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很真实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很真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彦人生路 访问量:1150 更新时间:2024/1/20 10:41:40

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知名度很高。故事中,四岁的孔融,面对一盘子梨,自己拿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弟弟,被称赞为“尊长爱幼”、懂谦让。但是,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传统化爱好者,在孩子小的时候,睡前必读《三字经》,给孩子讲解里面的故事。但是,据他说,每次读到“融四岁,能让梨”,他都神不知鬼不觉地跳过......

“孔融让梨”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道德故事。如果父母教育家里孩子不要自私,对内爱护兄弟姐妹,对外谦卑,一般是信手捏来,无所顾忌。现在,有家长质疑“孔融让梨”的故事,算不算是逆潮流而行,故意标新立异呢?

好像还真不是。最近两年,很多人都在网上讨论“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否还应该讲给孩子听。因为,这个故事放在礼仪、秩序森严,家庭重视宗族的传统社会里。像这样“存天理,灭人欲”的牺牲精神,值得赞扬。但是,在主自由平等,争取个人正当权益的今天,可能就不太适用了。

昔日“孔融让梨”的事迹传出,人们还评点他为“非池中之物”,早晚必有大出息。但是,今天的父母把故事讲述给孩子听,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深究“孔融让梨”,传递的是较为矛盾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故事中孔融面对一整盘的梨,拿起最小的一个,被问及原因的时候,他说,自己年龄小,应该把大的让给哥哥。但是,父亲提到,弟弟比你小的时候,他又说自己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在兄弟三人的关系中,孔融处在中间位置,作为弟弟他要让,作为哥哥他也要让,其实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价值观。

父母都知道,年龄小的孩子,最好他传递单纯、直白的价值观。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有些复杂,不利于孩子建立统一的价值观行事。

②“孔融让梨”是权衡之后,做出符合大众认可的选择,容易委屈自己

其实,孔融这个人,放在现代社会,是一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人,敏感、聪明,处在一个集体中,为了更加受欢迎,会更加趋于选择符合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行为。所以,当一个像孔融一样的人,很容易讨人喜欢。

但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暗藏的也有委曲求全,就是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怎么想我”。所以,孩子领略到“孔融让梨”的深层含义,遇到个人利益和周围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就容易委屈自己,很难活得潇洒、顺遂。

③教导“孔融让梨”,是大人牺牲孩子的利益,换取和谐人际关系的偷懒行为

很多父母对“孔融让梨”的故事津津乐道,仔细分析其中缘由,要归于“懒政”两个字。资源有限,孩子们争抢东西,怎么办?家长不是去想着创造条件,比如多赚钱满足孩子、给孩子们再买一个,只是寄托于让孩子让。只要孩子愿意“让”,不起冲突,父母就清闲自在了。

所以,教导孩子“孔融让梨”,其实是大人牺牲孩子的利益,换取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公平的资源和环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不是要孩子学着拖鞋,给家长省事。

谦让是一种好的品德。但是,用“孔融让梨”来教育,显然是不大合适的。如教导孩子懂得谦让呢?

①从“爱”的角度,让孩子懂得谦让。谦让,是一种放弃自身利益的行为,必须是心甘情愿的。父母想让孩子“谦让”,可以从“爱”的角度。比如,把心爱的东西让给弟弟妹妹,是出于爱。既能让孩子不委屈地谦让,也不在道德上给孩子施压。

②提醒孩子谦让的好处,给孩子做好示范。谦让,能够让人看起来彬彬有礼、大方得体。所以,孩子偶尔为了值得的人,做出谦让,不失为一种好品德。父母可以提醒孩子谦让的好处,比如获得好人缘等等,最好父母也从旁给孩子做示范。孩子就不会一味谦让或者完全不谦让,心里会有一个权衡。

【话题讨论:你给孩子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标签: 孔融三字经尊长

更多文章

  • 孔融被处死前,求曹操放过他的九岁儿子,儿子说八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孔融,曹操,孔子,商鞅变法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前言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很深的国家,所以在从小的时候我们就听着各种各样的礼仪长大,要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其实长在中间年龄的人们就会觉得很苦恼,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尊敬老的,也要带好小的,尤其是人到中年这样的压力太大了,有的时候就会

  • 问政回音 “孔融”变“孔隔”宣传栏上错字多 官方:已整改

    历史解密编辑:郭杨爱音乐标签:孔融,孔隔,宣传栏,宣传板

    “在漂亮的高新区石板镇公园里,四块宣传版面竟然分别出现了多个错别字,实在是太不雅观!”网民:出现多个错别字 贻笑大方“当时看到宣传栏词语还以为是看错了,仔细对照后觉得这些错误实在可笑,不知是自创的新名词,还是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王先生表示,经常经过这里,这个“另类”宣传栏就在眼皮底下很长时间,竟

  • 三国故事:孔融让梨与孔融让兄,孔融,一个儒家理想的殉道者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孔融,曹操,李膺,孔子,何进,儒家,曹丕,东汉,艺术家,三国故事,建安七子

    孔融是儒家理想悲壮的殉道者,犹如后来本可以苟且逃生的谭嗣同选择血染菜市口。在曹操虑伪的忠诚与大度面前,孔融无法忍受。他宁愿去死,也不想再忍。东汉未年,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是孔子的后裔。这在推崇儒家文化的三国时期,让孔融的出身显得非常不一般。更何况,孔融自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7岁女儿临刑前说的13个字,至今仍很受用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诸葛亮,刘备,曹丕

    东汉末年,汉皇室的声势已经低落到了谷底,再也不能钳制其他的军阀以及诸侯王。在这群雄并起的乱世,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也有非常多的事迹被人们所熟知之后演化成了成语,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备求见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以及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三国时期还有一个成语竟然是从一个7岁的

  • 孔融被满门抄斩,乞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E君标签:孔融,曹操,汉献帝,何进,董卓,刘备

    提起孔融,不少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四岁让梨的故事。那么孔融长大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可能不少人就不知道了。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父亲曾担任过太山都尉,这是一个七品武官。孔融自幼聪明,博览群书,当时的名士李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他将来必能成大器。13岁那年,孔融的父亲去世,

  •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孔融,吕温,北海,吕布,刘备,刘皇叔,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尝往洛阳买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竺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行及数里,妇人辞去;临别对竺曰:“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教,往烧汝家。感君相待以礼,故明告君。君可速归,搬出财物。吾当夜来

  • 历史上那些骂过曹操的狠人之汉臣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操,孔融,汉臣,刘备,董卓,诗人,汉朝,曹魏,汉献帝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在历史上和曹冲一样年少成名,而且经常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里的人物,他就是我们小学必学的一篇课文《孔融让梨》故事的主角——孔融。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期的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手握实权的官僚,官至北海相,所以在当时人们提起他总是将其称为“北海孔融”或是“孔北海”。孔融在三国志中的评价

  • 让梨的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所杀?-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孔融,曹操,东汉末年,司马懿,曹丕,孙权

    曹操在灭掉袁氏父子,彻底稳定了北方局势后,一方面拉拢关内西凉军马腾,韩遂,另外一方面,开始改组政府,废掉三公,设置丞相,将朝政大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而这时就与扛着儒家大旗的孔融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孔融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礼贤下士的曹操为什么不能容下孔融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曹操杀孔融的背后的故事。01《

  • 孔融被斩前,哀求曹操放过自己妻儿,9岁儿子说了8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孔融,曹操,妲己,袁绍,甄宓,李膺

    太中大夫陈韪曾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是说,孔融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之后未必有才华,虽然方仲永这样越混越不行的神童很多,但孔融不是其中一个,他被人推荐做了大官,文学上也很出色,与曹操等个人合称为“建安七子”,曹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可到了最后怎么把他全家都杀了,连9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孔融

  • 演砸了!申花外援玩孔融让梨,24岁小将破门,梅州创2大耻辱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汪星人哟标签:孔融,国安,梅州市,上海申花,梅州客家,上海海港,长春亚泰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1日17点30分,中超第二轮继续进行,上海申花客场挑战梅州客家。本来认为这是一场不太好打的比赛,但最终上海申花依靠24岁小将徐皓阳的进球,以1-0击败了这个对手。这场比赛申花赢得比较轻松,其中还涉及到两个必进球没有打进。这场比赛过后,上海申花以两战两胜,1球未失,从而登顶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