓弩手。

当时的鲍信就曾提醒袁绍,要他提防董卓,并建议趁董卓行军疲惫之际,一举将其拿下,免得夜长梦多。

但袁绍认为董卓既没实力也没野心,也就没有在意。实际袁绍也有为难之处,当时董卓虽只有三千人马,但西凉军的战斗力超强。而他自己虽有两万兵力,但战斗力既不如丁原,也不如董卓,而鲍信的部队又都是新兵,因此,袁绍也不敢贸然行动。

袁绍的失策,就是董卓的机会。董卓也知道自己兵力少,所以,他每隔四五天,就秘密把军队带出城外,次日再大张旗鼓而还,目的就是让别人以为自己援军源源不断。

但这样的伎俩玩一两次也就失算了,那么董卓后来是如何争取到援军的呢?

董卓的凉州旧部约有两万余人,先前抵达了三千人,后来全都来了。但是如果仅两万多人马,董卓即便有野心,也不敢怎么样,也只能想想算了。

但是有一个人给了他机会,这个人就是丁原的秘书吕布。吕布是个见利忘义之徒,董卓了解了他的弱点之后,常以高官厚禄忽悠他,并指使他杀死丁原。

吕布果然照做了,他刺杀了丁原,和张辽一起投靠了董卓。丁原原本负责京城的安保工作,手上有一万禁卫军;吕布的并州军有五千人马,张辽手下有一千,这样一来,董卓的兵马就增加到了接近四万人。

这四万人马对阵袁系两万人马,马上形势就不一样了,董卓马上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但董卓做得还不止这些,除了军事上的优势,在政治上他也没闲着。丁原不是被吕布刺杀了吗?这件事肯定是要搞清楚的,到底是谁下的手?

查来查去,很快就查到了吕布身上。但吕布已被董卓收为养子,拜为骑都尉,为了安抚袁绍和王允之流,董卓与袁绍等人达成共识,一大批袁绍的朋友被安排到了重要位置,比如刘表为北军中侯,何颙、郑泰、周毖、伍琼也都安排了重要的行政职位。

此外,还有一些名士的加盟,如荀爽、陈纪、韩融、蔡邕等名士也被加官晋爵,备极荣华。此后,还有韩馥拜为冀州牧,刘岱为衮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这些人不仅是名士,还是袁绍的故吏,后来也都加盟了袁绍组织的反董联盟军。

董卓在人事问题上的妥协,等于换取了袁绍对吕布刺史丁原,并投靠自己的的暂时谅解。但董卓也通过这些人事任命,在士大夫间提升了一些威望。

于是,就此董卓与袁绍共掌京城的共识基本达成,但是有一个人不满意,这个人就是汉少帝刘辩,从此,汉帝沦为军阀的傀儡。

但董卓对于共识并不满意,他还想要更大的权力。于是,有一天,他把袁绍请来吃饭,在宴席上,他提出要废嫡立庶,即废黜刘辩立刘协,袁绍当然不会同意,那么董卓为何要自立一个新傀儡皇帝呢?

对于董卓与董太后两人的关系,有争议。一说两人有亲戚关系,一说两人没什么关系,就是都姓董而已。

不论有无关系,董卓都要废旧立新,用意有二:其一,通过废立皇帝来提高自己的威望,来提醒大家,现在是他说了算;其二,刘协当时只有九岁,操控起来也更容易。更何况,汉灵帝死前也有此意,这样也能赢得一部分人的好感。

原来在这件事上,袁绍理应与董卓势不两立,但他没有,他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就带着家人跑了。

袁绍的离开对京城的局势非常不利,对于东汉帝国来说,他的离开远比党锢运动、黄巾起义、凉州羌知等事件更为致命。

跟随袁绍出逃的人有:曹操去了衮州陈留郡,其弟袁术去了荆州南阳郡,刘备东奔豫州沛国,他自己去了冀州,还有许攸、逢纪等人,这些人大多都成为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这些人的出逃,一方面证明了袁绍的号召力之强大,另一方面也为汉末三国时期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埋下了隐患。

当外戚何进和宦官同归于尽之后,很多人本都将袁绍视为执政党,但没想到他在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袁绍一走,董卓连对手都没有了,他不马上接过权力棒,难道还要推辞不就吗?

所以,董卓一家坐大,与袁绍有着重要的关系。

综上所述,董卓入京勤王原本没有机会,但是混乱中袁绍失策,于无意之中给了董卓机会,导致他很快在军事上坐大,之后便不可控了,最后袁绍也奈何不了他,选择离开,就这样,京城落入了董卓之手。

标签: 董卓袁绍何进吕布袁术张辽

更多文章

  • 董卓最怕此人,即便大权在握,被此人贴脸输出也毫无办法|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董卓,平定,叛军,凉州,汉朝,皇甫嵩,文史宴,史说三国

    文/吕航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一些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很牛的人物,因为在演义中没有亮相,被大家忽视了,日常怼董卓怼出花来的盖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了解这些人,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三国历史。本文欢迎转载。人生总是变化莫测。丢失洛阳、夺路狂奔,满头大汗的董卓以为,这下完蛋了!不料还没逃到长安,关东联军已乱作一

  • 三国志11:荀彧为何特别适合当君主?5大明显优势,操作非常顺手

    历史解密编辑:风居住的街道plus标签:荀彧,君主,曹操,吕布,刘备,三国志11

    在游戏里我们会发现,当过君主的人还是挺多的,各个剧本加起来有超过60个人都当过君主。其中当然不乏那些三国时期的知名诸侯,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刘备,孙权,吕布等等这些人物,另外的,还有一些冷门人物都在游戏里当了一回君主。特别是那些假想剧本中,这些冷门君主更是特别多。比如《何进包围网》中,严颜,娄圭,陈

  • 曹操空盒杀荀彧,世人都以为曹操奸诈,百年后才知曹操的睿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曹操,荀彧,曹魏,汉献帝,司马懿

    作为我国历史上十分混乱的年代,三国时期的华夏大地可谓战火连天又异彩纷呈,许多谋臣武将悉数登台,他们凭借自己的智谋与武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诸多军阀的崛起也让能臣志士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纷纷投靠到了心仪的军阀的麾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贤下士的曹

  • 黑科技-sp荀彧除了五谋臣,另外的一个好去处!无缘富贵骑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荀彧,左慈,张角,陆逊,曹操,天蓬,汉朝,三国,无缘富贵骑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黑科技-sp荀彧除了五谋臣,另外的一个好去处!无缘富贵骑的选择sp荀彧出现在战场之上的五谋臣富贵骑特别抢眼!战场之上看见sp荀彧出现基本都只是富贵骑!天蓬收到粉丝344区的烎|贺兰春雪小伙伴投稿!天蓬感谢小伙伴的无私分享与支持!小伙伴说他只有sp荀彧组不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为何很多人认为司马懿厉害?说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国之君历史标签:张郃,蜀汉,曹魏,汉朝,三国,司马懿,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认为司马懿厉害的人就只有一个原因:以成败论英雄,以结局看历史。但另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一生只活了54岁,司马懿一生则活了73岁,如果活得久也是理由的话,那谁长寿岂不是谁厉害了。司马懿在历史上的确预言了诸葛亮不能活得太久,也成功地靠消耗战阻挡了诸葛亮北伐,但是他的身上的确有畏蜀如畏虎、死

  • 司马懿篡了曹操天下,可曹操生前留一后手,一举亡了司马懿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懿,曹操,魏国,匈奴,艺术家,汉朝,三国

    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纷争的故事为后世津津乐道,历经几十年之久,魏国先后灭掉蜀国和吴国,一统天下。曹操的后人也完成了他的遗愿,然而还没等曹操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接踵而至的事变让曹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那就是老年的司马懿迫使曹爽交出兵权,后联合王凌、令狐愚三族一同发动叛乱,赐死曹彪,之后把曹魏的宗室迁往

  • 司马懿临终留一计,千年后被发现败给了诸葛亮?司马懿笑而不语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诸葛亮,刘禅,三国,陵墓,天文学家,汉朝

    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就是会有惊人的巧合,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有三家分晋,于是晋国一分为三,而到了同为乱世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三家归晋,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被司马家族打破而建立了晋朝。当然,此晋朝非彼晋国,而三家归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以老谋深算和心狠手辣著

  • 诸葛亮过世后,他的家族命运如何?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何结有姻亲?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孙权,汉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懿,诸葛瑾,诸葛恪,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兄弟有八人,司马懿是众兄弟中的老二,他兄弟八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都非常优秀,时人称之为司马八达。其实司马懿的对手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家族当时也是人杰辈出,包括诸葛亮在内,诸葛亮这一辈在当时出现三位英杰,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有趣的是诸葛家

  • 司马懿凭什么成为三国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懿,曹操,曹丕,曹爽,诸葛亮,魏国

    东汉朝与西晋朝之间的三国存世多少年?一说90年(190-280年),另一说96年(184-280年)。眺望浩瀚历史星空,近百年时光如那从云霄倏忽而下亲吻大地的流星,只有一瞬间。但就是这一瞬间,造就了贤士能人井喷,奇谋异策倍出的历史大舞台。台上演出的喜剧、悲剧、惊悚剧......随着时间的流淌越来越热

  • 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后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司马懿,诸葛亮,曹爽,曹操,刘禅

    都说司马懿时三国最大的赢家,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西晋朝代的奠基人,和诸葛亮一样,在演义中也被神话,为人能忍,善谋奇策,从他的功绩来看,曾率领大军成功抵挡诸葛亮北伐,之后又远征平定辽东。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司马懿时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每每遇到司马懿,总是显得更加小心谨慎,唯独使用离间计使得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