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的“三不知”,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孔融的“三不知”,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樊知识库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1/17 2:40:40

孔融最后的结局是惨遭曹操杀害,世人尽皆批评曹操。但是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其实当我们细说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孔融的死并不是由于曹操的暴戾,而是由于他自己的

“三不知”

才导致自己的不测之祸。

孔融由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而被我们熟知,且其出身自名门世家。所以他自小就有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本。他20岁进入政坛,担任过中军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将作大相,少府等职务。少府已位于九卿,可以说是国家一级领导人。虽然孔融宦海沉浮很多年,但是他并不是一位明白人。

他不知人,不知世,更不知自己

。这三不知不仅给他带来了很多的羞辱,而且最终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一)不识人,更不会用人

孔融没有识人用人的经验,但是他又非常自负。他不肯遵循识人用人的常规,而是要按照他自己那一套来选拔人才。这就导致了孔融选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华而不实浪得虚名之流,他让这些人参与政事。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表面上恭敬有加,惜才爱才,但是从来不让他们参与政事。说白了,他让那些华而不实的人参与政事,无非是在卧室里放几只鲜艳但易枯萎的花,用以彰显主人的品味罢了。

(二)好颁布闭门造车的政令,却并不督促检查

孔融任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部)期间,经常发布高调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看起来辞藻华丽,但是具体到下面的人贯彻执行就比较难了,因为和实际情况有着较大的区别。但是高调子还是得喊,这不是给下面人做的,这是孔融喊给上级和天下人听的。他在任期间,经常喊这些看似美好的论调,但是他眼皮子底下的混乱他却充耳不闻:“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九州春秋——孔融》)这些现实的情况他却无法治理,与他唱的高调相违背。所以生活在北海的老百姓,无法容忍执政者的无为,纷纷出逃到其他地方。随着大批老百姓的逃亡,北海的赋税大幅度减少。他不找自己的不足反而因为“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一天杀五个人证明孔融作为执政者是相当残暴的,而且他将政治治理的失败全部尽数推给手下人,作为一个执政者,他也是无能的。

(三)荒唐的三军统帅

孔融任职北海期间,从不将军事放在心上,但是他所管辖的北海又是军事要地,是当时的叛军黄巾军欲要收入囊中的军事要地。后来对抗黄巾军时虽然侥幸取得过一次胜利,但是不练兵种下的恶果已经开花。当管亥率领起义军再次抢夺北海时,孔融于喝醉的时候匆匆前往前线指挥战事。结果可想而知,孔融大败,北海沦为黄巾军的统地。孔融不得不率领军队南下,南下途中,士兵对于孔融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发生了士兵大逃跑的迹象。

当时的东汉政权已经彻底的没落,任用官吏的标准已经完全失去了客观的标准。丢了一个国家属地的人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反而因为刘备的推荐,使他这个丧地辱国的人摇身一变,变成了青州刺史,成了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大吏。在这期间,袁谭率兵攻打青州。然而孔融并不吸取之前北海失利的教训,依然自负的既不做任何防御准备,也不运动转移。结果和北海一役一样显而易见,这次甚至更为严重,被困在了青州之中。可以说青州那时候已经危如累卵,但是孔融依然一副临危不惧的样子,仍旧“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

(《九州春秋——孔融》)。到了青州被攻破的时候,孔融再也不敢搞政治作秀,而是率先逃跑,家人却被袁谭活捉。

这种虚伪,无能的执政者,也受到了同僚的耻笑。孔融任少府时,当时的皇帝当着郗(xī)虑的面问孔融郗虑这个人怎么样,孔融回答说:“外强中干,华而不实。”郗虑反讽孔融道:“您当年在北海任职的时候,政治和教育以及军事都是一地鸡毛,造成民众士兵逃亡的现象,敢问您的实干能力到哪里去了呢?”

孔融这些“不知“,我认为是被曹操杀掉的主要原因。

至于为何曹操杀了这么多人,唯独杀孔融让世人觉得惋惜。我认为是由于孔融小时候表现的实在是太过于优异:谦虚、奋发、智慧、孝顺。他具有同龄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优点,所以孔融让后世的人大肆赞美宣扬,查遍历史,幼时就有如此表现的实属不凡。

标签: 孔融曹操三不知刘备

更多文章

  • 曹操欲杀孔融,孔融求放过孩子,没想到小孩随口说了句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孔融,董卓,刘备,袁绍,丞相,东汉,三国,建安七子,曹操手下

    当提起孔融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孔融让梨”,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将大的让出去,自己留下了小的。但是我们对于孔融的了解也只限于这个成语典故了,孔融所做的事情远不止如此,尤其是在他成年后,我们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当时他成为了东汉的一个名士,是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的一位。

  •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之后过得怎么样?后来为何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刘备,何进,李膺,汉朝,诗人,三国,东汉

    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这要是论既有名又机智的英雄人物,那一定少不了我们的曹操,曹老板。曹老板在文学作品的中的形象,一般都是狡诈滑头、霸气侧漏的,但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即使是机智的曹老板,也吃过瘪,也挨过怼。这个人他不仅怼过曹操,他还怼过何进。他从小就擅长怼人,而且胆子很大从不会害怕会被报复,哪怕是面对

  • 孔融能帮到汉献帝吗 曹操不想杀他真的很难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孔融,曹操,杨彪,袁术,袁绍,三国,汉献帝,建安七子

    孔融是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读过《三字经》没,里面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在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中孔融可以说在口头上也是处处与曹操作对,甚至还怨董承想铲除曹操,怎么不与自己商量。历史上的孔融能帮到汉献帝吗?他是怎么帮汉献帝的?曹操非要杀孔融不可吗?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与曹操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被冠以弑母之罪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操,孔融,董卓,袁绍,曹丕,刘备,曹魏,诗人,东汉,汉献帝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20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那么为什么会走上弑母的道路呢?这要从孔融所处的政治背景开始说起,孔融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加之书香门第,在汉献帝即位后,他就被重用,朝堂之上孔融刚正不阿,丝毫不

  • 你以为孔融只会让梨?看他怼人的功夫,恐怕让你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何进,汉献帝,宦官

    公元168年,东汉王朝发生一桩奇案。名士张俭遭宦官集团追杀,被迫亡命天涯。逃亡途中,他投奔一位友人。恰逢友人外出,只有年方十六岁的弟弟在家。张俭心生犹豫,少年却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胆识和勇气,大意凛然地说:虽然我兄长不在家,焉知我就不能做主?弟弟遂留张俭于家中。不料东窗事发,少年兄弟俩都被抓进了监狱。

  • 曹操杀了孔融全家,却意外成就了他七岁的女儿,一句名言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曹操,孔融,刘备,曹丕,太史慈,甄宓

    大家在小学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孔融让梨,说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因此,《三字经》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一句话,可以说孔融是年少以谦逊成名,不过长大的孔融却成长了一个桀骜不驯的文人,屡次侮辱曹操,导致曹操将其全家处死,而这件事却意外成就了孔融七岁的女儿。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那个年

  • 艾顿官宣退出!威少主动担责,约基奇孔融让梨,莫兰特复出新动向

    历史解密编辑:体坛大辣椒标签:威少,艾顿,孔融,快船队,贾·莫兰特,孟菲斯灰熊队,国际篮球赛事,菲尼克斯太阳队,尼古拉·约基奇,罗素·卫斯特布鲁克

    本赛季NBA常规赛打到当下这个阶段,其实还是相当的有意思。不少球队所剩比赛场次也就10场左右,对他们而言机会不多了。未来5场没有起色,那么就会直接放弃本赛季。但若干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有不少要关注的信息,今天就来看看。艾顿官宣退出!威少主动担责,约基奇孔融让梨,莫兰特复出新动向。今年西部排名相当

  • 曹操要杀孔融全家孔融7岁小女说出一言道破人生迷津慧根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操,孔融,刘表,李膺,汉朝,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有句老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对这句话向来有两句解释。其一是对于老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没啥,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比如《封神演义》第23回中说: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第二种解释则相反,是对少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小孩子也能干成事。比如《三侠五义》第8

  • 孔融被投入监狱后,9岁儿子淡定玩耍,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孔融,曹操,刘备,赵子龙,曹丕,刘禅

    “孔融让梨”的典故可以说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一个传统故事了,所以相信很多人对孔融都不会陌生,不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小时候的孔融,那么成年之后的孔融又是怎样的呢?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出生在东汉末年,从小就非常聪明,享有“神童”的美誉,其成年后,出仕东汉并颇有政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打败

  • “父母无恩论”开始受欢迎,孔融对“愚孝”的反对,值得解读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孔融,曹操,孙权,胡适,刘表,荀彧,父母无恩论,汉朝,建安七子,三国,艺术家

    事实上,孔融是汉朝的坚定支持者,每天和曹操耍嘴皮子。普通意义上:大多关注孔文举兄和曹老大玩嘴上功夫,而往往忽视双方之间的根本矛盾。《三国志孔融传》:融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得封之诸侯。操疑其言论渐广,益惮之。根据孔融的请奏:首都周围1千里的地方应该隶属于皇帝。那么武平侯曹操恐怕得担心被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