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邓禹打了很多败仗,却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呢?

为什么邓禹打了很多败仗,却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小天际云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3/12/24 22:12:14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其中邓禹排名第一位,然而邓禹却打过许多败仗,为什么什么是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呢?

其实要论开国功臣地位,第一比关系,第二比命长,最后才是比功勋。

论关系,邓禹哥哥邓晨是刘秀姐夫,而且是刘演起兵的时候就抛家弃业跟随的老人,邓禹自己既是刘秀太学深造时期的学弟,还是刘秀光杆司令入河北的时候带兵千里追随入了原始股的投资人。

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 ,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称帝之后刘秀投桃报李般封邓禹为大司徒,承认邓禹政权二号人物的地位,和邓禹在自己穷困潦倒之时毅然相随是有重大关系的!

论命长,刘秀在开国集团中其实已经算老寿星了,云台二十八将中活过刘秀的只有五位,邓禹是其一。(其他四位是耿弇王霸马武臧宫

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

到了明帝朝,邓禹仍然能拜为太傅,享受无上尊宠,这一层关系是其他所有开国将领都比不了的。

如果单纯看战功的话,唯二能当方面大任的岑彭和冯异怎么会一个第六一个第七,这俩人战功没的说,但是在统一完成任务前就死了,导致官位和对后来政局的影响没那么大了,排名前几位的邓禹吴汉贾复耿弇都活到了刘秀一朝末期。

而且论功勋,邓禹作为2号人物,刘秀的左右手,在制定国策,遴选人才方面更是发挥着其他人替代不了的作用。

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这句“光武以为知人”的分量太大了!要知道刘秀本身就是王牌伯乐:用冯异定关中,提拔岑彭做一把手征蜀都证明了刘秀极佳的用人眼光,就这样一个人物都觉得邓禹识人眼光强大,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光武开国过程中,已知邓禹提拔的就有贾复,寇恂等诸多云台名将。邓禹作为刘秀的铁杆心腹,不仅自己备受重用,亲手举荐的人刘秀也能用而不疑,还都能“皆当其才“!

虽然亲自打仗不怎么样,但邓禹作为刘秀的参谋长,在大战略方面的规划是非常优秀的。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

26年汉军入关中,就是邓禹凭借敏锐的眼光,力排众议反对直接攻取长安,而是绕道攻取北三郡,结合当时的形式,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1,当时长安处于被更始军、赤眉军、延岑军轮流祸祸的状态,各大势力勾心斗角,池浅王八多,而且就算打下来也得面临物资匮乏,流民成灾的局面(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 ;

2,赤眉军风头正盛,不是打的时候;

3,北三郡地广人稀,好打,而且能顺手补充军资,捎带着还能震慑住陇西隗嚣防止他掺和关中局面。

邓禹力排众议的决策落实下去,结果是“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合围长安计划圆满完成。

这个事件作为邓禹诸多功劳之一,最能代表他在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诸将考虑战役的军事可行性的时候,只有邓禹能够看到战争背后的政治和经济成本,从而把单场战役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邓禹相比其他将领有更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

这种大局观在汉军入关中前后更是多次体现了出来:

入关之后整顿军纪,不扰百姓,迅速与之前更始、赤眉的臭流氓行为划清界限;

进入长安之后优先把西汉先帝牌位快递回洛阳,祭祀西汉帝陵,确立起刘秀政权的唯一合法正统地位。

至于屡为赤眉军所败,以致全军覆没,需要冯异收拾烂摊子,那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作为刘秀的影子,帝国的2号人物,邓禹虽然在战斗指挥层面饱受诟病,但是在塑造政权形象,指定战略规划方面,无疑是完全拔尖的。

后来刘秀先后提拔冯异、耿弇、吴汉、岑彭、盖延、来歙诸将作为征讨各地的统帅,邓禹也没必要再发挥短板去战场现眼了,但是到此为止,他的功勋也足够力压诸将而登顶了。

所以如果简单把邓禹归于“将”,用战功去衡量他的地位,那邓禹明显是德不配位的,但邓禹实际的功勋都是作为“相”而立下的。

他的作用实际上类似于西汉开国第一功萧何、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以及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李善长。(这几位无一例外全是皇帝的老乡或亲族,铁杆心腹)

他们的存在便是作为最高领导的影子,参与到最高战略规划,总理帝国政务中。

所以,邓禹为什么战功平平却被评选为云台将首的原因可以提炼为:

一、在和前两代帝王的关系方面有天然优势;

二、在国家战略层面,邓禹有着超凡的眼光和执行能力;

三、邓禹对于东汉帝国政治功勋远远超过军事功勋,从而稳坐云台将首。

更多文章

  • 邓禹攻打赤眉,败得只剩24骑,为何仍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蔚蓝史族标签:邓禹,刘玄,大军,长安,皇帝,赤眉,汉朝,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片大地上发生了多次的战乱,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局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邓禹便是其中之一。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为东汉初年名将,军事家。邓

  • 全部签订征迁安置协议,邓禹路南延工程正式进入拆迁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南阳网标签:邓禹,征迁,拆迁,路南,宛城

    随着现场大型机械作业,一栋栋住宅楼应声而倒!9月5日,邓禹路南延工程拆迁工作启动! 为进一步加快市重点项目邓禹路南延工程建设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市督查局高度重视,成立邓禹路南延建设工程督查专班,先后十余次深入项目施工工地现场督查,并以召开项目推进会、约谈会等形式,采取督帮结合的

  • 156户居民基本搬离 南阳市邓禹路南延征迁工作进入尾声

    历史解密编辑:豫府号标签:邓禹,路南,宛城区,南阳,南阳市,公安分局

    为加快推进市重点项目邓禹路南延工程建设进度,9月2日,南阳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城建交通专项督查组再次深入邓禹路南延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督查。自8月22日宛城公安分局家属院156户居民全部签订征迁安置协议以来,宛城区仲景街道办事处和房屋征收工作专班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安排搬家公司帮助住户腾退房屋,日均搬运

  • 冯异的职场生存:重要的不是你做得有多好,而是怎么做才是对你好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冯异,邓禹,刘秀,光武帝

    书接上回:公元24年,刘秀率主力北上经略燕赵地区,就安排冯异留守河北南部,保卫大后方。这任务听起来容易吧?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当时的刘秀集团,已经和占据中原及关中地区的更始集团公开分裂了。更始帝派出李轶、朱鲔、陈侨等大员,领兵号称三十万,屯驻洛阳一带,就像一支尖矛正对着刘秀的后背。此时刘秀带大队人马北

  • “大树将军”冯异屡立战功却从不争功,因积劳成疾而病卒军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冯异,刘秀,邓禹,光武帝,隗嚣,赤眉军,大树将军,汉朝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在著名的云台阁二十八将中名列第七,“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闲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綝、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

  • 从不争功的大树将军冯异,是如何成为刘秀老铁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刘秀,冯异,邓禹,刘玄,王莽,隗嚣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一个内心安静的人,明明智力超卓,武功炳耀,却从不夸示于人。他是能与刘秀敞开心扉的人,曾为刘秀谋划未来,助他冲出困境。在刘秀落魄时煮出豆粥盛上麦饭,温暖了刘秀的雄心壮志。他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大破赤眉,底定关中,为刘秀荡平天下建立了不世之功。当

  • 刘秀对专制关中的咸阳王冯异竟如此信任,实在令其他开国帝王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刘秀,冯异,公孙述,关中,隗嚣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53)主笔:江湖闲乐生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随着东汉军队攻下朐县(今连云港市西南),斩杀江淮军阀东海王董宪,刘秀已基本统一了关东。东汉统一战争的重心遂从东线转移到了西线。驻扎在长安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也感觉肩上担子陡然重了起来。如今汉军在西方面对的敌人,主要有两

  • 大树将军冯异,治国统军无一不精,典故无数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冯异,邓禹,平定,关中,隗嚣,汉朝,光武帝刘秀

    冯异,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为人谦恭有礼喜好读书,精通儒家学说和兵法,在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征战期间不求功绩,每当诸位将军聚集在一起并坐论功的时候,冯异便一人独自坐在大树之下,于是便有了“大树将军”的称呼。洞察天下,治国有略在昆阳大战之后,刘縯、刘秀兄弟二人名声大噪,更始帝刘玄见两人对自己产

  • 薄姬生育汉文帝,栗姬之子刘荣做过太子,为什么没有妃嫔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栗姬,刘荣,薄姬,刘恒,刘邦,妃嫔,汉文帝,刘荣(临江王),军事制度

    自古以来,上至皇亲国戚,下及平民百姓,女子以子为贵,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纵观历史,身为女子有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儿子地位尊崇,享受荣华富贵,可以说“母凭子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薄姬和栗姬这两位在自西汉占有重要地位女子没有被正式妃嫔封号?毕竟薄姬生育汉文帝,而栗姬之子刘荣做过太子。究其原因,其

  • 栗姬不是输在骂皇帝上,而是输给了自己,她如果留些余地何至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栗姬,皇帝,刘启,王美人,王娡,刘彻

    汉文帝得到皇位的过程充满巧合,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历史上就不会有汉文帝,更不会出现汉景帝。但历史没有巧合,一切都是必然的。但汉文帝是幸运的,而汉景帝是不幸的,因为汉文帝做皇帝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根据,虽然临危受命做了皇帝,但对他的影响只有好的。反而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的嫡子都夭折了,他从庶长子变成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