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了孔融全家,却意外成就了他七岁的女儿,一句名言流传千年

曹操杀了孔融全家,却意外成就了他七岁的女儿,一句名言流传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叔说历史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2/9 7:11:16

大家在小学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孔融让梨,说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因此,《三字经》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一句话,可以说孔融是年少以谦逊成名,不过长大的孔融却成长了一个骜不驯的文人,屡次侮辱曹操,导致曹操将其全家处死,而这件事却意外成就了孔融七岁的女儿。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那个年代,这个身份本身就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尤其孔氏家族还是个大家族,孔融也不辱这个身份,从小敏而好学,渐渐展露才华,一直做到了北海国的相国。

孔融当时的名望很高,黄巾军动乱之时,北海曾被黄巾军围困,孔融派遣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援,刘备听闻,都惊叹道:“想不到孔北海还知道天下有个刘备。”可见刘备当时是有点受宠若惊的,也顾不得自己实力弱小,立马发兵前往救援,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势。

躲过了黄巾军的暴乱,却没躲过袁氏兄弟的围攻,打到士兵只有几百人了,他还能神态自若的在屋里读书,直到城被破了,他才趁夜色逃走,结果妻儿都被俘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看似是个儒将,本质上是毫无军事才能,只不过有着一股子文人的傲气,而这种泰山崩于前却神态自若的气质,都被他七岁的女儿继承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需要这些有名望的人来给自己站台,孔融自然也在邀请之列,孔融正好也没啥去处,就挂了一个空职,但是孔融自身性格又很正直,总是看不惯曹操的所作所为,因此,总是出言讥讽,以曹操的性格,你说孔融的下场能有好么?

比如,曹操攻破了袁熙,把袁熙的媳妇甄宓赐给了曹丕,孔融来了一句,“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这没头没脑的话,纵使博学多才的曹操也没看懂,本着“不造谣,不传谣”的态度,曹操就问孔融这是出自何处啊?孔融就说看现在的情形,想当然耳。

当然,曹操自然不会因为这一件事就想着杀孔融全家,但是孔融这人属实的恃才傲物,仗着自己的名望,总是针砭时弊,处处针对曹操,这导致曹操对其暗下杀心。

其实,本来当时寄养在别人家的孔融家7岁小女儿,9岁儿子,因为岁数小本来是可以躲过一死的,但是,当别人告知他们父亲被抓的时候,孔融小女儿却异常淡定,说了那句千古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她哥哥因为口渴喝了主人给的肉汤,她表示:“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萌叔翻译成平民用语就是,“眼瞅都快死了,嘴就那么馋吗?”当然原句明显更有文化。她哥听完是号啕大哭,不再喝了。

这事就传到了曹操耳中,都说斩草要除根,更何苦小姑娘7岁就有如此胆识气魄,长大之后势必不是凡人,因此曹操杀心骤起,决定将他们一起处死。

面对来抓他们的人,小姑娘又对哥哥说:“如果我们死了,就能见到父母了,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随后,慷慨赴死,却是有孔融的风范。

我们扪心自问,面对生死存亡,我们能够像这个小姑娘一样从容不迫吗?而这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被应用于各种情景之下,殊不知,这句话竟然出自一千多年前的7岁小姑娘口中。

萌叔读完这段《后汉书》中的记载,惋惜她幼小年纪就牺牲于政治斗争之中,但不禁也要为小姑娘的勇气点个赞,不知道你觉得小姑娘值不值得点赞呢?

标签: 曹操孔融刘备曹丕太史慈甄宓

更多文章

  • 艾顿官宣退出!威少主动担责,约基奇孔融让梨,莫兰特复出新动向

    历史解密编辑:体坛大辣椒标签:威少,艾顿,孔融,快船队,贾·莫兰特,孟菲斯灰熊队,国际篮球赛事,菲尼克斯太阳队,尼古拉·约基奇,罗素·卫斯特布鲁克

    本赛季NBA常规赛打到当下这个阶段,其实还是相当的有意思。不少球队所剩比赛场次也就10场左右,对他们而言机会不多了。未来5场没有起色,那么就会直接放弃本赛季。但若干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有不少要关注的信息,今天就来看看。艾顿官宣退出!威少主动担责,约基奇孔融让梨,莫兰特复出新动向。今年西部排名相当

  • 曹操要杀孔融全家孔融7岁小女说出一言道破人生迷津慧根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操,孔融,刘表,李膺,汉朝,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有句老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对这句话向来有两句解释。其一是对于老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没啥,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比如《封神演义》第23回中说: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第二种解释则相反,是对少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小孩子也能干成事。比如《三侠五义》第8

  • 孔融被投入监狱后,9岁儿子淡定玩耍,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孔融,曹操,刘备,赵子龙,曹丕,刘禅

    “孔融让梨”的典故可以说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一个传统故事了,所以相信很多人对孔融都不会陌生,不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小时候的孔融,那么成年之后的孔融又是怎样的呢?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出生在东汉末年,从小就非常聪明,享有“神童”的美誉,其成年后,出仕东汉并颇有政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打败

  • “父母无恩论”开始受欢迎,孔融对“愚孝”的反对,值得解读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孔融,曹操,孙权,胡适,刘表,荀彧,父母无恩论,汉朝,建安七子,三国,艺术家

    事实上,孔融是汉朝的坚定支持者,每天和曹操耍嘴皮子。普通意义上:大多关注孔文举兄和曹老大玩嘴上功夫,而往往忽视双方之间的根本矛盾。《三国志孔融传》:融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得封之诸侯。操疑其言论渐广,益惮之。根据孔融的请奏:首都周围1千里的地方应该隶属于皇帝。那么武平侯曹操恐怕得担心被举家

  • 让梨的孔融为什么却守不住一个北海?-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孔融,李膺,孔子,资治通鉴,何进

    很多人都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为此孔融作为儒家的典型人物,其故事被编入三字经。但孔融生活的时代属于东汉末期,群雄争霸的时代,孔融后来成为北海国相,也曾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但为什么孔融却在乱世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导致北海国被袁谭所破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东汉末年的孔融的理想与现实。01《资治通鉴》

  •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很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小彦人生路标签:孔融,三字经,尊长

    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知名度很高。故事中,四岁的孔融,面对一盘子梨,自己拿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和弟弟,被称赞为“尊长爱幼”、懂谦让。但是,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传统文化爱好者,在孩子小的时候,睡前必读《三字经》,给孩子讲解里面的故事。但是,据他说,每次读

  • 孔融被处死前,求曹操放过他的九岁儿子,儿子说八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孔融,曹操,孔子,商鞅变法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前言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很深的国家,所以在从小的时候我们就听着各种各样的礼仪长大,要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其实长在中间年龄的人们就会觉得很苦恼,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尊敬老的,也要带好小的,尤其是人到中年这样的压力太大了,有的时候就会

  • 问政回音 “孔融”变“孔隔”宣传栏上错字多 官方:已整改

    历史解密编辑:郭杨爱音乐标签:孔融,孔隔,宣传栏,宣传板

    “在漂亮的高新区石板镇公园里,四块宣传版面竟然分别出现了多个错别字,实在是太不雅观!”网民:出现多个错别字 贻笑大方“当时看到宣传栏词语还以为是看错了,仔细对照后觉得这些错误实在可笑,不知是自创的新名词,还是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王先生表示,经常经过这里,这个“另类”宣传栏就在眼皮底下很长时间,竟

  • 三国故事:孔融让梨与孔融让兄,孔融,一个儒家理想的殉道者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孔融,曹操,李膺,孔子,何进,儒家,曹丕,东汉,艺术家,三国故事,建安七子

    孔融是儒家理想悲壮的殉道者,犹如后来本可以苟且逃生的谭嗣同选择血染菜市口。在曹操虑伪的忠诚与大度面前,孔融无法忍受。他宁愿去死,也不想再忍。东汉未年,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是孔子的后裔。这在推崇儒家文化的三国时期,让孔融的出身显得非常不一般。更何况,孔融自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7岁女儿临刑前说的13个字,至今仍很受用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诸葛亮,刘备,曹丕

    东汉末年,汉皇室的声势已经低落到了谷底,再也不能钳制其他的军阀以及诸侯王。在这群雄并起的乱世,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也有非常多的事迹被人们所熟知之后演化成了成语,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备求见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以及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三国时期还有一个成语竟然是从一个7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