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不完故事 访问量:424 更新时间:2024/1/15 19:10:51

因为此间乐,不思蜀,刘禅被嘲笑千年,谁知道他的余生是多快活!

一:主动归降

公元263年,司马昭钟会邓艾伐蜀,在钟会被姜维阻挡在剑门关下时,邓艾率领数千精锐魏军,千里迂回奇袭阴平管,

邓艾的突然出现在阴平关下,令蜀汉措手不及,刘禅把守护成都的最后希望,寄托在诸葛瞻身上,让诸葛瞻父子率领蜀汉御林军,歼灭邓艾解成都之围。

可是谁也没想到,邓艾几千精兵战斗力惊人,竟然击败了数倍于己的诸葛瞻父子。诸葛瞻父子战死,成都再也无险可守,邓艾快速推进,如神兵天降来到了成都城下,

此时的刘禅有两个选择,一是奋力抵挡,调动各方将领勤王,二:选择归降邓艾,初期刘禅拿不定主意,最终在谯周的建议下,刘禅向归降魏国,正式退出三国的舞台。

二: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对他的印象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刘禅从公元223年继位,到公元263年归降,在位时间长达40年时间,

这在中国历代皇帝来说,其在位的时间也算是比较长,虽然历史对刘禅的功绩记载甚少,但刘禅在位期间,蜀汉在诸葛亮,蒋琬,费韦,姜维等人的帮助下,虽然实力不如曹魏和东吴,但依然能保持三家鼎力的局面。

一些历史人物对刘禅的评价并不是一无是处,诸葛亮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李特: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

当然对历史刘禅评价还是认为他是个庸才,但却起码是个心地良善之人,“刘禅懦弱,心无害戾“(张璠)

通常人们都喜欢以成王败寇来评价历史人物,刘禅也不例外,但仔细想想,懦弱刘禅能稳坐蜀汉皇位40多年,难道这不是很奇怪吗?

要知道刘备的儿子,并非只有刘禅一个,而蜀汉虽然有神一般的诸葛亮,但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就去世了,他辅佐刘禅的时间,仅仅只有11年左右。

如果说刘禅是庸才,那么他能在诸葛亮去世后,依然稳坐29年,并且能掌控姜维,费韦,蒋琬等人,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由此可推测真实的刘禅应该才能的确是一般,但却是一个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因此诸葛亮才评价 :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而这一点正是他能够活到65岁的原因,要知道三国时期,能够活到65岁人不多,除了曹操66岁,刘备63岁,孙权活了71岁,司马懿73岁,其他如诸葛亮,曹丕,曹叡,司马炎等,论长寿都不如刘禅。

三:大智若愚

可见刘禅虽然当皇帝是庸才,但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刘禅被带到许昌居住时,一次司马昭在皇宫招待群臣,顺便也让人叫上了刘禅和蜀汉的旧臣。

也不知道司马昭是想试探刘禅,还是喜欢看四川妹子跳舞,在宴会中司马昭命人安排一场非常具有四川特色的舞蹈,来瞧瞧刘禅的态度如何。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看着熟悉的舞蹈,刘禅身边的蜀汉旧臣,不是要摇头叹息,就是发出感叹,也有人喝闷酒,唯独刘禅却看的目不转睛,而且眼巴巴的看着几位四川妹子,就好像沉迷在她们优美的舞姿中。

司马昭趁着刘禅没留意,忽然问刘禅,想不想蜀国?,面对司马昭的提问,众人都为刘禅捏了一把汗,因为回答的好,刘禅能安然度过危机,如果回答不好,估计刘禅和身边的大臣,或者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令人很意外的是,刘禅对司马昭这一问,竟然傻憨憨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让刘禅被吐槽千年,也是民间俗语乐不思蜀的来源,也因为这句话,刘禅成了扶不起的阿头,被后人认为是一无是处的用庸才。

司马昭听到这句话就乐了,况且此时刘禅的表情和神态,好像并没有在说谎!面对毫无大志的刘禅,司马昭含笑不语,很多人以为就此结束。

四:是是是,正是他教的。

其实乐不思蜀还没结束,司马昭可没那么忽悠,刘禅想一句话让司马昭放松警惕之心,完全是不可能的,当刘禅去了趟解手,再次入席后,

司马昭又忽然问了刘禅同样的问题,这次刘禅的答案则完全不同了,他对司马昭说:

蜀国的旧臣郤正听到刘禅这样说很不自在,于是便在他上厕所的时候对后主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这句话的内容,完全和前面的一次截然不同。

此时司马昭看出了端倪,故意问刘禅,这好像是郤正的口气,没想到刘禅竟然傻憨憨地说,是是是,正是他教的。

估计此时的郤正多么尴尬,但谁也没想到,刘禅的答案竟然让司马昭和群臣笑得合不拢嘴,此后司马昭完全放下了对刘禅的结缔。

刘禅为何忽然改口呢,原来这句话正是郤正告诉他的,两人去休息解手时,郤正趁机会告诉他,下次你应该这样回答。他没想到刘禅按原话回答了,还把他给卖了。

司马昭认为,刘禅竟然能把忠心于他的重臣都给卖了,的确是个庸才,再看他痴迷于歌舞的表情,认为他的确确实没啥威胁,而且此时的刘禅也年约50多岁了,无论是斗志还是年龄,其实也算半截入土的人。对于司马昭完全了没有了威胁,此时他的重点,放在了东吴身上。

五:中山寨

刘禅可能不知道因为一句“乐不思蜀”,他被后世嘲笑了千年,但对此我们要综合来看,刘禅少年就跟随诸葛亮学习。并且诸葛亮辅佐了他多年,两人如父子般的相守,

虽然刘禅并非雄才大略的人物,但在诸葛亮的教导下,但作为一个皇帝,他依然比常人要有眼界和城府,而这很明显与说出乐不思蜀刘禅相冲突的。

刘禅为何这样说呢?

其实主要是刘禅已经放弃了希望,刘禅在归降后,曾经有一个机会,当时姜维采用二士争劳的计策,并且去信一封告诉刘禅多等待几天,他就能够复兴蜀汉。

如果刘禅真的是庸才,姜维还有必要辅佐他,为蜀汉如此奋斗吗,还要给他去信吗?很明显刘禅是值得姜维忠心和冒险的。

但姜维最终失手,刘禅复国无望,并且还寄人篱下此时他首要的任务,并非是一心要复兴汉室,反而是想着怎么躲过司马昭的猜忌,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司马昭觉得他是一个庸才,是一个毫无大志的人,那么他就能够安然地度过余生,或者他希望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变数。

但仅凭刘禅的几句话,司马昭还是不放心他,随后他又来了一次试探。

其实司马昭依然不放心刘禅,因此安排了不少人手,观察刘禅的一举一动,一次有人回来告诉他,刘禅府中挂上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中山寨。

司马昭听说想了一会儿,其后就笑着让人撤走了安插在刘禅身边的密探,对此司马昭的心腹非常不解,司马昭将三个字过来,给心腹一看,心腹才恍然大悟。

“中山寨”倒过来就是“在山中”,刘禅其实是告诉司马昭,他已经没有太大的想法,余生希望待在山中过些快活的日子。

“在山中”在汉朝其实是隐居的意思,同时也是不问世事,汉朝时期很盛行隐士文化,这些隐士都喜欢待在名山大川,不问世事,吃着山上的鲜果,喝着甜美的山泉,即便是君王请他们出山,他们都坚决不就。

司马昭从这块牌匾,看到了刘禅的选择,最终他权衡利弊,因为还没有三家归晋,认为留住刘禅,让他逍遥自在的生活发,对于东吴对于蜀汉旧臣,都是一个榜样。

刘禅一系列的举动,终于让司马昭完全对他放心,但司马昭专心对付孙权时,刘禅也开始过上他的逍遥自在的退休日子,

司马昭给与刘禅很优厚的条件,有田宅,有美女,有仆从,有房舍,虽然在等级上比不上蜀汉做皇帝的时候,但此时的刘禅却过的很轻松,因为他不用在思考蜀汉怎么样,也不用去想各种的纷争,同时也不用定决策。

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看着靓丽的女子歌舞,每天吃美食和饮宴玩乐,这样的日子从公元263年,直到271年,也就还说刘禅无忧无虑的过了8年逍遥时光,可能这段时间,才是刘禅最美好的日子,

毕竟他从幼年登基,几十年的时间,他都肩负则蜀汉的重担,但当放下,又无生命之忧时,刘禅反而是最逍遥的,因为他此时已经完全解脱了心理枷锁。

刘禅不像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光复大汉的激情和抱负,但他对蜀汉的老百姓却很好,他归降的另外一个原因,其实是为了成都的百姓。

而刘禅的后代,在刘禅去世后一直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直到了永嘉时期,从这点看归降后的刘禅,余生过的比汉献帝,孙皓曹奂要好的多。

标签: 刘禅蜀汉司马昭诸葛亮姜维刘备

更多文章

  • 了不起的阿斗刘禅:大智若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禅,蜀汉,诸葛亮,刘备,蒋琬,费祎

    前言: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三国演义》中的刘禅是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的乳名阿斗几乎成了呆头呆脑、傻乎乎的代名词。其实就《三国演义》本身所刻画的刘禅这个人物形象,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道德角度,抑或是人情角度,都不应完全否定。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责任并不在于事必躬亲,大小权力抓住不放,而在乎以仁驭人,起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连杀3位重臣?1年后才发现刘禅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诸葛亮,刘禅,蜀汉,蒋琬,刘备

    事实上,三国时期,刘禅可以说是最为难堪的一个。所有人都在讨论,他到底是不是真的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禅在归降之后,曾经对司马昭说过一句话。第一:在诸葛亮逝世之前,蜀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刘禅对危险的应对,是最能体现他的才能的!第二:诸葛亮时代,刘禅没有执政,他的权利和财富的分配是最能反映他的智慧的

  • 诸葛亮去世前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重臣?过后才发现,刘禅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后主,丞相

    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例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他们有的因为武艺高强而为人们所知,有的则是因为运筹帷幄的计谋而成为了世人崇拜的对象。但在三国之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并没有出色的武艺和高超的计谋,却并不妨碍他成为人尽皆知的人物,他就是蜀国后主:刘禅。后主刘禅,乐不思蜀?古往今来,

  • 为何诸葛亮去世,刘禅还能当30年皇帝,都怪世人故意丑化他

    历史解密编辑:扎姐时尚穿搭标签:刘禅,皇帝,刘备,蜀汉,刘封,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刘禅无能吗?为何诸葛亮去世,还能当30年皇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引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宋·戴复古《寄兴》“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讲的便是东汉时期,三国当中蜀汉建立者刘备的儿子,虽然刘备当属一代英豪,却生下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刘禅,在刘备去世之后,虽然刘禅继位一段时间,但最后还

  •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孔明才明白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丞相

    刘备病重,白帝城托孤。《三国志》中写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夸赞诸葛亮的才能超曹丕十倍不止,定能定国安邦,完成兴汉大业。如果后代是个人才,就辅佐他,如果后代无才无能,就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听闻此言,感动落泪。尽心辅佐新君。这里刘备所说的后代,就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刘禅为什么会乐不思蜀?-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刘禅,蜀汉,蒋琬,刘备,费祎,诸葛亮,资治通鉴,三国争霸,曹操手下

    蜀汉政权仅仅到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就丢给了司马昭。所以历史上都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跟司马昭饮酒,被问及想不想成都生活,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也是乐不思蜀的来历。那么真实的历史上刘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为什么远离蜀地的他会回答乐不思蜀呢?我们今天来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过后才发现刘禅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魏延,司马懿

    刘禅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明君的代表,至少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从“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这些负面的故事或评价出现开始,人们已经对他以后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定位,并且很多人也已经形成了他日后必定是昏君的印象。若不是白帝城托孤,若没有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协助,年龄尚小的他很有可能坐不上皇位。在他登上皇

  •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1年后才发现刘禅是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魏延,刘备,蒋琬,蜀汉,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历史变幻莫测,史人难以揣测。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只要记载,就有迹可循。世人对刘禅的刻板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扶不起的阿斗”上,觉得刘禅软弱可欺,没有做君主的实力,偏偏要做君主的位子。但刘禅挨个杀了刘备以及诸葛亮都重视的杨仪、李邈以及刘琰,为何?那么刘禅既然诛杀了当时的三位重臣,为什么却没有人说他昏庸呢?

  • 诸葛亮去世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道刘禅是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禅,蜀汉,刘备,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相信很多人上学时都曾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位天纵奇才用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蜀汉王室的忠心,对将来蜀汉的规划,对后主刘禅的寄予厚望。从他的言辞之间,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蜀汉的殚精竭虑,赤胆忠心。只可惜在刘备逝世后,蜀汉的江山全权交到了刘禅手中,刘禅我们都知道:扶不起的阿斗。尽管有诸葛亮这样一个顶级军

  •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下令抄其家产,之后,刘禅为何大怒还摔杯子?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蜀汉,曹操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提到三国,就不得不提起诸葛亮的名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既聪慧又忠诚的存在。从古至今,但凡提起诸葛亮,听到的大多都是些溢美之词。但其实,我们所了解的诸葛亮,大多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罗贯中本身就更为喜欢蜀汉,所以在小说中对蜀汉的描述较多,诸葛亮的形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