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孔明才知道刘禅不傻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孔明才知道刘禅不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4/4/8 19:14:13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对于诸多历史学家来说,历史当中的蜀汉后主刘禅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庸才,他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在国家陷入危机之时,更是乐不思蜀。然而在诸葛亮的评价当中,却将刘禅称作一个天资聪明,礼贤下士的一代明君,让诸多人表示不解。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诸多历史学家在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却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刘禅或许并非是人们传统理念当中的那个形象,他虽然资质不如曹操司马懿的儿子,那也可以算是一代能人,而诸葛亮便是在临死之时才明白长久以来,这位蜀汉后主时在扮猪吃老虎。

先帝临终托后主,诸葛亮鞠躬尽瘁

自从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死后,蜀汉的综合实力与从前相比就相差甚远了。而且夷陵之战,蜀汉节节败退,一直想要兴复汉室的刘备更是积劳成疾,整日郁郁寡欢,再加上那时刘备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没过多久便病倒了。在多番救治之下,刘备的身体状况非但没有好转,还越发恶化。刘备知晓自己马上就要驾鹤西归,于是立刻谋划起了日后的一系列计划。

得知刘备病危,诸葛亮日夜兼程赶到了刘备的身边。曾经的战友望着彼此满含热泪,在场之人,无不动容,刘备撑着最后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刘备希望诸葛亮可以在自己去世之后帮助刘禅实现曾经的辉煌大业。同时又唤来了自己的儿子刘禅,让他以后就拜诸葛亮为义父,所有的大小事宜都要听从诸葛亮的指挥。那时的刘禅不过是一个17岁的孩子而已,但却要在父亲死后承担起江山的大业。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和刘禅都而同地遵守刘备去世之时二人许下的承诺。刘禅给予诸葛亮足够的尊重,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亲手将自己的统治地位架空,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蜀汉后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诸葛亮虽然是一朝宰相,但却干起了皇帝的工作,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相比,没有太多差别。不过就个人处境上来看,诸葛亮却真的是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牛差,他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平息战乱。每每诸葛亮坚持不下之时,都会想起刘备死前托孤的场面,直到诸葛亮去世之前,都在鞠躬尽瘁的为蜀汉的大好江山谋划。

北伐征战失先机,丞相病危国家难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诸葛亮带兵开始北伐战争之时,成功的希望是非常大的。然而令诸葛亮未曾料到的是,就在蜀汉站居先机之时,曹操却拥有了司马懿这样的绝世天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司马懿就学识来说是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因此在这场争斗当中,诸葛亮如果仅仅想要凭借智谋取胜,是难上加难的。再加上当时蜀汉没有可用的将领,也致使蜀汉在这场争斗当中立刻失去了先机。在领土轮番失手之后,诸葛亮自然明白替蜀汉兴复汉室的愿望已经成为了泡影。

在短暂的休养生息之后,诸葛亮又亲自带兵,重新开了北伐之战。然而可惜的是,这次魏国早已有了防备,最后取得的效果也为微乎甚微。但即便败局已定,诸葛亮仍旧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一直坚守着最后的底线。然而那时的诸葛亮早已经没了从前的精力,多年来的亲力亲为,也渐渐地掏空了他的身体。

最后诸葛亮无力支撑,干脆病倒了。然而诸葛亮身处病中却仍忧国忧民,他强撑着病体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蜀汉后主刘禅。刘禅也未曾料到自己的靠山诸葛亮竟然会突然病倒,他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来到丞相府中,问候处于病中的诸葛亮,而这也成为了君臣之间的第1次交手。

缠绵病榻议朝政,突然发觉刘禅智

手下代表刘禅来到丞相府中,在经过了简单的问候之后,就直接代表刘禅进行君臣交手。看着奄奄一息的诸葛亮,手下行过大礼之后,便立刻问出了两个关键性问题,子嗣如何,后继者是何人?原来,手下此番前来,就是为了代替刘禅询问诸葛亮,他的孩子应该如何安排,又有谁能代替他担任丞相之位。

头脑混沌的诸葛亮,在听到这两个问题之后,也是愣了许久,在思虑一番之后才明白了刘禅的真实用意。刘禅的这两个问题从表面上是询问政事,但实则是要试探诸葛亮是否想要将手中权力传给自己的孩子。如此一来,这两个问题就有些尖锐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交接,刘禅却想要知晓诸葛亮究竟有着怎样的态度,又是否存了二心,留了什么他不为人知的后招。诸葛亮细细品读,平静而又淡定地回答道,自己家中还有800颗桑树,这是自己唯一挂念的东西,至于孩子陛下是不必去管他们是死是活了。在说完这番话之后,诸葛亮便闭口不谈,如若不是刘禅的手下提醒,或许诸葛亮都不会说出一个可以担任丞相之位的人选。

在诸葛亮的几番思虑之下,他告诉刘禅的手下,或许蒋琬可以担当大任,如若陛下不喜欢蒋琬,或许费文伟也可以。手下在得到了答案之后,便匆忙向诸葛亮辞行,回到宫中复命去了。诸葛亮看着手下离开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

或许他做梦都未曾料到,在自己临死之时竟然看透了一些事情的真相。或许那个一直被他护在身后的年轻后主,并不是表面上那般昏庸无度,长久以来,他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谋划,比如自己何时可以挣脱诸葛亮的束缚来执掌天下,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怀疑,安安稳稳地坐享其成。看来这位蜀汉后主一直以来是在扮猪吃老虎。

结语:

知晓一切真相的诸葛亮,内心虽然有一丝悲伤,但很快就释怀了。长久以来,诸葛亮想要的并非是执掌江山拥有权力的快感。如若不是当初的知遇之恩,或许他仍旧在那茅草屋当中,享受着恬淡的田园生活。只可惜聪明了一世的诸葛亮,不能享受这样的悠然生活,只能将所有的期许都放在自己的子嗣身上。对于刘禅您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标签: 诸葛亮刘禅刘备蜀汉

更多文章

  • “乐不思蜀”的刘禅并没那么傻

    历史解密编辑:未名小馆标签:刘禅,蜀汉,关羽,丞相,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司马昭,曹操手下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之子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一身碌碌无为,但却也是个小说中的知名人物。典型事例有“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至今仍被大家作为比喻句使用。“乐不思蜀”并不是小说虚拟情节,在《三国志》里也有详细的记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和当时的局势,刘禅其实并没那么傻。首先说一

  • 刘禅是不是很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科霖colin标签:刘禅,刘备,丞相,蜀汉,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呢,我搜索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根据资料了解,刘禅和诸葛亮有两种关系:关系1:君臣关系,刘禅为君,诸葛亮为臣。关系2:义父子关系,诸葛亮为父,刘禅为子。这两种关系是由刘备在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所决定的。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清查家产遗物,为何气得怒摔茶杯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曹操,孙权,蜀汉

    诸葛亮,蜀国丞相,一位正史比演义还要传奇的天降猛男。羽扇轻挥,便扬起三国的一片历史尘埃。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智慧的化身、忠义的代名词,各地的武侯祠到今天都有后人供奉香火。他活在了史册里,更活在了人民心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辈子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为何死后却被后主刘禅抄家?二

  •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幡然醒悟: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菜就关起来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蜀汉

    导语:都知道刘备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刘备死前给他留下了蜀国的家业还有诸葛亮这样的大牛辅佐。作为蜀汉后主,理应励精图治才是。但偏偏表现得不尽人意,而且乐不思蜀的典故被人笑话了一千多年。但历史上的他真的这么傻吗?其实不是,单看他一些做法就知道他还是有水平的。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出生的时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不再任命丞相,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互联乱侃界标签:刘禅,丞相,蜀汉,蒋琬,费祎,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古代历史上,丞相是最显赫的官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曹操这两位丞相,都掌握了各自朝廷的大权。其中,就诸葛亮来说,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正式册封其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因为后主刘禅年幼,诸葛亮全面执掌蜀国大权。在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后,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

  •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派人询问2个问题,此时才知道刘禅根本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关羽,曹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谋士,可以说是当时的明星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卧龙先生”,其智谋就连曹操和司马懿等人都不得不赞叹,而他也是帮助两手空空的刘备建立起了蜀国,很早之前就预见了未来天下的局势,提出了隆中对,再后来跟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查抄诸葛亮的财产,却为何让刘禅勃然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禅,诸葛亮,刘备,曹操

    “此间乐,不思蜀”让刘禅被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窝囊是窝囊了点,但总比后来写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煜要显得智慧的多。因为刘禅这句话,让自己得以寿终正寝,这要比同样是俘虏的李煜,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很多人都诟病这种做法,即便是有意而为之,也难称之为大丈夫。但是,大丈夫在顶天立地的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禅用亲身经历完美诠释此话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刘禅,诸葛亮,刘备,蜀汉,司马昭,曹丕

    说起刘禅,相信大家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乐不归蜀”等字样。这说明,刘禅不思进取的形象已经固化在我们的脑海中了,盖因他在贤相诸葛亮的辅佐下都不能有所作为,人们怒其不争,所以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刘禅的不思进取是生而有之,还是后天形成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从刘禅

  • 蜀汉有十二位大臣有谥号,刘禅追谥一人为忠侯,情感比赵云深

    历史解密编辑:苟曼安趣闻标签:刘禅,蜀汉,费祎,董允,姜维,谯周,谥号,三国,赵子龙,赵云深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主要内容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的生平。在赵云传的后半部分,有一段话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陈寿表示,早些年间刘备只给了法正谥号。刘禅时期,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承担国家重大责任,因此他们三个人有谥号。陈祗受到刘禅宠爱,也有谥号。夏侯霸从魏国归入国家,也获得了谥号。关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匾上写下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姜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作为一个群雄涿鹿的年代,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曹魏、东吴、蜀汉三足鼎立,曾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毛宗岗曾中提出:“吾以为《三国》有三绝:诸葛孔明智绝也,关云长义绝也,曹操亦奸绝也。”在人们的印象里,这段百年的乱世中青史留名的都是乱世枭雄,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