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云鹤:纪念恩师陈寿荣

刘云鹤:纪念恩师陈寿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墨真书画院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3/12/7 3:00:34

传承印学 贡献印坛

——纪念陈寿荣先生百年诞辰

金石篆刻界有句媲美益彰的话:“南有西泠社,北有万印楼”。“万印楼”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大收藏家陈介祺的一方印章的印文,谓收藏古玺汉印达万枚。后人将“万印楼”作为陈介祺的故居名。陈介祺以收藏“毛公鼎”、“十钟”、“万印”等珍贵文物而名重海内外。在篆刻家中拥有“西泠印社”、“万印楼”双重殊荣者,唯陈寿荣一人。

陈寿荣(1916~2003),字春甫,晚号春翁。陈介祺的宗曾孙。家学渊源,受家族遗泽熏陶,“诗书画印苦学一生”,卓然大家。是西泠印社资深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寿荣先生对传承印学、贡献印坛,功不可没!

他17岁学画于济南;21岁毕业于北平(今北京市)北华美术专科学校;22岁考入国家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研究员(即故宫第一期古画研究员);因时局不稳于次年回故乡潍县北门独资创办国画学校“虑远阁画庐”,教学相长;后与同乡好友于希宁、郭味蕖同为“潍县同志画社”成员。先后得到黄固源、关友声、黄宾虹、李苦禅、于非闇、朱复戡等大师的传授。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却因1945年8月在济南为国民革命军誊抄对日军《受降书》的所谓“历史问题”,而于1957年被打为“右派分子”。从此断送掉在艺术道路上的诸多发展机会,当了一辈子的中学美术教师。

如果不是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怎样刻印章》一书风靡印坛,和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其《现代印选》一书在印坛的影响,至老死乡里也无人知晓。

陈寿荣先生是书画篆刻全能的大家。书法学颜平原、黄山谷、怀素,上溯秦篆汉隶,真草隶篆行皆工。画学陈老莲、唐寅、吕廷振、陈白阳,以金石笔法作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晚年工诗,每画必题诗。篆刻更是“日课”。髫龄人塾时仿效学友刻字不觉成癖。弱冠在北华美专得王青芳教授指点。回乡创办国画学校聘学长于希宁授花卉、篆刻,蒙赠孔云白《篆刻入门》一书。

又蒙学长郭味蕖赠“万印楼”原印拓片精品千余。摹刻不计寒暑朝夕奏刀如醉如痴,打下坚实雄厚的根基。“远揖古玺秦汉,近鉴邓赵吴齐”,涉猎秦权汉瓦碑刻封泥,无不刻意追求,融入已意。他治印用刀如笔,印面文字、边款,均是“铁笔书法”。巨印雄浑苍莽,小印清秀典雅。晚年锐意变法,由严谨朴茂而为泼辣豪迈。1978年山东省外贸公司出版手钤的《陈春翁印谱》(四卷)行销香港及东南亚各国。从中可窥其风格形成之轨迹。

笔者有幸于1974年拜陈寿荣先生为师,得其面教函授。自1974年至1999年的26年间,老师给我的亲笔信札达260多封,每封数纸不等,大多毛笔书写。在书信中指导我学习书印如何入门、深造,如何做人,在书信中畅谈他书画篆刻的观点。是研究他的“艺术人生”的第一手资料。兹摘录几条与同道分享:

“要想篆刻大进,非求书法大进不可。自古之有特色之大篆刻家如吴昌硕、黄牧甫、赵撝叔等,均是独具风格之大书法家。纸上书法与石上书法完全一致,书印相互推进,书有特色,以之治印,印自有特色。以铁笔之力作书,书愈有金石之气。故治印大进之秘在于深研书法。此气象万千之源也!”

“一方印的质量关键问题是写印稿。分量约占治成全印中之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刀法仅占百分之十至二十的作用。一方印稿写得好,即使刀法差些,这一印基本上还是好的。

如果印稿欠妥,刀法再好,此印也是失败的。要多下摹印的工夫……用这一功如同练字临摹字帖一样的重要。” “治印千万不要忘了仿汉是基础。仿的多了、熟了,就能运用自如,自成一家。取法乎上成就可大些”。“作印与作画道理一样,宜有疏密,切忌平板。故多字印不易刻,多字印中必须有特别醒目处,如特密或特疏处,这就叫观者醒目了。如一个剧中必有高潮(即紧张情节)才能激动观众。”

“从现在青年印界中看,有许多不正之风,表现如下:一、忽视优良传统,急于创新,结果怪气十足,或呆板乏味。先不论构图,只从笔画上看,锯条式、方块式等毛病全有。二、印章越刻越大,越来越空洞。三、不在书法特别是篆书上多下基本功,大肆夸耀刀法第一。四、对老前辈的忠告阳奉阴违,言行不一,急于所谓创新,一鸣惊人。” 陈寿荣先生对于传承印学的良苦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怎样刻印章》一书,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印学书籍凤毛麟角,该书以其通俗实用而成为广大篆刻爱好者的“良师”,和篆刻家的“益友”。1980年修订再版。经多次印刷,总发行量达30多万册(尚不包括港台及海外翻印)。

收集现代篆刻家的作品,南京艺术学院丁吉甫教授开先河。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现代印章选集》,该书收录17个省市90位篆刻家的作品。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陈寿荣先生的《现代印选》,收入全国(包括港台,个别省份除外)计350位篆刻家的作品,较之丁吉甫先生的收集更上层楼。

该书由沙孟海题写书名,刘海粟、诸乐三、刘江等题写扉页,朱复戡写《序》。朱复戡先生在《序》中予以高度评价:“自周亮工作印人传,后之续辑大都局限于时代,不易展现其全貌。今陈寿荣……诸君,费三年经营,辛勤搜集,将近百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满、回、蒙族,香港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印人共九百余家,诚可谓包举八荒、囊括千家。几经评选,得三百余家,亦堪蔚为大观。具见我国印学正走入繁荣。收辑此编旨在推动篆刻艺术蓬勃发展。书成嘱题,乐为之序。”图片该书自1981年起征稿,几经周折抢救性地收集到有关已故篆刻家残存濒临消亡的作品,历经十年才得以出版,可谓好事多磨、终成正果。其对我国印坛的贡献,功不可没!

陈寿荣先生在生前,嘱咐我两件遗愿:一、日后在时机成熟、条件许可时,继《现代印选》之后,由弟子刘云鹤编著更为全面的展现印坛全貌的《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

这个遗愿已于陈寿荣先生逝世10年后的201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可以告慰于先生的在天之灵了。二、陈寿荣先生给弟子刘云鹤的260多封书信,亦愿望在适宜时候出版,并在生前为之题写了书名《陈寿荣致刘云鹤书信集》。鉴于多种原因,出版该书的时机尚未成熟。我当在有生之年,努力完成恩师的遗愿。

謹以此文作为对陈寿荣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

2015年中秋节于烟台寓所还我堂,时年七十有三。西泠印社社刊《西泠艺丛》杂志2016年第一期,发表刘云鹤纪念恩师陈寿荣先生的文章。

附图:

作者:刘云鹤,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原县级宿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县级《宿迁市志》总纂,副编审。

更多文章

  • 南充嘉陵区陈寿路上,一小车撞到公交车,一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南充新视角标签:陈寿,公交车,嘉陵区,南充,交通事故

    今日凌晨3点多钟(2022 9 21)南充嘉陵区陈寿路上,一辆小车撞到一辆停在路边的公交车,小车驾驶员死亡,坐乘人员受伤!晚上开车更加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要酒后开车也不要开车耍手机,更不要飙车!当然 这起交通事故,网友也对公交车停在路边合不合法提出了质疑!(网友拍摄)以上来源南充耗子哥声明:本文系转载

  • 【国画天地】陈寿岳的这些小品,可大赏!

    历史解密编辑:津门网标签:国画,画展,绘画,先生,陈寿岳,陈子庄

    陈寿岳(1945-2016年),字大寿,号野夫。生于四川成都。其作品随意挥洒,朴素天真,形由感生,墨情动人。陈寿岳是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的长子,在绘画领域师从其父,并在绘画风格上也继承了子庄先生独树一帜的诗意画境。陈寿岳:(1945-2016年)字大寿,号野夫。生于四川成都。1965年成都美专毕业后,

  • 同样是君王,曹操刘备和孙权去世,陈寿为什么用了崩殂薨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曹操,刘备,孙权,陈寿

    中国古代的史书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等体裁。所谓国别体,就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各国历史事件而成的史书,代表作有《国语》、《战国策》;而编年体是以时间顺序叙述历史事件,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则是以人物传记来记述历史,这类史书较多,有《史记》、《三国志》等等。而在《三国志

  • 陈寿的《三国志》,对刘备推崇备至,却为何瞧不上孙权和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陈寿,刘备,孙权,曹操

    作为《二十四史》中颇具“流量”的一本史书,《三国志》从诞生到今日,为《三国演义》等诸多演义评书以及游戏、影视剧作品提供了素材和养料,而作者陈寿,也凭借该部著作位列史学大家之列。一本优秀的史书,又是出自名家之手,当然不会仅仅只是枯燥无味的材料和事件堆积,而是在客观详实的基础上,生动有趣,有血有肉,让人

  • 青梅酒赏析:陈寿《三国志》“青梅煮酒论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叶赫那拉菲菲标签:陈寿,刘备,许褚,张绣,三国志,青梅酒,科学家,历史学家,曹操手下

    大家好!我是菲菲,热爱中国酒和中国酒文化。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青梅酒与中国酒文化/陈寿其人/主要作品/原文及注释青梅酒与中国酒文化青梅酒,精选优质青梅酿造的酒。青梅,营养丰富、口味清酸,富含多种维生素、果酸和矿物元素。青梅原产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世界上主要的产梅地是中

  • 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王导,司马睿,晋元帝,王敦,荆州

    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D冬夜的冷风2022-06-1910:45江苏关注先讲一个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里说的伯仁便是周顗。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便灭亡了,琅琊王氏瞅准时机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同时为了躲避北方游牧民族的锋芒,王导和一干北方的大士族大地主出身的官员提出南渡避祸,由此建

  • 《文武双全的咏絮之才——古代才女之谢道韫》 作者:每一天 ‖ 主播:花开的声音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网络新闻网标签:若水,诗歌精神,花开的声音,文武双全的咏絮之才——古代才女之谢道韫

    学联盟官方平台欢迎您!投稿手机(微信):15804380828文武双全的咏絮之才——古代才女之谢道韫作者:每一天 主播:花开的声音“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你从《三字经》中走来咏絮之才,惊才艳绝七岁稚子才思敏捷,锦心绣口千古咏雪佳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从东晋一直传唱至今北国佳人,名门之秀又何止诗

  • 腥风血雨的魏晋丛林,却是一代才女谢道韫的小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刚强,诗人,晋朝,谢道韫,列女传,小时代,小说家,书法家,世说新语,艺文类聚,魏晋丛林,隋书·经籍志

    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大部分妇女都不配拥有名字。秦朝以及前代女人们是没有名字的,到了汉代她们才开始拥有自己的姓名,但仅限于闺名和小名。在古代,即便是高门大族,史书上记录相关女性,都是以父姓或者夫姓冠之。待到死后,牌位上篆刻着的往往是某门某氏,氏代表父族,门代表着夫族。一个个代号一般的称谓,草草地总

  • 谢道韫40岁时遇叛乱被丈夫抛弃,子女被杀害,她转身上阵杀敌

    历史解密编辑:哎哎哟呀标签:谢道韫,谢安,王羲之,文才,班昭,王凝之,小说家,艺术家,书法家,晋朝

    她被誉为是中国最有风骨的奇女子,因为她年仅7岁就能作诗,40岁时上阵杀敌。叛军首领被其节义感动,故赦免了她还和族人。另外,她还有一个身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史书关于谢道韫的记载不多,出生年月不详。其父亲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宰相谢安是她的叔父。因此,大家闺秀出身的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三字

  • 一代才女谢道韫:稳而不乱,林下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谢道韫,谢安,王徽,王凝之

    突然遇到事情而不惊慌,无故被人指责也不生气。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的气度?谢道韫就可以。她叔父谢安在当时的魏晋时代,是颇具盛名的司马,是名动天下的诗人大才子,亦是能上马杀敌的将才。而谢道韫就是真正传承到了谢安遇事处变不惊,还能安然自若的风范。即使嫁给文采平平的王凝之也能活出自我。谢道韫在王家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