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的3大缺点:忌人、好杀、轻率

孙策的3大缺点:忌人、好杀、轻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1618 更新时间:2023/12/8 17:56:29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小霸王”孙策评语,其中对孙策的褒奖之词可谓非常高了。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孙策那真是心向往之,非常的喜爱和崇拜。

正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策的评价也很高:“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简而言之,孙策的优点实在太多了:孙策长得非常帅,和周瑜并称江东,孙郎、周郎;孙策性格阔达,能听进不同意见,而且他还非常幽默;另外孙策自有英杰之气,勇猛无双,所以江东的士人百姓都非常喜欢孙策,乐意为他征战致死。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英雄,也有自身的缺点。

英雄忌人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忌人(孙策虽然不知,刘备是否忌自己,但却自知,自己忌刘备)。”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刚下去,刘备就从西面台阶上来了,但转头看见孙策的走路资势,便停驻下来不再往前走了。

这段记载让人有些看不懂,但说得简单点就是,孙策认为英雄之间是相互忌惮的,而且互相能感觉出来。盛宪是江东的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后来因病弃官。孙策平定吴、会稽等地,诛杀当地的英豪,因为盛宪素有高名,所以孙策深忌盛宪。

还有一件事情,说明孙策是个“记仇”的人。孙策以前在舒县时曾去拜访过陆康(陆逊从祖),陆康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也对陆康怀恨在心,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陆康是江东陆家出身,名气很大,但在孙策的进攻下最终城陷病逝。

易怒好杀

孙策和父亲孙坚一样勇猛无双,这样的人自然脾气非常暴躁,经常一言不合就杀人。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了孙策的命令,孙策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

吴夫人又说,魏腾在公务方面完全符合法规,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吴夫人最后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这才放了魏腾。

高岱也是江东名士,孙策准备招揽高岱,但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但无文学之才,所以他可能只会说不知道。”又对高岱说:"孙策厌恶胜过自己的人,他提问时,你应该回答不知道。"高岱深有同感,于是在与孙策讨论时,常回答不知道。

孙策果然发怒,以为高岱轻视自己,于是,囚禁了高岱。有很多人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高岱。孙策登上高楼,看见数里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因此,孙策妒忌高岱能收众人之心,于是杀了高岱。高岱,是当地士人代表,却被孙策直接杀死,这实在是很失人心。

除了魏腾、高岱,还有更出名的“神仙”于吉,于吉一个方外之士,孙策都看不过去,非得干掉他,只能说孙策杀戮过重了。所以才有后来《搜神记》中杜撰,孙策在镜子中看到死去的于吉,怒吼而死了。

轻率无备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部下听说孙策准备趁机进攻许都,迎接汉献帝,当时人们都非常惊恐,惧怕孙策的勇猛。只有郭嘉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孙策还没来得及进攻许都,就被之前被他杀掉的许贡的门客刺杀身亡。

轻率,应该是孙策身上最大的缺点了,他也因此而英年早逝,年仅26岁。宋代晁补之曾评价: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因为轻而无备,结果都很意外的死去,孙权稍稍比父兄持重一点,总算能够和曹刘三分天下。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的是真有道理啊。孙策如此一个青年才俊,英雄盖世,身上有许多的优点。然而,因为陈寿所说“轻佻果躁”,而殒身致败,实在让人叹息不尽,替孙策可惜。反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够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相信我们的人生或许会有所改变!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孙策袁术刘备于吉孙坚孙权汉朝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孙策、孙权、陆逊往事,血海深仇也可化解,但前提是孙策必须得死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孙策,孙权,陆逊,袁术,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上面这句话是建安5年,孙策在狩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将死时对二弟孙权所说,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简单理解为孙策在总结自己与弟弟孙权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事实上,孙策这段话是在向孙权

  •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我为王标签:孙策,吕布,刘备,曹彰,高顺,曹操手下,三国志11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这个角色就是陈登。统帅也不低,带着几百人仗着地方势力,在广陵打得孙策没想法,一度还准备出兵灭江东,结果身死功灭。陈登严重低估,他智力90政治85差不多。他是因为当地士族,为政确实也得民心支持,所以能够得到当地士兵人民鼎力支持,可以围困吕布

  • 孙策带领几千人马打下江东基业,为何曹操却不认可他?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孙策,曹操,孙坚,平定,丞相,诗人,东汉,汉朝,江东基业

    孙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他用数千人马打下了江东的基业,成为历史上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在《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却并不认为孙策是真正的英雄。那么,孙策为何在曹操眼中依然算不得英雄呢?首先,孙策达不到与曹操平起平坐的高度。曹操是自己一步步努力成为的汉朝丞相,他的成就和能力都较为出色。虽然

  • 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把首都建在哪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孙权,刘备,孙策,孙皓,三国,汉朝,东吴政权,五虎上将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并定都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但是在同年9月,孙权又下令将都城迁往建业(今南京市)。建业被称为六朝古都,而孙权的东吴也是第一个在建业建立都城的。公元210年的时候,孙权将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刘备在去拜访孙权路过秣陵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个好地方,于是就向孙权建议

  • 李术:不满孙权继承孙策王位,结局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孙权,孙策,李术,曹操,太守,献帝,汉朝,史说三国

    孙策为孙权长兄,孙策选定孙权为继承人,孙策死后孙权如愿继位,事实也证明孙策没有看错人,孙权完全可以掌控全局,任人唯贤。他不仅能举贤任能,而且有本事把父亲的老部下,与哥哥的部下以及好朋友,都团结在一起,除了李术一人以外。李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当初孙策奉袁术之命攻陷庐江,杀死了庐江太守陆康,陆家是江东第

  • 她靠美貌俘获孙权,从罪臣之女到一国之后,死因却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孙权,孙亮,皇位,吕雉,东吴,三国,汉朝,孙鲁班

    公元243年,62岁的孙权喜欢上了一位19岁的少女潘淑。孙权对潘淑宠爱万分,册封她为唯一的皇后,可是她却在成为皇后一年后就去世了,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孙权后宫中一共有13位嫔妃,其中最为宠爱的是步练师和潘淑。孙权57岁那年,心爱的女人步练师病逝,孙权每日郁郁寡欢,他开始重新为自己挑选后宫佳丽,可是迟迟

  • 三国真相:曹操、刘备、孙权究竟谁才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孙权,曹魏,蜀汉,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争夺天下,各自声称自己是汉朝的继承者。那么,究竟谁才是正统呢?本文从历史、法理、道德等方面分析了三国各方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揭示了三国真相。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魏是最有资格继承汉朝的政权。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是汉献帝刘协的女婿,也是汉朝丞相曹操的嫡长子。曹操在东

  • 孙权之子做的怪梦:梦见乘龙上天,却神龙见首不见尾,预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孙权,孙休,孙峻,孙亮,皇帝,汉朝,东吴,诸葛恪,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孙权的儿子孙休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在梦里乘龙飞天,回头一看,这飞龙竟没有尾巴,吓得孙休惊醒过来!孙休心中正纳罕时,就有一大群人涌入自己家中,跪在地上,口中连呼“恭喜陛下”。孙休更加疑惑了,为首的两位大臣开口解释,孙休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原来,孙权共有7个儿子,其中孙休排行老六。孙休的大

  • 为何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刘禅,蜀汉,刘备,姜维,三国,诸葛亮,丞相制,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刘备夷陵之战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受不了打击的刘备一蹶不振,在白帝城离世。临死前,刘备将刘禅和蜀汉的烂摊子全部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先帝所托,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并重新积攒了力量进行北伐,足以说明丞相的重要性。可为什么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再没有设立过丞相职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查他家底,为何气得直拍桌子?换谁也接受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剪辑标签:刘禅,蜀汉,宰相,皇上,黄皓,皇帝,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标准的能臣。在内政上率领军队忠义睿智。完美的人。而一个人越是完美,他就越会受到关注。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外界仍然对他的家庭背景很感兴趣,而这些感兴趣的人中就包括当时的君王刘禅。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首席秘书杨仪为葬礼保密,将自己的灵柩和蜀汉大军安全运回成都。根据宰相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