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荟(464-549) 字敬文,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历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一生恬淡虚静,不竞荣利。善书,书法笔锋挺秀,与其恬虚守清、不竞荣利的人品相近,辽宁博物馆藏有其书法摹本《疖踵帖》、《翁尊体》。
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唐摹本。
释文:
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顿首。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邨,自当令卿知
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王荟(憓),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第六子。 王荟致虚守静,不爱名利,善于行书。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吏部郎、侍中,出任吴郡太守,赈济饥 民。 入朝担任尚书、中护军,出任征虏将军、吴郡和会稽太守。 进号镇军将军、散骑常侍。 卒于任上,获赠卫将军。 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下之上品”。 传世墨迹《万岁通天帖》中有其《疖肿帖》。
王荟因其士族背景,年轻出仕就已历任清贵的官职,先后任吏部郎、侍中以及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任吴国内史时正值当地饥馑,食粮昂贵而令很多人饿死,王荟却以自己家中米粮制成粥,用以赈济饥民,如此存活了不少人。后来被征为中领军,但王荟不拜任。后又迁任尚书,兼领中护军,随后又以征虏将军、吴国内史。
太元八年(383年),车骑将军桓冲荐请王荟出任江州刺史,然而王荟却以为兄长王劭新死,不欲出镇外地而坚决推辞。后来,王荟出任督浙东五郡军事、左将军、会稽内史。 其后,又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王荟死于任上,朝廷追赠卫将军。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