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
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
刘备自称其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已立国百年的大汉王朝,像刘备这样皇室后裔不胜枚举,如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都系汉王朝的血脉。
然而,刘备虽然有很高的出身,但他这一脉已经没落如平民,既无名气又无资本的刘备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他先是投身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列,后又依附于地方诸侯参与讨伐董卓的队伍,渐渐地,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也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只因其败多胜少,辗转在徐州陶谦、许昌曹操、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处栖身。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刘备崛起,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刘备以仁义示人,结盟江东,袭取了荆州九郡,不但得到了富庶的地盘,还收降了如黄忠、魏延等大将,进而顺利入主西川,夺取汉中,天下三分之势形成。
从刘备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所具备的四大优势:1、汉皇后裔,大义名分;2、坚韧不拔,屡败屡战;3、谦恭仁义,民心所向;4、善于用人,将相来附。
这些优势都是成就帝业的资本,若从刘备其人来看,他完全具备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能力,只可惜夷陵之战提前结束了这一切。如果刘备暂时隐忍,非但不讨伐东吴,还北上伐魏,成败几何呢?
“天时”眷顾,魏武已逝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王爵、废汉帝,改立魏国。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依然号称“汉”皇帝。这个时候的刘备终于等到了北伐的最好时机,比起雄才伟略的曹操,曹丕的统治能力相去甚远。
为何笔者如此判断,根据《三国志》中曹丕伐吴的记载,公元224年曹丕亲临广陵,大阅水军,东吴沿江设疑城,曹丕竟然感叹其有能人,遂撤军;公元225年,曹丕领10万人马再幸广陵,却因天气寒冷、河面结冰而决定撤退,结果被东吴500敢死队截获了他的副车和羽盖。
由此可知,曹丕其人远无军略,临战畏缩,为求虚名而劳师费饷,绝无刘备一样的坚韧品质。而且我们都知道,曹丕的寿命不长,只能熬到公元226年,届时,曹魏又由幼主继位,国势不稳。
“地利”不佳,人口稀微
刘备之所以气急败坏地讨伐东吴,不仅是因为关羽的死亡,更多的还是因为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荆州地广而民丰,又居于长江上游,向东可窥视东吴,向北又可以威胁河洛,如此要地丢失,刘备岂能不气急败坏。
根据目前一组比较可信的数据,三国时,曹魏的人口约为440万,孙吴的人口约为220万,刘汉的人口约为94万。之所以,实力大致相当的吴国和蜀国人口差距如此之大,就是因为荆州全部被吴国夺走,使得吴国土地和兵源都大为增加。
刘备这个时候北伐,只能靠这94万人口,按照男女自然生育的比例,蜀国的男性可能只有46万上下,再减除幼童和老人的数量,刘备的兵源人口只有15万左右,但要知道,这15万人还要负责生产、行政,实际能被动员的人马也就7-8万人。
也就是说,刘备必须用7-8万人对抗曹魏的28-30万人马。单从这组数据的计算来看,刘备北伐成功的概率就很小。
“人和”易手,名将凋零
刘备称帝的时间是公元221年,他若北伐,时间也应该在222年之内,这一时期,刘备势力衰减的很快,他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基本凋零殆尽。
关羽在公元219年被东吴袭杀,黄忠于公元220年病死,张飞于公元221年被部下所杀,马超将在222年寿终正寝,至于赵云,历史上的他是勇将,但不是帅才,而魏延的忠诚度仍然需要推敲。
这么一看,刘备若是在公元222年北伐,他能带出去的只有赵云和魏延,同时魏国虽然也大量名将死亡,但魏国地大物博、人口充实,后起之秀很多,反观蜀国,诸葛亮之后除了姜维竟然没有一个后起之秀。
而且曹魏经营北方多年,政通人和,“匡扶汉室”的大义名分未必有号召力,故而刘备的仁义和大义只在诸侯割据时有效,三国鼎立时无效。
可见蜀国人才凋敝,刘备的胜算依然很小。
“态度”微妙,或成大患
刘备称帝的时候,三国鼎足之势已成,曹魏强而吴蜀弱,假若刘备隐忍不发,继续示好于东吴,刘备可能会得到东吴不干预的承诺,从而开始北伐。可是我们很难保证东吴的态度有利于蜀。
1.东吴经过荆州一战,一定与刘备存有芥蒂,他们不愿意看到刘备北伐成功,因为如果刘备成功,必定要报荆州之仇。故而,刘备北伐的时候,东吴一定两面讨好,曹魏胜则臣服于魏,刘备若胜则必定偷袭其后方,逼迫刘备回援。
2.如果两国冰释前嫌,联手伐魏,魏国一定会分兵抵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备北伐的压力,但东吴强于水战,不善陆战,《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兵败于合肥,可见其难以对曹魏形成真正的压力,典型的自卫有余,反击不足,所以刘备的压力依然是最大的。
综上,若从以上四点来看,刘备一方除了“天时”有利,“地利”和“人和”都不利于他,而且东吴偷袭荆州已经证明了两国并非牢不可破的盟友,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刘备的“后顾之忧”,所以威言晓史认为刘备北伐也许会有一定战果,但要达成击败曹魏、匡扶汉室的目标,却是完全不能实现的,这其实已经由蜀国的国力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