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瀚大黎众|巾帼传奇人物故事连环画《荀灌娘》杨春瑞绘画

瀚大黎众|巾帼传奇人物故事连环画《荀灌娘》杨春瑞绘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 访问量:3234 更新时间:2023/12/28 13:51:45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

选自1982年9月《连环画报》第九期,总第一百零六期。

1、东晋时,襄阳太守荀蒿有个女儿名灌娘,年方十三岁,幼通兵机,娴熟弓马。这天,她正在后花园舞剑,听得城外锣鼓齐鸣,杀声震天。原来杜曾反晋,率军二十万前来侵犯襄阳。

2、荀嵩率领兵将出城迎敌。虽然晋兵个个奋勇当先,城中百姓也全力支援,但终因寡不敌众,晋兵退守城内,荀蒿下令紧闭城门,严加防守。

3、荀嵩因城中粮草不足,心急如焚,命将领蔡安带一哨人马杀出城去搬请救兵。不料蔡安等人未能突围,壮烈战死。襄阳在杜兵的围困下成为孤城。

4、灌娘恨不得生为男儿,请缨杀敌。解救百姓的危难,并为老父分忧。她无心在闺中描龙绣凤,日日在后花园中练剑习武。

5、灌娘的哥哥荀常是个书呆子,对妹妹说:“杀敌报国乃是男子所为,女孩儿应该谨守闺门才是。”灌娘说:“你既是男子,为何不去杀敌?”荀常正要争辩,中军奉太守之命来请公子、小姐。

6、原来荀嵩眼见城内兵尽粮绝,难以孤守,决心带领众将出城,与杜曾决一死战。他将荀常兄妹召来说:“你等速速改换装束,逃出襄阳去吧!”

7、荀常摇头晃脑地献策说:“待儿上得城去,与他们读书一回,好似那诸葛亮在城楼抚琴一般;说不定杜曾学司马懿,将大军倒退四十里,也未可知。”气得荀嵩连声怒骂:“不肖子!”

8、灌娘连忙抚慰父亲,并献计说:“荆州都督周访,拥有重兵,何不派人去

向他求援哪?”荀蒿说:“儿呀!当年为父与周访言语不合,伤了和气,如今我怎能俯首求他?”

9、灌娘劝父亲以国事为重,捐弃前嫌。荀嵩终于召集众将下令:“有人杀出重围,去往荆州搬请救兵者,重重有赏!”——但众将想起蔡安等人突围战死,竟无一人应声。

10、大敌当前,堂堂须眉竟不敢挺身而出,激起了巾帼英雄的满腔义愤!只见灌娘大步走到荀嵩面前,高声说:“父帅,女儿愿往!”荀嵩摇头叹道:“你女孩儿家,又是小小年纪,怎能去得?”

11、灌娘说:“当年甘罗一十二岁便为秦相。周瑜十三岁登坛拜帅,后大破曹兵十万于赤壁。缇萦也是女子,伏阙上书,情愿替父受刑。这些人都能为国效力、难道女儿我就不能吗?”

12、一席话说得众将个个低眉敛目,面有愧色。有四员家将出来向荀嵩说:“小姐如此忠勇,我等情愿跟随突圈,前往荆州!”灌娘向他们致谢:“众位将军不忘大义,可钦可敬!”

13、荀嵩只好答应。他解下荀门累代家传的青霜宝剑,让灌娘佩在身上:“儿见此剑,犹如见了为父一般。此去若搬兵回来,父女相会,自是千喜万喜,倘若有失,城在父在,城破父亡。”

14、当夜,荀嵩命人在北门鼓噪,让灌娘从南门突围。灌娘忙说:“若如此,贼兵必料定此乃声东击西之法。不如爹爹派人去北门鼓噪,女儿就从北门而去。”于是按灌娘之计而行。

15、杜曾听得探子报说北门晋兵摇旗呐喊,鼓声连天,果然率兵将向南门赶去。而这时灌娘与四家将却从北门突围,出了襄阳城。

16、杜曾发现上当,急忙赶往北门,见为首一女将且战且走,剑法高强,便下令捉拿马上女将。杜兵紧紧追赶,灌娘等人向城外奔去。

17、灌娘等人来到一古庙,一家将请求与灌娘易装,诱敌远离。灌娘不肯。家将恳劝说:“小姐,襄阳紧急,搬兵事大,若迟疑不决,贼兵到此,岂不同归于尽?”灌娘无奈,只好换上男装。

18、改装刚完,杜兵追到庙前。那改扮女装的家将一出庙门,杜曾便领兵围上去激战。灌娘乘机只身杀出重围,四家将被杜兵杀死。

19、灌娘突围之后,快马加鞭,来到荆州城外。时值深秋,西风落叶,遍野凄凉。忽听一阵虎啸,一只斑斓猛虎,身上带着箭窜来,后面紧紧跟着一少年。

20、那少年追近,猛虎突然回身向他扑去。危急间,灌娘掣剑在手,一个箭步跃出来将虎刺死。

21、那少年甚是感激。原来,他便是荆州都督周访之子周抚,今日出城行围,练习弓马。他询问灌娘的姓名,灌娘称是襄阳太守荀嵩之子,今突围来荆州搬请救兵。

22、周抚钦佩她有大志,又救自己性命,要与她结为兄弟。灌娘又惊又羞地说:“怎奈我是未出——”周抚说:“未出什么?”灌娘说:“未出力报效国家呀!且待破敌之后,禀明家父,再来结拜。”周抚执意不让,两人遂结为金兰之好。

23、两人一同进城后,周抚进帐参见父帅,禀报荀公子来求救兵。周访命他推说自己不在府上,不允相见。

24、夜深人静、灌娘独坐书房,听着谯楼更鼓声声、想起襄阳危在旦夕,忧忟忡忡。周抚来到书房,以其父托词不见的实情相告,两人共同谋划会见都督的计策。

25、次日清早,周抚向其父述说昨日郊外遇虎,蒙一壮士相救,已与他结为金兰之好,今日特来拜见爹爹。周访说:“既是我儿救命恩人,结拜兄弟。快快有请!”

26、灌娘步入军帐、大礼参拜后,周访说:“公子人品出众,武艺高强,你尊姓大名?家住哪里?”灌娘说:“我乃襄阳太守之子,今奉父命前来求援,请都督速速发兵救应!”

27、周访责怪周抚不该瞒哄他,十分气恼,下令捆打周抚四十杖。灌娘说:“此事由我引起,万不可连累公子!”中军也帮着求情。周访厉声说:“暂记责一次,但再有人提起发兵之事,定斩不饶!”

28、灌娘面无惧色,慷慨陈词:“荆襄皆大晋国土,你坐观襄阳失守,于心何安?杜曾得了襄阳,顺流而下,你荆州可能自保?都督拥兵百万,却记恨前隙,见危不救,因私损公,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29、周访也知荆襄唇齿相依,本当发兵;但又惧杜曾嚣悍异常,若是发兵,又恐荆州有失。他感到事关重大,进退两难。参将等又敦促说:“都督若不发兵,襄阳失守、圣上闻知,都督吃罪不起!”

30、参将又献策说:“杜曾有勇无谋,荆襄若能合兵一处,哪怕杜贼不灭!”周访这才答应出兵,命众将点动人马,教场检阅。

31、周访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襄阳而来。灌娘戎装,与周抚并辔前行。

32、这时,襄阳城外杜曾又在叫战,城内荀嵩正因灌娘毫无消息而忧愁。忽然中军禀报拾得周抚射来的箭书一封,方知周访已经发兵,约定今晚共灭杜贼,荀嵩连忙传令准备杀敌。

33、当夜,杜曾统兵攻城。荀嵩出城战,被杜曾挑下马来,危急中周抚赶到,将荀蒿救起。

34、灌娘上前呼唤爹爹,父女相见,又惊又喜。这时周访大军赶到,与荀嵩合兵一处,杀死杜曾,解了襄阳之围。

35、荀嵩将周访迎至府中,彼此言归于好,尽释前嫌。周抚拜见荀嵩,荀常拜见周访后,周访又问道:“那位到荆州搬兵的荀公子,为何不见?”

36、荀嵩唤道:“灌儿,快来拜见周年伯!”灌娘此时已换上闺阁红妆,袅袅婷婷地来到堂前,对周访施礼说:“都督万福!”周访疑惑不解地说:“你,你就是那位荀公子?”周抚惊喜地说:“连我也未曾看出呀!”

37、荀嵩在后堂摆宴庆功,真是:三军笑颜又逢春,幸喜襄阳得太平,十万生灵同欢庆,英雄本是少年人!

更多文章

  • 知道书画|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五完结篇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孙东波,小楷,书法,书画

    KnowArt|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五完结篇同,今人父子书迹同者众矣。大抵大令字与《兰亭》合,纵是他字,偏旁亦合,如:兄、况、吴、娱、掺、参,是也。纵是行草,下笔亦合,如:无参、,是也。又案唐人集右军书碑,率多俗恶,此则高妙,如:老、夫、水三字,又似跳灶矣,决非集字也。或又谓降自南

  • 知道书画|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三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孙东波,小楷,王君,书法

    KnowArt|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三刻大都百五字,其可以他帖验者凡四十五字,余六十字,如:保、归、柔、恭、属、解、释、交、螭、墓、志等字,尤精妙绝伦,晋、宋以来,书家所未有也。壬戌十月,余故人了洪法师携墨本自钱清来示余,且言六月六日过王君,有野人自外至,出小砚以馈王君之子,云春时

  • KnowArt|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四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孙东波,小楷,道安,兰亭

    知道书画|孙东波 小楷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其四作品尺幅:27cm*16cm非晋有,安得广汉人而为王氏之保母?此亦非也。献之之称郎耶,是时晋岂有郎耶哉?亦本其世之所自焉耳。今西北人子孙多矣,然亦各从其父祖言之。按意如以惠帝元康六年生,尔后蜀虽乱,而晋遣使罗尚在蜀甚久,不可谓蜀非晋有也。永兴元年李雄

  • 麦华三临《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献之,麦华,书法,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书法家,广州,书画,玉版十三行,书法作品

    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的临写之作先看看作品全貌:再看看放大的效果:你知道此临作作者是谁吗?它的作者就是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麦华三,广州番禺石碁镇官涌村人。幼年就读私塾,民国16年(1927年)考入广州大学预科,半工半读。少时醉心书法,平时致力于各家各体的临摹。他有感于存世的碑帖书史,未能汇通上下古

  • 褚遂良《临王献之飞鸟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唐人,墨迹,褚遂良,柯九思,艺术家,书法家,科学家,历史学家,临王献之飞鸟帖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此卷传为褚遂良墨迹,内容为王献之自述受飞鸟传授书诀一事,也是唐宋以来流传的神仙传说。卷末有元柯九思及王守诚题跋,皆已认为此帖为唐人所临,从收传印记来看,书写年代应在南宋以前。文物现存于台北故宫。

  • 王徽之、王献之, 一对亲兄弟, 两个“浪荡汉”

    历史解密编辑:申诗怡健康知识标签:谢安,桓温,王献之,王徽之,王羲之,大司马,浪荡汉,音乐家,民族音乐,齐特琴类

    王徽之、王献之,一个是王羲之的第五子,一个是第七子,二人有很多相同和想似之处,皆是著名的书法家;皆才华横溢;皆放荡不羁;皆是“瘾君子”——寒石散的爱好者;皆是五斗米道的死忠粉。如果说二兄弟有什么不同,徽之口味偏“坏”,献之台风偏“怪”,二人皆本色出演,相映成趣,联袂给世人上演了一处处闹剧、喜剧。王徽

  • 除了王羲之王献之,王氏家族里他的字也很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太守,王导,尚书,诗人,晋朝,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家

    王荟 (464-549)字敬文,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历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一生恬淡虚静,不竞荣利。善书,书法笔锋挺秀,与其恬虚守清、不竞荣利的人品相近,辽宁博物馆藏有其书法摹本《疖踵帖》、《翁尊体》。 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唐摹本。 释文: 臣十代叔祖晋侍

  • 她是王献之一生的遗憾,间接导致王献之逝世,二人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寂寞的回忆fan标签:王献之,皇帝,圣旨,遗憾,汤显祖,道士,艺术家,晋朝,书法家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王献之在痛苦中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至此书坛巨星陨落。四十三岁的男儿,即便是在七十老来稀的魏晋,也算是正值壮年。确实,王献之的死别有一番隐情。这时便只能再祭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那段人们耳熟能详的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东晋.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草书,钟繇,绘画,诗人,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中秋帖,书法家,鸭头丸帖,书法作品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

  • 王献之的书法,为何能与父亲并驾齐驱?为你披露千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王献之,王羲之,章草,书法,行书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人们最关注的书法家,莫过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父子俩并称为“二王”。父亲王羲之,被视为书坛的“千古一圣”,俗称“大圣”,儿子王献之,自然就是小圣了!历史上父子同时被赋予“圣”字号的,也只有王羲之父子俩!因此,有关他们父子的话题,充满了许多传奇!人们普遍认为,王羲之要比王献之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