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这句话激怒了刘备,原来赵云真正忠心并不是刘备

赵云这句话激怒了刘备,原来赵云真正忠心并不是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 访问量:962 更新时间:2024/1/22 2:56:08

文:历史茶馆儿【欢迎关注茶馆儿,喝上一壶茶,品读历史】

说起三国那段历史,我们一定能说出几个名人的名字,毕竟,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比较有名的,从古至今,有些人就非常热衷于给三国时期这些将军排名,说起这些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赵子龙。

赵子龙是忠勇的典范,他的军事武力值很高,在很多情况下,当刘备非常危险的时候,他尽全力去救他,对刘备很忠诚。但你知道吗?事实上,刘备可能不是他真正忠诚的人。

赵云寻找能够实行仁政的主人

在他年老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以示心意,刘备听了后大发雷霆,当时,赵云率兵投靠了当时的公孙瓒,他问赵云为什么不去找袁绍,赵云此时回答说,天下乱世,不知谁才是真正的明主。

因此,我想追随的是一些实行仁政的人,我之所以不去找袁绍,并不是说我个人不喜欢他。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赵云是一个很豁达的人,他的心非常倾向于那些实行仁政的统治者,刘备发现他的这样一个的信仰后,非常欣赏他,并刻意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刘备为自己塑造的形象是一种仁义形象,因此,他依附公孙瓒时,非常乐善好施,一点也不摆架子,形象也很贴近百姓,此外,他还刻意拉拢一些更注重仁义的人。因此,赵云很喜欢他,他也很认可刘备对他说的话。

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汉朝,这是一种“仁德”的统治理念。刘备向他表达的理念,其实是赵云自己的一个想法,这本身就是他想达到的一种抱负,所以后来,经过与刘备的多次交流,他非常肯定刘备其实是一个可以复辟汉朝,让自己跟着刘备实现抱负的人物。

但此时,他已经投靠了公孙瓒,当时的手下,一仆不侍奉二主,这是他们的信念,所以他不愿意出卖他的主人,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如果去投靠刘备,那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因此,他宁愿辞职回到家乡,也不愿追随刘备。

但后来,九年后,公孙瓒被袁绍消灭了,赵云决定再次出山与刘备会合。在这段时间里,全天下都在歌颂刘备仁爱的名声。大家都认为他其实是想匡扶汉室,所以他敢于直面曹操,曹操是当时一个很强大的人。

因为他的传闻,赵云越来越认可他。所以后来,他坚定地跟在刘备身边,这时,赵云已经决定,只有刘备这个人才,才能使汉朝恢复和平,使人民安居乐业。他认为刘备是明君,于是发誓誓死追随。

渐渐的对刘备感到失望

但后来,赵云对刘备入川后的表现越来越失望,甚至对刘备有些不满。当时,巴蜀刚刚平定,刘备把他设法打仗的土地分给了张飞关羽,此时,赵云其实有些抵触,因为他认为土地本来是百姓所有的。

打下地之后,我们应该把他们还给百姓,因此,他对刘备也有一些委婉的训诫,现在国贼还没有真正消灭,我们不能满足于享乐。我们应该把我们打倒的土地还给百姓,但是刘备不听他的话。后来,曹操死后,曹丕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这时,蜀国的文武官员都写信给刘备,要他当皇帝。

但此时,只有赵云没有劝说刘备,因为刘备此时的行为已经开始反驳赵云的初衷。他的心此时此刻,其实有点怀疑,这个人真的能给天下带来和平吗?对赵云来说,公事总是放在第一位,而他的私事,可以说,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所以他是一个很老实的人。

然而,刘备却并非如此,后来,关羽被东吴势力杀害。这时,刘备甚至想用全部的力量攻打东吴,此刻,非常听命于刘备命令的赵云终于忍不住了。

因此,当着法庭上所有人的面,他发出了自己的反对声音。如果我们现在去攻打吴国,那是个人恩怨,所以我们不应该攻击东吴。这个时候,在赵云眼里,其实他一直认为公事是第一位的,所以他责怪刘备不能不能因私废公。

这时,刘备听了他的话很生气,他可以用愤怒来形容。因为,赵云说的这番话,其实已经隐藏了指责的意思,这时,刘备已经认为赵云实际上是在违背自己的意思。

如果张飞和关羽此时还活着,他们绝不会这样劝自己,因为关羽和张飞是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赵云从始至终所追随的,其实只是汉室的江山和百姓罢了。

标签: 赵子龙刘备关羽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为啥无人叛变?背后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备,吕布,袁术,关羽,陶谦,蜀汉,曹魏,汉朝,曹操手下

    在乱世中,刘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没有名气,也没有领地,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但他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天,刘备听说曹操正打算攻打徐州。他知道如果徐州失陷,自己的机会就彻底没了。于是,他决定去向曹操求援。可曹操对刘备并不熟悉,他只知道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以

  • 关羽死后,若刘备隐而不发,坚持北上伐魏,曹魏能被击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关羽,刘备,曹魏,魏国,东吴,吴国,汉朝,蜀汉,三国,曹操手下

    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刘备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失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刘备,袁绍,出山,徐庶,袁术,三国,蜀汉,诸葛亮,三顾茅庐,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与史料更接近的三国志,都会发现刘备的一生有三个得力助手,分别是自己的二弟三弟和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和刘备也有一段美谈,那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可是谁也不知道的是刘备虽然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可祸兮福所倚也,正因如此错失了一位绝世高人。01刘备与崔州平的初次相遇崔州平究

  • 关羽信任尊重的两位将军在西川赋闲,刘备为何不派他们协防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关羽,刘备,孙权,荆州,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诸葛亮,曹操手下

    关羽失荆州,跟大意无关,他事先已经对东吴做好了防范工作,沿江构筑了很多烽火台,并派了足够的兵力防守,但是很遗憾,负责警戒的潘濬一向与关羽不和,这才疏于防范,被吕蒙钻了空子。关羽败亡于荆州的过程,《三国演义》的描述与《三国志》的记载大同小异:关云长刮骨疗毒确有其事,谁动的手术不详;庞德箭射关羽也是真的

  •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备,蜀汉,李严,关羽,刘封,庞统,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在世人眼中,刘备无疑是一位英勇善良,深得民心的人物。他的身世本是曾经辉煌的汉朝的贵族后代,然而家境的败落使他失去了所有贵族的尊荣和权利,甚至在生计艰难之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选择卖草鞋以维生。然而,他并不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深入民间,亲身感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刘备,最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备,皇帝,曹魏,蜀汉,曹叡,孙权,刘禅,三国,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

  • 刘备口中的真正好将,你猜是哪四位?看看这篇文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刘备,蜀汉,关羽,魏延,黄忠,刘璋,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无数的武将,演绎了各种英雄的故事,只是小说和现实中人物事迹,有的却大相径庭。《三国演义》流传广泛,渐渐地正史中那些大将的事迹,变得模糊了。三国中刘备手下猛将虽多,但他真正欣赏的大将,其实只有四人,魏延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张绣,蜀汉,孙权,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三国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煮酒论英雄”。这是发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喊去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英雄,曹操一语定音:“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管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刘备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能跟曹操相提并论的枭雄。当然,刘备

  • 三国时的7次托孤:除了刘备托孤,你还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孙休,孙权,何进,曹丕,曹叡,司马懿,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提到三国时期的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帝城托孤。当然,除此之外,三国的诸侯和帝王在临终之际,大多都会选择可以信任的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君主,从而确保基业的传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七次托孤。一、汉灵帝托孤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病重时,将皇子刘协托孤给了蹇硕这位宦官。虽然刘

  • 曹操和刘备谁才是真英雄?两人各有千秋!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曹操,刘备,蜀汉,魏国,曹魏,诗人,三国

    曹操与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曹操和刘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对于他们的英雄地位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曹操与刘备到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以下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政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