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彬将灭吴首功让给王濬,这绝非愚蠢,他深知过大的功劳就是罪过

唐彬将灭吴首功让给王濬,这绝非愚蠢,他深知过大的功劳就是罪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鱼的故事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3/12/8 16:23:55

三国后期,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西晋发动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也就是大军攻灭东吴,此战之后,西晋实现了统一,而若问是谁第一个攻到建业,大家必然会说是大将王濬,他率领精锐水师,由益州沿着长江一路而下,东吴的长江防线难以抵挡,迅速崩塌,王濬凭此快速突进到建业,东吴末主孙皓只能投降了。

其实当时西晋众将争功是必然,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接受一国君主投降的事情,这是天大的功劳啊,尤其是这是西晋立国后最大的功劳,灭蜀的时候,即便是司马氏主政,但那也是曹魏时期的事了,因此灭吴之功,对晋军众将的诱惑是很大的。

而王濬灭吴之功,其实是一个人让给他的,这个人就是唐彬,唐彬是西晋灭吴时,受王濬统辖的将领,是王濬这支水师东进的“先锋官”。《晋书.唐彬传》后与王濬共伐吴,彬屯据冲要,为众军前驱。每设疑兵,应机制胜,陷西陵、乐乡,多所擒获。自巴陵、沔口以东,诸贼所聚,莫不震惧,倒戈肉袒。彬知贼寇已殄,孙皓将降,未至建鄴二百里,称疾迟留,以示不竞。当时西晋多路大军伐吴,唐彬作为水师的先头部队统帅,快速击败了各地驻防的吴军,这里除了晋军水师战力强悍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东吴将士无心抵抗。在蜀汉灭亡之后,东吴也就是等着被灭了,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东吴官员将领北逃投降西晋的事情,这个是孙皓无法遏制的,加之孙皓也不是可力挽狂澜的君主,东吴国力日衰。

同时江东士族本来也不是真心这次孙氏的,即便孙权时期,孙氏和江东世家大族进行了大范围的通婚,以巩固孙氏的地位,但是面对天下巨变的局面,人家没打算给孙家陪葬。因此只要面对西晋倾尽国力的征讨,除非发生奇迹,吴军是难以抵挡的,毕竟将士无心应战,也就是稍稍抵抗便投降了。正是因为如此,唐彬的先头部队,得以快速突进,当他的部队抵达建业城外200里处的时候,便称病了,不再前行。

这就是唐彬明智的举动,有些功劳的确够大,但是不代表谁都能接得住,唐彬意识到,如今吴国灭国自己,无论是谁率军抵达建业城下,都可以迫使孙皓投降,灭吴之功可轻松获得。但是唐彬也明白,自己没那个命去享受这份功劳。首先孙皓也是不甘心的,他在亡国之时,也是耍了一个小心机,也就是在投降之前,派出三路使者,分别送降书给晋军三位主将王浑、王濬和琅邪王司马伷,他这是在有意挑起西晋各路将领的争夺,这样的话,吴国可能尚有一丝生机。

而当时晋军的两位主要将领,王浑和王濬就是因为争功,闹得不可开交。《晋书.王濬传》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晋书.王浑传》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濬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频奏濬罪状,时人讥之。王浑自认自己击败了吴军主力,这灭吴之功的头功应该是自己的,王濬只不过是趁吴军主力被他吸引之际,一路东进,才“侥幸”攻打到建业,本该抵达建业受降的应该是他王浑,而不是王濬。

其实王浑没能得到灭吴首功,自己也是有原因的,面对大局已定之时,王浑太过保守,担心兵锋遭遇挫败,所以在王濬急兵东进之时,王浑“顿兵不敢进”,这才给了王濬独自获得灭吴首功的机会。但是王浑不管那些,总之看到王濬拿到首功就是不满,因此他即刻上书,弹劾王濬不听节度的事情,当时朝廷已经准备缉拿王濬了,是司马炎把这件事摁下了,哪怕是后来王濬得胜归朝,朝中对于王濬的弹劾也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这位灭吴的大功臣,如果没有司马炎的庇护,早就被人撕碎了,他会死无全尸的。而这就是当初唐彬所忌惮的,他担心的不是什么功高震主,而是说自己的地位承担不起这份功劳,过大的功劳对于他来说就是罪过。如果当时他冲动了,自己一个人去受降了,结果会如何?短期内他会风光无限,他会名垂青史,但是他的结局肯定不会好,王濬人家是深得是司马炎的宠信,而唐彬可没有。

因此在自己获得了不该得到的功劳,身边围绕着一群眼红的将领,他的结果会如何,人家会随便编出不知多少个罪责,扣在唐彬身上,那时能有几个人替唐彬说情,司马炎会力保他吗?即便司马炎保护了唐彬一次,能保护第二次,第三次吗?所以说,唐彬主动称病,不去抢功劳的举动是很明智的,他的眼光看得还是很远的,即便不是灭吴首功,他也是凭借军功封侯的,也不会有人怨恨他什么,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夸赞唐彬的决策,《晋书》对他的评价是,“唐彬畏避交争,属疾迟留,退让之风,贤于浑濬远矣”。这件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去抢已经到手边的功劳,也是明智之举。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

标签: 唐彬司马炎东吴吴国孙权王浑

更多文章

  • 颛孙恩扬(孙恩杨)“传古拓今”金石拓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项目导师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孙恩扬,孙恩杨,中国画,水墨,艺术,绘画

    1// 个人简介颛孙恩扬(孙恩杨)1974年生安徽萧县人1995年考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主修写意人物画技法,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北京建筑大学美术部。自1999年《曲尽弦难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来,多次参加海内外联展和

  • 关于江苏峻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竞争选任破产管理人的公告

    历史解密编辑:赣榆法院标签:法院,人名册,户外用品,破产清算案,破产管理人,用品有限公司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关于江苏峻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竞争选任破产管理人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等规定,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对江苏峻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公开选拔管理人,现邀请连云港市入册的管理人积极报名参与

  • 热身赛泰安天贶3-3泰山精英队,马栋梁苏峻峰连追两球,田鑫破门

    历史解密编辑:鲁能泰山资讯标签:田鑫,鲁能,中甲,马栋梁,苏峻峰,泰安天贶,中国足球,泰山精英队

    北京时间4月1日,泰安天贶前往济南与泰山队精英队进行第二场热身赛。本场比赛,泰安天贶在1比3落后的情况下连追两球,3比3战平精英队。试训的赵啸天打进一球,马栋梁和苏峻峰各进一球。泰安天贶近期的训练还是以考察球员为主,3月29日,泰安天贶热身赛2比1击败泰山队精英队,郭泽和陶洪亮进球。本场再次对决,泰

  • 328年,苏峻酒醉袭营、乱枪穿身而亡,陶侃:他若不死,桓温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苏峻,陶侃,庾亮,桓温,王导,司马绍

    “我跟庾亮要一个偏僻的郡守,他不同意,非要说我谋反,如今入京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我宁肯站在山上看地狱,也不能身在牢里看山头,先前国家危如累卵,若不是我,早就完了,如今狡兔死了,猎狗也该被烹了,但我绝对不会让造事者庾亮有好日子过。”苏峻讲完这句话,便联络祖约,反了。志大才疏的统帅,庾亮苏峻,平定王敦

  • 三国志战略版:【非正常开荒】爆头流转型_伪奸雄建议用王元姬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王元姬,夏侯渊,张辽,爆头,曹操

    一、本期内容接上篇~非常不巧,大丹今早刚刚准备爆7本,都25万石头了,正准备打木牛爆一波(这时候上限26万),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忙到下午四点才想起来。白白浪费了一个木牛,以及10万的石头因为满仓没了,简直不能更惨,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终于有机会爆8本。转型,咱们直接上大将,夏侯渊。夏侯渊的自带战法是非

  • 三国志战略版:【非正常开荒】爆头流_张辽王元姬开荒实战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张辽,王元姬,爆头,主将,野怪

    一、本期内容今天周六,又是新赛季的第一天。大丹又来搞事情啦,今天带来的是,没错,爆头流开荒玩法。张辽!就决定是你了!来自真新镇的大丹,开始下场开荒测试。在测试之前,基本有个预期:这队升级肯定慢,并且输出不一定足够。但这个打法应该挺有趣的,这赛季也不用再练张辽了,玩玩看看。在前期的,突击战法在张辽的携

  • 三国志战略版:带上血刃与王元姬,打开开荒格局,共存性也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王元姬,血刃,马超,武将

    一、本期内容欢迎来到大丹说三国,一个独立于同盟之外的神秘组织。血刃争锋、王元姬,对依赖普攻输出的武将有着比较大的提升,这也使得这类武将在开荒时有了更大的能力(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都试过了,血刃开荒的玩法),传统的开荒格局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变化。咱们讲王元姬跟血刃为啥要贴马超呢?因为他是最大受益者了,可以

  • 祝王导生日快乐!

    历史解密编辑:浙江稠州银行金牛标签:浙江稠州,抖音,篮球,龙王

    浙江稠州篮球俱乐部祝王世龙王导生日快乐!关注俱乐部官方微博、抖音

  •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改朔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导,改朔帖,晋元帝,王敦,尺牍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省示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导,省示帖,晋元帝,天明,琅邪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