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原因有哪些?

为何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原因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水墨疏窗 访问量:2369 更新时间:2024/1/16 13:23:09

刘备夷陵之战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受不了打击的刘备一蹶不振,在白帝城离世。临死前,刘备将刘禅和蜀汉的烂摊子全部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也不负先帝所托,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并重新积攒了力量进行北伐,足以说明丞相的重要性。可为什么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再没有设立过丞相职位呢?

与众不同的丞相

“丞相”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叫法各有不同,负责的领域也不相同。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丞相虽然贵为百官之首,并没有指挥士兵的权力,负责军事的一直都是太尉、大司马等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丞相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是封建制度下对于吏治优化,同时也更加方便统治者管理。

只是蜀汉的丞相跟以往的都不一样,诸葛亮既要负责吏治,又要负责经济、农业、民生,甚至“继先帝之遗志”,掌握了蜀汉的兵权用以兴复汉室。

诸葛亮能掌握这么大的权力,不单是他是托孤重臣,最关键是他一手将刘备留下的烂摊子解决掉。刘关张相继去世后,追随刘备集团的老人只剩下了赵云几人。

巴蜀原本就不是刘备的领地,而是刘璋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巴蜀本地集团对于这个后来者居上的刘备集团并没什么好感。刘备夷陵之战的大败,正给了本地集团一个看笑话的理由。

为了缓解内部矛盾,诸葛亮仍然重用蜀中将领,并以七擒孟获给了蜀人信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朝廷的压力。与此同时,诸葛亮大肆宣传“复兴汉室”,让蜀人逐渐产生责任感。

做了这些事情之后,诸葛亮开始着手北伐,通过战争使得蜀汉内部同仇敌忾,渐渐拧成一股绳。

在当时很少有人觉得诸葛亮是能力很强,大都觉得他穷兵黩武。然而后世一句话给诸葛亮正名——“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意思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天下豪杰林立,没觉得诸葛亮有多优秀。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纵观后世能臣,很少有能和他并肩的。

此言不虚,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东吴依靠长江天险偏安一隅,唯独蜀汉领土狭小,人口紧张,又碰上刘备把多年家底折损殆尽,这种局面交给任何一个后世丞相,都不可能做的比诸葛亮更好。

因此,从能力上分析,蜀汉再不可能出现一个“上马能战,下马能治”的高级人才。

诸葛亮的影响力

同时,从影响力上来说,同样没人敢顶替诸葛亮的位置。首先诸葛亮的两个兄弟一个在魏国,一个在吴国,都担任着要职。在外交上有亲戚在更能说得上话。

按照势力划分来说,关张赵是跟随刘备一起创业的东州集团,因为诸葛亮的出现,东州集团渐渐有了安身之所,这些刘备的亲信对诸葛亮很是信赖。

当刘备掌控荆州之后,荆州集团例如马良、马谡魏延黄忠庞统等,又和诸葛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听从诸葛亮的吩咐。

虽然诸葛亮和巴蜀本地集团没什么交集,但是由于刘备的托孤,诸葛亮和西川要员李严同时成为托孤之臣,间接搭上了关系。故而对于诸葛亮的政治决定,李严也会带领本地集团支持。

这么一个能够贯穿三大集团、又被三大集团所承认的人,诸葛亮无疑是稳固蜀汉政权的重要因素。

有了上述原因,后主刘禅又恭敬地尊称诸葛亮一声“相父”,又在身份地位上更进一步,远远脱离了普通的君臣关系。

这么一个不论在君臣关系、内部关系还是国际关系都占优的人,不说有人能接替他的位置,就算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也不敢踩在诸葛亮的肩膀上。

客观因素

抛开诸葛亮的能力和影响力不谈,真正困扰蜀汉的是人才青黄不接。关张赵马黄去世之后,三大集团里除了魏延,再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军,唯一还有一个能力不错的参谋马谡,也因为战略失误被诸葛亮处死。

这样一来,蜀汉军事、政治人才几乎断层。又因为内部矛盾等种种客观现实,诸葛亮也没办法按照黄老治国的标准慢慢培养人才。蜀汉弹丸之地,除了拼尽全力赌国运,实在没办法和曹魏进行拉锯战。

后来诸葛亮积劳成疾,害怕性格刚烈的魏延不服从后主刘禅的管理,一手策划了一出好戏,将军权同时交给了魏延和与之不合的杨仪。两虎相争的最后下场就是魏延兵败身死,杨仪天牢自裁。

好在北伐天水时,诸葛亮收获了一个人才姜维,为后来的蜀汉强行续命。然而姜维较之诸葛亮更加激进,他确实延缓了灭国的时间,却没能在政治上大有所为。

于是自古以来武将最悲惨的“将在外,权臣在内”局面出现了,朝中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给姜维制造了不少麻烦。

逼得姜维只能上书让刘禅杀了黄皓,可他并不答应,恐慌的姜维只得驻扎在边疆,根本不敢回朝。由此看来,就算是深受诸葛亮看重的姜维,也不能同时兼顾到军事和政治。

另一方面,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大事小事全凭诸葛亮一人处理。刘禅名义上是个皇帝,实际上却和傀儡没什么区别。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希望手中的权力被人瓜分,刘禅也是如此。

诸葛亮死后,好不容易权力收归到刘禅手中,就算他能力不行,他也不会想着再立一个丞相出来。

综上所述,蜀汉后期不立丞相,人才不济和后主刘禅对于权力的掌控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以说自从夷陵之战之后,蜀汉的颓靡是注定的,并非一个官职或是一个能人能够左右的。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查他家底,为何气得直拍桌子?换谁也接受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剪辑标签:刘禅,蜀汉,宰相,皇上,黄皓,皇帝,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标准的能臣。在内政上率领军队忠义睿智。完美的人。而一个人越是完美,他就越会受到关注。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外界仍然对他的家庭背景很感兴趣,而这些感兴趣的人中就包括当时的君王刘禅。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首席秘书杨仪为葬礼保密,将自己的灵柩和蜀汉大军安全运回成都。根据宰相诸

  •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在位长达41年,有着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夏侯霸,司马昭,三国

    蜀汉后主刘禅虽然在位41年,却是一位历史存在感较弱的皇帝,留给后人更多的是“乐不思蜀”的典故和无所作为的印象,同样遗憾的是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往往会隐没历史本相的棱角。殊不知不仅当时的史学家陈寿并不否认刘禅曾是卓越的人主,蜀地父老亦深念其遗泽,即使到了八百年后的宋代庆历年间,当地竟因官府拆毁其庙而引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遗言,刘禅做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刘备,刘禅,诸葛亮,蜀汉,曹操,曹魏,三国,汉朝

    千万不要小瞧刘禅。在三国时代,有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奇计百出的谋士,武艺高强的猛将,智勇双全的帅才。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家往往更关注的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像刘禅这样的人,通常被大家视为无能之辈,认为没有什么值得褒扬的。但刘禅真的是个窝囊废吗?刘禅的父亲刘备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刘禅,要他“勿以

  •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一个关键问题,才明白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禅,蜀汉,刘备,三国,诸葛亮,夷陵之战,天文学家

    刘禅一直以来是三国中公认的昏君,在人们的认知中,刘禅就是一个贪图享受、无力治国的无能存在,即使是诸葛亮这样放到历史长河中都难有的天才,也没有办法辅佐他带领蜀汉走向盛世。可是实际真的是这样的吗?痴呆傻只不过是人们给刘禅贴上的标签,历史可能真的不像人们所真正以为的那样。诸葛亮在临终前,刘禅曾问过一个问题

  • 刘禅:一个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禅,诸葛亮,刘备,赵子龙,曹操,孙权

    古语常说虎毒不食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却是十分生动地诠释了何谓无毒不丈夫,这位大丈夫也的确不负“流氓皇帝”的称号。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率领56万军队趁其不备进攻项羽。项羽亲自指挥3万骑兵逆袭汉军56万之众,汉军主力被歼灭,汉军士兵溃逃,刘邦也只能率数十骑狼狈逃窜。吕雉及一双儿女也在战乱中

  • 司马昭灭蜀后,为什么不杀了刘禅以绝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农家小阿哥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钟会,邓艾,姜维,三国

    司马昭在彻底掌握魏国的政权之后,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敌对势力。此时的司马昭露出了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准备统一中原,结束乱世,以此来奠定自己的绝世功勋和增加威望,为以后取代曹魏打下坚实的基础。终于在景元四年,司马昭不顾群臣的反对,力排众议发动灭蜀之战。亡国之君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将领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国,

  • 历史上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狮子座的兔子小姐标签:刘禅,后主,刘备,邓艾,蜀汉,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

    历史上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喊相父,意思是你是我干爹,可能心里都想喊你亲爹。废丞相职,表明在刘禅眼中没有人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杀李邈,表明刘禅不容许任何人诋毁诸葛亮。大力提拔诸葛瞻,表明后主心里一直有武侯的位置,还把自己女儿嫁给诸葛瞻了。最终同意立庙,400年大汉王朝首例。你说刘禅不尊重诸葛亮?

  • 诸葛亮去世后, 此人立即出言诋毁, 结果被刘禅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巧手小房标签:刘禅,蜀汉,刘备,曹魏,刘璋,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冬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虽然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不过,通过对曹魏的不断袭扰,也打乱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客观上延续了蜀汉的存在时间。换而言之,诸葛亮北伐是有积极意义的。到了公元234年

  • 绵竹之战:诸葛父子双双阵亡,导致刘禅不战而降,背后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诸葛,蜀汉,邓艾,姜维,诸葛亮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黄巾暴起、诸侯逐鹿,天下大乱,各地虽然还是遵守一个汉献帝,但是汉家皇帝早已无法号令诸侯,甚至被各地军阀驱赶凌辱,幸得曹操将天子接到许昌,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中原权势逐渐归到曹操。刘备孙权在乱世中建立功业,相互联合和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汉分为魏蜀吴三国

  • 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刘禅不投降死守成都,能否挽回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向青易说奇闻标签:邓艾,刘禅,蜀汉,姜维,钟会,三国,诸葛瞻,成都市

    公元263年,司马昭见蜀汉日益衰弱,决定对蜀汉发起全面进攻,希望通过胜利攫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为篡夺曹魏江山打好基础。司马昭命令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率大军三万余人兵进沓中,牵制在那里屯田的姜维,钟会则率大军十万余人直扑汉中。由于刘禅昏庸,没有听取姜维的警告及时加强各隘口防务,导致汉中守卫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