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死后,蜀汉如何评价他?刘禅中肯,诸葛亮谨慎,刘备耐人寻味

关羽死后,蜀汉如何评价他?刘禅中肯,诸葛亮谨慎,刘备耐人寻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坤哥故事汇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4/8 19:18:50

一、该如何评价关羽?

在关羽在活着时,几乎全是赞誉。曹魏阵营中,曹操表示:关羽是天下义士。郭嘉程昱等人则点赞:关张皆万人敌。

这三位都是曹营中的顶级大佬,所以在关羽在活着时,他堪称曹营最可怕的对手。

东吴阵营,周瑜最具代表性,称关张是熊虎之将。以至于周瑜一度希望,在刘备过江娶亲时,身陷东吴的温柔乡之内,一辈子“接着奏乐,接着舞”。

以此分化刘备和关羽、张飞,然后再把关张,招致自己麾下,如此一来就算是补足了东吴陆战和马战的短板,从此“一个打十个”,就不再是梦想了。

至于蜀汉则更不必说了。刘备不分兵则以,一旦分兵就是自己带着张飞,为一路人马,关羽统领剩下的人马。因此关羽至死都是蜀汉军事上的二把手,并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掌控了兵权。

那么当关羽失了荆州被杀之后呢?

须知在三国时期,有两位顶级大将最特殊,一位是夏侯渊,活着时曹操各种赞美,什么“虎步陇右”。但当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在定军山后,曹操立马就骂他是“白地将军”。

为何曹操如此反差?只因夏侯渊身系汉中(陇右)地区的安危。他一死,汉中就等于丢了,再也无法对刘备,形成高压或碾压态势。

关羽也是这情况,跟荆州捆绑在一起,关羽盛则“威震华夏”,关羽死则荆州丢失,蜀汉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可能,无法玩出《隆中对》中,两路齐飞的大战略了——比夏侯渊战死定军山的后果更严重!

曹营依旧不改初衷,哪怕关羽死了也认定:论蜀汉名将,唯关羽一人,所谓“羽死军破(衰)”。

东吴由于是靠偷袭杀掉的关羽,就很少再对关羽说啥,毕竟此事好说不好听。

如今,只剩下蜀汉了,由于关羽丢荆州,又直接导致了刘备的夷陵惨败。所以蜀汉之败,始于关羽丢荆州,这几乎是公认的。自然蜀汉就会给关羽盖棺定论,也就是说,进行一次“重新评价”。

那么关羽死后,蜀汉是如何评价的?所谓:刘禅中肯,诸葛亮谨慎,而刘备则最耐人寻味……

二、刘禅的盖棺定论

蜀汉有过三位巨头:一刘备,二诸葛亮,三刘禅。

这三巨头中,刘禅跟关羽的感情最淡,所以他的评价才能做到最客观。那么刘禅是如何评价关羽的?就两个字,这就是追封关羽时的谥号:壮缪侯。

这个谥号,自古便争论颇多。对“壮”几乎没啥争执,就是赞美关羽武功高强,所谓: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征杀伐……为“壮”。

这几乎就是万人敌的翻版。而且跟关羽关系非常好,在逍遥津直接把孙权揍成了“孙十万”的张辽,也被曹魏追谥为“壮侯”。所以“状”是肯定和赞美,定当无疑问的。

但问题是这个“缪”,却实在不是啥好词。虽然有人曾考证出来,表示:在古代“缪”和“穆”是通假字,所谓“缪、穆古通用”。因此关羽的谥号,也可称为“壮穆”。

这分明是好词,比如岳武穆,穆者:布德执意。“壮穆”合起来便是:关羽武略无敌,忠义盖世。

奈何更为主流的观点,却认为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缪就是缪,怎么可能因人而异,一下子就变成了“穆”?

缪者:武功不成曰缪,名实过爽曰缪……也就是说,刘禅给关羽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关羽前期,的确很壮,无敌天下一般,但后面就拉胯了,毕竟他最终“武功不成”,丢了荆州,还“名实过爽”,战败被杀!

如今参考关羽的一生,显然刘禅这“一分为二,定关羽”的评价,才最中肯和客观。

三、诸葛亮的盖棺定论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对关羽盖棺定论的?两人共事过十多年。自然诸葛亮非常清楚,关羽在蜀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他对关羽的盖棺定论,显得很谨慎。

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中,曾这样提到过关羽,“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诸葛亮直接把关羽(毁败),和夏侯渊(授首)相提并论了。认为当夏侯渊被杀,刘备拿下汉中后,匡扶汉室便迎来了曙光。奈何此刻东吴却背后捅刀,导致关羽“毁败”,随后刘备东征惨败,匡扶汉室的曙光秒变了夕阳……

显然,在诸葛亮活着时,他也不敢对关羽进行盖棺定论。连进行事实阐述,都谨慎异常,为何?

就是因为关羽丢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属于一种捆绑关系。但不同寻常的是,诸葛亮却用了一个“毁”字。

这一下子诸葛亮的态度就亮了。所谓“毁败”,就是毁灭性的失败,没法修复了对不对?

再拓展一下便是:关羽丢荆州身亡,对蜀汉是毁灭性的打击。虽是东吴背后捅刀,但这责任,身为荆州一把手的关羽,必然的难逃其咎。

恐怕也正是因有了诸葛亮的这个态度,刘禅时期给关羽的追谥,才用上了“缪”,作为最终的盖棺定论。

四、耐人寻味的刘备

之所以最后说刘备,是因他对关羽的盖棺定论,太耐人寻味了。谁都可以说,关羽丢荆州导致蜀汉败亡,实在不可饶恕。唯独刘备不能这么说,为何?

因为自涿郡时期,关羽和张飞就追随了刘备,无论经过多少劫难,都忠心无二。刘备之所以总能保持独立状态,而没被吞并,就是因有关羽和张飞的力挺。换句话说就是,刘备手握关张,走到哪都吃得开。这又是为何?

因关羽和张飞太能打了,谁不喜欢?因此这才有了周瑜的眼红,曹操的爱惜……如今关羽兵败荆州被杀,刘备如何表态?他肯定?决不能,否定?更不行。因此刘备就只能不表态。

不过,当刘备登基当皇上时,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一幕。马超被他封为骠骑将军,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那么,最重要,最牛的“大将军”呢?

刘备却让这个职位空缺起来。而诸葛亮时期也延续这一套路,直至刘禅时期,蜀汉才出现了第一个大将军:蒋琬!而姜维则是蜀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现在是不是看出刘备的态度了?无论再耐人寻味,刘备也是只承认关羽是当之无愧的蜀汉大将军。哪怕关羽最终丢了荆州,给蜀汉造成毁灭性打击,已经失去了资格,但刘备却宁肯空缺,也绝不授予别人!

皆言刘备“好感情用事”,但笔者却独敬其赤真之情……

标签: 关羽刘备刘禅蜀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蜀汉的一位大臣:反对姜维北伐,力劝刘禅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姜维,刘禅,谯周,蜀汉,曹魏,邓艾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不久之后,魏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

  • 刘禅作为季汉末代君主,掌权40年,是真傻还是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槛内人戏谈标签:刘禅,蜀汉,刘备,魏国,吴国,皇帝,季汉,史说三国

    刘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颇受争议。有人认为刘禅是真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不过是故意装傻。那么,到底刘禅是真的傻还是装傻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评判刘禅是否真傻,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在继承父亲的江山后,一直处于吴国和魏国

  • 诸葛亮去世前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朝廷重臣,这才是真实的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诸葛亮,刘禅,蜀汉,刘备,魏延

    诸葛亮去世前后,刘禅为何连杀3位朝廷重臣?其实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在大家的印象中,刘禅是一个非常懦弱的小皇帝,没啥能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亡国的下场,还出现了乐不思蜀的丑闻,令人耻笑千年。然而在这些固定印象之外,大家恐怕不知道,刘禅在位时间可是长达41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他也是

  • 蜀汉最大的“短板”不是关羽、不是刘禅,而是这位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关羽,刘禅,蜀汉,曹魏,汉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懿,曹操手下

    在三国正史上,诸葛亮是一代名臣、军事奇才,但刘备死后,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未能收复中原,原因错综复杂,但在笔者看来,诸葛亮其实是蜀汉最大的“短板”,具体看来,有这么四点。第一,对曹魏高层而言,恰恰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终极强敌的存在,曹魏内部才能够“搁置争议,一致对外”。正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曹魏高层才不顾曹

  • 刘备驾崩后,遗孀吴氏因为喜欢交朋友引发宫廷丑闻,刘禅尴尬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刘备,刘禅,吴氏,孙权,曹操,后主,吴朝,汉朝,蜀汉

    刘备驾崩后,他的遗孀吴氏被册封为皇太后,生活上锦衣玉食,但是在情感上是有缺少的。吴氏喜欢热闹,就经常叫召见大臣们的夫人到宫中聊天解闷,因为她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一场荒唐的宫廷丑闻,大臣刘琰也因此丧命。刘备有一句经典语录“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由此可见,刘备是个风流人物。他的一生被史书记载的共有四位,

  • 刘禅是一个“昏君”,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刘禅,诸葛亮,蜀汉,刘备,曹操,孙权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登基,是蜀汉后主。但是刘禅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是一个“昏君”。如刘禅宠幸宦官黄皓,不理朝政,在蜀汉被灭后,刘禅“乐不思蜀”,引得司马昭等人哄堂大笑等等。既然刘禅如此不靠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那么诸葛亮为何没有取而代之,自己当蜀汉皇帝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诸葛亮

  •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他才明白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司马懿,魏国

    对于刘禅,很多人我哪都看走了眼,这个历史上被当做废物一样的君王,其实和大家眼中的形象完全不符。因为流传下来的都是他毫无功业、沉迷欢乐的样子,虽然如此,但是他作为刘备的儿子,必定有着过人之处,只是我们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反复研读,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他骗过来所有人,他那精湛

  •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孔明才知道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蜀汉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对于诸多历史学家来说,历史当中的蜀汉后主刘禅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庸才,他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在国家陷入危机之时,更是乐不思蜀。然而在诸葛亮的评价当中,却将刘禅称作一个天资聪明,礼贤下士的一代明君,让诸多人表示不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诸多历史学家在进行了一番研究之

  • “乐不思蜀”的刘禅并没那么傻

    历史解密编辑:未名小馆标签:刘禅,蜀汉,关羽,丞相,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司马昭,曹操手下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之子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一身碌碌无为,但却也是个小说中的知名人物。典型事例有“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至今仍被大家作为比喻句使用。“乐不思蜀”并不是小说虚拟情节,在《三国志》里也有详细的记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和当时的局势,刘禅其实并没那么傻。首先说一

  • 刘禅是不是很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科霖colin标签:刘禅,刘备,丞相,蜀汉,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呢,我搜索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根据资料了解,刘禅和诸葛亮有两种关系:关系1:君臣关系,刘禅为君,诸葛亮为臣。关系2:义父子关系,诸葛亮为父,刘禅为子。这两种关系是由刘备在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所决定的。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