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度历史观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4/2/12 5:18:57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在世人眼中,刘备无疑是一位英勇善良,深得民心的人物。他的身世本是曾经辉煌的汉朝的贵族后代,然而家境的败落使他失去了所有贵族的尊荣和权利,甚至在生计艰难之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选择卖草鞋以维生。然而,他并不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深入民间,亲身感受并理解他们的苦难,这种生活的贫苦和民间的疾苦深深打动了他,也在他心中燃起了一种要匡扶社稷,救济天下的决心。

正如他选择在乱世之中挥舞长戟,带领着关羽、张飞等忠诚之士,与他一同向那个理想挺进。而后来的三顾茅庐,更是证明了他不畏艰难,坚持追求梦想的决心。诸葛亮的加入,更是让他的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建立了蜀汉,成为了一代明君。而这一切的实现,除了他的决心和勇气,也离不开他博爱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他尊重才能,广泛地接纳各种人才。这其中的一个明显例子就是他对庞统的待遇,尽管他曾遭庞统的拒绝,甚至想要离开,但他却没有放弃,还将自己的宝马赠给了庞统,这种举止彰显了他的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也吸引了许多人的敬仰和投奔。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新野之战中,他的决策错误导致了战败。然而,当城市面临危机,当他的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舍身保护他的人民。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军队,也要确保城里的百姓能够安全撤离。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战争中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被诸葛亮等人反对。

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性格,一直在历史的浪潮中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即使在一次战役中蜀汉军队受到重创,他仍不改初心,继续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这次事件的结果,反倒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的人格魅力,贤德深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靠他,这其中既有寻常百姓,也有汉朝时期的老臣。刘备的形象如同一位慈爱的老好人,深深地烙印在了民众心中。

然而,刘备作为一个人,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在创建蜀国的历程中,他的两次判断错误对蜀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

他误放的是一位叫李严的奸臣。李严并不出名,他的身份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只是一个负责运输粮草的小官。然而,就是这样的小角色,他的决定影响了整个战局,影响了蜀国的命运。

当诸葛亮率军北伐时,他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加上巧妙的军事战略,让敌军节节败退。当他们成功占领卤城后,原本计划继续进攻,以获取更大的胜利。然而,由于粮草不足,他们不得不选择撤军。即使在撤军过程中,诸葛亮还是成功击败了张郃的军队,并且将他斩首,给了曹魏政权重重一击。

曾经,蜀国的北伐之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一场粮草危机将诸葛亮所领军队推向了退却的边缘。李严,这位一手掌管粮草的官员,却用权力和职务作为掩护,对刘禅王进行了欺诈。当北伐军队退兵时,他却坐享其成,以至于诸葛亮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眼睁睁看着曹魏政权抓住了喘息的机会。然而,李严的所作所为并未结束,他更在诸葛亮归来后,又虚伪地假装好人,假惊诧地询问诸葛亮为何撤军。李严的这一系列行动使他成功地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也因此使蜀国错过了一次大败曹军的机会。

在刘备的眼中,李严曾是他极为信任的人。刘备认为李严具有才能,能够在未来协助他建立蜀国。刘备对他的信任甚至使他忽视了李严所犯的错误,多次包容他。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甚至任命他为托孤大臣,让他统领内外军事,之后又晋升他为前将军。然而,谁能想到,李严并未成为一个能够辅佐刘禅的臣子,反而成了一名败坏蜀国的奸臣。

而在这一切背后,被冤枉的,却是刘备曾经收养的义子刘封。刘封的成为刘备的义子,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据说,在刘备战胜樊城后,樊城县令刘泌为他设宴,旁边站着一个英俊的少年,这就是刘泌的外甥寇封,也就是后来的刘封。他的命运却因李严的奸计而生变,遭到了错杀,这一切都是刘备和蜀国未能料到的。

在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上,热闹的气氛中藏着一段小插曲。大厨忙碌中,一块炖肉意外地从托盘滑落,寇封的目光随之落在了这块肉上。他迈步前行,低头捡起了地上的肉,用力吹走上面的尘土,然后义无反顾地将其放入口中。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他的行为无疑令人惊讶,毕竟落地的食物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不再适合食用。但寇封有他自己的道理,他向刘备解释,作为一名将领,他要时刻提醒自己粮食来之不易,体恤民众的艰辛。

这种品行与责任心,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使他决定将寇封收为义子,并赐予他刘姓,更名为刘封。这其中并非没有波折,关羽的失荆州事件就直接涉及到刘封。关羽因其骄傲和疏忽,在荆州的防守上大失所望,他没有做好防备,反而轻率地发起了襄樊之战。结果吕蒙白衣渡江的计策使关羽被战败,荆州失守。在此关键时刻,关羽请求刘封出兵支援,但是刘封却做出了拒绝。

他清楚地知道,即使他出兵,也无法改变已经败坏的战局,他可能会丧失更多的士兵。所以,他选择了保守的策略,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领地。然而,他的决定也间接导致了关羽被东吴俘虏,最后惨死敌手。这也是他被刘备处决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刘备,最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备,皇帝,曹魏,蜀汉,曹叡,孙权,刘禅,三国,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

  • 刘备口中的真正好将,你猜是哪四位?看看这篇文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刘备,蜀汉,关羽,魏延,黄忠,刘璋,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无数的武将,演绎了各种英雄的故事,只是小说和现实中人物事迹,有的却大相径庭。《三国演义》流传广泛,渐渐地正史中那些大将的事迹,变得模糊了。三国中刘备手下猛将虽多,但他真正欣赏的大将,其实只有四人,魏延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张绣,蜀汉,孙权,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三国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煮酒论英雄”。这是发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喊去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英雄,曹操一语定音:“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管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刘备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能跟曹操相提并论的枭雄。当然,刘备

  • 三国时的7次托孤:除了刘备托孤,你还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孙休,孙权,何进,曹丕,曹叡,司马懿,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提到三国时期的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帝城托孤。当然,除此之外,三国的诸侯和帝王在临终之际,大多都会选择可以信任的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君主,从而确保基业的传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七次托孤。一、汉灵帝托孤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病重时,将皇子刘协托孤给了蹇硕这位宦官。虽然刘

  • 曹操和刘备谁才是真英雄?两人各有千秋!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曹操,刘备,蜀汉,魏国,曹魏,诗人,三国

    曹操与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曹操和刘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对于他们的英雄地位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曹操与刘备到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以下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政治和

  • 三国被忽略的一位文臣,和刘备师出同门,却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刘备,曹操,文臣,丞相,曹丕,三国,蜀汉,曹魏,汉朝,汉献帝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张绣、张鲁、马超、韩遂、刘表等割据势力。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国渊”,虽然也是曹操的部下,却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并且,国渊和刘备之间,还是师出同门的关系。具体来说,国渊,字

  • 汉献帝没有被杀,刘备为何要强调他死了?他称帝的时机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刘备,曹魏,蜀汉,汉朝,三国,汉献帝,曹丕篡汉,曹操手下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 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的理由登上帝位,承继汉室。另《三国志·先主传》中关于汉献帝是否被害死还说了一句话:“或传

  • 卧龙、凤雏助之,刘备为何终不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凤雏,孙权,庞统,蜀汉,曹操,三国,汉朝,诸葛亮,五虎上将

    如果你亲耳听到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出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你会有什么感想?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听到这样的评价,内心该有多得意和自信?毕竟他不仅得到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位一代谋士,还得到了水镜先生这样的权威推崇。以此,刘备心中定已可以掌控天下,高高在上,谁人能敌?然而,历史的

  • 许田围猎刘备射兔曹操射鹿,明眼人一望而知:天下是曹操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许田,刘备,关羽,刘协,曹魏,科学家,曹操手下

    在大汉天子刘协看来,曹操刘备孙权都不是什么好鸟,而且他最恨的人,可能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曹操虽然霸道,但怎么说他也是我老丈人,而你刘备实在是不讲究——当年丢下我自己逃掉,后来又把我这个大活人的户口给注销了!”刘备宣布刘协死亡,是在建安二十五年、曹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事实上刘协一直活到曹魏青龙

  • 高居文臣廊第二的简雍,不仅是刘备最早追随者,还是他真正铁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达浩然说奇闻标签:刘备,简雍,刘璋,庞统,张飞,关羽,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文臣廊,曹操手下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简雍都不是特别著名的一位。但后人在成都武侯祠建文臣廊时,却把他放在第二位,仅在庞统之下。这是为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简雍为刘备做了哪些贡献。简雍是冀州涿郡人,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算是发小。后来刘备南征北战打天下,简雍常年担任其账下从事,为他奔走联络,也是最早追随他的文官。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