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温峤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却靠发酒疯救国,死后被赐谥号忠武

东晋温峤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却靠发酒疯救国,死后被赐谥号忠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1140 更新时间:2023/12/17 4:20:47

东晋初期,有这样一位“名臣”:他年轻时,以孝悌闻名;母亲去世,却不能为母亲送终守丧。他嗜赌如命,屡屡狂赌烂赌,都输的身无分文,只好疾呼朋友来替他付钱“赎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表妹,想娶来续弦。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于是向姑姑汇报说,自己给妹妹寻了一门亲事,未来的妹夫身份、地位和自己差不多。姑姑同意了这桩婚事。成婚之日,新娘子将遮掩脸部的扇子拿开,准备好好看看自己的夫婿。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表哥那张俊帅(《晋书》本传记载他“凤仪俊美”)的“老脸”,正在冲自己傻傻地坏笑。

若是寻常小女子,此刻轻者或许梨花带雨,埋怨自己命苦;重者可能就“发飙”,搅闹婚礼了。表妹不愧女中豪杰,她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指着表哥说:“我早就猜到是你这个老东西,果不其然!”他和多次为他偿还赌债,为他“赎身”的名士朋友辩论;说不过人家了,就奋臂攘袖,出言粗俗不堪;那位朋友拘于礼法,不便与他如市井无赖般对骂,只好面红耳赤地喃喃自语道:“此公出言不俗!”就是这样一个恐怕会让很多人避而远之的人,却成为东晋前期粉碎王敦、苏峻两次叛乱,稳定政局,保全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臣。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一个名叫温峤的人。

一、不畏权豪,追随刘琨抗衡异族入侵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自小就聪敏博学,尤擅清谈,为人孝悌。

永兴二年(305年),年仅十七岁的温峤被任命为职掌监察百官的都官从事一职。他如初生牛犊一般,不畏权豪,上任后,就上奏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一时朝野震动。幸好庾敳还颇有“名士”风度,不仅没恼羞成怒,挟隙报复,反而赞赏他“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léi luǒ)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温峤因此而名声大噪。

栋梁之才

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刘琨(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位有志青年)升任平北大将军,在北方抵御匈奴、羯族。温峤作为刘琨的外甥,人才难得,被刘琨招致麾下效力。在与羯族石勒频频战争中,温峤虽协助刘琨,屡破强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匈奴族建立的汉国攻陷并州,温峤只好随刘琨,投奔鲜卑族出身的幽州刺史段匹磾。

二、跻身东晋中枢

建武元年(317年),鉴于晋怀帝、晋愍帝相继被俘,晋朝中央政府已不复存在,西晋宗室司马睿虽在王导等南北门阀大族的拥戴下,盘踞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兵强马壮,但鉴于当时尚有数位宗室南渡,究竟谁有资格,承继皇位,司马睿心中并没底气;加之一些地方实力派还在观望,因此,司马睿暂时称王,以观舆论风向。

晋元帝司马睿画像

困守幽州、仰人鼻息的刘琨得知后,迅即派温峤南下,劝司马睿称帝,以明正统所在。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大举北伐,改变刘琨等在北方困守孤城,苦撑待变的危急局面。

王导剧照

六月,温峤抵达建康。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辞,力劝司马睿称帝,承袭大晋国统。温峤滔滔不绝的辩才,深得司马睿赞赏。当时江南重臣、名士,如王导、庾亮等,也非常欣赏温峤的才能,竞相与他交往。

温峤见出使目的已基本达到,于是多次向司马睿请求,允准自己返回幽州,向刘琨复命。揽才心切的司马睿没有允准。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他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随从皇帝身边,以备顾问。温峤以留居北方的母亲去世为由,婉拒司马睿所授官职,请求北归,为母亲办理后事。东晋众公卿大臣共议,认为温峤不宜因私情而废国事。因此,温峤一直被滞留在江南,无法北归。

不久,刘琨被段匹磾冤杀的消息传到江南。温峤忿恨不已,奏请朝廷褒崇刘琨。但其时晋廷君臣正欲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因此,没有允准温峤的奏请。温峤后在太子司马绍(后来的晋明帝)手下任职,他极尽规谏之责,深得太子器重,与他结为布衣之交。

三、潜伏隐忍,粉碎王敦之乱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王敦以诛杀奸臣刘隗、刁协的名义,第一次起兵叛乱,进逼建康。深知王敦起兵,完全缘于晋元帝意图强化皇权,褫夺王氏权柄的温峤对晋元帝的心腹周顗说道:“大将军这么做,似乎不算过分。”不过,王敦攻入建康后,专擅朝政,纵兵掳掠,令众多门阀大族深怀不满。他们开始对王敦的一些为所欲为的举措,予以抵制。王敦因太子司马绍勇毅有谋,颇怀畏惧,因而欲以不孝罪名,废黜太子。因众朝臣抵制而未果。

晋明帝即位后,太宁元年(323年),以温峤为中书令,掌诏命文翰,参预机密,深得明帝倚重。身在江州(今江西九江),遥控朝政的王敦对温峤颇为忌惮,奏请温峤为大将军府左司马。晋明帝虽不愿,但对王敦之令,也无可奈何,只得放人。

温峤来到王敦处后,假意勤勉恭敬,积极为王敦揽权出谋划策;他又刻意巴结、讨好王敦的心腹钱凤等人,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王敦与钱凤等死党们的很多重大谋划,也允许温峤参与了。

太宁二年(324年),丹阳(今江苏丹阳)尹一职空缺。温峤以丹阳位近京师,若控制丹阳,可有效监视皇帝、公卿为由,劝王敦亲自选择心腹亲信,充任丹阳尹。王敦深感有理,于是询问温峤,是否有合适人选推荐?温峤认为,最受王敦信任者,莫过于钱凤。因此,他举荐钱凤出任此职。王敦征求钱凤的意见时,钱凤则推荐温峤。经过斟酌,王敦决定由温峤任丹阳尹。

在王敦招聚众亲信,大办酒宴,为温峤饯行时,温峤担心自己离开后,钱凤会趁机在王敦面前进谗言,于是利用酒过数巡,喝的面红耳赤的机会,故意装作酩酊大醉,来向钱凤敬酒。还没等钱凤回话,温峤就揪住钱凤的衣领,做出勃然大怒的样子,咕咕哝哝的嚷道:“你钱凤算个什么东西?温太真给你敬酒,也敢不喝?”奋臂攘袖,吵嚷叫骂,完全摆出一副酗酒闹事的姿态。王敦等人赶紧将二人分开。温峤被送回寝室后,便倒头大睡了。

第二天,王敦等人送温峤上路时,温峤几次程后,又返回来,表现出对王敦恋恋不舍的样子。王敦对温峤深信不疑,不再有防范之心。果如温峤所料,他离开后,钱凤就极力劝说王敦,说温峤是朝廷的“卧底”。王敦对此不以为然,反倒责怪钱凤肚量狭小,竟与一个醉汉去计较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温峤返回建康后,将王敦的谋划、虚实,尽数禀告给晋明帝。王敦秘密安插在朝廷的耳目得知后,飞速通报王敦。王敦大为恼怒,决定以诛杀温峤等奸臣的名义,再次起兵。实则是想趁自己尚健在,一举铲除晋明帝和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改朝换代。

晋明帝根据温峤的密报,周密准备。王敦病重,已无法亲自领军征战。只好命哥哥王含统帅叛军,加之晋明帝、王导制造、散布王敦已死的假讯,令王敦散处各地的党羽们心存畏惧、观望,叛军战斗力已大打折扣。因此,朝廷军多次击败叛军。不久,王敦病死。王含、钱凤等王敦死党,也陆续被朝廷军斩杀,王敦之乱被平定。温峤因功,封建宁县公,进号前将军。

四、苏峻之乱时,温峤周旋、弥缝平叛各方,消弭冲突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病逝。太子司马衍即位,即晋成帝。因成帝年幼,太后庾氏临朝称制。王导、庾亮(庾太后的哥哥,晋成帝的舅舅,也是屡屡为温峤偿还赌债的那位密友)、卞壶、温峤等辅政。当时,朝廷权柄,实则掌握于中书令庾亮之手。

由于庾亮对时任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陶侃颇为忌惮,因此命挚友温峤任江州刺史,出镇武昌(今湖北鄂州),防范陶侃。

陶侃剧照

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庾亮不顾温峤多次劝阻,决意削夺手握精兵、跋扈强横的历阳内史苏峻的兵权。他以晋成帝名义,下诏召苏峻入朝,任大司农。温峤预料苏峻必因此谋反,就请求庾亮允许自己率军入卫建康。结果庾亮回信说:“吾忧西陲(荆州陶侃)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一步也。”(成语“不得/敢越雷池一步”源出此)不久,苏峻、祖约果然起兵叛乱,进犯建康。温峤率军由武昌进屯寻阳(治今江西九江),以待战机。

咸和三年(328年)二月,苏峻叛军攻陷建康,挟持晋成帝和王导等众公卿大臣,控制朝政。庾亮等被迫逃离建康,到寻阳投奔温峤。二人深感力量不足,于是,温峤多次给手握重兵的陶侃写信,终于说服犹豫不决,且与庾亮素有嫌隙的陶侃起兵讨逆。

陶侃率部到达建康后,坊间纷纷传言,说陶侃要诛杀庾亮,以谢天下。庾亮虽然很害怕,但他还是依从温峤的建议,主动拜访陶侃,向他及天下谢罪。两人遂冰释前嫌,勠力平叛。在温峤提议下,庾亮等同意推举陶侃为平叛诸军盟主,统一号令。

朝廷军与叛军多次激战,互有胜负,战况胶着。温峤军储备的粮食吃光了,他只好去向陶侃借粮。陶侃十分恼火,责备温峤准备不足,仓促兴兵。鉴于胜负难明,陶侃声称要退军,返回荆州,等待时机。平叛联盟人心涣散,面临崩溃瓦解的危险。

值此危急关头,温峤挺身而出,向陶侃及众将领分析形势,预言苏峻叛军必败。如果此时退兵,国家、民众必将遭受浩劫。陶侃等遂决意坚持战斗。

为坚定众将士的平叛决心和斗志,328年(咸和三年)九月,温峤提议修建皇室临时性的宗庙,设坛祭告皇天、后土及皇家历代祖宗之灵。祭拜时,温峤亲自宣读祝文。他语气慷慨激昂,泪流满面。三军将士都备受激励,斗志昂扬,奋勇杀敌。叛军不断溃败。苏峻也在酒醉后,与晋军交战,坠马落地,被晋军斩杀。

苏峻之乱被平定后,温峤因功,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始安郡公。可惜的是,同年四月,温峤在返回江州途中,中风患病,回到武昌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晋成帝追赠他为侍中、大将军,谥曰忠武。

文史君说

温峤虽小节有亏,“人见人嫌”,这固然与其秉性相关,更难脱其时名士们所标榜的“风流”玄风影响所致。不过,他假意卑躬屈膝,投效王敦,取得了王敦的信任,掌握了王敦的虚实和部署,及时禀告晋成帝,从而使朝廷在第二次王敦叛乱中,基本掌握了主动,为顺利平叛,立下卓越勋绩。

温峤对东晋初期各阶层利益博弈也有清醒地认识,他深知,挚友庾亮为维护门阀大族利益,维护中央权威,对飞扬跋扈、不肯驯服的地方流民帅势力,深恶痛绝。但为避免激怒流民帅势力,迫使他们铤而走险,兵刃相向。温峤对庾亮剥夺苏峻兵权的意图,多次劝阻。可惜庾亮一意孤行,致使苏峻、祖约等流民势力,只为逞一己私欲,罔顾北方强敌环伺,罔顾国家民族大义,起兵犯阙。繁华京都,顿成废墟;无辜民众,生灵涂炭。

温峤颇有大局观念,他努力周旋于各势力之间,劝说陶侃、庾亮等冰释前嫌,联手平叛。他又积极出谋划策,努力消弭各方之间的矛盾。终使平叛成功,江南富庶之地,免遭更大兵燹祸及。

从上述意义来说,并非门阀大族出身,亦未跻身公卿高位,甚至不太为后人熟知的温峤,不愧国家栋梁之美誉。若非天妒其才,英年早逝,当为国为民,有更大作为。

参考文献

1.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温峤王敦司马睿陶侃王导刘琨

更多文章

  • 历代碑刻 | 东晋《谢鲲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谢鲲墓志,郭沫若,墓志,王羲之,碑刻

    《谢鲲墓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质地为花岗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末行少一字,共六十七字。当时,南京出土了一批东晋墓志,其中有《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这两块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1965年6月10日和11日,《光明日

  • 太史公啊,若重耳四十三逃亡,那么其姊穆姬不就五十岁嫁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穆公,太史公,穆姬,重耳,夷吾,骊姬

    《史记·晋世家》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海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终于得以回国为君。然而,岁月蹉跎,此时重耳已是花甲老人了。由此反推,在晋文公逃出晋国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史记》言之凿凿,可在其它史书中却别有歧见。《国语·晋语四》记:“晋公子(指重耳)生十七而亡,卿

  •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魔豆文章汇标签:秦穆公,穆姬,秦国,百里奚,骊姬,晋献公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韩原之战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她带着子女穿上了丧服,并命人将柴禾堆成高台,在高台上高举火把。有人给秦穆公通风报信,秦穆公知道以后,气到不行,匆忙赶了回去。穆姬,是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太子申生是她的亲弟弟。穆姬生有一副姣好的容貌,但是母亲死得早。父亲

  • 春秋战国传奇女子之十:穆姬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穆姬,秦国,夷吾,重耳,百里奚,秦穆公,晋献公,春秋战国,周朝,先秦

    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最伟大的君主,他为君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两次扶立晋国国君,并向西用兵,灭掉戎人国家十二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方。春秋之时,秦穆公就因其胸襟广阔、开明通达而风评极佳,他与盗马人的故事更是留名后世,令人敬仰。说的是秦穆公在外游猎,谁料在某个夜里,所带的几匹良马竟然被盗了。秦穆公派人

  • 五对“蝴蝶”齐飞宛平 上越《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驻演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宛平,越剧,戏曲,淮剧,上海越剧院

    小观众感受《梁祝》魅力在经过一年多越剧、沪剧、淮剧驻场演出的市场培养后,“到宛平剧院看驻场戏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戏迷心中。昨晚,上海越剧院越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16场驻场演出在宛平收官。五对袁范版“梁山伯”“祝英台”一同在舞台亮相,展示了越剧在上海的薪火相传。越剧宗师袁雪芬与范瑞娟的袁范

  • 赌王接班人何超琼,当年被棒打鸳鸯,上演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历史解密编辑:李四爱娱乐标签:赌王,何超琼,何鸿燊,陈百强,许晋亨,棒打鸳鸯,蓝琼缨,梁山伯,祝英台,社交名媛

    那么多年,赌王家里的纷争不断,四房争产,遗嘱安排,接班人的选定,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1.长子何猷光英年早逝,二房长女何超琼被重用本来长子何猷光(来自大房),一直被何鸿燊寄予厚望,当接班人来培养。但命运无常。1981年,何猷光和妻子在葡萄牙不幸遭遇车祸身亡,那年何猷光才33岁。既定的接班人没有了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何以流行中外——50年代华人越剧热追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梁祝,京剧,黄梅戏

    有两个剧种,很流行,一个是越剧,一个是黄梅戏。这两个剧种的年龄其实都不大,越剧是上世纪上半叶由江南的滩簧演变而来,由嵊县传到上海,在上海经过袁雪芬等老一辈艺人的改造,最终在都市立足。黄梅戏则源自湖北黄梅,后在安徽安庆、徽州等地流传,原来是民间小调、采茶小调一类的民间曲唱,建国后经过几代黄梅戏人严凤英

  • 钥匙带、地老虎、纺织娘、梁山伯……崇明乡村夏夜的TA们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蟋蟀,崇明,老虎,乡村,萤火虫

    乡下有三种蝉。最常见的是黑蚱蝉,个头最大,叫声单调但响亮。另一类蟪蛄个头小巧得多,蝉翼呈花斑色,声音较尖细。出现最迟的则是蒙古寒蝉,通体透出碧绿色,蹲在树梢十分显眼;这种蝉常在盛夏将尽时出现,延至初秋,所谓“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在周围蚱蝉嘶哑的背景声中,它的发声也相当独特,是有节奏的“ya-zi

  • 我死后老婆坚定改嫁,梁山伯与祝英台毕竟是神话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最亲的人,梁山伯

    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家,晚上喝点小酒正舒服着,突然嘴欠问了媳妇一句:我如果这几年没了,你会改嫁吗?我媳妇坚定地说:会,女儿还小,你看我这样我也养活不起,不过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俩孩子,不给她改姓。此言一出,顿感无力反驳,但是我又试探性问一句:孩子又花不了几个钱。媳妇看我一眼没说什么。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媳

  • 一个祝英台对上三个梁山伯?越剧舞台上演生旦脱口秀

    历史解密编辑:半岛官网标签:越剧,祝英台,脱口秀,郑云龙,茅威涛,梁祝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上期节目,《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第二阶段导师团队切磋正式开启,不论是陈艳萍在《追光者》舞台的跨时空对望还是《四时有佳人》舞台的绝美身姿都让人印象深刻,今天21:10,跨界导师陶慧敏团队与郑云龙团队的最后一组比拼将在舞台亮相,专业导师茅威涛团队与方亚芬团队的切磋也拉开帷幕,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