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死后,若刘备隐而不发,坚持北上伐魏,曹魏能被击败吗?

关羽死后,若刘备隐而不发,坚持北上伐魏,曹魏能被击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威言晓史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4/2/12 2:38:37

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

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

刘备自称其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已立国百年的大汉王朝,像刘备这样皇室后裔不胜枚举,如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都系汉王朝的血脉。

然而,刘备虽然有很高的出身,但他这一脉已经没落如平民,既无名气又无资本的刘备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他先是投身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列,后又依附于地方诸侯参与讨伐董卓的队伍,渐渐地,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也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只因其败多胜少,辗转在徐州陶谦许昌曹操、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处栖身。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刘备崛起,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刘备以仁义示人,结盟江东,袭取了荆州九郡,不但得到了富庶的地盘,还收降了如黄忠魏延等大将,进而顺利入主西川,夺取汉中,天下三分之势形成。

从刘备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所具备的四大优势:1、汉皇后裔,大义名分;2、坚韧不拔,屡败屡战;3、谦恭仁义,民心所向;4、善于用人,将相来附。

这些优势都是成就帝业的资本,若从刘备其人来看,他完全具备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能力,只可惜夷陵之战提前结束了这一切。如果刘备暂时隐忍,非但不讨伐东吴,还北上伐魏,成败几何呢?

“天时”眷顾,魏武已逝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王爵、废汉帝,改立魏国。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依然号称“汉”皇帝。这个时候的刘备终于等到了北伐的最好时机,比起雄才伟略的曹操,曹丕的统治能力相去甚远。

为何笔者如此判断,根据《三国志》中曹丕伐吴的记载,公元224年曹丕亲临广陵,大阅水军,东吴沿江设疑城,曹丕竟然感叹其有能人,遂撤军;公元225年,曹丕领10万人马再幸广陵,却因天气寒冷、河面结冰而决定撤退,结果被东吴500敢死队截获了他的副车和羽盖。

由此可知,曹丕其人远无军略,临战畏缩,为求虚名而劳师费饷,绝无刘备一样的坚韧品质。而且我们都知道,曹丕的寿命不长,只能熬到公元226年,届时,曹魏又由幼主继位,国势不稳。

“地利”不佳,人口稀微

刘备之所以气急败坏地讨伐东吴,不仅是因为关羽的死亡,更多的还是因为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荆州地广而民丰,又居于长江上游,向东可窥视东吴,向北又可以威胁河洛,如此要地丢失,刘备岂能不气急败坏。

根据目前一组比较可信的数据,三国时,曹魏的人口约为440万,孙吴的人口约为220万,刘汉的人口约为94万。之所以,实力大致相当的吴国和蜀国人口差距如此之大,就是因为荆州全部被吴国夺走,使得吴国土地和兵源都大为增加。

刘备这个时候北伐,只能靠这94万人口,按照男女自然生育的比例,蜀国的男性可能只有46万上下,再减除幼童和老人的数量,刘备的兵源人口只有15万左右,但要知道,这15万人还要负责生产、行政,实际能被动员的人马也就7-8万人。

也就是说,刘备必须用7-8万人对抗曹魏的28-30万人马。单从这组数据的计算来看,刘备北伐成功的概率就很小。

“人和”易手,名将凋零

刘备称帝的时间是公元221年,他若北伐,时间也应该在222年之内,这一时期,刘备势力衰减的很快,他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基本凋零殆尽。

关羽在公元219年被东吴袭杀,黄忠于公元220年病死,张飞于公元221年被部下所杀,马超将在222年寿终正寝,至于赵云,历史上的他是勇将,但不是帅才,而魏延的忠诚度仍然需要推敲。

这么一看,刘备若是在公元222年北伐,他能带出去的只有赵云和魏延,同时魏国虽然也大量名将死亡,但魏国地大物博、人口充实,后起之秀很多,反观蜀国,诸葛亮之后除了姜维竟然没有一个后起之秀。

而且曹魏经营北方多年,政通人和,“匡扶汉室”的大义名分未必有号召力,故而刘备的仁义和大义只在诸侯割据时有效,三国鼎立时无效。

可见蜀国人才凋敝,刘备的胜算依然很小。

“态度”微妙,或成大患

刘备称帝的时候,三国鼎足之势已成,曹魏强而吴蜀弱,假若刘备隐忍不发,继续示好于东吴,刘备可能会得到东吴不干预的承诺,从而开始北伐。可是我们很难保证东吴的态度有利于蜀。

1.东吴经过荆州一战,一定与刘备存有芥蒂,他们不愿意看到刘备北伐成功,因为如果刘备成功,必定要报荆州之仇。故而,刘备北伐的时候,东吴一定两面讨好,曹魏胜则臣服于魏,刘备若胜则必定偷袭其后方,逼迫刘备回援。

2.如果两国冰释前嫌,联手伐魏,魏国一定会分兵抵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备北伐的压力,但东吴强于水战,不善陆战,《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兵败于合肥,可见其难以对曹魏形成真正的压力,典型的自卫有余,反击不足,所以刘备的压力依然是最大的。

综上,若从以上四点来看,刘备一方除了“天时”有利,“地利”和“人和”都不利于他,而且东吴偷袭荆州已经证明了两国并非牢不可破的盟友,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刘备的“后顾之忧”,所以威言晓史认为刘备北伐也许会有一定战果,但要达成击败曹魏、匡扶汉室的目标,却是完全不能实现的,这其实已经由蜀国的国力决定了。

更多文章

  • 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失一位绝世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刘备,袁绍,出山,徐庶,袁术,三国,蜀汉,诸葛亮,三顾茅庐,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与史料更接近的三国志,都会发现刘备的一生有三个得力助手,分别是自己的二弟三弟和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和刘备也有一段美谈,那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可是谁也不知道的是刘备虽然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可祸兮福所倚也,正因如此错失了一位绝世高人。01刘备与崔州平的初次相遇崔州平究

  • 关羽信任尊重的两位将军在西川赋闲,刘备为何不派他们协防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关羽,刘备,孙权,荆州,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诸葛亮,曹操手下

    关羽失荆州,跟大意无关,他事先已经对东吴做好了防范工作,沿江构筑了很多烽火台,并派了足够的兵力防守,但是很遗憾,负责警戒的潘濬一向与关羽不和,这才疏于防范,被吕蒙钻了空子。关羽败亡于荆州的过程,《三国演义》的描述与《三国志》的记载大同小异:关云长刮骨疗毒确有其事,谁动的手术不详;庞德箭射关羽也是真的

  •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备,蜀汉,李严,关羽,刘封,庞统,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一生犯了两个大错,漏杀一奸臣错杀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在世人眼中,刘备无疑是一位英勇善良,深得民心的人物。他的身世本是曾经辉煌的汉朝的贵族后代,然而家境的败落使他失去了所有贵族的尊荣和权利,甚至在生计艰难之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选择卖草鞋以维生。然而,他并不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深入民间,亲身感

  • 三国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刘备,最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备,皇帝,曹魏,蜀汉,曹叡,孙权,刘禅,三国,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

  • 刘备口中的真正好将,你猜是哪四位?看看这篇文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刘备,蜀汉,关羽,魏延,黄忠,刘璋,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无数的武将,演绎了各种英雄的故事,只是小说和现实中人物事迹,有的却大相径庭。《三国演义》流传广泛,渐渐地正史中那些大将的事迹,变得模糊了。三国中刘备手下猛将虽多,但他真正欣赏的大将,其实只有四人,魏延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张绣,蜀汉,孙权,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三国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煮酒论英雄”。这是发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喊去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英雄,曹操一语定音:“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管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刘备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能跟曹操相提并论的枭雄。当然,刘备

  • 三国时的7次托孤:除了刘备托孤,你还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孙休,孙权,何进,曹丕,曹叡,司马懿,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提到三国时期的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帝城托孤。当然,除此之外,三国的诸侯和帝王在临终之际,大多都会选择可以信任的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君主,从而确保基业的传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七次托孤。一、汉灵帝托孤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病重时,将皇子刘协托孤给了蹇硕这位宦官。虽然刘

  • 曹操和刘备谁才是真英雄?两人各有千秋!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曹操,刘备,蜀汉,魏国,曹魏,诗人,三国

    曹操与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曹操和刘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对于他们的英雄地位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曹操与刘备到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以下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政治和

  • 三国被忽略的一位文臣,和刘备师出同门,却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刘备,曹操,文臣,丞相,曹丕,三国,蜀汉,曹魏,汉朝,汉献帝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张绣、张鲁、马超、韩遂、刘表等割据势力。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国渊”,虽然也是曹操的部下,却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并且,国渊和刘备之间,还是师出同门的关系。具体来说,国渊,字

  • 汉献帝没有被杀,刘备为何要强调他死了?他称帝的时机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刘备,曹魏,蜀汉,汉朝,三国,汉献帝,曹丕篡汉,曹操手下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 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的理由登上帝位,承继汉室。另《三国志·先主传》中关于汉献帝是否被害死还说了一句话:“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