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是跟随光武帝刘秀平定乱世的元勋,被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挂像纪念,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元勋阵容之一。在光武帝刘秀平定乱世时,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东汉建立的中流砥柱。其中有不少人还被唐宋两朝列入武成王庙的名将榜,受到古代兵家的推崇。然而在这些名将中,排名第一的邓禹却被人说成了水货。从邓禹随刘秀征战四方的战绩看,他的确并没有表现得太过突出,甚至有不少败绩,与很多名将差距明显。从功绩上看,他被排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可以的,但被列为第一位就有些难以让人接受了。
对于为什么给邓禹排了如此高的位置,历史上解释很多。历朝历代的历史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解释,这里我也阐述下我的观点。总的来说邓禹在政治上的成就远大于军事上的,他的军事能力在云台名将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也就是说从军事角度看,他是不能成为云台第一的。而汉明帝刘庄之所以将其列入云台第一的位置,其根本目的还是政治需要。实际上云台二十八将的挂列并不是简单的表彰和怀念,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需求。所以在挂列的过程中,汉明帝会以自己的需要进行排位,而不是以他们实际上的战功。
汉明帝之所以在南宫云台挂列二十八位功勋将领的画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帝位。当时汉明帝刚刚即位,东汉勋贵们并不平静,政治波动很大。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汉明帝刘庄并不是光武帝刘秀唯一的太子,他是在刘秀在废太子刘疆后成为太子的。在刘疆辞让太子位之前,刘庄是以诸侯王的身份存在。而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勋贵集团势力的支持,所以在当时对立非常严重。刘疆辞让太子位后被封为东海王,可关陇豪强门阀对他的支持并没有减少。刘庄即位后,这些势力又成为他执政的阻碍,造成政局波动很大。
刘庄和刘疆背后的势力都是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重要功臣,他们又有着各自的豪强门阀支持,所以影响力非常重大。刘庄在南宫云台挂列二十八将,以缅怀了纪念这些功勋大臣的名义拉拢他们身后的豪强门阀,以稳定东汉的政局。所以在选取二十八将和排名上就非常考究,必须满足稳定当时政局的需要。邓禹作为二十八将之首,这个位置最为关键,是刘庄经过深思熟虑后选定的。从历史的材料分析刘庄选定邓禹的原因,与邓禹的家族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军事上的考虑反而是次要的。
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在河北崛起时立下大功的功勋将领,他们为刘秀平定乱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将领大致封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原地区的豪强,随同刘秀出征河北抚军。另一部分是刘秀在河北战斗时投入其麾下,帮助他建立东汉的功勋。第一部分是刘秀起家的根本,第二部分是刘秀崛起的重要助力。而在刘秀去世后,这两个集团得勋贵们都在朝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刘庄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废太子刘疆的母亲郭皇后是河北真定王刘杨的女儿,所以在河北豪强门阀中影响力很大,这也给刘庄造成了一些阻碍。
因此在上述的两部分功勋中,刘庄首选的是中原地区的豪强。这些人既是刘秀起家的根本,也是支持刘庄登上皇帝位的。这是由于刘庄的母亲阴丽华出身与南阳阴家,是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的后人,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中原豪强门阀都向阴家靠拢,成为刘庄背后的支持者。而光武帝刘秀和哥哥刘演起兵也是靠着南阳门阀支持的,所以来自南阳的勋贵是刘庄最信任的豪强门阀家族。由于阴丽华的关系,刘庄没有必要拉拢阴家,所以他把重点放到了南阳另一个家族,邓氏。而邓禹真好是出自于邓氏的子弟,与刘秀还有亲戚关系。
南阳地区的刘氏子弟都是西汉舂陵侯的后人,刘秀和刘演也不例外。他们的家族与南阳附近的中原豪强门阀联姻,形成了强大的人脉网络。刘秀的二姐刘元便嫁给了南阳新野的邓晨为妻,两家关系非常密切。而南阳邓氏与阴氏又是长期通婚的关系,所以刘秀很早就和这两大家族的晚辈来往。邓禹对于刘秀来说是发小,从小一起学习玩耍,就连去洛阳和长安求学都是在一起的。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信任度很高。而在刘秀抚军河北之初,人才匮乏,军队疲弱,邓禹是第一个带人投奔的南阳豪强,自然受到很高的礼遇。
在刘秀建立东汉和刘庄即位的过程中,南阳邓氏可谓是毫无保留的鼎力支持。即便是在刘秀的哥哥刘演被更始帝刘玄陷害杀死后,邓氏也毫无保留的支持刘秀,使其免受进一步的迫害。有了这样的关系,刘庄还有什么理由不把邓禹放在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位呢?而且只要邓禹排头,再加上其它被列入云台的南阳籍和颍川籍将领,刘庄就掌握了整个中原门阀集团。而这个权贵集团的势力就是光武帝刘秀也要让其三分的,这对刘庄稳定国家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只要中原问题解决,再在云台名将中纳入部分河北籍的名将,那刘庄的皇帝位置就稳了。
可以说刘庄把邓禹排在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不是因为邓禹的军事能力,而是邓禹背后的家族势力和豪强门阀。在汉明帝即位之初,这些豪强门阀势力很大,是对国家的隐患。但是由于内忧外患,很多事情无法立刻处理,只能先稳定政治局势,然后一步一步的来。邓氏本身和刘秀走得比较紧密,信任度很高。刘庄从邓氏入手平复政治风波,既团结了大多数,又对反对的关陇权贵集团形成压制,还能招揽河北门阀的投靠,可谓是一举数得。而这种高明的手段也让东汉国力逐渐恢复,为明章之治奠定了基础。